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建筑工程地质基础实习实验教程
15864900000002

第2章 矿物实习(1)

矿物是在各种地质作用中形成和发展着的,在一定的地质和物理、化学条件下相对稳定的自然元素和它们的化合物。它是构成岩石的基本单元,成分、结构比较均一,具有一定的形态、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是可以独立区分出来加以研究的自然物体。

目前自然界已发现的矿物约3000多种,而造岩矿物——组成岩石的主要矿物,约有100多种,它们大部分是硅酸盐及碳酸盐类矿物。常见的主要造岩矿物大约有30多种。

1.1基本要求与方法

1.目的与要求

了解矿物的一般物理及化学性质,掌握用肉眼或其他简单的工具鉴定矿物的方法,认识最主要的造岩矿物,为鉴别常见岩石打下基础。

2.工具

常用工具有放大镜、条痕板、小刀、稀盐酸、磁铁。

3.鉴定方法

矿物鉴定和研究的方法是多种多样的。为了全面、准确地鉴定和研究,常需要采用多种综合的方法。必须指出,矿物的化学成分及其结构的测定对于矿物种属的鉴定和研究具有决定性意义,而每一种化学和物理的测试方法,都为全面、正确的矿物鉴定、命名和研究提供了信息。

选择鉴定法和研究法应遵循有效、准确和快速的原则。而肉眼对矿物外表特征的初步观察和鉴定是最简便、最直观的方法,这种方法通过肉眼、舌、手等感官或借助小刀、放大镜等来鉴定矿物的物理性质,从而确定矿物的名称。

鉴定矿物时首先从形态着手,观察它的光学性质——颜色、条痕、光泽和透明度。然后鉴别它的力学性质——硬度、解理或断口,以及其他具有鉴定意义的典型特征,如比重、弹性等。但认识一种矿物时一定要抓住该矿物的主要特征或独特的性质,例如,云母具有弹性,磁铁矿具有磁性,滑石具有滑腻感等。如果某些矿物的某些性质相近或相同时,要找出它们的不同点进行对比。例如,方解石和石膏,颜色相近(白色),但形状不同,前者为菱形六面体,后者为板状或纤维状,最明显的区别是前者遇稀盐酸起泡,而后者则无此现象。

1.2矿物的形态

矿物的形态既是矿物的外观特征,又是矿物化学成分的第一观感。矿物的形态分为单体形态和集合体形态。

1.矿物的单体形态

矿物的单体形态是指矿物单个晶体的外形。晶体形态可分为两种类型:一类是由相同晶面所组成的,称为单形;另一类是由两种以上的晶面所组成的,称为聚形。

根据晶体在三维空间的发育程度不同,可将晶性分为3类。

①一向延长型:晶体沿一个方向特别发育,其余两个方向发育差,形成柱状、针状、纤维状,如角闪石、纤维石膏、石棉等。

②二向延长型:晶体沿两个方向特别发育,即有一个方向比其余两个方向发育差,形成片状、板状,如云母、板状石膏等。

③三向延长型:晶体在三个方向上发育相等,形成立方体、菱面体、八面体,如黄铁矿、方解石、石榴子石等。

2.矿物的集合体形态

同种矿物多个单体聚集而成的整体就叫作矿物集合体。矿物多数是以集合体形态出现的。矿物集合体形态取决于单体的形态和它们的集合方式。根据集合体中矿物颗粒的大小(或可辨度)可将其分为3种:肉眼可辨单体的显晶集合体、显微镜下可辨单体的隐晶集合体、显微镜下也不能辨认单体的胶态集合体。

①显晶集合体:用肉眼或放大镜可辨别出各矿物颗粒界限的称为显晶集合体。按单体的结晶习性及集合体方式可分为不同种类,包括:一向伸长的针状、纤维状、柱状集合体,如阳起石、红柱石等;二向延长的片状、鳞片状、板状集合体,如石墨、镜铁矿、重晶石等;三向等长的粒状集合体,如橄榄石、石榴子石等。此外,还有晶簇,如石英晶簇、方解石晶簇、辉锑矿晶簇等。

②隐晶和胶态集合体:这类集合体可以由溶液直接结晶或由胶体生成。由于胶体的表面张力作用,常使集合体趋向于形成球状。胶体老化后常变成隐晶或显晶质,因而使球状体内部产生放射纤维状构造。此外,隐晶和胶态集合体亦可呈致密状、土状等。

常见的隐晶或胶态集合体有以下几种。

①结核体:物质围绕某一中心自内向外逐渐生长而成的不规则的团块体,形状多样,有球状、瘤状、不规则状,大小不一,内部构造可以是放射状、同心层状或致密块状。有的结核体中心是空的,可以为其他物质所充填。最常形成结核状的矿物有纤核磷灰石、方解石、菱铁矿、褐铁矿、蛋白石、黄铁矿、白铁矿等。

②鲕状及豆状集合体:具同心层构造,由沉积作用形成,常常是围绕某一物质(矿物碎片、砂砾、气泡等)生长而成。小者为鲕,大者为豆,如鲕状或豆状赤铁矿、豆状铝土、鲕状灰岩等。

③分泌体:在形状不规则的或球状空洞中由胶体或隐晶质自洞壁向中心沉积(充填)而成,与结核的形成顺序正好相反。分泌体的特点是多数的组成物质具有由外向内的同心层状构造,各层在成分和颜色上往往有所差别而构成条带状色环,如玛瑙。分泌体平均直径大于1cm者称为晶腺,小于1cm者称为杏仁状体。

④钟乳状集合体:由真溶液蒸发或胶体凝聚,逐层堆积而成。将其外部形状与不同物体类比而给予不同名称,常见的有葡萄状、肾状、钟乳状、笋状等。钟乳状集合体内部常具有同心层状、放射状、致密状或结晶粒状构造,这是凝胶再结晶的结果,如硬锰矿、赤铁矿、褐铁矿等。

⑤粉末状集合体:矿物呈粉末状散附在其他矿物或岩石表面上。

⑥土状集合体:矿物呈细粉末状较疏松地聚集成块。

⑦被膜状集合体:矿物呈薄层覆盖于其他矿物或岩石表面,如孔雀石。

⑧树枝状集合体:单体按双晶或平行连生的规律在某些方向迅速生长所成的枝杈状集合体,如自然铜、自然银等。

⑨盐华状集合体:有可溶性盐类所组成的被膜,如干旱地区在地面上形成的硝石。

⑩皮壳状集合体:矿物成较厚的层覆盖于其他矿物或岩石表面。

?块状集合体:肉眼看不到单体界限的致密块状体,如块状黄铜矿等。

1.3矿物的光学性质

矿物的光学性质是指矿物对光波的反射、折射和吸收等所表现出来的各种性质,包括颜色、条痕、透明度和光泽。

1.颜色

颜色是矿物的重要光学性质之一。不少矿物有其特殊的颜色,因此可以作为矿物的一种鉴定特征。如孔雀石的特殊绿色、蓝铜矿的特殊蓝色、斑铜矿的特殊古铜色等,都是鉴别这些矿物的重要特征。对矿物颜色描述时可用以下几种方法。

①标准色谱法:利用标准色谱,红、橙、黄、绿、蓝、紫及白、灰、黑色,来描述矿物的颜色。如果所描述的矿物与标准色稍有程度上的差异,可加上适当的形容词,如淡绿色、浅绿色、深绿色、暗绿色等。

②类比法:以最常见的实物颜色来描述矿物颜色,如橘红色(雄黄)、草绿色(绿帘石)等。

③二名法:用两种标准色谱中的颜色来描述,如黄绿色、灰白色、蓝灰色、褐红色等。

在书写次序上,主色在后,次色在前,如紫红色,以红色为主,红中透紫;而红紫色,以紫色为主,紫中现红。

2.条痕

条痕是指矿物粉末的颜色。通常是看矿物在白色无釉瓷板上划擦后所留下的粉末的颜色。矿物的条痕可以与其本身颜色一致,也可以不一致。例如,斜长石块体为白色,其条痕亦为白色;方铅矿块体为铅灰色,而条痕则为黑色。矿物条痕要比矿物块体的颜色稳定得多,故它是肉眼鉴定矿物的重要标志之一。

鉴别条痕色调的方法与描述矿物颜色的方法相同。观察条痕时应注意下列事项。

①用矿物尖棱部位在完整的白色瓷板(或粗瓷碗底边)上轻轻擦划,切不可用力过猛。

浅色矿物的条痕一般为无色、白色或浅彩色,不透明的深色矿物才具有明显的条痕。因此,条痕对深色矿物和金色矿物具有特别的鉴定意义。

②如果不能直接划出条痕,可用小刀刮下粉末,或用小铁锤敲下小块打研成粉末,放在瓷板或白色纸上进行观察。矿物粉末愈细,条痕色愈准确。

③有的带色条痕经过摩擦后,粉末愈细颜色变化愈明显,借此可以帮助鉴别矿物。例如,石墨与辉钼矿是很相似的矿物,它们的条痕均为黑色(或灰黑色),但经过摩擦后,前者仍为黑色,后者则显示绿黄色,有明显区别。

3.透明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