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建筑工程地质基础实习实验教程
15864900000024

第24章 北京地区地质实习路线(2)

了解岩层接触关系:厚层石灰岩与煤系地层的产状一致,但由于其中所采的化石(如:

灰岩中的奥陶纪化石珠脚石、蛇卷螺,碳质页(板)岩中的植物化石)证明其间有很长的时间间断,缺失志留纪地层,这种地层接触关系称为假整合。

3.问题思考

①观察描述奥陶纪、石炭纪、二叠纪、三叠纪、侏罗纪、第四纪地层的岩性及其组合特征,了解各组地层的厚度。

②区别三叠系砂岩与石炭系砂岩的特征。

③进行实地岩层产状测量、节理测量,并作玫瑰花图。

④复习野外识别断层标志的相关知识,实地分析出露断层性质。

⑤结合九龙山砂岩与玄武岩的出露特征,区分沉积岩层与岩浆岩层的构造特征。

⑥结合现场区分张节理与剪节理的特征。

8.3大台线铁路沿线野溪-斜河涧实习路线野溪-斜河涧属于北京门头沟区妙峰山镇,位于门头沟区东北部,东距北京市中心仅30公里。永定河、109国道穿镇而过,斜河涧位于永定河边的山上,丰沙铁路线正好从村子与永定河之间横穿而过。

1.地质概况

野溪至斜河涧段,沿大台线铁路出露的地层是奥陶系中统马家沟组厚层灰岩,从构造上可以看到各种类型的褶曲,如箱形褶曲、柔性褶曲,还可见到断距仅1.2米的小断层。此段永定河流沿山蜿蜒回流,是比较宽缓的水流地段。

2.实习内容

1号观测点:斜河涧村口度假村旁。观察永定河中游河谷两岸的地貌特征(山峰、山谷),永定河曲流、河漫滩、阶地等河谷地貌。

2号观测点:顺河流流向,观察其右岸箱形褶皱特征,如图812、图813所示。

3号观测点:观察隧道围岩特征。向斜翼部有大台线隧道穿过,隧道洞口形状为马蹄形,如图814所示,无衬砌。此路段山体较陡,开挖隧道没有衬砌,却很稳定,边坡岩体也没有支护措施,运营基本正常。原因分析:隧道围岩为奥陶系中统马家沟组厚层灰岩,隐晶结构,单轴极限抗压强度为30MPa,风化不严重,岩石工程性质良好,岩体结构体特征介于整体结构与层状结构之间。隧洞围岩的岩层完整而坚硬,岩层倾向又与坡向相反,因此工程性质良好。

4号观测点:观测隧道两个出口设计的差异。顺河下游方向的隧道出口完全没有衬砌维护,而另一出口则有衬砌维护,这与两侧出口围岩的性质差异有关。其中,一侧出口岩体较完整,抗风化能力强,因此没有进行任何工程支护;而另一侧出口岩体风化较严重,植被覆盖较高,能够截留较多的地表径流,进而促进水对可溶岩的溶蚀能力,可观察到小型的岩溶洞穴,并充填了水流冲刷物质,这些特征使得该出口围岩相对破碎,完整性较差,岩体强度减弱,所以进行了支护。

5号观测点:观察向斜构造及溶洞。沿铁路线逆河而上,约300m沟壑处可观察到一处宽缓的向斜核部,核部近于水平,核部岩层层理明显,在完整岩层的底部有干溶洞出露。

6号观测点:继续逆河而上,沿途观察山体,可以看到厚层岩体中出露一条薄层灰岩,并有错动现象,以此判断该段有断层构造。

7号观测点:沿途地段有宽约50cm的岩墙出露,如图815所示。观察岩浆岩与沉积岩的接触关系,观察岩浆岩原生节理与沉积岩构造节理的不同。

8号观测点:观察沿线4段路肩墙。沿途陆续构筑了约4段人工路肩墙,这是因为该段山底部紧邻永定河岸,为了防治永定河侧蚀对山体的侵蚀,进而影响到铁路路基的稳定性,因此对山体进行了防护。

9号观测点:观测永定河畔人工丁坝。该段永定河曲流发育,凹岸侵蚀严重,河岸后退。为了防治河流侧方侵蚀,保护路基稳固,在遭受侧蚀的地段已修筑路肩墙。另外利用丰沙二线的弃渣,堆成丁坝,改变水流主线方向,将侧蚀水流引开,从而保护凹岸路基。

10号观测点:在丁坝附近观测永定河河流的堆积特征,凸岸发育了宽缓的河漫滩及阶地。

11号观测点:在斜河涧丰沙二线2号隧道进口处,有一宽度达20余米的破碎带,带内节理非常发育,风化严重,岩石极为破碎,仔细观察还可见到糜棱岩和断层擦痕。隧道体外侧岩体可见出露的千枚岩,风化颜色为蜡黄色,结构定向性明显、破碎,与灰白色、厚层灰岩的外观截然不同。由于岩体破碎,加之风吹雨淋及火车的震动,使得边坡不稳定,每到雨季经常发生溜坍和掉石,危及行车安全,因此进行了多次挡墙防护。

12号观测点:1号隧道的整个洞身全部衬砌支护,衬砌壁上留有水流状的白色方解石沉积物,洞口两侧铺设有排水渠。这种隧道防护设计是由于隧道通过九龙山向斜核部所致,向斜核部一般都是汇水区,且核部应力集中,岩体裂隙也较发育,围岩稳定性较差;沉积岩层层间节理发育,促使地表水下渗,汇集于核部区域,影响了核部的岩体工程性质。一般隧道轴线多避开向斜核部,以免引起较严重的漏水现象,1号隧道的纵向正好位于向斜核部,所以投入的工程措施要比前面隧道完备。

3.问题思考

①素描永定河畔箱型褶曲构造,并进行核部、两翼岩层的产状测量,分析褶皱各要素的特征。

②从岩性、节理等特征观察并区分岩墙与围岩。

③素描河流侧蚀形态,分析人工丁坝的作用。

④区分沿途的几个隧道支护特征,分析地质原因。

⑤识别沿线出露的小型断层的标志并分析其特点。

⑥对沿途修筑路肩墙的原因进行分析。

8.4周口店猿人洞-一条龙实习路线周口店位于北京城西南约50公里处的小镇周口店附近。周口店附近的山地多为石灰岩,在水力作用下,形成大小不等的天然洞穴,成为埋藏“龙骨”的仓库,故名龙骨山。京原铁路斜贯该区域,公路交通主要有莲花池-张坊、天桥-房山等干线与北京市相通,交通十分便利。

该区地理位置位于太行山山脉北段与华北平原的接邻处,位于北京西山东部,地势西北高东南低,除东南侧小部分为平原丘陵以外,大部分为中高山区,中北部的上寺岭海拔1307m,山前平原地带海拔一般为50~100m。区内河流多为间歇河,平时水量少甚至干涸,雨季水量较大,主要有大石河、口河、黄山店河,另有太平山、向源山、房山西之间的牛口峪水库。

1.地质概况

周口店地区大地构造处于华北板块中部,近东西向的燕山构造带与北北东向太行山构造带的结合部位。区内地层发育较全,可与华北地台其他地区对比,区域上主要由房山侵入体及围绕其分布的多期多型式断层和褶皱组成。

周口店地区的地层发育较全,从太古界到新生界的主要地层单位均有出露。区内出露的各类岩石除房山侵入岩外,几乎都遭受到了不同程度的变质作用,岩类较为复杂,主要有太古界基底变质岩类,显生宙的区域动力变质岩类和热接触变质岩类。

构造上经历了多期、多阶段、多体制的复杂演化。区域性断裂构造除区域性剥离断层和逆冲推覆断层外,还有在区内东部出露的南大寨断层,即着名的八宝山-南大寨断裂带的西南端。

2.实习内容

观察内容一:太平山地层特征

1号观测点:二亩岗南坡由陡变缓处,距小煤矿30m处。该处岩层为本溪组与马家沟组的界限点,界限点以北为本溪组灰黑色厚层灰岩,界限点以南为本溪组灰色厚层“三好”砾岩(分选好,磨圆好,胶结好),如图816所示。砾石大小为2~4cm,分选和磨圆均较好,胶结物含铁质,砾岩的成分主要为硅质岩。

2号观测点:太平山一带较高地段,在目之所及的范围内观察花岗岩丘陵地貌特征。

3号观测点:二亩岗南坡沿山脊的一个小山包处,为山西组与太原组的界限点。界限点以北为太原组灰黑色薄层碳质板岩,界限点以南为山西组灰色、灰黑色粉砂质板岩。

观察内容二:一条龙地层特征

1号观测点:一条龙西北坡。观察小沟东侧花岗闪长岩与铁岭组厚层状硅质灰岩、透闪石大理岩的侵入接触关系。中粗粒花岗闪长岩的矿物成分有斜长石、钾长石、石英及角闪石、黑云母等,大小约3~5mm,岩石风化明显。花岗闪长岩呈岩枝状及岩床状侵入在铁岭组内,使接触岩石受热变质形成硅灰石、透闪石、大理岩。与岩体接触附近可见烘烤现象。

2号观测点:一条龙山口,观察中粒闪长岩。中粒闪长岩为块状构造,灰色、灰白色,主要矿物成分为斜长石、正长石、石英、角闪石、黑云母,其中长石含量约为65%,石英含量约为15%,角闪石、黑云母含量约为15%。

观察内容三:地质构造特征

周口店地质构造复杂,褶皱构造及断层构造均发育。龙骨山对面的采石厂就是以奥陶系灰岩为核、石炭系地层为翼的背斜构造;太平山是以二叠系地层为核,奥陶系、寒武系地层为翼的向斜构造。断层构造主要有下面几种。

①周口店断层:该断层位于周口河谷中,近南北延伸,把太平山向斜和升平山向斜切开。在地形上,在太平山和升平山之间形成不对称峡谷;在地层上,河西二叠系砂岩地层相对,彼此平错,断层面近于直立,东盘(太平山)上升并向东南平推,属于平移断层。

②太平山北坡断层:该断层位于一条龙南沟西口100m处,小路南侧小沟内。其断层标志是一条宽约几米的角砾岩带,如图817所示。近东西走向,与岩层走向一致,产状近于直立,是走向断层,此断层之后又产生南北断层,把角砾岩带错开近1m,属于平移性质的断层。

③砾岩山断层:断层位置在砾岩山东侧的近南北向的沟内,断层走向与岩层走向垂直,断层标志主要是石炭系的砾岩层。沿走向在沟两侧不连续,发生明显错断,沟东侧砾岩层相对向南移动,平移距离数十米,属于平移断层。

观察内容四:岩浆岩风化作用

一条龙以北是岩浆岩体,分布范围很广,其产状是大的岩基,工程性质很好。但出露于地表的岩体在外力长期作用下,风化破碎,地势低缓,似馒头状,长期的风吹雨淋日晒,成包菜状、球状风化。

观察内容五:龙骨山溶洞

北京猿人化石是在周口店龙骨山东的溶洞里发现的,使得小小的周口店闻名于世。龙骨山由中奥陶统的上马家沟灰岩构成,面积不到1平方公里,构造复杂,溶洞发育,溶洞大部分沿层面和破裂面分布,深受构造控制。洞穴按其形态,主要可分为垂直型和水平型两种类型,垂直型洞穴以猿人洞为代表。

①猿人洞:延伸方向为北60°~70°西,与岩层走向一致;洞壁陡,倾角约60°~70°,并与灰岩的层面大致平行。该洞高40余米,长107m,洞北壁的北裂隙和南壁的南裂隙均沿着垂直节理溶蚀而成。北京猿人洞是1918年发现的,不但有丰富的人类化石和文化遗物,还发现了大批脊椎动物化石,已发现的北京猿人化石约代表40个左右的个体。

②新洞:灰岩产状平缓,倾角为10°~20°,洞穴沿层面发育,形成的洞穴顶部平坦,犹如宽敞的大厅,大部分未被堆积物充填。洞穴较稳定,洞穴堆积物内角砾不少,主要是砂质土和钟乳石岩层,只在东侧破裂构造通过的地方由大块角砾崩落堆积。

③山顶洞:位于猿人洞最上部洞口,海拔高度约为125m。洞顶西半部保留完整,主要沿层面裂隙溶蚀发展,岩层倾角为20°~30°,因此似为平洞。此洞的堆积可分为洞口、上室、下室、下窑4个部分。堆积物中有大量石灰岩碎块,下室为当时人类坟墓所在。山顶洞中除发现人类化石外,还发现石器25件和古针及许多装饰品。

北京人在猿人洞居住的时间,从50万年开始,直到距今23万年,连续居住达到30万年之久。这是由于猿人洞依山傍水,靠近周口河,取水方便。同时,因猿人洞是一个垂直型洞穴,还向上开口,与洞外连通,故洞内的空气和光线都比较好,适于古人类居住。

3.问题思考

①各路线中出露的岩石有何特性,从结构、构造及矿物组成上进行分析。采集砾岩,花岗闪长岩标本各一块(3cm×6cm×9cm)。

②画出太平山北坡断层的示意图,并列出判断断层的证据。

③识别岩浆岩侵入接触特征。

8.5古北口区京通铁路潮河关-桃山隧道实习路线古北口位于北京市密云县古北口镇与滦平县巴克什镇的交界处,与着名的居庸关东西对峙。古北口城北,东有蟠龙山,西有卧虎山,山势险峻,崖壁陡立。潮河从北部山谷峡口经古北口流入密云水库。

1.地质概况

该区地质单元主要由卧虎山及古北口盆地组成。

(1)卧虎山

卧虎山位于古北口镇潮河西岸河西村,海拔665.2m,因山顶形状酷似两只一仰一俯的老虎而得名。本区位于华北地台北缘燕山台褶带,主要由太古宙变质岩、中-晚元古代和中生代地层及中-晚元古代侵入岩构成。太古宙变质岩分布于南北两侧,主要为变质深成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