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建筑工程地质基础实习实验教程
15864900000012

第12章 地质构造的野外观察与分析(3)

①普通地质图:表示某地区地层岩性和地质构造条件的基本图件,它将出露在地表的不同地质时代的地层分界线和主要构造线测绘在地形图上,并附以典型地质剖面图和地层柱状图。

②地貌及第四纪地质图:根据第四系沉积物的成因类型、岩性和形成时代,以及地貌成因类型和形态特征综合编制而成的图件。

③水文地质图:表示地下水贮存条件、循环特征和有关参数的平面图件,包括综合水文地质图和为某项工程建设而编制的专门水文地质图,如岩溶区水文地质图等。

④工程地质图:根据工程地质条件,在相应比例尺的地形图上表示各种工程地质勘察工作成果的图件。应某项工程建筑的需要而编制的工程地质图称为专门问题工程地质图。

⑤剖面图及柱状图:包括地质剖面图、水文地质剖面图、工程地质剖面图、综合地层柱状图、钻孔柱状图等。

5.1地质图的基本知识及读水平岩层地质图

1.地质图的概念及图式规格

地质图是用规定的符号、色谱和花纹将地壳某部分的地质体(如地层、岩体、地质构造单元、矿床等)和地质现象按一定比例概括地投影到平面图(如地形图)上,反映出该地区各地质体和地质现象的形态、产状、规模、时代及其分布和相互关系的一种图件。除反映一个地区的地层、岩石和地质构造现象的普通地质图外,还有按工作性质和任务要求测绘不同内容的专门地质图,如构造地质图、矿产图、矿区地质图、水文地质图、工程地质图和第四纪地质图等。

一幅正规的地质图应该有图名、比例尺、图例和责任表(包括编图单位或人员、编图日期及资料来源等)。

(1)图名

图名表明图幅所在的地区和图的类型。一般以图区内主要城镇、居民点或主要山岭、河流等命名。如果比例尺较大、图幅面积小、地名小不为众人所知或同名多,则要在地名中写上所属的省(区)、市或县名,如北京市门头沟区地质图。图名用端正、美观的字体书写于图幅上端正中或图内适当位置。

(2)比例尺

比例尺用以表明图幅反映实际地质情况的详细程度。地质图的比例尺与地形图或地图的比例尺一样,有数字比例尺和线条比例尺。比例尺一般注于图框外上方、图名之下或下方正中位置。

(3)图例

图例是一张地质图不可缺少的部分。不同类型的地质图各有其表示地质内容的图例。普通地质图的图例用各种规定的颜色和符号来表明地层、岩体的时代和性质。图例通常是放在图框外的右边或下边,也可放在图框内足够安排图例的空白处。图例要按一定顺序排列,一般按地层、岩石和构造这样的顺序排列,并在它们前面写上“图例”两个字。

①地层图例的安排是从上到下、由新到老;如放在图的下方,一般是由左向右、从新到老排列。图例都画成大小适当的长方形格子,排成整齐的行列。方格内标的颜色和符号与地质图上同层位的颜色和符号相同,并在方格外适当位置注明地层时代和主要岩性。已确定时代的喷出岩、变质岩要按其时代排列在地层图例的相应位置上。岩浆岩体图例放在地层图例之后,已确定时代的岩体可按新老排列,时代未定的岩体按酸性到基性的顺序排列。

②构造符号的图例放在地层、岩石图例之后,一般的排列顺序是:地质界线、褶皱轴迹(构造图中才有)、断层、节理,以及层理、劈理、片理、流线、流面和线理产状要素。

除断层线用红色线外,其余都用黑色线。

③凡图内表示出的地层、岩石、构造及其他地质现象都应有图例,图内没有的则不能列上图例。地形图的图例一般不标注在地质图上。

(4)责任表

图框外右上侧写明编图日期;左下侧注明编图单位、技术负责人及编图人;右下侧注明引用资料(如图件)的单位、编制者及编制日期。也可将上述内容列绘成“责任表”放在图框外右下方。

在小比例尺图上要画上经纬度以表明其地理位置。如果地质图是地形图国际地图分幅中的一幅,则应与该地形图一样用其图名和分幅图号。

(5)地质剖面图

正规地质图常附有一幅或几幅切过图区主要构造的剖面图。剖面图也有一定的规定格式。剖面图若需单独绘制,则要标明剖面图图名,通常是以剖面所在地区地名及所经过的主要地名(如山峰、河流、城镇和居民点)作为图名,如周口店(指图幅所在地区)太平山-升平山地质剖面图。若为图切剖面并附在地质图下面,则只以剖面标号表示,如ⅠⅠ地质剖面图。剖面在地质图上的位置用一细线标出,两端注上剖面代号,如ⅠⅠ、ⅡⅡ或AA等,在相应剖面图的两端也相应注上同一代号。剖面图的比例尺应与地质图的比例尺一致,如果剖面图附在地质图的下方,可不再注明水平比例尺,但垂直比例尺应表示在剖面两端竖立的直线上。垂直比例尺下边可以选比观察区域最低点更低的某一标高(可选至0以下)的一条水平线作基线,然后以基线为起点在竖直线上注明各高程数。如果将剖面图的垂直比例尺放大,则应注明水平比例尺和垂直比例尺。剖面图两端的同一高度上必须注明剖面方向(用方位角表示)。剖面所经过的山岭、河流、城镇等地名应标注在剖面的上面。为醒目美观,最好把方向、地名排在同一水平位置上。剖面图的放置一般南端在右边,北端在左边;东端在右边,西端在左边;北东和南东端在右边,南西和北西端在左边。剖面图与地质图所用的地层符号、色谱应该一致。如剖面图与地质图在一幅图上,则地层图例可以省去。

剖面图内一般不要留有空白。地下的地层分布、构造形态应该根据该处地层厚度、层序、构造特征适当推断绘出,但不宜推断过深。

(6)地层柱状图

正式的地质图或地质报告中常附有工作区的综合地层柱状图。地层柱状图可以附在地质图的左边,也可以单独绘制。比例尺可根据反映地层详细程度的要求和地层总厚度而定。图名书写于图的上方,一般标为“××地区综合地层柱状图”。

综合地层柱状图是按工作区所有出露地层的新老叠置关系恢复成水平状态切出的一个具体代表性的柱子,表示出各地层单位或层位的厚度、时代、地层系统和接触关系等。一般只绘地层(包括喷出岩),不绘侵入岩体。也有将侵入岩体按其时代与围岩的接触关系绘在柱状图里的。用岩石花纹表示的地层岩性柱子的宽度,可根据所绘柱状图的长度而定,使之宽窄适度,美观大方,一般以2cm~4cm为宜。地层柱状图图内各栏可根据工作区的地质情况和工作任务而调整。例如,“化石”一栏有时可并入“岩性简述”,有时“水文地质”和“地貌”可略去。

2.读地质图的一般步骤和方法

读地质图首先要看图名、比例尺和图例。从图名和图幅代号、经纬度,可了解图幅的地理位置和图的类型;从比例尺可以了解图上线段长度和面积大小,并可反映地质体大小及详略程度;图幅编绘出版年月和资料来源,便于查明工作区研究史。

熟悉图例是读图的基础。首先要熟悉图幅所使用的各种地质符号,从图例可以了解图区出露的地层及其时代、顺序,地层间有无间断,以及岩石类型、时代等。读图例时,最好与图幅地区的综合地层柱状图结合起来读,了解地层时代顺序和它们之间的接触关系(整合或不整合)。

在阅读地质内容之前应先分析一下图区的地形特征。从等高线形态和水系可了解地形特点,也可根据水系分布、山峰标高的分布变化,认识地形的特点。

一幅地质图反映了该地区的各方面地质情况。读图时一般要分析地层时代、层序,岩石的类型、性质,岩层,岩体的产状、分布及其相互关系。在分析地质构造方面,主要是褶皱的形态特征、空间分布、组合和形成时代;断裂构造的类型、规模、空间组合、分布和形成时代及其先后顺序;岩浆岩体的产状和原生、次生构造及变质岩区所表现的构造特征,等等。读图分析时,可以边阅读,边记录,边绘示意剖面图或构造纲要图。

3.读水平岩层地质图

水平岩层在地面和地形地质图上的特征是:地质界线与地形等高线平行或重合;在沟谷处界线呈“尖牙”状,其尖端指向上游;在孤立的山丘上,界线呈封闭的曲线;在岩层未发生倒转的情况下,老岩层出露在地形的低处,新岩层分布在高处;岩层露头宽度取决于岩层厚度和地面坡度,当地面坡度一致时,岩层厚度大的,露头宽度也宽,当厚度相同时,坡度陡处,露头宽度窄;在陡崖处,水平岩层顶界线与底界线的投影重合成一线,造成地质图上岩层发生“尖灭”的假象。

5.2读图用间接方法确定岩层产状要素

1.在地形地质图上求岩层产状要素的方法

此法适用于大比例尺地形地质图,并要求在测定范围内,岩层产状稳定,无小褶皱或断层的干扰。其求解原理如下:按产状要素的定义,在如图51所示的立体透视图中,某砂岩层的上层面与100m和150m高的两个水平面相交得ⅠⅠ和ⅡⅡ两条走向线,沿层面作它们的垂线AB即为倾斜线,AB与其水平投影AC的夹角α即为岩层的倾角,CA方向为倾向。在直角三角形ABC中,BC为两条走向线的高差。因此,只要能作出同一层面不同高程的相邻两条平行的走向线,再根据其高程和平距,即可求出岩层在该处的产状要素。其求解步骤如下。

①将砂岩层的上层面界线与100m和150m的两等高线的交点Ⅰ、Ⅰ和Ⅱ、Ⅱ分别相连,得走向线ⅠⅠ和ⅡⅡ。

②从150m高程的走向线ⅡⅡ上任取一点C作一垂线与100m高程的走向线ⅠⅠ交于A点,则CA代表倾向。根据两走向线高差50m,按地质图比例尺(如1cm=50m)取BC线段得直角三角形AB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