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恩平
2008年1月23日,中共中央宣传部、财政部、文化部、国家文物局联合下发《关于全国博物馆、纪念馆免费开放的通知》(中宣发[2008]2号,以下简称《通知》),文件要求:从今年部分博物馆向社会免费开放起到2009年,“除文物建筑及遗址类博物馆外,全国各级文化文物部门归口管理的公共博物馆、纪念馆,全面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全部向社会免费开放。鼓励暂不能完全免费开放的博物馆、纪念馆实行低票价政策,继续对未成年人、老年人、现役军人、残疾人等社会群体实行免费或优惠参观,并向社会承诺定期免费日,制定灵活多样的门票制度,如家庭套票、特定时段票等,吸引公众走进博物馆和纪念馆”。
毋庸置疑,博物馆的免费开放,是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和公民思想道德建设的有效手段,是提高政府为全社会提供公共文化服务水平的生动体现,是构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促进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重要举措。它将吸引更多的公众走进博物馆,有利于实现和保障人民群众的基本文化权益,发挥博物馆作为公益性文化机构的社会价值,加强国际文化交流和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宣传推广,必将成为我国博物馆事业发展的一个里程碑。这是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落实科学发展观、践行以人为本理念的一项实实在在文化惠民政策。
不过,免费开放后也带来了一些问题:参观的人多起来了,有些博物馆的服务设施却跟不上,有此博物馆对文物的防护措施不到位,使部分文物受损;有些博物馆没有建立相应的应急预案,在人流如潮的观众面前“惊慌失措”;有些博物馆的管理水平和服务能力有限,适应不了变化的形势;有此博物馆甚至连洗手间都不够用;……当免费开放的博物馆向公众敞开大门后,国家财政给公众购买了博物馆门票,博物馆又将拿什么奉献给观众?给观众提供什么样的展览并为观众开展哪些更人性化的服务呢?博物馆的经费如何保障?如何避免类似问题发生,落实中央的惠民政策,把好事真正办好,是一道摆在我们面前的新课题。
、制定应急预案防止“爆棚”现象引起的不安全事故发生2008年春节,福建博物馆试行免费开放,春节6天的时间里共接待游客8万多人次,人流量之大出乎意料,结果博物馆自然馆展厅的一扇门被人群挤掉,有些展品也被破坏。如何避免发生类似的事件,是博物馆人必须面对和解决的第一个问题。
我们可以参照国外博物馆免费开放的经验:
法国卢浮宫在免费开放之时,参观者经常在门前广场上排起长龙,但保安人员的数量也比平时增加不少,入口处有专门的工作人员负责让参观者分批进人,所有参观者都能免费领取导游图等简介资料,让参观者事先对展品陈列情况有所了解。
加拿大联邦议会大厦规定个人和团体必须先到接待处领取门票。每天门票按议会大厦当天接待能力发放,杜绝了“爆棚”的危险。个人或10人以下的团体可现场领票,10人以上的团体则需要提前两周预订,团体总人数最多不能超过50人。订票人需提供信用卡号,并严格按预约时间参观,若临时取消或比约定时间晚到,则处以100加元罚款。加拿大各博物馆都设有服务网站,方便人们安排参观日程。
因此,实行免费不免票,用发放门票的办法,有计划地控制人流,不失为防止“爆棚”现象的最好办法。博物馆可以按照自身最大接待能力,科学测算接待能力,规定每天免费发放门票数,并提前在网站等公共媒体上向公众公示有关政策措施、服务项目、开放时间、文明参观须知等内容,方便公众了解和监督,引导观众有序、文明参观;对团体参观,必须提前预约。再次,制定切实可行的旅游高峰期应急预案,并坚持演练,加强人流疏导,防止人流髙峰时段因观众过于集中造成的安全隐患和参观效果降低;防止游客拥挤时发生踩踏、冲挤展柜等不安全事故发生。
二、提高博物馆运行水平,提高服务质量,强化博物馆的教育职能针对免费开放后观众数量和结构的重大变化,改变传统思维,提高陈列质量,健全服务制度,强化人员培训,规范服务行为,才能更大程序的满足广大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长期以来,传统博物馆的核心要素是“藏品和陈列”,博物馆工作人员往往埋头于文物藏品的保管和研究,没有真正把馆藏资源作为社会教育资源去实现和传播,对公众和社会的需求亦不太关心。随着时代的迅速发展,这种以“物”为中心的传统理念越来越受到质疑。美国史密森学会的玛丽格拉斯波特尔就认为:“博物馆的职责主要是要尽最大的努力扩大每个公众积极、有益地参观博物馆的机会。为此,从观众进馆的全过程中,我们必须从各个角度、各个方面去关心和照顾观众。”这反映了一种当代博物馆的经营理念:博物馆不再单纯是文物标本的收藏、保管和研究机构,而应该是一个具有更广泛意义的、为公众和社会服务的文化教育机构。特别是,博物馆免费开放后其社会性和公共性将变得更强,社会公众急剧增加的文化消费需求,将迫使博物馆加速其社会化进程,身处这一时代大潮,博物馆人应该主动作为,通过改进陈列展览、开设各种教育项目、强化全程服务等手段,采取更加积极主动的方式吸引观众,引导公众来博物馆参观,积极推动博物馆由“藏品中心”向“公众中心”的转化。加强调查研究,改进办展的质量和水平,创新办展的内容、形式和手段,充分展现中华文明的丰富内涵和独特魅力;加强馆际资源整合,精心举办各种专题展览、巡回展览,吸引更多的人走进博物馆,真正做到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重视对青少年的服务,制定长远教育规划,将博物馆纳入国民教育体系;组织有针对性的参观与讲解,以达到寓教于乐的参观学习效果;实施数字博物馆计划,借助远程教育网络,使博物馆文化辐射广大城镇、农村和边远地区,真正走向大众。提高质量,吸引观众,这是博物馆最应该加强的地方,现在博物馆免费开放了,这个问题愈发显得突出。长期以来,中国的博物馆一个比较大的问题就是比较枯燥,而国外的很多博物馆就比较好地解决了这个问题。比如说,英国的军事博物馆在展示二战的历史时,就在博物馆挖了二战时的战壕,这样大家可以跳进去了解一下当时士兵的战争生活,另外还摆了一架战斗机,观众可以爬上去感受,而这种感性的东西正是我们博物馆所缺乏的,而这些恰恰是增强博物馆吸引力的关键。
三、开辟多元化渠道,保障博物馆经费
一是面对免费开放的新形势,政府要在公共文化财政管理上,更新投人观念,明确投人责任,创新投入方式。
为推进博物馆、纪念馆免费开放顺利实施,财政部正在着手制定《博物馆、纪念馆免费开放专项资金管理办法》;中央财政将设立专项资金,按照中央规定的免费开放范围,重点补助地方博物馆、纪念馆免费开放所需资金。地方所属博物馆、纪念馆免费开放所需经费的分担细则包括:列入免费开放名单的地方所属博物馆、纪念馆门票收人减少部分全部由中央财政负担,运转经费增量由中央财政分别按照东部20%、中部60%和西部80%的比例进行补助。此外,国家财政还将着力支持重点博物馆提升服务能力。为此,国家将对博物馆等级进行划分。部分地方所属的重点博物馆将被确定为国家级博物馆,中央财政将加大支持力度。
二是要进一步拓宽博物馆经费来源渠道。
国外对于“免费开放”的经费问题也是争议不断。英国在经历了六年国有博物馆免费开放之后,去年却经历了一场恢复收费风波,而法国也面临着是否要对主要国家博物馆实施免费开放的问题,毕竟免费开放意味着法国政府每年的博物馆财政支出将增加上亿美元。“免费开放”就如一列单轨列车,几乎不能逆向行驶。“免费”容易,但如果在发生情况之后,要“收费”,那就会引来更大的嘘声。
我们应该看到,完全由公共财政提供博物馆的运行经费很有可能导致博物馆自身造血功能长期缺乏,最终影响博物馆为社会服务的能力。因此,除直接拨款外,公共财政应当采取行政、金融、税收、法律等多种手段,引导社会资金进行投人,如出台社会捐助政策,将博物馆捐赠纳入慈善捐赠体系,设立公益奖励基金等。在西方国家,对博物馆的资助有很大一部分来自于社会力量,包括各类博物馆基金、民间基金、企业赞助和私人捐赠等。有时这些组织和个人的赞助可占到博物馆资金来源的90%以上。上世纪90年代,美国加州地方政府曾对博物馆赞助的免税政策进行调整,结果当年对博物馆的捐助应声而跌,金额大减。由此可见,社会对博物馆事业的赞助既需要文化层面上的肯定,也需要政府政策法规的鼓励、规范和扶持。同时,博物馆还可以根据各自的实际情况有选择地做好临展和经营性服务项目的创收工作。
三是博物馆与文化产业相结合,引入市场机制。
免费开放后,博物馆整体上已进入一个发展时期,作为一项文化事业,在继续保持其展览宣教的基本功能特性,向广大受众传播先进文化的基础上,如何与市场有机结合,将这项文化事业引入市场机制,从而在利用馆藏资源取得经济利益支持自身发展的同时,作为一项产业在打入市场的过程中,更大程度的发挥其公益性职能,取得经济利益和社会效益的双赢。
1.要进一步明确博物馆的本质属性,即不以营利为目的的、向大众开放的、为社会及其发展服务的、永久性的机构。文物凝结着民族的智慧、心血和生命力、创造力,具有不可替代性和不可再生性。博物馆对文物的收藏、保护和展示、宣传之职能具有永久性,博物馆只能依照法律、法规和行业道德准则,对文物藏品加以妥善保管和利用,而不能随意买卖,也不能将其作为经营性资产投人商业运作,但文物本体之外衍生的信息、知识及审美价值却可以当作特色文化产品投放市场并产生可观的经济收益。博物馆完全可以在依法保护管理并确保文物本体安全的前提下,研发适销对路的文物资源衍生品,既弘扬了传统文化,宣传了博物馆自身,又丰富了公众的精神文化生活。
2.博物馆发展文化产业必须更新思想理念。随着市场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在新的机遇和挑战面前,博物馆有偿服务、讲求经营、从服务走向经营的思想理念日趋完善。从“以文补文”、“以文养文”到“多业助文”,博物馆的管理人员已经由过去单纯的管理者延伸为新的经营管理者,学会从更广阔的角度思考创造经济效益,使博物馆形成多元服务体系,推广博物馆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市场营销理念、广告理念、成本预测理念及决策分析理念,通过“多业助文”积极创收,开展市场经营以弥补事业经费的不足,在生存中求发展,在发展中求创新,使博物馆在完成其公益服务性职能的同时为国家减负。
3.要树立正确的博物馆文化产品开发经营理念。不能把博物馆的文化经营活动当作一般的商业活动,而应把它视为博物馆社会教育、文化服务功能的拓展和延伸,视为体现高雅文化内涵、张扬博物馆人文情怀的特色文化活动。应当在博物馆界形成共识,通过基本陈列、专题展览、巡回展出,扩大全国不同地区、国内与国外及港澳台地区博物馆资源的交流,借助网络和各类大众传媒,要不断挖掘博物馆与公众之间交流互动的潜力,精心设计、精心制作精美、雅致的博物馆文化产品,最大限度地把博物馆的文化资源优势转化为社会服务优势,在传播先进文化的同时,树立博物馆公共文化殿堂的良好形象。
总之,随着免费开放博物馆数量的不断增加,影响不断扩大,博物馆在社会生活和国家文化发展中的重要性将日益突显。这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这也对博物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博物馆应该面对新的历史机遇,迎接挑战,摒弃固有缺乏主动性、能动性的传统事业型管理作风,坚持以人为本,竭诚为公众服务,把博物馆这种非盈利性的公共文化机构真正办成高雅的艺术殿堂,办成普及科学、文化的精神家园,使其在延续民族文化、传播多元文化、陶冶公民情操、提升民族素养、促进社会发展等方面,发挥最大的社会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