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兰芳在生活上对自己苛刻得近乎有点“抠”。然而她对顾客、对朋友、对国家、对人民却没有半点“抠门儿”。她常说,我之所以有今天,全靠党和国家的政策好,是党和国家给了我一次实现人生价值的机会。今天成功了,“饮水不忘思源”,我是不会忘记党和国家的恩情,不会忘记人民的支持的。”这发自肺腑之言,不仅常挂在崔兰芳的嘴边,而且付诸她的实际行动上。最突出的表现是,从前些年做小买卖到今天做大生意,她从来不忘照章纳税。开小店铺时,她每月交税20元、30元的,从来不漏。后来公司发展了,她每月交税几百、几千元,甚至上万,从不含糊。税款,她是从不拖欠的,更不隐瞒。有时税务人员忙,上门收税晚了些,她就主动打电话提醒他们及时来收。从1992年起,她每年给国家纳税10多万元。1994年起每年纳税14万元以上。10多年来,崔兰芳已为国家上缴税金一百多万,她积极纳税的行为,经常受到税务人员的赞扬。1989年,西固区授予她“纳税先进户”光荣称号。1990年,省税务局又授予她“全省纳税先进个体户”光荣称号。同年,她光荣地出席了全国纳税先进表彰会。1996年崔兰芳被省国税局聘请为税务监察员。
崔兰芳不仅主动向国家纳税,而且心系国家,常常为国家分忧解难。西固区有几名失足青年劳教后无职业,崔兰芳把他们安排在自己的店里,并经常教育他们多做好事,使他们健康成长。甘肃农村贫困面大,她对贫困地区人民十分关心,先后招收了永靖、永登、天水、甘谷等地贫困山区的青年60余人,不仅为国家减轻了就业压力,还为农村经济发展做了贡献。在这个公司工作过的部分农村青年回乡后还办起了商店。去年,中央统战部和全国工商联联合向个体私营企业工商户发起为农村脱贫致富服务的“光彩事业”活动后,崔兰芳积极响应,多次为贫困山区和贫困学校捐资出力,献上一片爱心。1999年甘肃大旱,她主动为西固区干旱地区的特困纯女户,捐赠价值5000元的化肥,又通过省光彩事业协会向干旱地区捐款1000元。在创建卫生城市活动中,出资上万元主动将双桥洞市场和立交桥人行道路进行翻新。
与一些为个人赚钱而钻国家空子的个体户相反,崔兰芳做事往往置国家利益于个人利益之上。当1994年春季社会上刮起一股涨价风的时候,一些商人趁机“搭车”,哄抬物价,使面粉一斤涨到一元,连大饼、牛肉面也成倍涨价。然而当时崔兰芳头脑冷静。她想,我们不仅不能趁机抬高物价,而且应当为国家在平抑物价问题上做点贡献。因此,在她的商场里,新到的一车皮挂面还是按原价每斤9角出售;另外一车皮8300件娃哈哈果奶也仍按厂价出售,比其他商店的价格每瓶便宜1角7分。她这样做,虽然失去了赢利的机会,但迎来了盈门的顾客和赞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