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化新乡土中国——新农村建设武义模式研究
15866600000064

第64章 参考文献(3)

223.李广太、王晓军、王宏琳、田敏、王云霞:《山西省村庄生态园林建设初探》,《山西林业科技》,1998年12月第4期。

224.徐佩华:《关于旅游产业化发展的思考》,《企业经济》,2004年第7期,总第287期。

225唐智勇:《旅游产业化发展的有效途径》,《宏观经济管理》,2003年第9期。

226.张旭东:《走创新的路子加快旅游产业化的进程》,《乐山旅游》,2004年1月。

227.王琪佶:《加快江西旅游产业化进程》,《老区建设》,2003年11月。

228.田钊平、胡丹:《试论我国旅游产业化的战略选择》,《贵州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0年增刊。

229.王静:《政府职能创新促进农村经济发展》,《上海农村经济》,2003年第2期。

230.向森、王建军:《政府行为在三农问题上的新思路》,《社会科学论坛》,2005年1期。

231.张青:《农村公共产品供给的国际经验借鉴——以韩国新村运动为例》,《社会主义研究》,2005年第5期。

232.柯柄生:《关于新农村建设中政府职能的思考》,《农村金融研究》,2006年第6期。

233.张玉梅:《坚持以人为本,促进农民增收的政府行为思考》,《探求》,2004年第6期,新90期,总153期。

234.汪盛玉:《以农为本:贯彻“以人为本”执政理念的当前路径》,《淮北煤炭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年2月,第27卷,第1期。

235郭晓鸣、杜伟、徐薇、黄善明:《当前农村政府职能与农村经济发展的主要问题与解决思路》,《开发研究》,2005年4月。

236.薛庆林,崔和瑞:《基于农业信息化理论的农业现代化研究》,《中国农机化》,2005年。

237.周韬:《提高农民素质是实现农业现代化的关键》,《甘肃农业》,2005年第6期,总第227期。

238.郭冰阳:《论现阶段中国农业现代化内涵》,《经济师》,2005年第7期。

239.倪阿凤:《加快农业现代化建设步伐促进农村城市化进程》,《工作研究》,2005年第2期。

240.李林杰、郭彦锋:《进一步完善我国农业现代化评价指标体系的构想》,《统计教育》,2005年第8期。

241.吴荣、陈怡松:《对农业现代化不同道路的思考》,《长江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5年9月,第22卷,第3期。

242.吴敬琏:《中国政府在市场经济转型中的作用》,《河北学刊》,2004(4)。

243.秦国民:《政府职能转变的动因与服务型政府构建》,《郑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1)

244.邹小蓉、蓝光喜:《城市化:统筹城乡经济协调发展的根本出路》,《江西行政学院学报》,2005年第3期。

245吴毅:《村民自治的成长:国家进入与社区内生-对全国村民自治示范第一村及所在县的个案分析》,载《政治学研究》,1998年第3期。

246.张磊:《村务监督与村民自治——浙江省武义县村务监督委员会的个案研究》,载《中共杭州市委党校学报》,2006年第3期。

247.曾业松:《关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几个理论问题》,《中共珠海市委党校珠海市行政学院学报》,2006年第2期。

248.梁华林:《解读2006年中央一号文件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共山西省委党校学报》,2006第6期。

249.邓蓉敬:《关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观点综述》,《资料通讯》,2006年第3期。

250.郑新立:《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具有重大深远意义》,《中国经济时报》,2005年11月28日。

251.曾业松:《关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几个理论问题》,《中共珠海市委党校珠海市行政学院学报》,2006年第2期。

252.李艳花:《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诸问题的思考》,《华北水利水电学院学报(社科版)》,2006第2期。

253.魏书杰:《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广西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06年第1期。

254.陈斐、康松:《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意义和对策》,《求实》,2006年第2期。

255毛晓梅、齐中熙:《为什么要就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新华网2005年12月9日。

256.王永前、薛凯、孙爱东:《建设新农村:中国亿万农民千载难逢的历史机遇》,载《半月谈》,2006年6月9日。

257.罗莹:《“新农村”建设的思路与对策》,《求实》,2006年第1期。

258.王伟光:《必须高度重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意义》,《西藏发展论坛》,2006年第3期。

259.郑有贵:《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目标与政策突破》,《教学与研究》,2006年第1期。

260.祝灵君:《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政治意义——从20世纪一些国家现代化进程的经验教训中得到启示》,《中共中央党校学报》,2006年第6期。

261.温铁军:《怎样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理论参考》,2006年第1期。

262.杨继瑞:《关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思考》,《高校理论战线》,2005年第12期。

263.张贵辰:《加快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经济论坛》,2005年第24期。

264.胡恒洋等:《确保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有良好开局》,《中国经贸导刊》,2006年第1期。

265许惠渊:《创新观念和系统运作是新农村建设的两大基本要素》,《开发研究》2006年第2期。

266.傅海燕《对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几点思考》,《贵阳市委党校学报》2006年第2期。

267.王太广:《对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目标要求的理解》,《今日中国论坛》2006年第6期。

268.温铁军:《如何建设新农村》,《北方经济》,2005年12月。

269.柯炳生:《对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思考与认识》,《红旗文稿》2006年第1期。

270.陈锡文:《深化对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的认识,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小城镇建设》,2005年第11期。

271.马晓河:《建设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需要把握的几个重大问题》,《中国经贸导刊》,2006年第11期。

272.韩俊:《建设新农村要突出抓好“六新”》,《江苏农村经济》,2006年第1期。

273.彭崇谷:《对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思考》,《领导科学》,2006年第10期。

274.曾业松:《关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几个理论问题》,《中共珠海市委党校珠海市行政学院学报》,2006年第2期。

275叶兴庆:《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经济日报》,2006年2月13日。

276.林毅夫:《落实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五点建议》,《金融经济》,2006年第7期。

278.温铁军:《怎样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理论参考》,2006年第1期。

279.陈锡文:《深化对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的认识,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小城镇建设》,2005年第11期。

280.温铁军:《如何建设新农村》,《小城镇建设》,2005年第11期。

281.刑久强:《充分发挥政府和农民两个积极性——着名学者温铁军谈新农村建设》,《前线》,2006年第1期。

282.焦建国:《新农村建设:目标、路径与政策的三种选读》,人民网,2006年6月14日。

283.陈锐:《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战略构想与模式创新》,《2006年中国农学会学术年会》,2006年。

284.杨为民、周云、陈绕:《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社会发展的新命题》,《2006年中国农学会学术年会》,2006年。

285娄亚、娄敏:《解读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农业经济》,2006年第6期。

286.尤爱凤:《关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几点思考》,《黄冈日报》,2006年6月12日。

287.刘振敏:《浅谈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2006年中国农学会学术年会》,2006年。

288.李华、王有年:《论新农村建设模式与村域经济发展》,《2006年中国农学会学术年会》,2006年。

289.李鸣:《富有成效地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中华魂》,2006年第6期。

290.张立华:《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目标及措施》,《农业经济》,2006年第6期。

291.黄汉权:《新农村建设的进展、问题及建议》,载《中国经贸导刊》,2006年第12期。

292.李利群:《试析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模式选择》,载《中共浙江省委党校学报》,2006年第3期。

293.杨建安、刘创社:《对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有关问题的思考》,载《陕西综合经济》,2006年第1期。

294.王小京:《也谈如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载《陕西综合经济》,2006年第2期。

295姜长云:《对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几点认识》,载《农业经济问题》,2006年第6期。

296.刘文俭、刘效敬:《城镇化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载《小城镇建设》,2006年第1期。

297.徐小青:《对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一些认识》,载《科学决策月刊》,2006年第1期。

298.谈镇:《现代化进程中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载《江苏农村经济》,2006年第6期。

299.赵希宏:《现代农业:新农村建设的主攻方向》,载《理论建设》,2006年第2期。

300.黄建荣、莫光辉:《农民现代化: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核心维度》,载《理论前沿》,2006年第6期。

301.郑有贵:《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目标与政策突破》,载《教学与研究》,2006年第1期。

302.林毅夫:《落实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五点建议》,载《金融经济》,2006年第7期。

303.邓蓉敬:《专家学者关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论述》,载《资料通讯》,2006年第4期。

三、地方文献:

a)武义县民间文学集成办公室编:《中国民间文学集成浙江省武义县卷》,1989年9月。

b)何俊有:《武义区域产业发展战略研究》,中共浙江省委党校研究生毕业论文,2005年11月18日。

c)中共武义县委办公室:《县领导重点调研文章汇编(2003年度)》,2004年3月。

d)武义县教文委教研室编:《武义小学乡土教材(四年级用)》。

e)浙江省欠发达地区发展论坛组委会办公室:《浙江省欠发达地区发展论坛资料汇编》,2005年9月,杭州千岛湖。

f)徐增其主编:《可爱的武义》,2001年6月。

g)萧俊明:《文化转向的由来》,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4年10月。

h)武义县革命老区工作办公室编:《革命老根据地县——武义》,1996年5月。

i)俞松发:《松楼笛韵——中国历史文化名村俞源史料选编》,2004年9月。

j)邹伟平、俞松发编着:《走进俞源》,2002年6月。

k)《武义县志》卷三。

l)武义县农业志编撰委员会:《武义县农业志》2001年。

m)中共武义县委办公室编:《奋进中的武义》。

n)钟发品主编:《攻坚纪实》,国际炎黄文化出版社,2000年。

o)东皋村志编撰委员会:《东皋村志》,2000年。

p)桐琴镇东皋村党支部、委员会:《以工业为中心,不失时机抓中心村建设》,2003年。

q)童华松主编:《陈弄村志》,2006年。

r)《武义柳城镇志》,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1989年,

s)《武义县志》,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1990年。

t)光绪本《武川备考》,卷四。

u)北京视野咨询中心:《浙江武义经济社会发展战略研究报告》,2003年3月。

v)中共武义县委、武义县人民政府:《武义下山脱贫》,2003年10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