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科普读物新奇小百科(1)
15847600000003

第3章 动物世界奇观(2)

四是送礼。有种名叫希莱尔的小飞虫,雄虫的前足跗节很大,可以分泌出丝来。当雄虫捕到一只小虫子时,就用丝作茧,把小虫围在中间,然后把这个“礼物”送给雌虫。如果雌虫感兴趣的话,它就跑到雄虫上面一齐飞行,然后它突然脱离原来的轨道,飞到雄虫下面,抓住礼物。但雄虫并不会轻易地把礼物交出来,要等到与同飞的雌虫交尾之后,才把礼物放开。

当燕鸥的繁殖季节到来时,雄鸟把捕啄到的鱼用来“送礼”,以获得雌鸟的爱心。

此外,雌雄动物相会,还有通过光诱、味讯等方式来完成的。

五是决斗。动物间的格斗除了夺地盘、争食物、护幼仔和自卫等外,还有雄性动物的争雌格斗。

有一种体呈青灰色的刺鱼,在交配之前,雄刺鱼之间要进行一场争夺“新房”的格斗。胜利者占领“新房”,腹部出现了红色,以警告旁边的雄鱼。同时细心地在“新房”里筑起一个巢,并且换上婚装——红色的腹部,蓝白色的背部,煞是好看,引来一条雌鱼进巢婚配。交配后,雄鱼便恢复原来的体色。

锦鸡即金鸡,虽然是“一夫多妻”,但雄鸟之间却常常为争夺雌鸟而大战一场。金鸡格斗异常激烈,有时可以斗到羽毛脱落,头破血流。

一个海象群的建立,先是一头雄海象占据了一条海滩,然后雌海象陆续到达,似乎被雄海象邀请成立“家庭”。海象与海狮的情况不同,“领地”并没有地形标志(如岩石等),海象的领地是可伸缩的,受雄海象控制的雌海象头数越多,所占的地盘就越大。但事情并不是那么简单,开始阶段别的雄海象常会入侵,于是雄海象之间的冲突就发生了,从一般恫吓到生死决斗。战斗结束,得胜的雄海象就集合它的雌海象,赶走失败者。海象的“大家庭”组成以后,就不再发生大的变化,交配繁殖开始,雄海象当然处于主人的地位,但是在一雄多雌的群居生活中,主人不可能无所不在,有些外来的或新成长的雄海象也会同雌海象交配。

平时性喜孤独生活的公驼鹿,一到发情期内,显得异常兴奋、活跃,嗅觉也格外灵敏,能够在3公里外闻得母驼鹿的存在,于是热切地匆匆赶来,挥舞着巨大的头角,并发出阵阵“哼哼”鼻声。这时其他的公驼鹿会立即以自己巨大的角去拦阻,并大声咆哮,于是激烈的格斗开始了。

在一般的情况下,至多偶尔一雄受伤。可有时候,双方因角击久久不息,导致双方的角绞在一起无法脱离,时间僵持过久,最后以双双死亡告终。

蜗牛奇特的求爱

某个蜗牛相中了自己的“意中人”,便会向靠得很近的异性突然喷射一种液体,这种石灰质液体长约一厘米,凭借喷射的冲劲,异性蜗牛的内脏会被刺穿。

为什么蜗牛异性之间的交往竟是相互虐待呢?

美国密执安大学丹尔·张指出,蜗牛放出的液体里含有帮助蜗牛达到兴奋高潮的化学物质。这种施虐——受虐的方式使互相引诱的雌雄蜗牛的情欲变得更加强烈。

孔雀展屏生情

孔雀开屏是雄孔雀的羽毛绮丽华美,尤其是背部羽毛像绿玉羽毛周围镶着黑边,中央有一个半椭圆形的青铜色的斑纹;尾上覆羽长达1.5米,几乎等于体长的二倍,末梢构成一种眼状斑的图案,环抱着金碧色的圆纹。当每年四五月生殖季节到来时,雄孔雀为了吸引雌孔雀常将尾羽高高竖起,宽宽地展开,状如大大圆扇,绚丽夺目。雌孔雀则根据雄鸟的艳丽程度来决定自己的选择,然后再进行交配。

每次产卵六枚,由雌孔雀孵。约过了28天左右,小孔雀出世,两年后性成熟。

动物情场趣话

雄萤的求爱很有意思。它用闪光向雌萤发出一片片“光语情书”,若雌萤作出相应回应,它们就会双双幽会,共度“蜜月”。其间,另外的雄萤会用突然的闪光来冲击情敌的“光语情书”,或者发出与情敌相似的“同步闪光”,以瓦解它们的婚恋,把雌萤争取过来。

蜘蛛的婚姻令人可怕。雌蜘蛛在阴暗的角落里张起一张“情网”,等待求婚者光临。一旦雄蜘蛛堕入“情网”,交配结束,雌蜘蛛就把雄蜘蛛吃掉。

有一种马鹿在情场角逐中善打持久战,可坚持数月之久。即使弄得筋疲力尽,瘦骨嶙峋,也得拼个你死我活。

企鹅白头偕老

企鹅基本实行“一夫一妻”制。

企鹅求偶时常常双双鸣唱,伴随着滑稽可笑的动作,一会儿相互扇动着翅膀,一会儿把细长扁平的长嘴一齐指向天空。阿德里企鹅的求偶方式更加有趣。雄企鹅求爱要挑选一些卵石作为见面礼,这在冰天雪地的南极是很难找到的礼物。雄企鹅往往到邻居处偷一块卵石,在求偶季节,就把这块卵石虔诚地奉献到雌企鹅脚下,然后退几步站立在一旁观望。一旦双方认可了,便会用偷来的卵石在雪地的背风处筑起洞房,形影不离,开始产卵育儿。

琴鸟歌舞求爱

琴鸟是澳大利亚热带森林里的一种稀有珍禽。它外形奇特,美丽非凡,还能模仿其他鸟类的鸣声。

琴鸟的尾巴长得很美丽,雄鸟有16枚尾羽,大部分呈栗色并镶有黑缘,最外侧一对尾羽长达70厘米,宽3.5厘米左右,色彩斑斓。

琴鸟在冬季繁殖。雄鸟求爱,一会儿站在树枝引吭高歌,一会儿又跳到地面展开美丽的尾羽,反复表演,直至雌鸟来临,雄鸟的尾羽便朝着雌鸟快速颤抖、滑动,不断地展示那美丽的尾羽。

琴鸟实行“一夫多妻制”,雌鸟独自承担生儿育女的职责。在秋末冬初之交,雌鸟便开始寻物筑巢,每次仅孵育一个卵。小雄琴鸟5~7年后才生出典型的成年尾羽,其寿命为15年。

奇特的动物育子

胃蛙胃中孵卵

胃蛙在胃里孵卵、变态,从嘴里生出小青蛙。

胃蛙有一个特别的胃,一到繁殖季节,胃完全由消化食物的功能转化为一种临时的“子宫”。生殖时,雌蛙产卵于水中,当卵受精后,再把受精卵全部吞进胃里。雌胃蛙“怀孕”后,胃逐渐变得很大,甚至把雌蛙的肺完全压扁而无法呼吸,最后只得由皮肤来代替呼吸器官。不久,蛙卵便在胃内孵化成蝌蚪,并变态成为幼蛙。约经过八个星期,雌蛙张开大嘴,把幼蛙从口里吐出。这些新生幼蛙跳出母蛙嘴后,一般都在母体周围活动,待稍大些后才自由行动。

丽鱼用口孵卵

丽鱼生活在热带的江河湖泊中,它体型较小,体色鲜艳多彩。

处于繁殖期的丽鱼,产卵量不大,但能用自己的大嘴容纳所有的受精卵。雌鱼将卵含在口内,迎着水流游动,使卵既有一个安全的孵化场所,又能获得充足的氧气。在孵化期间,雌鱼为了防止把快要出世的孩子咽到肚子里,连续十几天不吃不喝。随着胚胎的发育,母鱼的两颊被挤塞得极度膨胀,有的竟使头部变成了畸形。

刚孵出的小鱼,仍以母鱼的口腔为休息场所,待稍长大后才到母亲口边活动,但遇到危险时,又会立即躲进母亲的口腔内。

狮子鱼拼命护仔

在白海和巴伦支海中有一种长相奇特的鱼名叫狮子鱼。

它嘴短口小,头大身圆,尾柄细短,尾鳍如扇,身体两侧还有许多吸盘规则地纵向排成几列。游泳时,眼睛圆睁,状若雄狮。

狮子鱼对子女关怀备至,为护仔宁愿舍弃自己的生命。在繁殖期,雌狮子鱼喜欢将卵产在沿岸潮水边界线的岩石缝中,雄鱼随着在旁射精,使卵受精。雌鱼多数在产卵后力竭而死,护卵和抚育后代的重任就落在雄鱼身上。当潮水退去时,一些卵会露出水面,雄鱼就用口向卵上吐水,或用尾鳍拍打水面,使水溅到卵上,以保证卵的湿润。若有飞鸟袭击卵,雄狮子鱼就不断地发出叫声来恐吓对方,即使被飞鸟啄得腹破肠流,仍不肯退却,紧紧地守卫在卵旁。

涨潮时,雄狮子鱼又得和伤害鱼卵的虾、蟹、海星等作斗争。有时风浪大,卵往往被冲散,一待风平浪静,雄狮子鱼就会迫不及待地四处寻找后代。

狮子鱼孵出小鱼后,雄鱼仍要处处护着仔鱼。一有危险,仔鱼就会从各方汇到父亲身边,依靠特有的吸盘吸附到父亲身上。

负子蟾背负摇篮

负子蟾生活在南美洲的圭亚那和巴西的热带森林中,它们的皮肤呈黑褐色,口内无舌,后肢精壮,五趾间有很发达的蹼,善于游泳。

负子蟾的繁殖期是每年4月。这时雌蟾分泌一种特殊气味招引雄蟾,雄蟾用前肢紧紧握住雌蟾的后肢前方,一昼夜后雌蟾的背部和泄殖腔周围都肿胀起来,接着开始产卵。当雄蟾背朝下时,雌蟾恰好把卵产在雄蟾腹部受精。在繁殖期内,雌蟾背部的皮肤变得非常厚实柔软,并形成一个个像蜂窝一样的小穴,小穴数目多达几十甚至上百个。

在水中的受精卵由殷勤的雄蟾用后肢夹着,一个个地放在雌蟾背上的“小穴”里,并负责“封好”。两星期后,在“小穴”里孵化成形的蝌蚪顶开穴盖,钻出来到水中游泳。一个月后,小蝌蚪脱掉尾巴,变成小负子蟾。一旦小蝌蚪从背上钻出,雌负子蟾会马上在树上或石头上蹭背,皮肤又恢复繁殖前的模样。

杜鹃寄养子女

杜鹃在生儿育女时,它不筑巢、不孵卵、不育雏,但是它们照样繁殖后代。原来,杜鹃在繁殖期间,雌雄乱配,过后就分开了。

雌杜鹃在产卵前先物色好其他鸟巢,如黄莺、云雀等鸟巢,然后悄悄地窥视周围的动静,一旦老鸟离巢,它就占着别人的窝下蛋,然后衔着窝主人的蛋离去,让窝主人替它孵蛋育雏。

杜鹃在长期的生存演化中练就了一套以假乱真的本领。它下的蛋颜色、斑点、大小、花纹与它所占的巢的蛋完全一致。因此,小杜鹃的“义亲”根本识不破,完全把它们当做自己的子女来抚养。

小杜鹃往往比义亲的子女们先出世,它在出生后的三十多小时内有把巢内的一切东西扔到巢外的本能行为,因此同巢中义亲的蛋或刚孵出的义雏往往被它们摔得干干净净。可怜的“父母”还不知道自己的子女惨遭不幸,仍精心照料着巢内的“独生子”。然而,小杜鹃却并不领情,十多天后羽毛丰满了,它便跟着附近活动的“生母”远走高飞了。

奇妙的动物觅食

小鱼专吃大鱼

有种叫“盲鳗”的小鱼专门寻找比它大几十倍的鱼为自己的猎食对象。如果与它大小差不多的小鱼,它从来不吃。盲鳗寻找到一条大鱼后,冒着危险,靠近大鱼,然后从大鱼的腮部钻入大鱼的腹腔之中,如同孙悟空钻进铁扇公主肚子一样,掌握了生杀大权。

盲鳗首先在大鱼腹内吃掉大鱼的内脏,然后从里往外吃,等吃足吃够之后,它也自然地回到大鱼的体外来。休息一段时间之后,又开始寻找另一条大鱼了。

蝎铁钩逞威风

蝎浑身全副武装,周身披着铁质的铠甲,在不分节的头胸部,有起了望作用的单眼和复眼以及六对行动灵活的附肢。第一对钳状附肢叫螯肢,第二对是巨大的螯足叫脚须。当双螯举起时,好像强有力的铁掌,是捕捉猎物的工具。

蝎在夜里全副武装,耀武扬威。一旦遇到猎物,立即用脚须钳住,尾巴钩转,用尾刺注射一针,将猎物毒死。

交配前,雌雄蝎脚须相钳交臂跳舞,可持续数小时之久。然而,一旦雄蝎完成受精作用,雌蝎就凶相毕露,一口咬死雄蝎作为食物。但蝎对后代却十分爱护。

海獭抱石砸海贝

海洋中的哺乳动物,只有海獭最小,体长约1米,重40公斤。

海獭的形体是头小,躯干肥大呈圆筒形,前肢短,后肢长,鳍状,善于游泳与潜水,常采食海胆、海贝等。当采到海胆时,它往往用两个前肢各抓一个海胆,互相用力碰撞,使海胆的壳碎裂,然后舐吸海胆的内脏。对海贝这类有坚硬外壳的食物,海獭会同时从海底捡来石块,连同海贝一起挟在前肢下松弛的皮囊中,浮上水面立即仰游,然后用石块作砧,将海贝壳击碎,吞食贝肉。

蜘蛛布网觅食

澳大利亚有一种被称为美蜘蛛的色彩鲜艳的蜘蛛,夜间能在两个树枝间牵上一根横悬的蛛丝,再在中间向下悬一根蛛丝,使自己悬挂其上,然后用足擎住一根末端有黏性蛛滴的蛛丝。因为蛛滴对螟蛾有特殊的诱惑力,再加上它不断地甩动蛛丝,使喜欢追逐动态食饵的螟蛾纷纷飞来,一旦碰上蛛滴的蛛丝,便被牢牢粘住,蜘蛛收上“钓绳”,便可美食一顿了。

有一种叫黑圆蛛的蜘蛛,能在草丛间地面上横穿一根蛛丝,类似于古战场的“绊马索”,当一只造桥虫正一弓一弓地向前爬行时,冷不防碰到了前面的蛛丝,潜伏在草丛中的蜘蛛猛扑过来,将其逮住饱餐一顿。

还有蜘蛛居然能向猎物发射“麻醉枪”,并能达到“百发百中”的水平。如广泛分布于我国的黄昏花皮蛛,常埋伏于植物丛中,等有猎物飞入射程范围或停歇在附近植物上时,它会瞄准猎物,从螯肢上喷射出一股毒液,使被射中的昆虫麻醉跌落下来,葬身于“射手”腹中。

而一种被称为“漏斗蛛”的蜘蛛会织网,所织的蛛网形似漏斗,斜向上面的是大口,下端开一小口,它便守在这小口下面,以逸待劳。若有冒失的猎物撞在漏斗上,它便会顺势滑入漏斗底的小口内,立即擒住食之,若遇强敌,便立即逃遁。

中华七纺蛛被人们誉为“地道专家”,它栖于地下洞穴中,在颇深的洞穴里,整个洞壁都布以黏性的蛛丝,在洞口还盖上一个盖。

平时,将盖掀开一个缝,并守在洞口处,密切注视四周,若有猎物路过,即被劫持到洞中,因洞内布有蛛丝,猎物很难逃脱,挣扎的结果只会被缠得更紧,最后不能动弹,任其宰割。

水陆称霸的白熊

白熊性格凶猛,猎食的主要对象是海豹、幼海象、鸟蛋和沿岸搁浅的鲸。夏季,也偶尔吃些青草和其他野生植物。它们常出没于浮冰上。白熊有很好的水性,擅长游泳潜水,但与海豹相比,白熊游泳的速度大大不及海豹,因此,白熊只能“智取”。夏天,海豹常常躺在流冰上睡觉,白熊看准目标后,就会纵入水中,潜游到海豹睡觉的冰块边缘,从水中伸出熊掌朝海豹猛力一击,便把海豹头盖骨砸碎。有时白熊趴伏在浮冰上,当海豹从水中探出头来,白熊便会迅速擒住海豹。冬天封冻后,海豹只能依靠冰上的通气孔呼吸,白熊就常常埋伏在通气孔旁边,等海豹一露头,就会遭到白熊的袭击。

白熊不仅擅长游泳,还善于在陆地上奔跑,所以也能捕食陆上一些动作敏捷的大型动物,如北极狐、海鸟等。

所以,北极虽冰天雪地,动物觅食艰难,白熊却在那里独尊称王。

自卫防身的动物

动物身上的防身器

生活在绿色稻田中的昆虫、青蛙,其体色亦是绿色,变色龙、比目鱼能随环境颜色的改变而改变体色,使之与环境保持一致。还有的动物能模拟环境中的物体,如枯叶蝶栖息在树枝上酷似一片枯叶,不仅有“叶脉”,甚至于还有“病斑”和“虫眼”。这些都能有效地迷惑敌人而保护自己,可算是“伪装隐身术”。

有的动物则具有灵敏的感官,能及时发现敌人,并通过上树(如松鼠、猴子)、入地(如鼠类)、高速奔驰(如各种有蹄类)、攀岩(如岩羊、鼯鼠)等摆脱敌人。以上可谓是逃遁脱身术了。

有的动物身披鳞甲、刺针或骨板把自己装备成一个活堡垒,使敌人无处下口(如穿山甲、刺猬、豪猪、龟、海胆)。这可谓是“壁垒防身术”了。以上都是一些常见的自卫术和逃生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