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化爱国主义教育丛书-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国徽、国歌集
15846800000014

第14章 国歌(3)

当时有人认为中国的体育事业还很落后,加之赛事临近,到了芬兰也不一定能赶上比赛,即便参加了,成绩也不会好。周恩来总理得知这一情况后,坚决主张组队参加这次奥运会。

他说:“要去,在奥运会上升起五星红旗就是胜利。要通过新中国运动员的风采宣传新中国的新面貌。”于是,以荣高棠为团长,黄中、吴学谦为副团长,包括篮球、足球和游泳运动员在内共40人组成的中国体育代表团,前往赫尔辛基参加第十五届奥运会,五星红旗第一次飘扬在奥委会会员国旗林,并同时奏响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

1956年10月,第十六届奥运会在墨尔本举行,中国奥委会做好了参赛的充分准备。由于国际奥委会在少数人操纵下蓄意制造“两个中国”、“一中一台”,接纳所谓“中华民国”体育组织,中国奥委会宣布不参加本届奥运会以示抗议。

时至1979年11月,经过21年的正义斗争,国际奥委会终以62票赞成,17票反对,2票弃权的绝对多数,讨论通过决议,决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奥林匹克委员会的名称为“中国奥林匹克委员会”,使用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旗和国歌;设在台北的奥委会的名称是“中国台北奥林匹克委员会”,不能使用它目前使用的旗、歌和会徽,新的歌、旗和会徽必须得到国际奥委会执委会的批准。这个决议表明了在国际奥委会中,只承认中国奥委会是全中国的代表,中国台北奥委会只是中国的一个地方机构。中国奥委会表示接受这个决议。

1984年7月,第23届奥林匹克运动会在美国洛杉矶隆重举行,14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7616名优秀运动员参加比赛。中国派出了353人的大型体育代表团(其中运动员225人)参加了22个项目中的16项比赛和1项表演赛,这是中国阔别奥运赛场32年之后的首次亮相,强大的阵容和昂扬的斗志令世人瞩目。

7月29日上午,本届奥运会第一枚金牌的争夺聚焦在男子60发手枪慢射的靶场。各国记者不约而同地把视线投向上届冠军瑞典的拉罗格纳·斯卡拉查尔。但当第2组10发子弹发射完毕,人们把惊奇的目光纷纷转向第40号靶位的中国运动员许海峰。当他的最后一粒子弹呼啸飞出,566环的最高成绩显示出来时,全场欢声雷动!本届奥运会的第一块金牌被黑头发、黄皮肤、身着红色运动服的中国运动员夺得,这也是中国获得的第一枚奥运金牌,这是中国体育在奥运会上零的突破。《义勇军进行曲》嘹亮奏响,鲜艳的五星红旗冉冉升起,在奥运会的领奖台上,国际奥委会主席萨马兰奇亲手将金光闪闪的奖牌挂在许海峰胸前,并由衷地赞叹:

“这是中国体育史上伟大的一天。”

继许海峰夺得首枚金牌以后,中国运动员抖擞神威,在其他项目中又陆续夺金。特别是体操王子李宁,在8月5日这一天,连续获得自由体操、鞍马和吊环3个单项的3个满分,当成绩公布,观众席上掌声雷动,国际友人、留美同胞和海外侨胞摇动一片灿烂的五星红旗。体操馆内3次为李宁,也是为中国奏响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

在第23届奥运会上,中国运动员共夺得15枚金牌,名列第4;奖牌总数名列第6,雪洗了中华民族在奥运会上的屈辱史,展示了当代中国人民的伟大形象。

《人民日报》发表评论指出:“零”的屈辱,被许海峰神枪击破;3枚金牌,闪耀在李宁的胸前;“三连冠”的宏愿在女排姑娘的手上实现;栾菊杰扬眉挺剑,成为跃居世界女子花剑之冠的亚洲第一人……诞生于汗水和智慧中的15枚金牌、8枚银牌、9枚铜牌的好成绩,是奉献给祖国母亲的厚礼,使海内外龙的传人为之自豪!

此后,中国健儿又先后参加了第24届、第25届、第26届、第27届奥运会,转战拼搏于汉城、巴塞罗那、亚特兰大、悉尼,用他们卓越的成绩,让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在世界各地的奥运赛场频频奏响。

公元2000年9月,第27届奥运会在澳大利亚悉尼举行,这是世纪之交、千年更迭之际的世界体坛盛会,来自全球2000个代表团的11000名运动员,参加了28个大项、300个小项的角逐。中国运动员在比赛中获得28枚金牌、16枚银牌、15枚铜牌,奖牌总数59枚,在金牌榜和奖牌榜上均名列第三位,打破了美国、俄罗斯(前苏联)、德国(前民主德国)长期占据前三位的传统格局,这一结局令世人惊讶,更令中国人振奋!

2001年7月13日,是一个载入史册、永远不会被中国人民忘记的日子。这天北京申奥成功了,全国人民欢腾一片。奥运会能在中国举办,这凝聚了多少代人民的共同努力,汇集了无数仁人志士的汗水和血泪。为迎接即将到来的2008,我们精心地准备着,让世人对中国刮目相看,让世人相信我们可以做到最好。

中国运动员以辉煌的战绩,把中华民族的朝气、胆气和豪气潇洒地展现于世界体坛上。

国歌的故事

文化战线上的先锋战士——田汉

田汉,是国歌《义勇军进行曲》的词作者。

田汉在中国现代戏剧史上有突出的地位,是着名的剧作家,也是文化战线一名卓有成就的先锋战士。

田汉于1898年出生在湖南长沙一个贫苦的农民家庭,原名田寿昌,在文艺创作中曾用过陈瑜、伯鸿、高明、汉仙等笔名。

田汉自幼学习勤奋,学业优良。1912年考入长沙师范学校,在校长徐特立先生的关怀与教导下,获益匪浅。1917年,田汉随舅父赴日本求学,先后结识了宗白华、郭沫若等才华横溢的文学青年,他们志趣相投,互为知己。3人之间的通信,后来结集出版,书名为《三叶集》。

1919年,五四运动爆发,田汉即投身反帝反封建的新文化运动。在马列主义和苏联普罗文学的影响下,矢志人民大众的革命戏剧事业。1925年,田汉创办“南国电影剧社”,南国艺术学院,开始从事进步戏剧的创作与实践,并拍摄了他撰写的第一部电影剧本《到民间去》。

两年后,“南国电影剧社”改组为“南国社”,定其宗旨为“团结能与时代共痛痒之有为青年作艺术上之革命运动”。主编《南国周刊》、《南国月刊》。“南国社”的进步活动与影响,引起国民党反动当局的注意和仇视。1930年3月,“南国社”终于为反动军警所查抄。在这种情况下,田汉率全体成员毅然加入中国左翼作家联盟和左翼戏剧家联盟。1932年,田汉在上海加入中国共产党,并担任中央文委委员。在党的教育引导下,田汉的创作热情日渐高涨。这一时期,他陆续撰写了话剧《乱钟》,电影《母性之光》、《民族生存》等大量作品。同时,与聂耳、冼星海、张曙、贺绿汀等音乐家合作,积极推动和组织革命音乐活动。

1934年秋,中国电通影片公司决定拍摄一部反映抗日救亡运动的影片,片名叫《风云儿女》。该片剧本由田汉编写,剧中有主人公辛白华创作的长诗《万里长城》,诗中最后一节的内容就是作为本片主题歌的《义勇军进行曲》。当时,日本帝国主义大举侵华,东北沦陷、上海失守、华北危急!在此国难当头之际,全国掀起轰轰烈烈的抗日救亡热潮。可是在文化界,仍然有一些人麻木不仁。音乐界甚至还有《妹妹我爱你》、《毛毛雨》之类消极颓废的歌曲流行。面对这种现象,田汉饱蘸爱国激情,写下了唤醒民众、鼓舞抗敌斗志的《义勇军进行曲》。剧本完成后,田汉便交给导演夏衍。不久,田汉被捕入狱。夏衍在改写分镜头台本时,发现歌词写在一张香烟盒的锡箔纸上,由于茶渍污染,字迹不大清楚,经过辨认后重新誊抄了一遍,原词是这样的:起来,不愿做奴隶的人们,把血肉筑成我们新的长城。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每一个人被迫着发出最后的吼声。我们万众一心,冒着敌人的飞机大炮前进,前进,前进,前进!

夏衍将歌词交给了在上海华联电影公司工作的共产党员、青年音乐家聂耳谱曲。聂耳很快完成创作。1935年5月,《义勇军进行曲》在《电通画报》刊出,电影《风云儿女》也开始发行放映。这首歌曲成为田汉、聂耳两位革命文艺家的传世之作。

田汉出狱后,活跃于南京、长沙、武汉等地,抗战期间,参加组织上海文化界救亡协会。他在周恩来、郭沫若领导下,积极组织抗敌演剧队及其他剧团,从事抗日宣传。同时创作和改编了《卢沟桥》、《哀江南》、《新儿女英雄传》、《江汉渔歌》等许多戏曲剧本。抗日战争胜利后,田汉回到上海。继续从事反蒋爱国的民主运动,曾主编《新闻报》、《艺月》副刊,创作了话剧《丽人行》、电影《忆江南》、《梨园英烈》等剧本。因此,他被称为“时代的歌手”。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田汉先后担任文化部艺术局局长、文化部戏曲改进局局长,中国戏剧家协会主席、党组书记,中国文联副主席等职务,被选为全国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

在担任繁重的领导工作之余,田汉坚持以饱满的热情勤奋写作。他一生创作、改编、翻译的各类戏剧作品达120余部,汇编成《田汉戏曲选》。建国后的主要作品有《关汉卿》、《文成公主》、《白蛇传》,优秀新编历史剧《谢瑶环》等等。

作为文艺界领导,身为优秀的艺术家,田汉工作热情认真,作风平易近人,为新中国文化事业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田汉的秘书黎之彦在其《田汉同志杂谈戏剧技巧》一文中写道:“田汉同志是我国着名的戏剧家之一,他除了通过创作以外还经常到各地去通过评论、演讲和谈话,推动社会主义民族戏剧。”

田汉善交朋友,平易近人,十分关注广大演员尤其是老艺人的演艺生活和身心境况。1956年,他深入调查研究,在掌握大量真实情况后,写出了《为演员的青春请命》和《改善艺人的生活》等文章。周恩来总理曾赞扬,田汉同志在社会上是三教九流、五湖四海无不交往。他关心老艺人,善于团结老艺人,使他们接近党,为党工作,这是他的一个长处。

1959年8月,庐山会议结束以后,在全党范围内开展了反右倾斗争运动。在中国剧协,田汉开始受到批判。一份由剧协党组一名负责人名义整理的批判材料中,罗列了田汉的三个“主要问题”,结论为“田汉同志长期未解决个人和党的关系,他在政治上是一贯右倾的,世界观是唯我主义的,组织上严重的无组织无纪律。”“田汉同志过去的错误在整风反右时期未解决,在这次整风中应彻底解决”。1964年,剧协再次被视为裴多菲式的“俱乐部”而在文艺整风中成为重点。时任剧协主席的田汉,又一次成为众矢之的,遭到反复批判。

1966年,文化大革命开始,田汉终于遭到无以复加的残酷迫害。林彪、康生之流以田汉的新编历史京剧《谢瑶环》中有“为民请命”、“载舟覆舟”等词句为由,冠以“反党反社会主义大毒草”的罪名,在全国报刊上点名批判。还散布田汉是所谓“叛徒”,进而将30年代以来党领导的文艺战线污蔑为“文艺黑线”。不久,田汉被捕入狱,身心备受摧残,导致糖尿病、肾病和心脏病同时并发。1968年12月10日,一代文化巨匠含冤屈死狱中,终年70岁。当田汉离开人世之际,恰巧广播里正放“同学们!大家起来!担负起天下的兴亡!”这首脍炙人口的《毕业歌》正是34年前田汉作词、聂耳作曲的作品。

“四人帮”被粉碎以后,田汉的冤案得以平反昭雪并恢复名誉。1979年4月25日,在北京八宝山革命公墓,为田汉举行了隆重的追悼会。党和国家领导人及文艺界1000余人参加悼念,追悼会由廖承志主持,茅盾致悼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