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化新乡土中国——新农村建设武义模式研究
15866600000054

第54章 对策:武义模式的完善与走向(2)

提高农民收入具体内容有三方面:一是“统一系”水稻高产新品种的推广。农民们在水稻生产中,不但学会了“集团栽培”方式,而且水稻高产品种在极短时间内推广到各地,使韩国的水稻生产跨入划时代的发展阶段;二是实行农业收入增长专门项目。建立桑蚕、蘑菇、塑料大棚、苹果、奶牛、肉牛、牡蛎、板栗等专门的农业生产区域,提高农业生产专业化和商品化程度;三是对大米实行了价格双轨制。即政府从农民手中高价大量收购大米,然后再以低价供应给城市居民。

(4)建设村民会堂

为了使村民有集中活动的场所,新村运动开始第二年,各地农村纷纷兴建村民会堂。不仅用来召开各种会议,还用来举办各种农业技术培训班和交流会、妇女会。在村民会堂中还举办了公共交易场,降低了产品的流通费用,节省了村民的购物时间。村民会堂收集了包括农业生产统计资料和农业收入统计资料在内的各种统计资料,让农民通过实际的数据了解本村经济发展的情况。并以这些资料为基础,探讨本村经济发展的潜力和编制未来的发展蓝图。在村民会堂组织的各种活动中,农民学会了与各级政府同心协力,共同改变农村落后面貌,进而加快实现农村现代化的实践能力。

(5)发展各类农业合作组织

新村运动开展之初,韩国虽然已有一个全国性的农协组织(NatinalAgriculturalCooperativeFederation,简称NACF),但它只是一个附属于政府的机构,就其功能看“充其量只是一个买卖化肥的公司”。随着新村运动的推进,农民对农村中的资金流动、生产资料的供应、农产品的销售等方面的服务需求日益增长,这就促进了各类农业合作组织的迅速发展。20世纪70年代,韩国基层农业合作组织总数达到1450个,一个基层农业合作组织为1000多户农民开展业务。在1972-1980年的几年间,基层农业合作社的平均商业营业额增长了50倍以上,平均职员数量也从6人增加到18人。

3.韩国新村运动的特点

韩国新村运动具有人文精神,主要特点有:

(1)注重精神。新村运动自始至终强调“勤勉、自助、合作”精神。这种精神后来扩展到城市,发展为民族自立事业报国的国民精神。政府设置了奖勤罚懒的机制,重在激发村民内部的积极性。

(2)强调自主。政府大力倡导、支持“新村运动”,但具体上什么项目,完全由农民自己选择。每个村选出新村建设指导者,负责组织大家的行动,里长(即村长)只管服务。指导者不拿报酬,但政府给予精神和物质奖励。如可随时面见公务员,优先选拔做公务员,坐火车、汽车票价便宜50%,子女在初高中考试排名在前一半名次的免学费并发奖学金等。

(3)政府支持。政府提供物资、资金和技术支持。对农村基础设施和民居建设,政府除给予必要的建材、资金支持外,还帮助搞村镇建设规划,推荐了12种标准住宅图纸,道路桥梁建设由政府派技术人员指导。为了支持农村经济发展,政府还向农民普遍发放长达30年的长期低息贷款,争取国际组织贷款,从“住宅彩券”中拿出一部分支持农村建设。政府支农资金通过农协直接发放到户。

(4)重视培训。韩国中央和地方都有相应的培训机构。中央新村运动研修院是专为培训新村运动骨干而建立的。培训期间从早晨6点到晚上11点都安排活动,公务员与农民选出的指导者同住同吃,共同讨论。研修班上制定出各村建设规划,交郡核准后实施。总统也曾到研修班与学员一起听课、讨论。

(5)强化责任。政府要求,面、邑(相当于乡镇)和市、郡(相当于县市)两级公务员每人都要联系4个村进行帮扶;道(相当于省)一级课长和局长要负责一个郡;中央内务部(主管部门)的课长和局长要负责一个道。对县乡两级公务员实行奖罚分明的新村建设考核制度,帮扶干得好的提拔,干得不好的调往山区和岛屿去工作。

(6)全民动员。发动全社会帮助农村建设。政府要求各界名流、知识界人士和企业老总,都要与新村建设指导者一起培训,尽其所能支持“新村运动”。从而不仅支持了农村发展,而且使“新村运动”发展为国民精神运动。

上述种种,都表现出了“以人为本”的理念、教育为重的原则、自立自强的精神和政府支持的责任。

4.韩国新村运动的经验

韩国新村运动成效显着,不仅在物质方面改善了农村交通条件、农户住房条件、农村饮水条件,增加了农户收入,发展了农产品流通业和农村金融业,有力地推进了城乡融合,而且在精神方面也培养了农民自立自强的意识和开拓精神,树立了靠自己的努力和携手合作来改善生活,改变命运的信心。从而创造了具有国际意义的经验。

(1)以政府为主导系统地推进新村运动

韩国新乡村运动是由当时的政府首脑倡议、启动并热情支持的一场由上而下进行动员的综合性乡村发展运动。政府作为启动者、组织者和主要投资者,建立了一整套从中央到地方的组织领导体系。在具体分工上,中央部委及下属部门的条条管理主要负责新村项目的具体筹划和实施,中央与地方的块块管理主要负责组织动员工作和协调监督工作。在加强新村运动组织和领导的同时,也把新村运动的主要内容列入了政府工作计划。

(2)充分调动全民参与新村运动

韩国新乡村运动起始于20世纪70年代,其发生有必然的现实背景,一是塭初步具备了支持农村建设的物质经济基础。经济经过1960-1970两个五年计划。韩国确立了出口导向的战略,重点扶持产业发展,工业增长速度加快,国家财政实力不断加强,从第三个五年计划起,韩国政府开始调整发展战略,把实现“工农业的均衡发展”和进行“农、水产经济的开发”,放在经济发展目标之首;二是韩国城乡之间的差距急剧扩大。韩国山多地少、资源匮乏、人口密度大,尽管当时工业经济正步入高速增长轨道,但工农业发展也出现严重失调,广大农村贫穷落后面貌却未改观,因此新乡村运动倡导的改善生活环境,提高农民收入的宗旨得到了广大农民和小城镇居民的欢迎,群众基础是新村运动之所以取得成功最为关键的因素。

(3)分阶段、分目标管理推进新村运动

韩国新村运动是从提高农民生活质量入手、先易后难逐步推进。开始只是1971年初政府实施的一个实验性项目,其内容是改善村民的生活环境。由于第一阶段的新村运动取得了很大的成功,韩国政府加强了新村运动的计划管理,并制定了阶段性工作目标,从改善基础环境,农渔业综合开发到社区文明建设等进行了深度开发。

(4)民间自发参与和政府指导相结合

在新乡村运动中,韩国充分调动乡村居民的积极性,始终注意让农民自己办事、自己管事,也是新村运动的突出经验之一。政府虽大力支持新村运动,但不包办。新村运动建设项目的选定和组织实施须通过村民大会集体决策。在新村运动中“指导者”发挥了重要作用,“指导者”由村民委员会选举产生,他们对选什么项目,如何执行项目都有建议决策权。而不是由现有具有准公务员性质的“里长”(相当于我们的村长)来组织实施新村运动。与此同时,根据新乡村运动分阶段目标,政府还提供相应的资金和技术支持。

(5)韩国文化内涵贯穿新村运动始终

20世纪五六十年代,韩国工业经济正步入高速增长轨道,人口多,资源少,矛盾日益加剧,致使韩国的决策者们认识到发展经济依靠资源扩张发展道路是行不通的,唯一的途径是开发人力资源,资金、技术缺乏可以从国外引进,但国民的伦理道德水平如勤勉、诚信、自助、合作等思想、精神是永远无法用金钱和引进获取的,只有以搞项目为载体,以推进国民精神教育为动力,两者相辅相成,互相推动,才能真正改变农村的落后面貌。因此,在新乡村运动过程中,政府始终把道德精神的启蒙作为重要工作目标,鼓励人民艰苦奋斗、建设美好家园,对广大农渔民灌输“勤勉、自助、协同”意识,并与其传统价值观念相结合,坚持培养城乡居民勤奋、诚信、节俭、自助、平等、合作等健康向上的生活态度,着重提高国民的综合素质。这种新乡村精神的弘扬,为韩国城乡经济的协调发展奠定了思想基础。

韩国新村运动成效显着,所以一首《致富歌》唱遍韩国乡村:

“清晨的曙光照亮,让我们振作精神,走向致富的前方。拼搏、奋斗,我们的前程充满辉煌。”

韩国的这块“他山之石”,对于中国来说,确实是一块可“攻玉”之“石”。所以,2005年5月,中央政策研究室副主任郑新立亲自带队,中央财经领导小组、财政部、建设部、央行等几家单位参与,共8个人一起去韩国考察。8人小组回来后,形成了两个报告上报给中央,一个是关于韩国新村运动的感悟,另一个是关于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议。他们提出,目前的中国更有条件、更有能力搞好农村建设发展。这两个报告成为十一五规划建议中制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内容的重要参考依据。

也正因为韩国新村运动这块“他山之石”有“攻玉”作用,加上其他各种机缘,党中央才于2005年10月正式作出了在中国开展新农村建设的战略决策,韩国这块“他山之石”开始“攻”中国之“玉”。

三、对策建议:武义模式完善的微观策略

在新农村的建设中,我们将武义经验归纳、概括、提炼出了人与自然平衡和人与人和谐二大基本元素,以及生态家园、特色农业、工业园区、温泉旅游、城乡统筹、下山脱贫、教育优先、政府服务、村务监督、文化活力10个“最小元素”,作为武义模式的符号系统。必须坚持下去,不断充实它,完善它,发展它,并在新农村建设的实践中创造出更多更好的经验。

在大战略观的视野中,新农村建设既然是一个城乡融合的过程,那么武义的新农村建设应该说仅仅是万里长征的第一步,任重而道远;新农村建设如果说是新乡土中国的一个“胎儿”,那仅仅只是一个刚开始发育的胎儿,离成熟和呱呱堕地还早着呢!从这种认识出发,我们在对新农村建设武义经验的考察中,深感在微观策略方面,在当下的背景和条件下,还有一些值得完善的地方,特提出以下18条具体建议:

1.建立休闲产业城

武义工业的发展已取得了很大的成绩,这是有目共睹的。但是,从战略上来说,武义工业缺乏自己的个性。这种现象的存在,在自身力量不足的背景下是完全正常的,因此,借助别人的力量,借鸡生蛋,草船借箭都是必要的,洼地效应也取得了成功。但是,在目前的背景下,产业结构调整的问题已经摆在武义人面前。这就是说,在我们有了一定的力量条件下,在了解了国内外市场发展动态后,武义的工业产业结构如何调整?如何寻找新的定位?

依笔者之见,武义应该把休闲产业作为新的经济增长点,作为结构调整的重点进行扶持、进行培育。理由是:

第一、杭州正在打造休闲之都,这对武义扶持和培育休闲产业是一个极好的机遇。试想,武义作为浙江省的一个县,与省会杭州紧密合作共建休闲之都,其发展前景是可想而知的。

第二、休闲已经成为世界潮流,是全球性的朝阳产业,这是不可阴挡的。而休闲正在中国兴起,如果武义把休闲产业作为拳头产业进行扶持和培育,其发展空间也是可想而知的。

第三、武义的休闲产业已有一定的基础,如钓鱼扑克、圣奇的沙滩摩托车等休闲产业产品。还有休闲产业的范围是很广的,品种也是很多的,吃、穿、住、用、行样样包括,在许多方面武义都具备相当深厚的基础条件。只要思想明确、思路清晰,休闲产业就会站在你面前;只要政府实施扶持、培育,休闲产业链也就会很快链接起来。相信经过三五年的扶植、培育,休闲产业就有可能在武义崛起。

第四、武义休闲产业城的市场可以利用网络建立虚拟市场,这应该是建构休闲产业城的最快捷、成本最低、占地最小的一条道路。

俗话说:只要功夫深,铁棒磨成针。如果武义能看准休闲产业的发展前景,能充分发挥现有产业的重构作用,加上在政府主导下政策、资金上的倾斜,那么,五年、十年后,武义的工业将以休闲产业为特色,为拳头,将能更好地融入永康五金城、更好地融入义乌市场群。那时,武义休闲产业城也就将崛起在中国东海岸。

2.尽快打通武义到义乌的通道

在武义县的发展规划中,曾提出武义发展要成为义乌和永康的桥头堡。但经过几年的努力,成功地创造了永康“洼地效应”,使武义的工业有了突飞猛进的发展,其重要原因之一是武义到永康有直通公路,而且永康到桐琴工业区仅8多分钟,到武义也只用20多分钟,这为永康的物资流、资金流、技术流、人力流流向武义“洼地”提供了最主要的交通条件,也使武义迅速地融入了永康五金城产业圈子之中。

但是,由于武义与义乌没有直通公路,从武义到义乌必须经过金华,这对义乌小商品对武义的辐射极为不便,使义乌小商品市场对武义的影响大打折扣,而没有像永康“洼地效应”那样,形成义乌“洼地效应”。

在全球化的大背景下,永康五金产业向武义的辐射和转移固然重要,对武义的工业化起了很大的促进作用,但与义乌相比,义乌小商品在国际市场上的影响力度远远超过了永康小五金。打个比方,如果说与永康的联系使武义走进了中国市场,那么与义乌的联系将会使武义以最便捷的方式走进国际市场。这就是为什么永康在中央电视台打广告时亮出来的是“浙江永康”,而义乌亮出来的则是“中国义乌”。在现代市场竞争中孰大孰小,孰重孰轻,一目了然。实际上,由于近几年一直没有打通与义乌的直接公路,在义乌的对外扩张中,武义已失去了不少机遇,这是不少武义的有心人所着急的一件大事。

为了使武义真正成为义乌的桥头堡,为了使义乌的资金流、物资流、技术流、人力流更顺畅地流入武义“洼地”,使武义尽快融入义乌的产业群和市场群,建议尽快兴建武义经方坑到义乌茅店的公路。在茭道和董村一带开辟与“义乌工业功能区”,使武义能尽快融入义乌产业群和市场群。

3.成立科技创新领导小组,促进武义企业的研发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