书城亲子家教妈妈成长记
15831200000021

第21章 孩子是镜子

时刻记得照照孩子这面镜子,时刻记得自己对孩子的爱。不要让镜子蒙尘,不要让爱蒙尘。

2004年的夏天,我过得并不愉快。天气酷热并不是真正的原因。我博士毕业,但因为种种原因,论文没有答辩,十多万字的论文,压在案头也压在心尖,分分秒秒不轻松,这是头一件烦人心神、也令人气馁的事情。马上要去一所大学教书,这是我从来没有干过的活儿,从零开始准备课件和教案,也是一件颇有挑战性的工作。此外,答应出版社的书稿要整理,朋友的文债也得还。家里也不消停,因为性格问题、因为小秒针的教育问题,紫禁城和父母不时会有摩擦,我是风箱的老鼠,要两头摆平,身心都憔悴。

那一段时间,我发现小秒针变得很讨厌,这厮放假在家,天天聒噪。要是来了人,尤其不得了,越发起劲地上蹿下跳。

我在厨房做饭,他赤脚跑进来(鞋子上午就不见了),嘴里很得意地嚼着东西,是口香糖,这是今早才打开的一瓶口香糖的最后一粒。我大叫:“吐出来,不能吃!”他比我还着急,赶紧伸直脖子,咽了,噎得眼睛直翻白。争夺口香糖的当儿,汤溢出了锅。抢救汤锅的时候,小秒针从冰箱冷冻室一包一包往外扔“冰坨坨”玩。我声称“妈妈在做饭!”,把他赶了出去,一会儿就听到外面一声巨响,原来是玩具撒了一地,跑出去耐着性子收拾,又听到卫生间有动静,一整瓶洗发露倒进桶里,一搅拌,能生出满屋子的泡沫来。整顿了一切回厨房,饭已经煮好了,开始炖肉,打开紫砂锅,鞋子终于找到了。一个朋友看到我应付小秒针的场景,给我取了个外号“西西弗斯”。细一想,可不是吗?他不断地破坏,我再恢复,这样的拉锯,是没有任何建设性的。

当然,小秒针的“可恶”远不止于此。正常情况下,小秒针说话态度温和,也讲道理,提出要求很有分寸。可这一段变得蛮不讲理,要东西的时候说话生冷强硬,没有被满足就大喊大叫,甚至歇斯底里。他的狂躁、焦虑、紧张和不理性,让我憎恶而难以忍受。

我在书架上找一本参考书,横竖找不到,正郁闷。小秒针来了。我简单而不可置疑地命令:“走开!”他还磨蹭着要赖皮,我暴跳起来,吼道:“叫你走!听到了没有?”小秒针大哭起来,连滚带爬出了书房。我撞上门,反锁了,终于得以片刻的清静,就连论文整理都顺利起来。到老妈叫吃午饭时,初稿已经成形了。

心满意足地坐上餐桌,剥几粒葡萄,等着开饭。小秒针走过来,隔着餐桌树在我对面。

“给我葡萄!”他说。

他的脸僵硬,他的语气生冷,看着听着都让人很不舒服。所幸我此刻心情尚好,能开点玩笑了,故嗔道:“好啊,这么跟妈妈说话。嗯?”

但小秒针不为所动,眉头越发凝成硬疙瘩,语气越发强硬高昂:“给我!给我!给我葡萄!”

我本来就修为有限,不是个好脾气的主儿,遇着小秒针这态度,我的火气腾地一下就蹿高了。跟我横?我能立马更横十倍百倍地压过他去!但在情绪失控的临界一刹那,我的内心突然有所触动。

我缓了半秒,搜索一下触动我的是什么东西——找到了,小秒针现在的表现,怎么那么似曾相识?

再缓一秒,想起来了。这正是上午我对小秒针的态度:简单生硬的命令、不容商量、不可置疑,如果得不到满足,就加倍地凶狠。这是一种毁灭性的态度,没有任何建设性,只建立在对方的屈服上。再看在我面前展开的这张难看的小脸,以及小脸上那恶劣的表情,大概都跟我上午展示给他的一模一样。

我突然发现了一个真理:孩子就是镜子。成年人活得太久,常常遗失了自己,难得花时间和心思去反观自己的心灵、自己的状态,包括自己的表情。人在洗脸、修面、化妆时,会照镜子看自己的容颜,但谁在与人交接时照镜子看自己的表情?洗脸时照镜子,发现了脏会马上擦掉,表情脏了,却发现不了。

幸好有孩子,照出了你的模样。其实别人也是你的镜子,你怎么待人,慢慢地,人就会这么待你。但成人互为镜子的效果表现得较为缓慢而复杂。孩子则不同,我的脸色、语气、态度,甚至所用的词汇,转眼就移植到他身上去了。

这还是往小处说的,要是往大里说,我对他人、世界的态度和相处方式,都会转移和传染给小秒针。他蛮横,那是因为我暴躁;他生硬,那是因为我冷漠;他刁钻,那是因为我粗鲁;他急躁焦虑,那是因为我耐心不够,而耐心不够,是因为爱的不够。

所以,归根到底,问题出在我身上,我太简单粗暴。或者说,我只注意到了自己的需要,没有考虑小秒针的需求。他不断地要求我,妈妈这个,妈妈那个,他把任何事物或游戏都搬到我面前来完成,永远是那句:“妈妈呢?”只是因为他想演示给我看,他需要被关注,而我在不胜其烦的时候,曾控制不住地大叫:“别叫我,就当我死了,好不好?!”

那时候,我真的这么想,好吧,让我死了,我愿意。只有这个我死了,那个我才能活过来。我曾经不堪重负,认为自己负担不了一个家庭的责任,做不了一个母亲和妻子,也不想做。这样消极、逃避的负面情绪,会怎么影响到孩子?其实,我为什么不能心平气和地说呢?小秒针不是一个不讲道理的孩子,如果我好好告诉他,现在妈妈要工作,请他别打扰。他能做到的。

上午我冲他发脾气,还不仅是他进书房打扰到我工作,也因为担心他损坏我的电脑。前不久,他乱按鼠标,导致死机,丢失了一部分文件。我那时还没有养成定期存盘的好习惯,对依赖电脑工作的人来说,文件遗失的损失是非常惨重的。此后,我就严格禁止他碰我的电脑。很快就形成条件反射,只要他一靠近我的电脑,我就紧张过度地冲他大叫,烦躁地推开他。

现在回头想象自己当时的那张脸,一定是极其难看的,写满了嫌弃和厌恶,没有一丝丝的爱。我生气的时候,会用很坏的语言和词汇,我发泄了,就没事了,可是小秒针呢?

小秒针什么都学会了。

做父母的重要性就在于此,家长没有教育孩子,却时时刻刻都在教育孩子。如果以为坐在麻将桌上就能催促孩子好好学习的话,那可真是缘木求鱼了。

以铜为鉴、以人为鉴、以史为鉴,都会有所获。而以孩子为鉴,可以自明、自省、自咎、自救,可以明心见性。

就在我写着上面的文字的时候,厨房突然一声“巨响”,玻璃瓶子摔了。我冲过去,小秒针蹲在一堆碎片中,试探着要收拾它们,又显然不知从何下手。看到我,他很张皇。我的脸上最初一定有习惯性的怒容和恶意,因为他明显流露出胆怯。

我在心里告诉自己,这只是一件小事,没什么了不起的。现在首先是要把他从碎片堆中提出来,免得被扎伤。我说了声“别动”,说出来才发现,自己的声音很大,准确地说是在“怒吼”或“咆哮”。

提着他离开厨房的时候,我觉察到他小小的身子是僵硬的,我把他放在客厅的窗下,并不急着收拾残局,而是蹲下来与他对峙着。他的小小的脸也是生硬的,平时,单单这张死脸就会让我冒火,做错了事情还敢强硬!

我告诫自己,他并非不知道自己错了,那表情不过是他在本能地保护自己。他在看我的表情,我在他的脸上看我的表情。我在跟自己谈判和斗争,首先要安抚了自己。

我刻意控制了一下音量:“你在干什么?”分贝不高,但语气仍然生硬,我对自己的表现很不满意。但目前我只能做到这一步。不能控制自己的人,是最不自由的人。我发现了自己的局限。

他沉默。他僵硬。

如果我会川剧的变脸,就直接撕下脸上这层凶巴巴的皮,换个风和日丽、和风细雨、春暖花开的招牌了。如果世界上有语言柔顺剂,我就直接倒一瓶在自己的嗓子里好了,也免得控制和压抑自己的苦。

但我还在努力。挣扎着调整脸色和语气,我慢慢地说:

“你想拿冰箱上的冰糖吃,是不是?”

有反应了,他点点头。——不仅仅是点点头,他脸上的线条明显地柔和了。孩子何其敏感!会对我哪怕一丁点的努力作出如此明显的反应,让我吃惊。他的柔和,是对我刚才自我挣扎的奖赏和鼓励。

我摸摸他的脸,摸到了他隐藏着的一份惊慌失措和恐惧。这让我开始心痛。我生他养他,花了多少心血,所有这一切,是为了他幸福和快乐,不是为了要他如此痛苦和惊怯的。一个玻璃瓶实在不值什么,何至于为了这个,伤了孩子的心?!

而孩子的心,又是多么容易伤啊。

“于是你就搬了个小板凳自己去拿……”我作势拥抱他,“为什么不跟妈妈说呢?妈妈会同意你吃的。”

“可是……”他终于开口了,有交流就表示有相互理解的可能性,也就表示成功了一半。“……你在用电脑啊。”

原来如此!他已经接受了我灌输的观念:我在电脑前工作,就绝不要打扰。他原来在为我着想。再说了,自己拿东西吃怎么了?摔个瓶子又怎么了?多大的事儿?一个四岁孩子的自由意志,当然已经足够引领他去自己决定做点什么,这是好事。

我的气已经完全顺了,只有自责的份:“你应该注意安全啊,如果有什么危险的东西,比如刀子一类的放在冰箱上,你那么一拖,不就砍到头上了吗?那么想想看,如果你要拿东西,还有什么更好的办法呢?比如,叫妈妈帮你,或者,你可以踩高一点的凳子,这样能看到冰箱上面的东西。还有,万一玻璃打碎了,不要用手去拾,免得划破了感染,应该马上叫妈妈来处理。知道吗?”

他点点头。

我想了想,没有什么要补充交代的了。真的,就是这么简单的一件事,怎么最开始,却几乎能点燃我的怒火,让我失态地呼啸呢?现在,连我自己都觉得自己不可理喻、大惊小怪了。

“那好吧,你看着妈妈打扫战场,就知道自己刚才惹了什么麻烦了。以后如果家里没人,你就可以像妈妈这样收拾。”

我笑了一下,马上就点燃了小秒针的笑,他不好意思地摸摸头,又点点头。我除了对自己感到满意,享受着成就感,还有莫名的惊诧和慨叹。我们俩都想不到,我的话能够被如此柔软和甜美的声音传达,我更想不到,在孩子那儿,柔软和甜美的传播速度如此惊人。

我明白了,世界上真的有语言柔顺剂,那就是爱。

时刻记得照照孩子这面镜子,时刻记得自己对孩子的爱。不要让镜子蒙尘,不要让爱蒙尘。

类似的事,后来还发生了多次,曾经有一回,小秒针跑过来跟我说一件事情,说时晃动着食指,直点着我的鼻尖。我的左手一把捏住他晃动的手,大声道:“我教过你多少次了,不要用手点着别人说话,这样很不礼貌——”我突然僵在那里,如雷轰顶,因为发现自己的右手食指,正威胁地点着小秒针的鼻尖。

那一刻,我明白了小秒针为什么屡教不改,那一刻,我明白了自己为什么没有权威,那一刻,我恨不得剁了那根愚蠢又无礼的指头。

另外,我还有一个诀窍:万病可用书来治。我对小秒针的习惯性暴虐是病症,复习一回《呼兰河传》中的祖孙情,心就柔软了;一腔的粗糙戾气是病症,看沈从文就安详温润了。但凡离了书,便心生杂草,气渐糙野,心性气质都百病丛生,病从骨髓里出,显现在面上,第一就是面不合,气不顺,颜容尖酸气性大,动辄暴跳又咆哮。对家人老大不客气,对孩子尤烈。我教育小秒针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十之八九,都源于此。对我来说,一间书房就是一间中药铺,调养心性,最是见效。其重要性无以复加。当然,这是闲话,不说也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