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家教妈妈成长记
15831200000029

第29章 老夫子的放养和不放

教育者的心情好,是教育好的第一步,最关键的一步。

和多数家庭一样,小秒针放在我父母家带养的时候,SC老妈才是主力,老夫子只是充当打下手的角色。但他对小秒针“漫不经心”的养育中,留下了好些东西,是影响孩子一生的。

小秒针一岁多,刚刚能走路,老夫子每天黄昏到校园的操场散步,也顺带遛“小秒针狗”。一天我从外面回来,在看台高处,正看到祖孙俩边走边聊天,时而一前一后,时而一左一右。老夫子走着走着,突然听到后头一声响,回头一看,小秒针摔倒了,正趴在地上,抬起头来看着外公。眼睛下面藏着哭和泪,蓄势待发,但一时还没打定主意是否释放出来。老夫子只看了这么一眼,完全没事人一样,扭过头去,双手背在身后,继续慢悠悠往前走。走了几米再回头,小秒针已经跟在身后了,两条小腿儿奋力地吧嗒吧嗒。

为这事,老夫子很得意,我也很欣赏,回家后便抢着向全家宣传,被SC老妈一通大骂。“宝宝才多大!?”云云。但从那之后,在我家,小秒针摔跤就不再是件事儿。我的记忆中就没有小秒针摔倒后被别人抱起来的情景。摔倒了,一咕噜爬起来,赶紧追上去。这些都不用教的。

老夫子带孩子,属于“玩儿”,小秒针几个月大时,老夫子就喜欢倒提着他的腿晃悠晃悠,或者扯着一只手一条腿晃荡晃荡,看在别人眼里,惊心动魄,有虐童的嫌疑。

既然是“玩儿”,就不太当回事儿,不会因此耽误“正事”,不会改变正常的节奏。再大点带出去办事,小秒针腿短本来就慢,还时不时要拈花惹草抓蚂蚁,常常就落在老后头,急了只管叫:“等一等”、“等等我”。老夫子继续晃悠晃悠,回头告诫说:“只有你追上我的,没有我等着你的。”慢慢养成了习惯。孩子绝对是看碟下菜的主儿,比如说,要出门了,大家喊:“小秒针,收拾东西,我们出去。”看着吧,充耳不闻,所有人都收拾好了,他一准还在玩他的,开心着呢,你不得不放下肩头的包,一边抱怨一边给他收拾齐整了,再拖出去才行,说不准他还乌啊乌啊地表示不满和抗议。可是老夫子或者我带孩子,说一声“收拾”,小秒针多半赶紧丢了玩具去换衣服,因为他知道,老夫子和我两个人,是真的会甩他的,他赶不上我们的节奏,丢了就真丢了。有时候,我收拾好了撞上门就走,到了电梯口,小秒针一只胳膊拖着外套,一只手拎了鞋,脖子上吊着打开的包,丁零当啷、屁滚尿流地,赤脚就追过来了。两三次之后,事情就顺畅了。“只有自己追,没有别人等”,这是老夫子开的好头。以后到学习上,还是这样的逻辑和理念。别指望别人考砸,只巴望自己学得更好。

小秒针明明已经会游泳,可就是没有安全感,离了泳圈、脚不踏实地,他就慌。“非不能也,是不为也。”老夫子带去游泳,干脆利落,一脚踹下泳池就完事。回头还谆谆教导说,在水里实在不行了,宁可喝水,不要呛水。喝饱了水,捞上来扛着跑跑,吐了水还能救,呛的水进了肺,就难救了。

踹不远,小秒针一转身又游回岸边了。老夫子就估算着小秒钟的能力,把他抱到泳池中间,踩不到底的地方,一撒手,自己刺溜到池边去了,好整以暇地靠着池壁,慢悠悠地招唤孙儿:“游过来呀,过来呀”。小秒针就过来了。

一次比一次丢得远,几轮下来,小秒针就自己能在深水区游来回了。也曾留下掌故,小秒针被丢在池中间,茫茫四周皆水,慌得呛了几口,大叫“救命!救命!”惊动了整个泳池,换来一片惊愕、怀疑或会心的笑。转眼间,有两个家长过来,要把自家的孩子交给老夫子教游泳。

老夫子的教育,一言以蔽之,是“放养”,还是粗放型的。所以马虎,所以漫不经心,所以不操心。不操心,就放松,心情会好。而教育者的心情好,是教育好的第一步,最关键的一步。

在这方面,我是比较得老夫子真传的。包括孩子生病,就观察着,能没事尽量没事,能不吃药尽量不吃。有时候甚至失之于疏漏和马虎。我总觉得有些病该犯犯,才能增强自身免疫能力。(同理,以后,他人生的有些错路弯路也是应该走的。)

倒是小秒针对自己的身体和健康状况,极其关爱细心。于是家里就经常出现这样的场景:

小秒针慢慢蹭到我身边,自怜地诉苦:“妈妈,我有点不舒服。”

我瞪大了眼睛,很紧张地问:“啊,真的!?肠子出来了吗?”

“没有。”

我更紧张了:“胳膊断了还是腿断了吗,能见到骨头吗?”

“也没有。”

“难道是头盖骨开裂了?”

“没有。”

我拍拍胸口,长出一口气,放下心来:“那就没什么大不了的。一边玩去吧,该干嘛干嘛。”

小秒针很委屈。只能转身找比较“好说话”的紫禁城爸爸:“求求你,带我去看医生吧。”

这情形在父母家也是一样地常演习,把我换成老夫子,紫禁城换成SC就ok了。

放养归放养,老夫子有他严肃认真决不放松的地方。我总觉得,老夫子给小秒针的两件东西最重要,一是跌倒了自己起来、落后了自己追,再就是读书情结。

老夫子本人有极浓烈的读书情结,基本上只认“读书人”这一种人。老夫子理解的读书人,是纯粹的读书人,不是“天下之学者莫不欲仕,仕者莫不欲贵”、“二月杏花八月桂动人;有谁催我,三更灯火五更鸡催我”之类的功利之辈。他曾鄙夷说,中国自古很多人读书,但没几个读书人。这些人读书,都是冲着黄金屋、颜如玉、粟千盅去的,不足挂齿。确实,在中国,“名利”和“道德”是远比“真理”或“智慧”更动人更撩人更核心的词汇,中国喊了几千年的“耕读传家”,其实没几个纯粹读书人,也没有诞生“为知识而知识”、“为学术而学术”、“为真理而真理”、“追求真理并为之献身”之类的伟大理念。

“数百年旧家无非积德,第一件好事还是读书”,老夫子的这种情结,不用教,也会渗入小秒针的骨头缝里去。2005年8月26日,岳南路小学招生的最后一天,小秒针报上了名,从此成为一年级小学生,他人生的另一个时代开始了。

报名是老夫子带去的,办完手续,老夫子带着孩子熟悉校园,主要是作心理铺垫。墙上挂着科学家们的头像,老夫子一个个教给他,又讲自己学生的故事,小秒针听得入神。再就是交待几条“铁律”,比如,每天晚上睡觉前要把第二天的书包清理好,又比如,任何情况下,先写完作业,再玩。

报名之后,接着是个周末。小秒针去溜冰,玩得有点疯,一身汗透了又干了,我们也有些疏忽。到了晚上,睡觉太沉,尿了床,他没醒,我们也没醒,小秒针把尿湿的地方又睡干了。到了周日的中午,他便有点发烧。当天下午还有入学教育,小秒针自己坚持要去,我便带着他去了,领了书提前回来。到家就不行了,一直烧,很厉害,持续超过40度,在校医院打了针,还是反反复复,整个晚上都冷冷热热的,时好时坏。一家人都没睡囫囵。

8月29日早上起来,小秒针的烧退了些,但还没完全恢复正常,加之一天没吃东西,身体很虚脱的样子,走路都软软飘飘的。还去不去上学,连我都犹豫了,全家只有老夫子一人强硬坚持:只要能走,就去。哪怕去教室坐坐,不行了再回来。

意见有分歧,最后大家决定让小秒针自己拿主意。小秒针居然跟老夫子一样,没有任何迟疑地坚持要去上学。我们给他准备了必要的东西,很忐忑地送进校门。我安慰自己,就算磨砺他的毅力和意志力吧。

老夫子其实一直不放心,上午借口散步,一个人偷偷跑去小学,溜到小秒针教室窗外窥视。回来后很高兴,告诉我们,小秒针表现极好,上课很专注。老夫子又亲切会见了老师,老师也大夸小秒针。老夫子极欣慰,连连说,还是读书种子啊,读书种子。

这时老夫子才说心里话,也算是向余怒未消的SC大人解释:今天是小秒针平生第一天上学,很关键,他就是希望孩子从一开始就坚定一个态度——读书是极大的一件事,除非发生极严重的事,否则,上学永远是要最先考虑、最先保证的,读书永远要排在第一位,什么困难和挫折都不能干扰读书。

老夫子为人比较面也比较浆糊,极难得有如此决绝的态度和语气。我摸摸他斑白的头发,表示理解、表示支持,也表示感动和敬意。

老夫子的这个道理,我想,小秒针已经知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