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化爱国主义教育丛书-205个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简介中
15845900000003

第3章 山东省(1)

济南·山东省博物馆

山东省博物馆位于济南市文化西路103号,于1954年建馆。博物馆包括自然和历史两部分,馆内收集自然标本8000多种,历史文物和革命文物14万多件,是一座地方综合性博物馆。

山东省博物馆是山东省文物及自然标本收藏中心,共收藏各类文物、标本21万件,约占全省藏品三分之一。藏品以历史文物为主,史前部分有距今四五十万年前的沂源猿人头盖骨和牙齿化石。新石器时代收藏有大汶口文化、龙山文化精美彩陶、白陶和蛋壳黑陶。5千余片商代甲骨文,其中国宝级文物3件,一级藏品1388件,藏书12万册。馆藏文物居全国第七位,一级藏品居全国第四位。是全国收藏甲骨文最多的省份之一。

山东省博物馆展出的主要文物有:

智人牙齿化石,是1966年在新泰市发现的,这说明至少在一二十万年以前就有远古人类生活在山东这块土地上。

红陶兽行壶,是大汶口文化的代表作,距今已有5000至6000年历史。大汶口文化是新石器时代的一种文化,因1959年发现于泰安县的大汶口而定名,大汶口遗址至少延续了2000年。

蛋壳黑陶器,是龙山文化的最突出的代表作,陶质细腻,黑色发亮,胎壁薄如蛋壳,为国内仅有。龙山文化距今约4000多年,因1928年首次发现于济南东北部龙山镇而得名。

甲骨文是商代开始的,该馆收藏有2000片甲骨文,是研究商代历史的重要资料。

青铜器有鼎、爵、尊、凿、矛、戈、钺、觚、卣等,这里陈列的是商代晚期的各类青铜器。

琅玡台刻石尚存残文78字(复制品),留下了当年秦始皇出巡山东的足迹,刻石为小篆,传为李斯所书。

银雀山竹简是1972年从临沂汗墓出土的,内容包括《孙子兵法》、《孙膑兵法》等大批先秦着作,失传1700多年《孙膑兵法》的发现,丰富了中国古代军事学。《孙子兵法》和《孙膑兵法》同时被发现,说明了孙子、孙膑是两个人,从而结束了千百年历史上对孙子、孙膑是否是同一人的争论。

历谱竹简是1972年在临沂出土的,这是中国迄今为止发现最早的历谱,年代为汉元光年,即公元前134年。这份历谱共有30根竹简,顶上标有1至30的数字,表示每月内各个日子的序数,每根简下面写着各个月中这个日子的干支日名,这种表示类似现代的月份牌。

沂南汉墓画像石具有鲜明的山东地方特色。这座墓共有石料280块,其中画像石42块,画面73篇,内容有人物车马、宴饮祭祀、乐舞百戏、收租庖厨等现实主义作品。

青岛·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博物馆

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博物馆是我国目前规模最大的一处反映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面貌的综合性博物馆。

博物馆坐落在莱阳路8号,西邻青岛湾,临海处原是海军驻青部队小型船舰的停泊之处,陆地为海军部队驻地,1989年在此筹建海军博物馆。海军各有关部门提供了大量的珍贵文物,该馆文物处还在全国进行了广泛的征集,经过两年的紧张筹建,终于在1991年正式开展,现每年接待游客达几十万人之多。

博物馆现包括军服礼品展厅、武器装备展区和海上展舰区,展出面积达4万多平方米。馆藏的数千件珍贵文物,从不同侧面反映了人民海军从无到有、不断壮大的光辉历程。

军服礼品展厅陈列着人民海军各个时期的军服、军衔和友好国家及军队赠送的珍贵礼品。在军服展室内展示着1950年1月经中央军委批准的第一批服装——“五零式”军服,以及1955年10月实行的“五五式”军服、1965年5月实行的“六五式”军服、1985年改革以后的“八五式”军服、1988年10月1日起陆续装备部队的“八七式”军服和新一代军服等。而礼品展室内各国赠送的礼品可谓琳琅满目,令人目不暇接。这些礼品是中国海军在国际交往中获得的馈赠,其中多为各国海军军徽、舰船标志等,形形色色,极为珍贵。其中一柄黑鞘鎏金长剑为1989年马辛春将军率郑和舰访美时,由美国第三舰队司令吉姆斯·多塞中将所赠,此剑剑身优美,寒光闪闪,极其精制,堪称上乘珍品。

武器装备展区建在院内广场上。广场上整齐地陈列着各种退役的武器装备,按照武器类型分舰艇、导弹、飞机、雷达、火炮5个展群和一个特殊展区。导弹展群内摆放着各种功能的导弹,小如炮弹,大如飞机,其中一种红旗立地导弹在20世纪60年代曾3次击落美制U-2无人驾驶高空侦察机。舰艇展群中有一艘周恩来总理于1957年8月4日在胶州湾检阅驻青海军部队时乘坐的02型木壳鱼雷快艇。特殊展区内陈列着一架肖劲光司令员乘坐的伊尔-14飞机,此机1960年至1991年服役期间曾多次接送过首长和国际友人,并参加过多次抢险救灾任务。

海上展舰区设在小青岛连陆大堤的海湾内,那里停泊着光荣退役的“长城号”潜艇、“鞍山号”导弹驱逐舰和“鹰潭号”航空导弹护卫舰。“鹰潭号”与“鞍山号”舰体宏伟,礼节旗在海风吹拂下猎猎作响;鹰潭舰是我国第一代053K型舰对空导弹护卫舰;鞍山舰是1954年我国从前苏联购进的第一批驱逐舰,此舰有着不平凡的经历,1936年建成,1941年编入苏海军太平洋舰队,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立下过赫赫战功。编入我国海军北海舰队后,曾多次接受周恩来、刘少奇、叶剑英、邓小平、贺龙、罗瑞卿等党和国家及军队领导人的检阅,圆满地完成了各项重大任务。

海军博物馆现已具有相当规模,成为青岛国防教育的基地和旅游观光的景点。

威海·中国甲午战争博物馆

中国甲午战争博物馆是以北洋海军和甲午战争为中心内容的纪念性博物馆,馆址设在山东省威海市刘公岛清朝北洋海军提督署旧址,创建于1985年。馆名由江泽民同志题写。

该馆通过文物、图片、蜡像、沙盘、模型等展览形式和影视手段,生动地再现了当年北洋海军和甲午战争的历史面貌。现推出陈列室22个,室内陈列展示面积5000平方米,开放参观景点6处,面积6万多平方米。并陈列从海底出水的济远舰文物300多件。展览内容有:甲午战争、北洋海军、威海卫之战、丁汝昌生平事迹等,并展有威海清军防务沙盘、北洋海军将领蜡塑群像、黄海大战舰船模型等。此外该馆还辖有龙王庙、丁汝昌寓所、黄岛炮台、公所后炮台、旗顶山炮台等28处纪念遗址,1988年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该馆被国家文物局、共青团中央、国家六部委、中宣部分别命名为“全国优秀社会教育基地”、“全国青少年教育基地”、“全国中小学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

临沂·台儿庄大战纪念馆

台儿庄地处苏鲁交界,为山东南大门,徐州之门户,举世闻名的京杭大运河横贯全境,自古是南北漕运枢纽,战略位置十分重要,历来为兵家必争之地。1938年,震惊中外的台儿庄战役就发生于此。

台儿庄大战是抗日战争初期中国军队继平型关大捷后的又一重大胜利,也是国共两党第二次合作的光辉结晶。1938年春,日军坂垣师团自胶济线南下,直逼临沂,矶谷师团沿台枣支线挺进,欲速取台儿庄,以图徐州,贯通津浦。坐镇徐州的第五战区司令长官李宗仁以孙连仲部防守台儿庄,以汤恩伯部在峄北拊敌之背,在以台儿庄为重心的广大鲁南地区进行了一场大规模的惨烈战役,这场战役历经月余,歼敌万余,创八年抗战之伟绩,扬中华民族之雄威。对此,毛泽东、周恩来都作过高度评价。毛泽东在《论持久战》中说:“每个月打一个较大的精神,振起我军的士气,号召世界的声援。”周恩来说:“这次战役,虽然在一个地方,但它的意义却在影响战斗全局、影响全国、影响敌人、影响世界!”

60余年过去,爱国将士冲锋的呼喊犹在耳畔,惊魂夺魄的场面似在眼前,为了弘扬民族精神,对子孙后代进行爱国主义传统教育,经中宣部批准,台儿庄区人民政府于1992年10月12日奠基,投资2000万元兴建了台儿庄大战纪念馆,以此明志。台儿庄大战纪念馆坐落在山东省枣庄市风景如画的古运河畔的台儿庄城西南郊,与大战时的火车站隔河相望,占地34000平方米,总建筑面积6000平方米。馆前38级台阶意味着1938年发生了震惊中外的台儿庄大战;24根立柱支撑着白色天棚,象征着中华民族顶于立地,永远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纪念馆馆名由着名书法家启功先生题写;主体建筑物前方矗立着台儿庄大战纪念碑,碑名由原国防部部长张爱萍将军题写,碑文由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程思远撰文、着名书法家权希军书写。整个纪念馆融展览馆、书画馆、影视馆、全景画馆为一体,气势雄伟,庄严肃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