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又称养性、摄生、道生、卫生、保生等;而对于老年保健,则称为寿老、寿亲、养老、寿世等。总之,养生即是保养生命的意思。
在敦煌体育文化演进的历史长河中,儒佛道三家在共存中交融成一种共同的精神,那就是以“博爱为怀”、“救世为本”。就是在这种精神的影响下,古代敦煌人民一方面具有“刚健有为、自强不息、乐观进取”的精神,一方面又具有“贵柔守雌、以静止动、安时处顺”的传统。刚健精神使人日新自强;贵柔传统使人避免蛮干,能够忍辱负重。
佛儒道三家并没有不可逾越的鸿沟,儒家讲“中和”,道家讲“齐一”,儒家讲“天道”,道家讲“自然”。虽然立场不同,内容有别,但其精神是相通的。
佛儒道三家相互兼以并蓄、博采众长,对当时敦煌人民的养生思想、观念的形成,尤其是对人的心理、精神、气质等内在素质的修炼影响较大。
敦煌佛儒道学说,促使养生术得到了较快的发展。道家行气术,儒家修身处世术,佛家修炼术都取得长足的进行,并形成相互渗透的趋势。由于导引术被广泛采用,出现了重视行气攻病、和神导气的术式占了主导地位,并成为一项广泛流行的保健活动。
从敦煌大量的文献典籍和壁画中,充分显示出,佛儒道三家全面论述了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体自身、病理病因、疾病预防等有关生死寿夭的基本问题。建构了敦煌古代生理、病理、诊断、治疗、养生、体育等理论体系。其“精、气、神”
三位一体的生命观;“阴阳和谐”的健康机理;“正气在内、邪不可干”的保健思想;“节阴阳、调刚柔”的动静法则。奠定、暴了敦煌养生学的理论基础。在这一理论的指导下,追求长寿的养炼手段日渐成熟,形成了“导引”与“行气”两类不同的练习体系。
敦煌养生学在懦道传统文化的熏陶下,经过长期实践与经验积累,形成了相对稳定而独特的体系。它为我国西陲地区人民的繁衍生息做出了重大的贡献,是我国古代体育文化宝库中一件灿烂的瑰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