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化新乡土中国——新农村建设武义模式研究
15866600000058

第58章 对策:武义模式的完善与走向(6)

农村基础设施包括道路、电力、饮水、电讯、电视网路等。这些方面的公益性特征比较明显。在中国城乡之间存在着突出的差距,主要原因就是国民经济二次分配在城乡之间的严重不平衡。要解决这种不平衡,只有靠增加国家财政对农村的投入。发达国家的城乡一体化程度比较高,也正是由于国家财政对农村区域建设投入较多。正是在这个意义上,我们才预测武义模式政府服务将走向以农为本。

(2)社会事业发展问题

农村社会事业包括基础教育、社会保障、卫生设施等。这方面的公益性特征也比较明显。例如,农村的义务教育和卫生设施,不仅仅事关农民本身的发展和能力的提高,更重要的是与整个国民素质的提高密切相关。不搞好农村教育和农村卫生,我国的现代农业建设、现代工业建设和城市建设,都会由于劳动力素质低而受到严重的障碍。也正是在这个意义上,我们才预测武义模式政府服务也将走向以农为本。

(3)农业基础设施问题

农业基础设施包括田间道路、水利工程、梯田建设、中低产田改造等等。农业基础设施的改善,对于确保十几亿人口的粮食安全和工业原料的需求,具有重大的经济社会发展全局性意义。因此,农业基础设施建设,也具有很强的公益性。也正是在这个意义上,我们预测武义模式政府服务也将走向以农为本。

(4)政府农业服务问题

政府农业服务包括农业科研和推广、动植物重大疫病防治、农产品质量安全体系、农产品市场信息等。这些政府服务活动,在发达的市场经济国家中,都属于政府公益性服务,政府必须担负起主要责任。也正是在这个意义上,我们预测武义模式政府服务也将走向以农为本。

总之,政府服务走向以农为本,简言之,就是政府在追求经济总量增长的同时,要关注农民的生存和发展状况,要把农村、农业和农民发展中的充分就业、良好教育、消除贫困、社会公平等问题作为政府行为的选择依据,就是要让农民有参与发展的愿望、能力和空间。要求政府必须抛弃传统的单一以GDP衡量政府工作的唯一标准和尺度,建立兼顾经济社会与人的全面发展的新的评价指针和体系。要坚持“五个统筹”,给予农业、农村和农民更多关注,实行以城带乡、以工促农、城乡互动、协调发展,从而最终实现城乡融合的战略目标。

2.教育优先走向教育成为重中之重

对教育的重要性,武义人和武义政府是早有传统,也早有觉悟的,所以在新农村建设中创造了教育优先的经验。但是,从我们的调查可以看出,目前武义农民的文化程度还是很低的,在有关文化程度的981份问卷中,大学占0.61%,中专占1.12%,高中占12.13%,初中占4557%,高小占18.55%,初小占16.82%,文盲占520%。也就是说,高中以上文化程度13.95%;初中占了4557%,接近一半,小学占了3537%,两者相加占了80.94%,即占了绝大多数。这与全国其他省区的情况基本相同,如江苏省的调查表明,农村劳动力中具有小学及以下文化程度的占3560%,初中文化程度的占50.90%,高中及以上文化程度的占13.40%。这样的文化程度与新农村建设的任务和要求来比,是远远不能胜任的。据大多数学者就农村教育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分析得出的结论:如果提高农民的教育水平,使得农业劳动力中初中以上文化程度所占比重提高1%,那么农民的人均纯收可提高2%;如果文盲比重降低1%,农民人均纯收入可增加1.2%。关于教育对经济的作用,世界银行也曾得出过结论:劳动力受教育的平均时间增加一年,GDP就会增加9%。这里指头三年的教育,即受三年教育与不受三年教育相比,能使GDP提高27%。由此可见,教育不仅事关新农村建设的根本目的、实施及其实现,更关系到国民素质的整体提高,关系到国民经济的发展速度。世界银行《2004年世界发展报告:让服务惠及穷人》说得很深刻:“服务不能满足穷人需要的情况屡见不鲜。这种失败或许没有金融危机显得那么突出,但其影响却是持久和深层次的。当服务面向全体人民……当我们采取全面的发展观念,承认母亲的教育水平将有助于婴儿的健康……服务就能产生效果。”

在这种态势下,作为具有全面育人功能、传播先进文化功能、推广科学技术功能、提高农民现代生存发展功能的教育,在新农村建设中的“重中之重”的地位也就是题中应有之义了。温家宝总理曾经说过:“忽视教育的领导者,是缺乏远见的、不成熟的领导者,就领导不了现代化建设”。

正是从这个基本认识出发,我们预测武义新农村建设,在人与人和谐发展中,教育优先将走向教育成为重中之重的地位,其主要表现将是:

(1)“以县为主”的农村义务教育体制得到进一步的落实,农村教育的办学水平和管理水平有了较大的提高。

(2)教育为新农村建设服务的能力得到了较大的增强,广大农村学校成为帮助农民脱贫致富和就业创业的重要基地,成为农村政治文明、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力量,成为政府实施公共管理和提供公共服务的重要环节,为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农村劳动力转移、农村城镇化发展和农村社会全面进步服务。

(3)农村教师队伍建设得到了加强,教师的工作与生活条件有了较大的提高,教师职业道德的建设也有了新的发展。

(4)农村学校的信息化建设已初成规模,农村中小学,以及成人教育、职业教育的现代远程教育工程已基本完成。

总之,再经过10年的努力,在教育成为重中之重中,武义农民的文化程度有了较大的提高,高中以上文化程度的农民应占到40%左右,这是一个经过努力可以实现的指标。这个指标可以作为衡量新农村建设发展与否的一个重要尺度。

3.下山脱贫走向农民合作经济组织

历史有时是在划圆圈,中国农民的组织程度从土地改革后,首先在互助组织的形式下组织了起来之后,迅速地在初级社、高级社和人民公社的制度下被高度地组织了起来。但中国农民经历了组织起来的酸甜苦辣麻后,终于回到了包产到户、分田到户,划了一个圆圈。但是,经过20多年的改革开放,中国农民在饱享了“单干”的“自由”和“幸福”之后,在市场经济面前又感到了“单干”之弱、之难、之苦,于是又开始了组织起来。而这次历史的划圆圈并不是对历史的简单重复,而是一种螺旋型的上升,是在高一级平台上的历史运行。为此,早在2002年中国共产党第十六次全国代表大会的报告中就已经提出:“积极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提高农民进入市场的组织化程度和农业综合效益。”2006年党中央的一号文件《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再次明确提出:“积极引导和支持农民发展各类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加快立法进程,加大扶持力度,建立有利于农民合作经济组织发展的信贷、财税和登记等制度。”

现在,正在中国崛起的农民合作经济组织是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广大农民为获取更大的效益和保护自身利益,在家庭承包经营基础上,坚持自愿、自治和民主管理的原则,按照合作制的方式联合起来从事农产品加工、销售的新型互助经济组织。这种合作经济组织是以农民为主体组建的;农民自愿联合、自发组织的;自助的经济组织;是合作制性质的。在新型的农村合作经济组织中,起决定作用的因素是交易,主要功能是为农民提供交易上的必要服务。所以,脱了贫的农民(包括下山脱贫的农民)致富后,在走向市场中必然会走向农民合作经济组织。

为什么武义农民在未来10年的发展走向是参加农民合作经济组织?从目前全国已有各类专业合作社95330个,入社农民为659万人来看,农民合作经济组织是现代化农业发展的重要制度供给,在当前乃至今后的农业现代化过程中都将是举足轻重的,这是因为:

第一,农村合作经济组织是农业产业化的重要载体,它将分散的农民联合起来作为整体与龙头企业发展合作关系,降低了龙头企业与大量分散的农户合作时的签约成本、履约成本、监督成本、管理成本和经营风险,增加了合作的效率,增强了其带动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