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化新乡土中国——新农村建设武义模式研究
15866600000022

第22章 协调:人与自然平衡的武义(11)

俞源是中国唯一的太极星象村,全村弥漫着一种奇异文化的气息。据说,该村一开始常常旱涝交替,瘟疫时发。后来精通天文地理、与俞源先祖交好的刘伯温,帮助俞氏家族重新设计了村落的布局。他按天体星象排列设置村落,在村口设了直径320米、面积120亩的巨型太极图,按“天罡引十八宿,黄道十二宫环绕”星座排列了村庄内主要的二十八幢古建筑,构连成片的明清古建筑群。还合理选址建造七星塘、七星井,用于防火抗旱,使得俞源村的水流走向、植被分布与建筑的分布科学合理,建筑与环境适逢协调。从此,整个俞源村风调雨顺、人丁兴旺。谈论古代的风水理论,单单按照我们现在的生态人居的理论考察,俞源村落的布局也是十分符合生态原理,人居其中,怡然自得。

时至今日,俞源还有三个未解之谜:“声远堂”沿口衍条上九条木雕鲤鱼会随季节、气候、气候变化而变换为红、黄、黑三种颜色;每年农历六月二十六是圆梦节,这天必降喜雨,即使大旱年头也不例外;七星塘中的第三口塘“玉衡塘”,人们填而造房如是三次,必遭火灾。这些谜一直伴随着俞源从过去走到现在,依然微微骄傲地向人们微笑着。

郭洞容易叫人联想起“双泉古里”的幽深、宁静,其古村、古祠、古桥、古巷、古民居、古树林等,也流露出一个典范的古生态村落的气韵。郭洞人先祖可上溯至宋朝宰相何执中。元代至元三年(1337年),其后裔何寿之迁居郭洞,仿《内经图》“相阴阳,观清泉,正方位”营造村庄。郭洞村,堪称村庄规划的经典。出入村庄要经过一道石门,石门连着地自然是石垒的围墙,村庄就躲在围墙的里头,村庄以保守的姿态面对外界的熙熙攘攘。隐藏村庄的还有围墙内外繁茂的大树,其中不乏千年樟槐榆松,它们对村庄亲昵地遮蔽,使整个村庄优美地沉溺于中国传统的风水氛围之中。山环如郭,幽邃如洞,村名因此而得。

整个郭洞,三面环山,远处又有左、右青山相拥,恰好应了“狮象把门”之说。村东三角形的龙山,被现代人誉为绿色金字塔。龙山十分陡峭,村中把此山奉为神山,严禁砍伐,如有违者,轻则断指,重则逐出家族。因此,整个龙山,满山都是六七百年树龄的参天大树,更有南方红豆杉等国家一级珍稀树种,蕴藏古老、原始和神奇的奥秘。茂密原始的森林封固了山体,并使龙山成为村落的一道奇丽的屏障。村内又有双溪,汇合后沿西山环村而流。村民砌城墙形成水口,溪上建回龙桥,把这块宝地的风水包裹得严严实实。水口设计的这种聚气藏风的风水解释,实则符合生态原则。聚集后的水流形成一个小型水坝,使得湍急的水流在水口中打转之后再缓慢流出,舒缓了水流的冲击,并可以控制水流量,有利于农田灌溉。同时,还可以在池中养鱼种莲,丰富物产。另外,郭洞村内部以及周围植被葱郁,民居规划合理,也巧设七星井,形成山环如郭,幽邃如洞的绝佳人居环境,被誉为江南第一风水村。

延福寺之珍贵在于它是中国历史上并不崇尚佛教的元代的佛教建筑,并且是江南已发现的元代建筑中年代最早者(始建于后晋天福二年,937年)。她气势磅礴宏伟、设计巧妙,是古代寺庙建筑之精品。现存的延福寺建筑群,成中轴心对称,前为山门,次为天王殿,中为大雄宝殿,最后为观音堂,两侧拥立厢楼,自成一种对称和谐之美。大雄宝殿是整个建筑群的精华所在,为重檐歇山顶斗拱建筑,平面成正方形,立面成宝塔形,清一色的木结构建筑,梁柱间不用钉不用榫,而坚固牢靠,历经千年而不损分毫。其更为神奇之处是,整个大殿蛛网不生,雀窝不筑,令人叹服。相传,此寺是经由被誉为在世鲁班的巧匠所建。而原中国佛教协会会长、着名书法家赵朴初所题词的“延福寺”三字,也为该寺增添了许多人文色彩。

明招寺坐落于风光明媚的明招山,为着名的浙中文化胜地,始建于东晋咸和初年,又名惠安寺、智觉寺。县志记载,东晋竹林七贤之一阮籍的曾孙阮孚,赴任广州刺史时,弃官于明招山隐居,晚年又舍宅建惠安寺,该寺至清乾隆年间奉敕改为智觉寺,为浙江省境内最早的佛教寺院之一,至今已有1600多年历史,比杭州灵隐寺还早500多年。到五代后唐时期,着名佛教建筑大师德谦禅师前来明招山开山聚徒,由此,明招寺成为当时影响全国的佛教胜地。南宋时,大量学者南迁,在明招寺形成了以吕祖谦为代表的浙东文化胜地。明招寺后就成为明招文化的发源地。

明招寺有许多生动的故事,关于阮孚舍宅建寺就有一个有趣的故事。相传,阮孚晚年眼目失明,多方求医无效。突一日,有一怪异和尚前来说:“贫僧能治君病”,挖出自己一目,嵌入阮孚眼中,阮孚眼明如故,而和尚仅留一目。阮孚欲以厚利相酬,和尚辞谢,说,“能在贵处求得一袈裟之地,权为栖息之所,贫僧之愿足矣!”阮孚许诺。和尚脱下袈裟矣撒,竟盖住整个明招山。于是阮孚舍宅建刹,名为惠安寺。而吕祖谦仰慕阮孚所建的明招寺,看中明招山的风光,把自家的祖坟以及整个吕氏家族的祖坟,合计30多座都迁、建到明招山,形成了着名的宋代吕氏古墓群。吕祖谦在此守墓期间,四方学子争相趋之,遂开武义一代文风,来此讲学的还有朱熹、陈亮、叶适等名重一时的人物。

台山寺素有“浙中胜地”誉称,是武义县文化古迹重点保护单位和台山风景旅游区中心。据记载,早在北宋乾德年间(963-968年),号称伏虎禅师的高僧人到台山说法,结茅安禅,骑虎募创台山寺。后经历代扩建,台山寺初具规模。明崇帧己卯年(1639年),改名真静庵,清乾隆五十九年(1794年),复名台山寺。近年又修复并新建了来翠亭、前殿厢房、观音堂、妙云亭。功德亭、山门牌坊、环山长廊、竹亭、焚经石塔和身高15米的南簸阿弥陀佛露天立像等景点,香人日盛,饮誉四方。

以台山寺为中心的台山风景区,境内悬崖千切,气势雄伟,峰峦竞秀,云雾绩绕,有如世外仙境。世人概之为四绝:一是孤山绝顶有一井,水清甘美,常年满盈,久旱不涸。二是景点奇胜,台山三面凌空,山势陡峭。山内有“妙云清风”、“来翠望月”、“步云远眺”等十景,山外有“华山石剑”、“三石碧潭”、“清修古樟”等八景。三是环境幽静灵秀,空气清新,是疗养练功的理想境地。四是佛显灵异,尤为签书,扣切心思。

熟溪桥陪伴着武义,一起历经了时事的变迁,如今无论是在晨曦还是暮色,无论是在春夏还是秋冬,都安详地横跨在武阳川上,似是向人们述说着武义的过去、现在和将来。她始建于南宋开禧三年(1207),毁于战乱,修于盛世,经历变迁,迄今已有近八百年的历史。木结构的质地透露出朴实之美,桥墩石砌似舟形,桥身如长廊,长达140米,宽4.8米,桥屋高7.29米,中段楼阁高耸,造型简洁,浮雕精美,朴实雅致。两侧间有桥凳,可供行人歇息。桥身两旁设有独具江南特色的木栏杆,外有壁板相护,安全美观,且可凭栏远眺,合山景色尽收眼底,可谓“丹凤夹岸明千叶,绿水如云落一洲。”而今新修的熟溪古大桥,横跨熟溪,分外古朴雅致,宏伟壮观,是集历史人文和休闲游览一体的好去处。

几处浅浅的描述实不能道尽武义古老神秘的古文化。沉静于武义的古文化中,感受岁月的悠长,当是别有一番风味的体验和享受。

3.千奇百态的山水风景

武义境内奇峰林立、重岩叠嶂、深谷幽潭、湖光山色、天然成趣、风光迷人,景观独特。如今已经开发成熟的自然风光的景点有刘秀垄、清风寨、寿仙谷、大红岩、石鹅湖、小黄山、台山、白水瀑布等等。它们大多数都在省级名胜风景区龙潭——郭洞景区内。

刘秀垄是“龙潭-郭洞”的一个重要景区。垄中奇石林立,险峰拔萃,绿野平畴,茂林修竹,有着“十里画廊”之称。因光武帝刘秀避难垄中的传说而得名。龙口两峰奇立,左如巨鲸伏卧,右峰如雄狮箕距,被称为狮鲸迎宾。入垄不远,西矗一障,雄伟轩昂,形如金交椅。往垄深处,步移景换,奇峰怪石扑面而来,令人目不暇接。有状如皇冠的,有形似玉玺,有巨鲸冲浪,有金龟探海,有金童牧牛,有老僧入定。垄中景色,千奇百变,神奇精妙。天岩关过后,便是奇险无比“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的飞云亭、百步梯。垄的尽头则是有全国丹霞赤壁之称的巨岩——红砣岩。武义籍青岛化工学院教授俞旭的诗句“莫道封禅唯泰岳,应喜吾乡矗奇峰”可谓是对刘秀垄最好的注脚。

清风寨,其名甚美。然而俗话却说“北有威虎山,南有清风寨”,透露出了清风寨一直为兵家必争之地的险要。清风寨在各朝各代所留下的战争遗迹众多,山寨住民为清朝反清复明组织“天地会”的后裔,留传的医术、武功享誉八方。他也是省级风景区“龙潭-郭洞”的中心景区之一,以壮观的丹霞地貌、古朴原始的山村土寨和保持良好的自然生态而迷人。景区内有金公岩、情人谷、望仙岩、浴仙湖四大景点。整个景区具奇、险、幽、古四大特点:“飞桥六洞”为我国丹霞地貌串洞群中之最,丹霞赤壁高百余米,龙潭深不见底,此谓奇;寨墙高筑,兵家要地,金公岩上扼守其喉,此谓险;峭壁相拥、翠竹连绵,碧波荡漾,此谓幽;惠力寺,胡公庙,平水祠,古刹幽然,此谓古。古朴、原始、自然是清风寨真实动人的写照。

寿仙谷不仅景色迷人,而且传说美丽。相传青龙和金龙在此长相守,有一子,精心修炼,成为寿仙,此峡谷就词便称为寿仙谷。谷中既有断崖绝壁、怪峰异石的凶险和奇秀,又有岩泉潺潺,碧竹茵茵的幽美宁静,还有落差120米的九天瀑布如练蜿蜒。有“天下第一酒坛”的醉仙岩,“天下第一天然寿”的绝壁天书,还有“华东第一悬梯”的天梯。“天高云霄久,地美大莱口。山青水又秀,石井称魁首。”是古人对寿仙谷风光的写照。

大红岩整个景区有着丹霞地貌独有的多姿多彩的地貌景观。在景区内号称世界丹霞最大赤壁的大红岩,岩壁赤红,宛如刀削;有最深的丹霞洞双玉洞,洞深而广;有广成子修炼得道、人文始祖皇帝寻仙悟道的崆峒山,沟、谷、洞、柱、壁以及像形的狮、象、鲸、猴、龟等各色各类的丹霞地貌的岩石,千姿百态,惟妙惟肖。从景区门口沿路向里走,一路经过八卦池、梅坞村、神仙石、雄鸡坛、不周山、东天门、观音洞、南天门、双玉岩寺、牛鼻洞、轻松岭、西天门、丹霞画廊、鸳鸯林、摘星台、北天门、读书洞、大红岩、仙水潭,形神各异,赏心悦目。

武义一名为徐硕的人,游过大红岩后,大为感慨,作诗曰:“十里放歌访翠微,我自狂浪雀自飞。红颜(岩)怯月含羞态,青黛睨天傲峨嵋。樵夫有径通幽处,居士无语动诗怀。闲情但逐野云去,绿水荡出人家来。”以此来抒发对壮观的红岩丹霞地貌的赞叹之情。

石鹅景区的美丽,常被喻为“天鹅也歇脚的地方。”有诗云:“吾乡吾水自多情,秀水青山泛舟行;五百年来文物阜,快乐神仙石鹅湖。”景区内有始建于唐天佑年间、面积3200平方米的禅林古刹慈杭洞府,有长二里之长的悬崖夹道,循壁而游,如临仙境。鹅岩峰、巨石阵、海鲸岩、相思岩影婀娜,令人浮想联翩;红军洞可以使人瞻仰当年红军浴血奋战的革命事迹。石鹅湖湖面266亩,风光旖旎秀美,岛屿散布,曲湾多资,清雅宜人。湖四周象形山石惟妙惟肖,入湖沟谷有冷泉、跌瀑。湖西有一天然石梁,高30多米,长40多米,宽10多米,被誉为吴越第一梁。结伴泛舟于石鹅湖上,犹如行走于诗画当中,或许真有有一种神仙眷侣之感。

龙潭以其潭深、谷幽、峰奇、岩险而着称。经云梯、绕盘山长渠至龙潭,可领略惊险之趣,其间有清凉洞天、金银双屏、银珠飞瀑等景点。至龙潭峡谷上端,便可见气势雄伟、水流万千的龙潭湖,此为首潭;过了蟠龙岭,就至凛冽清凉的二潭,碧玉潭;紧接着是三潭。整个龙潭因高山苍郁而显峡谷之深邃,溪涧清洌更见潭水之幽静,加上林木葱郁,鸟鸣蝉噪,飞瀑沥沥,给人以与世隔绝的桃源之感,是不可多得的休闲旅游的好去处。

牛头山自然保护区位于武义县西南,最高海拔1560米,是金华市第一高峰保护区内群峰高耸,风云凝会,气势磅礴,有“通斗牛之辉,接罗浮之脉”。山峰巍峨耸立,怪石遍布,山脊和深谷中,一年四季,浓荫密林,翠竹苍松。有国家珍惜动物数十种,植物123科674种,作为国家森林公园,是武义县一座天然动植物园和绿色的宝库。如今,牛头山国家森林公园已经着手开发,作为生态探险旅游重点的旅游景点包括:以登高览胜、生态探险为内容的牛头山景区;以峡谷涉趣、探险猎奇为特色的石门峡景区;定位于观览瀑布、吸氧保健的九瀑沟景区;还有上田服务管理区。

此外,武义县城的壶山、畲族小黄山的奇松、飞瀑和小三峡的胜境,台山的碧湖金峡,柳城的白水瀑布,王宅的仰天垄,大湖湾的宝泉岩、地裂沟、石笋等等景观美不胜收,构成遍布武义山乡的秀美景观。

温泉,古文化,丹霞地貌,犹如一幅幅美轮美奂的图画在现代社会中展现,把古老悠久的武义魅力尽情释放。诚如一首描写武义的旅游广告诗所写的:

武义

看不完的奇山异水

道不尽的人文古风

孟浩然

用熟溪流水般的节奏

赞美

武义的山水遗风

鸡鸣问何处?

风物是秦余

岁月悠悠

人已非,风依然

时间的足迹为武义抹上了神奇的人文色彩

今天的武义

以华东第一的温泉

精美绝伦的丹霞

展开双臂拥抱您的到来

相约武义沐浴武义

三、定位与战略:江南华清池,浙中桃花源

温泉、古文化和山水风景构成了武义的旅游资源,是武义开发旅游产品和发展旅游事业的基础。不过,如何整合这些旅游资源和旅游产品,对武义旅游业的发展给出一个科学合理的定位并制定合理的发展战略,是武义旅游业发展需要面对的问题。因此,在武义旅游业发展的过程中,武义县政府都积极投入财力、物力、人力,制定旅游业的发展规划,在2002年-2003年之间先后编制完成了《武义县”十五”时期至2020年旅游发展规划纲要》、《武义县旅游产业发展规划体系编制计划》、《武义县旅游产业发展总体规划》、《浙江省武义温泉旅游度假区总体规划(2002-2020)》、2003年7月《武义旅游产业发展规划(2003-2020)》。此外,县里还有的领导先后出专着对武义发展旅游业进行专门的研究论述,如《寻找新沸点》、《新沸点》等书。在这些规划和研究中,通过对武义旅游资源、旅游市场的分析,对武义旅游产品的定位和发展的战略给出了明确的方向。

1.武义旅游产品的定位

2003年制定出来的《武义旅游产业发展规划(2003-2020)》中对武义旅游形象作了如下定位:

……着力开发温泉度假疗养旅游,逐步建成重要的温泉度假旅游城市,填补浙江省大型温泉旅游的空白,在保健、康复、和度假休闲旅游上发挥其特色和优势,力争到2010年成为我省和长江三角洲地区着名的温泉养生度假胜地,到2020年成为我国着名的温泉养生度假胜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