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化新乡土中国——新农村建设武义模式研究
15866600000026

第26章 协调:人与自然平衡的武义(15)

变迁是历史的必然。在改革开放中,武义紧紧牵住了城市化这个统筹城乡发展的牛鼻子,推动了县域社会经济的迅猛发展。这场城市化变迁给武义带来的影响是全面而深刻的:

1.从“水从城脚过”到“水在城中流”

武义城市化变迁的历程开始于旧城区的改造。武义旧城区地小路狭,面积大约只有2.07平方公里,局处于熟溪北岸。历史上的武义城墙沿溪而建,有南门、小南门和永丰门从城里的朱何巷、横街和永平巷通到溪边,勾画出来的是一幅“水从城脚过”的风景画。

1980年,武义开始了旧城改造的第一次战役。在这个战役中,由于解放桥和劳动桥的兴建,以及解放路的打通带动了整个溪南的巨大变迁,当时以武义电影院的建成成了溪南的地标,紧接着开发了江山新村,东苑新村,沿溪一线许多新建筑物拔地而起,1986年武义城区面积发展为8.66平方公里,使熟溪南岸旧貌变新颜,并从根本上改变了武义城区的格局,“水从城脚过”变成了“水从城中流”,使约800年前建成的熟溪桥横跨市区中间,显得分外妖娆。

2.从“水在城中流”到“三山立城中”

“水在城中流”极大地改善了武义城区人民的生存环境,也激发了武义人进一步改造旧城的热情。1992年开始,武义县开始了旧城改造的第二次战役。

这次役战段的重点,一是向北开发县后畈,兴建了武阳路、东升路;二是改造了壶山下街和解放南路;三是改造了下王宅,兴建了温泉路。使武义城区向北扩大与壶山、北岭相连,向东与火车站相连,向南开发了双路亭,城区面积扩大为10.84平方公里。

与此同时,溪南一带继续向南扩大,于是地处溪南边上的梅郎山逐渐被新城区包围而被纳入城中,兴建成了梅郎公园,成了溪南一带居民休闲锻炼的场所。而熟溪湖畔公园,以及壶山公园的建成,更是使武义城得山水之灵气。

更有气魄的是从2000年开始旧城改造的第三次战役,打通了北岭隧道,把北缸窑一带作为武义县城的新城区,于是以金湖、银湖为中心“塔山片”的开发,使本来立在城北外的壶山、北岭和塔山立于城中。武义县城在“水在城中流”之后,又发展成“三山立城中”,构成了新武义的大格局。按规划,这一次旧城改造完成后,城区面积将发展到35平方公里。

改革开放20多年,武义县城的旧城改造彻底改变了城区的格局,从“水从城脚过”到“水在城中流”,再到“三山立城中”,武义县城从小变大,从丑变美,初步建成为一个秀美可人的山水城。

武义县城的巨大变迁,使武义人大受震撼,2004年叶卫平从山区到县城参观了以后受到很大的震撼,他说:

我是一个出生在武义南部山区,又在南部山区任教了25年的普通教师。平日里由于开会什么的每年到县城的次数也不少,但大多是匆匆而去,匆匆而返,只是觉得县城一年年变化着,并没有多强烈的感觉。

可是,11月8日参加了县委县府组织的“喜看武义新变化”,我感到了强烈的震撼,我觉得我们简直是与世隔绝了,甚至有一种“山中一日,世上千年”的感觉。一夜之间,武义变了,变得我们都认不出来了。

想不到武义县城,仿佛一夜之间变得那么大,那么漂亮。滨江广场、壶山公园、百花山广场,一个比一个有气魄、有品味;塔山小区、栖霞花苑、思源小区,每个住宅区都是那么典雅,那么漂亮、精致,与大城市的住宅区相比也毫不逊色。

“思源小区”也叫“下山脱贫村”。我们刚下了车,便听到有人叫“叶老师”。这不是西联乡石柱源村的邱春林吗?邱春林家漂亮的房子看得我羡慕不已。“谢伟忠家也在这里。”我又走进了西联乡水碓坑村的谢伟忠家。看着脸上写满幸福的,我的原先在深山老林里的学生们,我真切地体会到“下山脱贫”这四个字的分量。

想不到凤凰山工业功能区、百花山工业功能区有那么多工厂。我算不出产值与税收比例,但从参观与听取介绍中,我非常具体地、感性地领悟到,正是这些大片大片的工厂,成了教育的坚实后盾;正是这隆隆的机器声,转化成了我们工资单上不断上涨的数字。

从熟溪时代到壶山时代,把壶山变成武义的花园,这岂止是一个城市的规划,分明是县委县府领导大手笔、大气魄的生动体现;“洼地效应,鲶鱼效应,蛟龙效应”,不仅仅是武义工业发展的模式,更是县委县府领导智慧的结晶。

从各个工业功能区,从北岭新区一条条笔直宽阔的大道上,我看到了武义的未来,我期盼明天的武义更美好。

四、城市化:武义城乡统筹发展的主线

1.统筹城乡发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进程中,为了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更大程度地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要贯彻“五个统筹”“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五个统筹”的提出,体现了一种以人为本的,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为我国在新世纪新阶段深化改革,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提供了重要依据,也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指明了方向。

在党中央提出的这“五个统筹”中,“统筹城乡发展”被排在首要的位置,既说明了农村问题的极端重要性,也反映出当前城乡发展还存在着许多矛盾和问题。由于传统体制的障碍,中国社会城乡二元对立的矛盾比较突出。因此,要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必须大力推进城市化进程,减少城乡矛盾,促进城乡优势互补统筹发展,把城市化作为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根本途径。在新农村建设中统筹城乡发展,是相对于城乡分割的“二元经济社会结构”而言的,它要求把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纳入整个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全局进行通盘筹划,综合考虑,以城市化为主要手段,统筹城乡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和生态环境建设,统筹解决城市和农村经济社会发展中出现的各种问题,打破城乡界限,优化资源配置,实现共同繁荣。在现阶段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统筹城乡发展主要体现在五个方面:一是统筹城乡发展规划;二是统筹城乡资源配置;三是统筹城乡产业发展;四是统筹城乡基础设施;统筹城乡社会事业。

2.城市化:城乡统筹发展的主要手段

城市化是一个国家或地区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和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是随着工业化而发生的经济和人口分布重心向城市的转移,城市数量和人口迅速增加,城市在国家经济生活和社会生活中的作用逐渐加强的历史过程。

城市化是城乡统筹发展的主要手段,城市化以城乡协调发展为目标,以体制和政策的城乡统筹为基础,把新农村建设与农村城市化结合起来,充分发挥城市对农村的带动作用和农村对城市的促进作用,推动城乡互动、城乡交融、城乡一体的城市化道路。城乡统筹的城市化重在创造平等统一的新型城乡关系,营造城乡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环境,其主要目的是要在推进城市化过程中,使农村、农民分享城市化利益和经济发展的成果。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是推进城乡统筹的城市化的基本原则,消除城乡分割的二元体制是推进城乡统筹的城市化的基本前提。城乡统筹发展要求建立一个高度融合的城乡空间布局,形成一个连续统一、网络状、多结点的区域综合体,功能互补,协调发展,以城带乡,以乡促城,资源共享,统筹安排,协调供电、供水、交通、通讯、排污、垃圾清运等重要基础设施的区域关系。

3.武义县城市化发展的背景和目标

2001年,武义县对乡镇行政区划进行了较大规模的调整,大大拓展了城镇发展的空间,有利于资源、产业的集聚和重组。在武义县城市化建设过程中,武义县域经济划为4个经济区:以城区为中心的东北部经济区(含桐琴、泉溪、茭道、履坦等4个建制镇),以柳城为中心的西南部经济区(含桃溪镇及西南各乡),以王宅为中心的中部经济区(含俞源、白姆等乡),以新宅为中心的南部经济区。并形成“一中心两翼”的城镇体系结构模式。“一中心两翼”区域已建有县经济开发区、文教旅游用品工业功能区、五金机械工业功能区等乡镇特色工业功能区,已形成开发面积157平方公里。在农业产业方面已形成了名茶、果品、笋竹两用林、高山蔬菜、蚕桑、苗木花卉、食用菌等12条特色农业产业带,涌现了30多家有一定规模的农业企业。随着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和农业产业化的推进,农村人口非农化步伐明显加快,2003年全县从事二、三产业的农村劳动力达10万人。到2005年底,全县已有334个自然村、13887户、4.125万人口实现了下山脱贫,下山搬迁人口占全县总人口的八分之一。其中大部分搬迁到县城与建制镇附近,使资金、人口等生产要素迅速向城镇集聚,促进了城镇的发展。1998年以来旅游业逐渐开发,已相继建成了清水湾温泉度假村、俞源太极星象村、郭洞古生态村等旅游景点,直接拉动了餐饮、住宿、商贸等第三产业的发展,促进了人口就业和各类要素的空间集聚。乡村道路拓宽改造、硬化和各项基础设施的建设,促进了农村建设,优化了城镇的发展环境和集聚功能。

武义城市化的发展方向是因势利导,积极纳入长三角经济圈、实现城市接轨金华、市场接轨义乌、产业接轨永康,武义实施工业强县、开放兴县、生态立县三大战略、打造梯度转移的制造业基地、绿色农副产品生产加工基地、生态旅游会务度假基地、劳务培训基地四大基础、围绕工业规模化、农业产业化、农民非农化、农村城镇化四个目标,重点推进东北部区域、积极发展上松线、合理发展西南乡村。

城市化发展的目标是:到2010年,武义县常住人口达到40万人(含外来人口,下同),城镇建成区人口达到20万人,城市化水平达到50%;到2020年常住人口达到45万人,城镇建成区人口达到30万人,城市化水平达到66%;通过产业、人居、旅游等功能区有序空间分布,以区域间快速交通网络为支撑,实现现代化气息的县城与城镇、乡村融合共生,推进城乡一体化进程。

4.武义城市化发展的特点

走城市化道路是统筹城乡发展的科学选择。武义城市化发展的特点主要是进一步优化城乡区域空间布局,推进城乡基础设施建设,强化基础设施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撑作用。

一是优化区域布局,着力构建“两区一群一带”的空间形态。“两区”即以中心城区为核心的东北工业经济区和以柳城、桃溪、新宅为重点的中南旅游农业经济区。“一群”即东北部城镇群。“一带”即沿44省道发展的城镇带。

二是完善城市功能,提升集聚辐射能力。按照打造“浙中最佳人居环境”的目标和“三山立城中,江水穿城过”的城市空间理念,加快县城建设,拓宽和完善城市发展框架,城市中心城区逐步向北岭新区拓展,积极稳妥地对旧城区进行适度改造。加大城市道路、污水处理、文体休闲设施和城市景观等建设力度,完善城市功能,提高城市品位。

三是完善基础设施体系,提高资源要素保障能力。围绕以县城为中心,形成“东北部地区15分钟交通圈,全县1小时交通圈”的时空新格局。县域引供水工程已延伸至桐琴、泉溪等乡镇,把乡镇和村庄已纳入城市供水的网络。今后五年,重点抓好“六线一网三站”工程建设,新建、改建县乡公路100公里以上,规划武义至义乌、履坦镇至金华江东镇的快速通道,构筑好县内、县外交通新网络。加快电力网建设,重点抓好“六大”电网建设改造工程,形成适应城乡生产、生活用电需要的高低压新电网。完成政府“三网一库”信息化工程,在县乡两级及县机关各部门全面推行智能化办公,为构筑“数字武义”打好基础。

四是推进农村综合配套改革,加快新农村建设。加大对“三农”的投入力度,扩大公共财政覆盖农村的范围。以“十百工程”为抓手,分批开展村庄整治,改善农民生产生活环境。积极推进农村教育、医疗、商业等配套公共设施建设,加强农村成人教育和农民职业技术培训,全面提升农民素质,加快农村劳动力转移。探索农民增收新渠道,千方百计增加农民收入。

五是加快体制创新,实现人口快速集聚的新突破。要以体制创新为突破口,加强政策的导向作用,推进农村人口非农化、外来人口本地化,实现人口向城镇快速集聚。加快户籍制度改革,降低人口向城镇集聚的门槛。全面实施按居住地登记户口的管理制度。

六是加强生态环境建设,营造山川秀美、文明有序的新武义。强化生态体系建设,重点抓好生态公益林建设和牛头山自然保护区申报建设工作,积极创建省级生态示范县,力争成为国家级生态示范县。

近几年来,武义县在实施城市化战略中,根据县情因地制宜地进行了大胆的尝试,找到了三个重要的支点。支点一:积极实施下山搬迁。随着土地资源的日益减少,近年来下山搬迁的成本有所提高。对此,武义县将积极采取应对措施,通过完善下山搬迁政策,以零星搬迁下山为主,引导山区农民向中心镇村集聚,今年力争实现下山搬迁2250人以上。支点二:鼓励农民进城就业。一是带着技术进城;二是带着资金进城;三是带着劳力进城。支点三:大力实施中心镇村建设,一是要强化小城镇的产业支撑,二是要打破行政区域的限制,三是要善于整合资源。整合资源的目的是通过集聚效应实现资源共享,降低城乡一体化的成本。武义在村庄布局规划中,有4类村,即重点发展型、促进发展型、缕缩管理型和下山搬迁型。针对当前下山脱贫和村镇建设中存在重复建设和资源闲置浪费的问题,武义县已在城乡一体化规划的大框架下,根据“撤并小型村、撤除空心村、缩减自然村、建设中心村”的基本要求,着手编制和实施全县村庄布局规划,力求将有限的资源用在“十村示范、百村整治”等重点工程上。此外,还将通过布局调整和资源配置,使教育、卫生和其他社会保障体系更趋合理,发挥更大的效益。

因此,在人与自然协调建设中,武义正借助城市化这一主要手段,逐步实现城乡统筹发展、共同进步,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康庄大道上迈步前进。可以预计,在不远的将来,武义将把县城周边的桐琴、泉溪、履坦、茭道、大田和三个街道办事处的外沿地区都纳入县城范围,形成以目前城区为核心,系列特色城镇群组合而成的“山水在城中,城依山水建”的大县城格局,一个实现了城乡统筹发展的现代化的大武义将以崭新的面貌傲然屹立于浙中城市群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