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化艺术文化史论考辨
15866500000059

第59章 当代美术家述评(1)

一刘蒙天在北方高原

刘蒙天先生原名刘伯森,当代着名版画家、国画家、美术教育家。1918年11月12日出生于浙江嵊县绿溪乡水竹安村。1938年毕业于延安抗日军政大学。1939年毕业于延安鲁迅艺术学院美术系。此后曾在华北联大、抗大分校及晋绥军区从事美术宣传和教育工作。1949年任西北军政大学艺术学院美术系主任。1954年任西北艺术专科学校副校长。1961年任西安美术学院副院长。1980年任西安美术学院院长。曾兼任中国美术家协会理事、陕西美术家协会副主席、中国版画家协会理事等。1991年9月,获中国美术家协会和中国版画家协会颁发的“中国新兴版画贡献奖”。2007年5月7日因病去逝,终年90岁。

刘蒙天先生青少年时代在嵊县家乡读书,1936年在杭州上高中之时。由一位名叫施世珍的老师引见,拜访了徐悲鸿先生。施世珍先生为徐悲鸿先生的学生,也是刘蒙天的美术启蒙老师。在杭州读书之时,正是刘蒙天步人艺术生涯之始。

1937年,刘蒙天高中毕业后被分配到绍兴乡下文化馆当馆员。“七·七”事变之后,被调往寿长县县政府教育科任科员。一个偶然的机会,他从《新华日报》中看到延安鲁迅艺术学院招生的消息。从此便产生了奔赴延安的念头。恰巧在这个时候。一位中学时代的同学刘翼云从延安陕北公学毕业后,在浙江金华办了一个名叫《浙江潮》的进步刊物。刘蒙天得知这个情况之后,便立即给刘翼云写信,要求去延安鲁艺学习。在刘翼云的介绍下,刘蒙天和同窗好友姚大纲等4人一同开始了北上的行程。

刘蒙天一行先是从浙江金华乘火车到江西南昌,又经湖南长沙转车至湖北武汉,再从武汉乘车到河南驻马店。当他们到达驻马店之时,才发现随身所带的物品连同刘翼云所写的介绍信全都遗失。无奈之下,刘蒙天让其他3人先行赶赴西安,自己则留在驻马店寻找那些丢失的物品,特别是那封介绍信。结果是可想而知的——无所获。这时刘蒙天已是身无分文,他便爬上了西行的列车顶部,一路颠簸终于来到了古都西安。

当刘蒙天在西安七贤庄找到八路军办事处时,他才得知姚大纲等3人已于日前去了陕北公学。在办事处的的安排下,刘蒙天和田家等人即从西安步行了12天,行程800余华里,来到了陕北延安抗日军政大学。此时为1938年7月,刘蒙天时年20岁。

在延安不久,抗大校长林彪便接见了全体新学员,他动员学员到基层去,但却遇到了学员们的抵制。学员刘克等人旋即提出要和毛泽东见面,毛泽东便出面作了动员报告,劝大家到抗大洛川分校学习。洛川分校位于一个名叫狮子头的地方,罗瑞卿为分校校长,当时整个抗大的学制仅为3个月,教学内容主要以军事和政治为主。刘蒙天在洛川分校毕业之后,即考入了延安鲁迅艺术学院。据刘蒙天先生回忆,他入学考试时,主考人是鲁艺沃渣老师,考试内容为两项,一是默写一张素描人体,二是画一张创作,题目是《保卫大武汉》。考试时间约3小时。几天之后,他便被鲁艺录取为第三期新生。

1938年10月底,刘蒙天从洛川来到延安桥儿沟,开始了在鲁艺学习的新生活。与他同期的学生有古元、米谷、夏风、张映雪、华君武等,老师有沃渣、江丰、马达、王曼硕、莫朴、胡一川、钟敬之、羊角、张望、力群等。这些老师和同学后来大都成为中国现代美术特别是中国新兴版画的杰出代表人物。

刘蒙天在鲁迅艺术学院学习时期也正是鲁艺美术系初创阶段,当时的条件是非常艰苦的。师生们住的是潮湿的窑洞,专业教室是两间光线很差的平房,画板画架也都很简陋。由于没有石膏像,素描课也就主要画一些速写和慢写;模特儿主要是扛镢头的老农和拿红缨枪的民兵等。基础课主要为沃渣老师负责,他要求学生要认真观察对象,掌握大体,不要只扣细部,注意画出正确形象,更要注意表现对象的神态。沃渣老师上课时话语不多,但却以自己认真负责的态度和优秀的示范作品给学生留下了深刻印象。多年以后,刘蒙天先生在回忆鲁艺的生活时还说到:“沃渣同志的为人和作品使我终生难忘。”

在鲁艺学习时,刘蒙天在马达老师的指导下开始创作木刻作品。马达是位广西人,上课时嘴里常刁着一个大烟头,说话慢条斯理。他对木刻很有研究,曾受到鲁迅先生的指教。刘蒙天之所以走上了版画创作之路,是与马达老师的培养分不开的,延安鲁艺成为刘蒙天的艺术摇篮。在1939年拍摄的历史纪录片《延安生活散记》中,曾留下了刘蒙天先生在鲁艺学习的珍贵画面。

1939年7月,刘蒙天在鲁艺毕业之后,即同部分毕业生随鲁艺副院长沙可夫以及沃渣、崔巍、吕冀、何鲁、田家等奔赴晋察冀边区开展抗日救亡宣传活动。同年,中共中央决定分别从抗大、陕北公学、鲁艺、战时青训班和延安工人学校抽调部分学员,组成华北联合大学,成仿吾任校长,江隆基任教务长。刘蒙天亦被调往华北联大文艺工作团任美术工作组成员。在此期间,华北联大聚集了一批优秀的美术家如古元、华君武、米谷、李少言、夏风、钟灵等,刘蒙天与他们都成为朝夕相处的战友。而曾在华北联大短暂工作过的梅一芹先生竟在20余年后又与刘蒙天先生共事于西安美术学院。

1942年7月,刘蒙天被调往抗大二分校附中任美术教员。此后,抗大二分校从晋察冀辗转来到甘肃庆阳地区,并改为抗大七分校,“独臂将军”彭绍辉任校长,谭启龙任政委。刘蒙天在抗大七分校两年多时间里,创作了《大生产》、《纺线线》、《战斗英雄刘二虎》等一系列版画作品,其艺术手法趋于成熟。1945年刘蒙天又重新回到延安鲁艺进修学习,历时3个月,创作了一批反映革命斗争和现实生活的版画作品,其中《红军强渡大渡河》堪称为延安版画的代表作品之一。数十年后,这幅版画被中国美术馆收藏。在此期间他与古元朝夕相处,建立了深厚的友谊。据刘蒙天先生回忆。古元的第一个孩子出生时,即是他和王流秋、苏辉等人将古元的夫人用担架抬往医院的。当时鲁艺距医院约十余华里,大家轮流抬担架,累得浑身是汗,古元提着一罐炖鸡汤跟在后面。当孩子平安出生之后,古元为表谢意,还请每人吃了一碗面条。

1946年,刘蒙天被调往晋绥军区从事美术宣传工作,主编《战斗画报》。这时期他创作并发表了包括《长征组画》在内的一大批版画作品。在晋绥军区举办的一个晚会上,刘蒙天坐在毛泽东身后,一同观看了山西折子戏。毛泽东那天很高兴,并与刘蒙天等人进行了简短交谈。1949年,刘蒙天从山西前往北京,参加第一届全国文艺工作者代表大会。此后,他被调往晋绥军区所辖的晋绥艺术学校一部,担任美术班主任。同年11月,晋绥艺术学校由山西临汾迁往西安南郊兴国寺,艺校二部又继续行军到达四川重庆,筹建四川美术学院。艺校一部则留在兴国寺,建立西北军政大学艺术学院,贺龙任校长,钟纪明任教务长,亚马任艺术学院院长。艺术学院下设4个系,其中包括文学系、戏剧系、音乐系、美术系等。刘蒙天时任美术系主任。西北军政大学艺术学院美术系的建立,为西安美术学院的发展奠定了稳固的基石。

从1938年至1949年十余年间,刘蒙天先生将青春年华都献给了北方高原,他晚年最喜欢徐志摩的诗篇《北方的冬天是冬天》,那首诗常常唤起他对北方高原的思念:

北方的冬天是冬天,

满眼黄沙漠漠的地与天;

赤胳膊的树枝,硬搅着北风先。

一对对的敢死队的健儿,敖立在战阵前!

[附记]1977年至1981年,我在西安美术学院读书时,刘蒙天先生时任院长,在我4年的学习过程中,常常得到刘院长的指教和鼓励。1981年我面临毕业分配时,刘蒙天院长直接点名让我留校任教,从此便使我与艺术研究和美术教育结下了不解之缘。1985年我被公费派往日本京都造型艺术大学学习,而这所学校与中国的友好交流关系,也缘自刘蒙天先生与该校董事长德山详直的友谊。1995年该校向刘蒙天先生和我发来了邀请函,请我陪同先生一道赴日本举办画展及讲学,而一切费用皆由日方承担。我虽乐意陪先生同行,然刘蒙天先生却自认为准备不足而谢绝了日方的邀请。2000年在我报考西北大学博士生时,刘蒙天先生特意写了一封感人至深的推荐信……如此种种,使我永难忘怀。先生不仅是位杰出的美术教育家和知名画家,同时还是一位具有极高道德情操和人文襟怀的学人楷模。本文仅以1949年为时间界限,对先生的事迹片断略作记述,以寄我对先生的感念之情。而对先生1949年以后在艺术教育和美术创作上所做出的巨大贡献,因其事迹浩瀚,非我之拙笔能够描述之,故在此从略。另外,文中所用材料除1985年陕西人民美术出版社出版的《延安岁月》一书中所载刘蒙天先生《延安生活散记》一文外,其他材料主要为广州美术学院刘三健副教授所提供的未刊记录文稿,在此谨致谢意。此文撰成之后曾刊载于陕西人民美术出版社2007年出版的《西安美术学院教师论文集》中。

二王子云与何正璜

王子云(1897-1990)先生,原名青路,以字行,安徽萧县人。曾就读于江苏省立师范学校、上海美术专科学校、北京美术学校等。毕业后曾在萧县第一高等小学、北京平民中学、北京中法大学孔德学校任教。1922年参加北京阿波罗美术学会,其后又参加了“红叶画会”的活动,在此期间还被聘为故宫古物接收委员会委员。1926年任南京中山大学民众教育馆艺术部主任。1928年协助林风眠筹建国立西湖艺术院(后更名为国立杭州艺专)。1930年随林风眠等在日本东京举办西湖艺术院美术展览会。1931年赴法国巴黎留学,先后在巴黎高等美术学校和巴黎高等装饰艺术学校学习绘画和雕塑。留学期间曾遍游欧洲诸国,其作品曾入选法国春季沙龙、秋季沙龙和独立沙龙,1935年法文版《现代美术家辞典》曾对王子云有过专版介绍。

1937年,王子云在法留学7年后返回祖国。是年7月,抗战爆发后,他放弃再赴法国的计划,而应林风眠之邀,任国立杭州艺术专科学校教授。此后,日军逼近杭州,艺专遂迁湖南沅陵。此时,由北平迁来的北平艺专奉命与杭州艺专合并为国立艺术专科学校。在杭州艺专校长林风眠与北平艺专校长赵太侔二人谁做新合并艺专校长之问题悬而未决的情况下,教育部即任命滕固担任校长。此种人事变动直接导致了林风眠的出走,也间接导致了王子云其后的去职。王子云与林风眠自1922年起即一直保持着亦师亦友的情谊。1937年秋,林风眠只身赴渝,1939年夏,王子云亦辞却教职,来到重庆。

自1940年起,王子云被教育部任命为西北艺术文物考察团团长,率团十余人对陕西、河南、甘肃、青海等省的古代艺术遗存作了为期4年的考察,取得了大量的第一手资料,特别是其间用两年多时间对敦煌石窟艺术作了全面勘察,所获成果极具史料价值。王子云所率西北艺术文物考察团,采用田野考察的方法研究艺术史迹,可谓开中国美术史研究实证之先河。也就是在考察团成立不久,王子云即与考察团成员何正璜结为伉俪,从此,他们二人便开始了长达50余年悲欢交集的人生旅程。

1945年抗战胜利后,西北艺术文物考察团解散,王子云被聘为西北大学教授,在西大历史系从事艺术文物研究。1949年3月,西安解放前夕,应成都艺术专科学校校长黄怀英之邀,王子云携家眷赴成都,在成都艺专担任教授。1950年以后,西北大学陈直等人指控王子云将校藏文物私自带走,从而引发了王子云与西北大学的文物纠纷案。这场文物纠纷案以王子云夫妻主动将自己所藏全部文物捐献给国家,陕西历史博物馆接受何正璜为研究人员而暂告结束。在半个世纪以后的2002年,当年文物纠纷案的当事人皆已去逝,西北大学为庆祝建校100周年而出版了《西北大学史稿(1902-1949)》一书,该书对王子云在西大时期的情况作了如下记载:

王子云教授毕业于法国国立巴黎高级美术学校暨高级艺术学校,曾任北平中法大学孔德学校艺术科教员,南京国立第四中山大学民众教育馆主任。擅长绘画雕塑,为国内研究古代艺术文物专家。抗战期问,鉴于我国各地固有文物多遭损坏,为抢救保存文物珍品,教育部成立西北艺术文物考察团,聘王子云任团长,带领该团前来西北从事古代文物踏查采集工作。应用模铸、摹绘、椎拓、摄影等方式,将西北各地之着名艺术文物,择优收集。五年间足迹遍及豫、陕、甘、青四省,搜集历代陵墓、艺术建筑、雕刻、壁画及一般风俗文物千余件。1945年该团结束,王随即调来西大从事教学与研究工作。着作有《唐韦顼石椁发现记》、《古杜伯国考》、《敦煌佛窟建筑之体式》、《茂陵霍墓之汉代石刻》、《欧洲现代艺术》等10多部。所着《中国历代应用艺术图纲》,全书引用具有代表价值之文物图片700余号800余种。他主持西北文物研究室后,与该室同人一起在西安西郊寻得史前文化遗址多处。其中在鱼化寨掘出古代洞穴数处。获得一批陶器、石器、古器及贝壳器。特别是发现有接近仰韶文化的彩陶残片,是陕西境内发现彩陶的第二处。1948年暑期,王先生曾赴京陈述西北文物的收藏与研究工作,引起上层普遍关注。时任监察院长的于右任先生。面托王教授代为整理其鸳鸯七志斋之藏石。该项志石为于右任先生战前十年间所收集,其中包括魏晋隋唐各代墓志,计300多种,内容十分丰富,对文史研究考证,极有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