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化爱国主义教育丛书-205个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简介上
15846100000008

第8章 北京市(2)

一代名园圆明园毁灭了。它毁于英法侵略者之手,也毁于清政府的腐败与无能。它的毁灭,既是西方侵略者野蛮摧残人类文化的见证,又是文明古国落后了也会挨打的证明。

八达岭长城

位于北京西北的八达岭长城,以其丰富深厚的文化内涵、雄伟壮丽的自然景观,成为万里长城最杰出的代表。

八达岭自古便是重要的军事战略要地,春秋战国时期为防御北方民族的侵扰,人们在此修筑了长城,至今仍见残墙、墩台遗存,其走向与今明长城大体一致。八达岭是峰峦叠嶂的军都山风吹草动的一个山口,明代《长安夜话》说:“路从此分,四通八达,故名八达岭,是关山最高者。”可见八达岭的地理战略地位。明代为了加强防御,对八达岭长城进行了长达80余年的修建,并将抗倭名将戚继光调来北方,指挥长城防务。经过80余年的修建,八达岭长城成为城关相联、墩堡相望、重城护卫、烽火报警的严密防御体系。历史上八达岭长城是护卫居庸关的门户,从八达岭长城至今天的南口,中间是一条40里的峡谷,峡谷中建有关城“居庸关”,这条峡谷因此得名“关沟”。而真正扼住关口的八达岭长城高踞关沟北端最高处,这里两峰夹峙,一道中开,居高临下,形势极为险要。古人有“自八达岭下视居庸关,如建瓴,如窥井”、“居庸之险,不在关城,而在八达岭”之说。可见当时居庸关只是一个关城,真正的长城修建在八达岭。八达岭山口具有特殊地形,成为历代兵家必争之地,因此,在这时修筑长城具有极重要的战略意义。八达岭见证了历史上许多重大事件。第一帝王秦始皇东临碣石后,从八达岭取道大同再驾返咸阳;萧太后巡幸、元太祖入关、元代皇帝每年两次往返北京和上都之间、明代帝王北伐、李自成攻陷北京、清代天子亲征……八达岭都是必经之地。近代史上,慈禧西逃泪洒八达岭、詹天佑在八达岭主持修筑中国自己修建的第一条铁路--京张铁路、孙中山先生登临八达岭长城等,为今天留下了许多历史典故和珍贵的历史回忆。

长城一万里,文化五千年。时代赋予了八达岭长城以新的历史使命,它像一座历史丰碑,闪烁着中华民族文明和智慧的光彩,向海内外游人展示着长城的历史文化和历史风貌。迄今,八达岭长城已接待中外游人12亿,平均每年接待游人500万。尼克松、里根、撒切尔夫人、伊丽莎白二世、叶利钦等三百余位外国元首和众多的世界风云人物曾登临八达岭观光游览。八达岭长城已成为联系中国和世界的友谊纽带,向世界展示着中华民族的风采。

中国农业博物馆

中国农业博物馆是一座具有中国传统风格的园林式博物馆,是目前我国唯一的国家级农业专业博物馆,坐落在风景优美的全国农业展览馆内。建馆十几年来,中国农业博物馆坚持“服务农业,服务社会”的办馆方向,着重突出农业特色,充分发挥社会教育职能,通过举办基本陈列和专题展览,集中展示我国悠久的农业历史和当代农业科技成就,在传播农业科技知识、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等方面发挥了巨大的作用。

博物馆先后筹办了中国古代农业科技史、中国农业资源、中国水产、中国现代农业科技等基本陈列,举办了科技兴农、农业综合开发、农村能源与环境保护等专题展览,并开展了中国农业发展史的研究和农业科学普及工作。

为改变馆内陈列内容陈旧、展示科技手段落后的情况,中国农业博物馆加大投入,对现有展馆进行了全面的改造和充实。改造后的中国农业博物馆面貌焕然一新,陈列多彩多姿,展览精品迭出。

珍稀水生动物陈列馆展出了水生动物标本近500件,其中有7米长、5吨重的鲸鱼及其四月龄的胎儿、95公斤重的海豚、150公斤重的海龟、珍稀名贵的中华鲟等,还展示了水生动物的“趣闻轶事”,知识性强、趣味性浓。新添置的触摸屏、投影仪等先进的电子设备为展厅增色不少。

珍稀陆生动物陈列馆展出了珍稀标本近200件以及大量的珍贵图片资料,其中有国家一、二类保护动物如东北虎、金丝猴、大熊猫、长臂猿、雪豹、紫貂、丹顶鹤、绿孔雀、白鹤、大天鹅等,该陈列将动物置身于自然生态场景中,高山、密林、灌木、草原、溪流与鸟兽等融为一体。

水族馆展出了中国特有的经济鱼、观赏鱼五十多种,其中有我国一类保护动物中华鲟,二类保护动物大鲵(娃娃鱼)等。

中科院动物所标本馆藏品展是中国农业博物馆与中科院动物研究所联合举办的专题展览,所有展示标本是从数万件藏品中精选出来的。

农业科技史陈列馆用众多的农业历史文物勾画出人类“衣食”的起源与发展的全过程,集中展示中华上下五千年的农业文明。

农业国情馆从我国改革开放和农业发展的实际问题出发,全方位展示中国农业资源和农业发展状况,并针对“粮食问题”、“农业与农村经济发展问题”、“人口、资源与环境”等问题做出系统和全面的回答。

中国农业博物馆先后被命名为“农业部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国际科学与和平教育基地”、“全国百个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之一、“北京市青少年教育基地”、“朝阳区中小学德育教育基地”,并荣获了“北京市优秀青少年教育基地”、“北京市社区教育先进集体”、“全国科普工作先进单位”等称号。

周口店遗址博物馆

周口店遗址博物馆位于北京市房山区周口店龙骨山脚下(河滩街1号),距北京城约50公里。博物馆建在50万年前北京猿人遗址处,是一座自然科学类古人类遗址博物馆。始建于1953年,建筑面积1000平方米。它系统地向观众介绍了60万年前的“北京人”、10万年前的“新洞人”以及18000年前的“山顶洞人”的生活环境和生活状况。

1929年,中国古人类学家斐文中先生在龙骨山发掘出第一颗完整的“北京猿人”头盖骨化石,震撼了全世界。1936年,考古学家贾兰坡先生又在这里发现了3个“山顶洞人”头盖骨化石。20世纪60年代末,在这里又发现了距今10万年的“新洞人”遗址。这一系列重要发现,为研究人类的起源问题提供了重要依据。

展馆的序厅正面为龙骨山立体模型,展柜中摆放着周口店地区从4亿年前到1亿年前的各种岩石标本,反映了该地区沧海桑田的地质变化过程。第一展厅展示了北京猿人头盖骨化石模型、古人类用火遗迹以及“北京人”制作使用的各种石制工具。第二展厅以复原模型展示了北京猿人居住的洞穴以及他们的生活场所。第三展厅主要介绍龙骨山上发现的20余处脊椎动物化石遗址和古人类活动过的遗址分布点,以及山顶洞人制作的项链。第四展厅陈列中国和世界各地发现的各个时期的古人类化石、石器以及旧石器时代晚期人类的绘画、雕刻等艺术品。

周口店遗址博物馆1961年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87年与长城、故宫、秦陵、敦煌一起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文化遗产清单,1992年被评为北京旅游世界之最,1997年被中宣部列入“全国百家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

中国科学技术馆

中国科学技术馆位于北京市北三环路与中轴路交汇点的西北角,毗邻亚运村,占地58公顷,一期工程建筑面积2万平方米,1988年9月起正式对社会开放。

中国科学技术馆是由茅以升、钱学森等一批着名科学家倡议,经国家批准建立的我国第一座国家综合性科技馆。它造型新颖、设施先进、规模宏伟,是宣传和弘扬中华民族科学技术成就、普及科学技术教育的大型公共科学文化设施。

该馆除充分展示了我国从古到今在科技领域里所取得的一系列重大成就,介绍国内外的最新科技成果与科技动态外,还积极宣传和普及现代科技知识,组织广大青少年参加以启迪智慧、培养创造精神、提高解决实际问题能力为宗旨的丰富多彩的科学实验活动。人们步入设于第一层的中国古代科学技术展厅时,会被琳琅满目、鬼斧神工般的一件件展品所折服。这里不仅有享誉世界的中国古代四大发明--造纸术、印刷术、指南针和火药,还有我们祖先在陶瓷、建筑、冶炼、铸造、医药、纺织、机械、农业、天文以及手工艺制作等学科领域所取得的一系列科技发明和科技创造成果,全部展品成为我国灿烂辉煌的古代文明和中华民族聪明才智的一个缩影。

中国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之一,不仅有着十分悠久的人文历史,而且有着悠久丰富的物质文明史和科技发明史。我们的祖先早在2000多年前的春秋末期就已总结出了“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这一蕴藏着深刻内涵的道理。他们用自己的勤劳与智慧,在各个领域里不懈地进行着追求和探索,不断地总结和发现一些更科学、更先进的理论、方法、技术、工艺,并用以指导和改进自己的生产实践,取得了一批又一批的科技发明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