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青春文学像我这样的女生
15845300000003

第3章 窗前那串风铃(1)

母亲的故事

时光飞逝,转眼间我已站在人生的第十八处风景线上。尽管如此,每当从电视里看到一位温情的母亲坐在床边为孩子讲述故事时,我也会想起我听过的故事,想起母亲讲给我的故事,想起母亲的故事。

故事的开始也是在我们的这个年龄。那时,母亲处于高中阶段,那时候,穷人读点书不容易,穷苦的女孩子读书更不容易,靠着外公外婆的东挪西凑,母亲很自豪地加入了她那个只有三名女生的班级。

外公外婆一生抚育七个儿女。母亲是最小的,由于子女多,再加上他们的疼爱,母亲几乎没做过多少农活儿,一直到出嫁前都没有碰过锄头。那时人们怕挨饿,大人怕,小孩更怕。四姨妈一听到锅铲刮锅的声音就急得哭(饭已经吃完了)。生活就这样继续着。

母亲临近毕业的时候,有一天,几位穿着朴素的陌生人来家里询问家庭情况。出于农村人的那份憨厚老实,姨妈一五一十地奉告,却不料母亲的大学梦就这样告吹了。由于家底子薄,分配工作又没有押金,母亲只有靠好心人的收留,在一家医院里当帮手。

母亲不笨,默默地向医生们学习,学会了发药、配药、看病、打针。

母亲没有罗曼蒂克的爱情,却曾执着地与一位同学相恋。由于男方家庭同样贫寒,受世俗思想的影响,家人极力反对,最终嫁给了远方的父亲。却不知这位穿着高档的英俊的对象比自己更穷。母亲看到了破箱子里补巴补巴的破衣服,一气之下用剪刀裁破了好几件,父亲默默地看着她,一言不发,无奈之下,母亲又含着泪一针一针地缝好了。

公公婆婆的冷淡,对生计不闻不问,只留下对农活一无所知的母亲独自干不拿手的活儿,有时还要遭到侮辱。倔强的她,咽下了苦涩的辛酸泪,通过向外人请教,逐渐学会了,也忙起来了。

生产队解散后,母亲曾到大队小学去教过书,但因医务所缺人,便毅然地加入了医务所,成了一名医生。后来父亲也去做砌匠了。从好心的姨婆那里得到的一小布袋米,母亲就用它掺红薯煮稀饭吃。瘦弱的她,就这样一日一日重复演义着生活。几年后,父亲也变成了小有名气的砌匠,我们家的生活也大有改善。我们的家也从草房里搬进了红砖瓦房。村里人投来了羡慕的目光。人们也知道,这样的生活背后是什么。

岁月冲淡了过去的浓情,而又培育了新的感情。母亲过去的恋人现在已在城里做了一名中巴司机,夫妻二人抚港养着一个儿子,生活幸福、美满。过去的化作泡沫,一旦蝌爆裂,一切就烟消云散了,而母亲与父亲却成为患难知己。对于我没有看到两个舅舅和另一个姨妈的事实,母亲解释说他们是因病夭折的。结婚后没过两年,外公外婆也相继去世了。

记忆中的母亲过得很充实,每一分钟都没有浪费过,一旦她忙完了地里的活,又操持了家务,里里外外头头是道,而手却长出了厚厚的茧。

故事讲到这里就该停下来了,我和母亲相对无语,手里的锄头狠命地咬起生长在地里的野草。头顶上鸟儿“啾啾”地唱着歌,水沟里的水汩汩地流着,身后,我们已走过了好远、好远……

是母亲的故事给了我勇气,是母亲的故事给了我力量,使我在以后的生活中不管遇到什么困难与挫折,都咬紧牙关挺过来了。瘦弱的母亲像座山矗立在我的脑海里。

武志峰

失落的Boy

初二那年,班里转来一个garl,听说她叫梅。她长得有几分秀气,时常穿着一身朴实而又大方的衣服,真是美极了。

大概是天助我也,老师排座位把她和我排在同桌。同学们都感到惊讶。因为老师竟然会让一个朴实美丽的女孩子坐在一个出了名的“说话将军”旁边,于是我上课问她一些问题,可她好像“又聋又哑”似的,根本就不理我,可我心里想一定要让她开口,因为我是“说话将军”。

几天后,我买了一本《英语重点难点突破》拿在手里乱翻。她看见了这本书,终于开口了(大概是本世纪的第一声):“让我看一下,好吗?”我当时很惊讶,就连那声音也是甜的。”行吗?”她又问了一句,我急忙回答:“可以,当然可以。”

“谢谢。”她说了第三句话。”妈呀!”我顿时晕了。

氐年,揣淼荨兰裟嚣善我还知道她学习verygooa,特别是英语,听说她参加全国英语大赛拿了一等奖;这家伙还真“厉害”,总之她给我的第二印象就是学习特别好。

老师还真是用心良苦,自从梅坐在这以后,我上课再也不说话了,而且开始好好学习。我英语特别差,她就帮我补习,总是细心地给我讲解,于是我每天晚上都送她回家。我们彼此互助,是她改变了我,我的成绩也从四十五名升至十二名,老师与同学都惊讶了。梅呢?不用说当然是第一名了。她给我的又一印象是活泼、开朗、乐于助人。2月14日,是我俩的生日。我邀请她一起过生日,我们一起吹灭蜡烛并默默许愿。我心里祝她永远那么朴实可爱。她看着我吃得满嘴蛋糕,她被逗乐了,我看着她开心的样子,心里也高兴极了,因为她从来没有这么开心过。过完生日。我骑上自行车送她回家。她家离我家并不很远,于是我骑得很慢,边骑边与她说笑。我觉得和她在一起时间过得特别快。”到了。”我说。她下车后看了我一会儿才说:“再见。”然后回去了。

慢慢地,班里的风言风语开始了,可她不作声,只是对我说:“随他们说去。”我便不把风言风语当一回事。

时间过得太快了,转眼间中考结束了。我因为回家乡而没有等到她给我写的信,我回来时已经7月28日了。同班同学给了我一封信,说是梅写的,我后悔死了,她走了,没有给我留下地址。

一天我到“县城”买书时看见了她,她已经不再是以一前朴实可爱的柳梅了。她变了,变成了“古惑仔”里的小太妹,我没有和她搭话。回来时,我哭了,我也不知是为什么。

梅,你知道吗?我喜欢你,可你变了,我好失落,这到底是谁的错?

窗前那串风铃

“丁零……丁零……”起风了,窗前那串风铃随风飘动,发出一阵清脆动听的声音,在房间里飘荡回响。

忆儿坐在窗前写诗,写一首关于风铃的诗:悬挂于岁月之窗

面容憔悴

风再也弹不响

经年的悦音

写完后,忆儿托着腮,望着窗外雨季的天空,任思绪毫无目的地游走。

“丁零……”铃声传人忆儿的耳朵,钻进忆儿的心里,将往事的烟云重新合拢来,唤醒了她对风铃的旧主人的回忆。林凡的形象又一次回归忆儿那久违的心。

林凡很偶然也很自然地走进忆儿的生活,是在高一时。学校成立了文学社,在成立大会上,主持人让副社长讲话。一个穿牛仔裤、夹克衫的高三大男孩略带羞涩地走向主席台。那张棱角分明的脸庞以及藏在近视眼镜后冷峻的目光,便在这时闪进忆儿的视野。

接下来的日子像小说中的故事情节发展一样,忆儿很快与林凡相识相知了。

林凡是个与众不同的人,有时是那么的成熟而优秀,有时又是幼稚而单纯。他很开朗、调皮,偶尔也会露出点多愁善感。这是日后忆儿十分惊奇的,她无论如何也想象不出这些不和谐、甚至有些矛盾的性格是怎么糅合在一个灵魂中的。然而共同度过的那些日子却是那般的美好协和,以至分别几年后,回忆起往昔种种快乐的时光,忆儿感觉仍清晰如昨。

那些逝去的岁月凝聚成心中永不褪色的回忆。忘不了一起看日出朝霞、忘不了一起看落日余辉、忘不了一起吟唱“轻轻地我走了……”忘不了雨中寻找浪漫的诗意被淋成“落汤鸡”忘不了……然而,忘不了的终归是回忆。而今,拥有的,除了回忆还有什么呢?

当七月渐渐来临,高考硝烟封杀生活中的一切色彩。林凡也在为圆自己的大学梦做最后的冲刺。忆儿尽量不去打扰他,她在等待那场“战争”最后的结局。

几个月后,在秋高气爽的蓝天下,一纸通知书载走了林凡,他考上了北方一所很有名的大学。

临行前,忆儿去车站送他。欣喜和忧伤说不清道不明地并肩而至,在忆儿心头潮涨潮落。林凡也有些伤感,他从包里掏出一串风铃,“忆儿,很感激你能陪我度过这些日子……我要走了,这串风铃送你,希望你看见它的时候能瓢想起蕊姜:头,没有崎一种离别的苦涩溅接过风铃,她握了握林凡的手。模糊的视线中,她看见林凡登上了火车,看见火车慢慢地启动,看见林凡拼命地朝她挥手,看见手中的风铃被风儿吹动,发出”丁零零“的响声……

火车已经走远了,忆儿还站在站台上,一起走远的还有那些曾经共同度过的时光。

“丁零……丁零”窗前那串风铃又被风吹动了,铃声在房间里回荡,在忆儿的心中回荡。忆儿托着腮,望着外面迷蒙的天空,思绪在游走……

未封的信函

“韩薇儿,有你信。”接过班长手中的信,粗犷的字体映人眼帘,薇儿的心微微一颤,多了一份欣喜。对薇儿来说,这如久旱的沙漠多了一份新绿,多了一份茫然,心湖荡漾着无限涟漪……

夕阳的余辉下,石板路上,一袭白色的衣裙,飘逸的长发,薇儿揣着怦跳的心,默默地打开信封,蓝色的信纸,点缀着白花,熟悉的字体映入眼帘:

薇儿:

远方的你是否还记得那晚的明月?

日子静静地一页页翻过,如悄无声息的冬雪,似淅淅沥沥的春雨,过去一瞥,纵然叶落尽了,人走散了,但我的心灵相册里还留着一个熟悉的身影,回响着一串幽长的微笑。薇儿,还记得我们初次见面吗?还记得毕业典礼上我们的承诺吗……

夜自修的铃声早已响过了,同学们陆续离开给他们带来一天倦意的校园。空荡荡的教室里,薇儿秀眉紧皱,面对着豆点似的阿拉伯数字,束手无策。薇儿是值得同龄人羡慕的女生,因为她是一个诗意的女孩,作文比赛的奖杯与她结缘。然而薇儿面对自己的弱点……理科,却是深感自卑,毕竟她是一个好强的女孩。”小诗人,太用功了,想当文理科公主啊?”挑衅性的话刺痛了薇儿的伤处,抬起头,她用怒目狠狠地瞪了磊:“我知道你是全校的理科王子了,你又何必要讽刺我呢?”薇儿说着鼻子酸酸的,泪水在眼眶里打转。磊注意到那忧伤而生气的眼神,知趣地收起了笑容,沉默了。看了看表,磊说:“我来帮你吧!不休息,明天没有精力上课的。”望着一本正经的磊,薇儿惊愕了,第一次,在异乡,她感到了一丝温存,汩汩甘流丝丝地渗入心间。

明月当空,秋风送爽,夹着淡淡的凉意,朦胧的月光中,薇儿瘦小的身影出现在林阴道上。今天是中秋节,是举家团圆的日子,想着往年依偎在母亲的身旁,望着天上的圆月……可今夜?”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独清秋。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今夜月如玉盘,怎能说月似钩呢?”是磊,那熟悉而陌生的声音,抬起头,看见一个高大的身影伫立在眼前。”瞧。”只见他从背后拿出一盒月饼在薇儿眼前晃了晃:“送给你,中秋节快乐!”“送给我?为什么?”“嗯,出于一个朋友对远离家乡的朋友的关心吧。”“朋友?”“对,朋友,我们能交个朋友吗?”薇儿迟疑了一会儿,沉思的脸蛋绽开叫了笑容:“乐意至极。”

这是磊与薇儿友谊之桥的第一块基石,当友谊生根发芽,教室里多了一对勤奋的影子。在薇儿的心底,磊永远是她的挚友。每当薇儿为理科问题费尽心机,一片茫然时,磊总能伸出双手扶她一把;每次谈到文科,薇和磊总会大打出手。也总以薇儿的胜利和磊的让步妥协而告终。薇儿不再为学习而苦恼,而认为是一种乐趣,因为有磊在她的身边。当老师用鼓励的目光夸她时,薇儿想到了磊,磊在她心目中的地位是永恒的。

校园的黄昏是最迷人的。学习之余,薇儿和磊常常一起漫步、看落日、看晚霞、看春来秋去、看春雨冬雪,他们谈学习、生活、志向。时间在悄然流逝,薇儿深信:上帝是仁慈的,磊是上天赐给她的知心朋友。薇儿发现自己变得很狭隘了,她害怕没有磊在她身边的感觉,她不满磊与其他女生过于长时间的交谈。这种思绪如抽出的绿芽,无声无息。”为什么会这样?”薇儿常常问自己。直至有一天,一封陌生女孩的信来到磊的桌前,薇儿的心颤动了,望着磊神秘的笑容,薇儿的心流泪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