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保健养生飞行人员颈椎病防治指南
15868100000012

第12章 飞行人员颈椎病非手术疗法(2)

76.点穴手法治疗应如何操作?

(1)实施治疗前,应向患者讲明情况,治疗措施,可能发生的问题,以及预后,尽量取得患者及家属的信任和理解。

(2)实施中,开始用力不宜过大,应根据患者个体差异和耐受程度来决定力度,防止肌肉、韧带骤然紧张,抵消了压力,使指压力无法渗透到穴位。

(3)注意事项,术者应保持个人卫生,勤剪指甲、勤洗手,及时更换治疗巾,治疗结束后要嘱患者做些放松动作,并喝一杯温开水,以促进新陈代谢。

(4)适应人群:一切气血阻滞(即痉挛阻滞)所引起的疾病,如各种疼痛、软组织损伤、慢性损伤,痉挛等,都适合点穴手法治疗。对于头部、肩胛部穴位、年老体弱病人,手法要轻,对于身体强健、肥胖病人和位于肌肉丰满处的穴位,手法要重些。点压最好从肌肉、韧带支点两端逐步松解,不要直接刺激疼点部位,以免加重肌肉痉挛。饥饿时或饭后1小时内,最好不要进行点穴治疗。

禁忌症:各种炎症(特别是头颈部炎症)及传染病;严重心脏病、高血压、肺结核、糖尿病、恶性肿瘤等;出血性疾病,如外伤出血,血小板减少性紫癜、血友病、再生障碍性贫血,白血病;严重的皮肤病和性病;患者情绪不稳定,精神病患者。

77.治疗颈椎病常用点穴手法有哪些?

(1)点压法:以指端、肘尖或屈指骨突部、掌跟部着力于施治穴位按压。其中手指点压应用较多且较方便,常用的有拇指指腹点压、单指头点压、三指头点压、五指头点压。

点压的方向、力度:垂直用力,力度视患者病情、年龄、胖瘦程度定。

点压的时间:一般情况下,每个穴位点压持续5~10秒。此外还有缓压和持续压。缓压,分2~3段压,前后总时间30秒。持续压,点压60秒。

点压的顺序:一般沿经络运行方向或经络走行方向按压。

(2)按法:以单手或双手的手指或手掌着力于施治部位按压,间断或缓慢的着力,深按而抑之,缓慢移动,间断按压,压而不动,提则轻缓,一起一伏,指力至腕掌力至臂力,力宜深沉。

(3)揉法:以指腹或手掌贴于穴位上,进行前后左右内旋转或外旋转揉法。患者取坐位或卧位,术者以单手或双手的指腹或掌跟、鱼际及掌心吸定穴位,手掌际臂部放松,作腕关节连动的回旋动作。

(4)压法:利用两手或一手的拇指、食指和中指,同时压于两个或两个以上穴位,此法多用于头部。

78.什么是针灸疗法?

包括针法与灸法。针法就是用精制的金属针刺入人体的一定部位中,用适当的手法进行刺激。可以直通经脉、调其气血、解痉止痛、活络关节。而灸法则是用艾条或艾炷点燃后熏烤穴位进行刺激,通过刺激可以温经通络,祛风散寒、行气止痛、回阳救逆,来达到调整人体经络脏腑气血的功能,防治疾病的目的。

79.什么是刮痧?

刮痧是我国传统医学的优秀成果之一,具有悠久的历史,依据经络学说原理,根据患者的病变和体质,辨证实施补泄等手法,将阻滞经络的病气聚集到体表而被排除体外,使刮过的经络和腧穴的微循环得以改善,起到调血行气、疏通筋络、活血化瘀、消炎镇痛的作用,从而恢复人体健康。刮痧是一种简单易行、行之有效、安全可靠、经济实惠的大众化疗法,也是家庭保健的重要手段之一。

常用的刮痧器具为水牛角梳、刮痧板、汤勺、铜钱等。

刮痧的介质常用香油、红花油或特制的刮痧油。

80.如何进行刮痧?

在需刮痧的部位涂上介质油剂,用刮痧器具重复刮,每次都由上向下或由内向外单向刮,禁止来回刮或反向刮,每个部位大约刮15~20次,直到被刮的皮肤出现深红或紫红的斑点为止。刮痧成功的标志是病人感到轻松舒畅,活动灵活自如。注意脂肪较丰富的组织尽量少刮。

81.什么是拔罐?

拔罐操作简单,疗效可靠,主要原理为利用人工负压,吸出体内的病气,引起血管扩张,血流加快,新陈代谢旺盛,机体组织营养得到改善,使处于痉挛状态的肌肉在高度紧张之后骤然放松,使阻塞的经络得以松解。

常用器具为玻璃罐,透明,便于观察,都是利用点火后形成的负压而发挥作用。要注意做好器具消毒,防止交叉感染。

82.怎么进行拔罐?

拔罐方法有定罐、走罐、刺血拔罐。

(1)定罐:也称穴位拔罐,多用于穴位区拔罐,也可直接拔患处。适用火罐操作时,先检查罐口是否平滑,选好拔罐部位,再用镊子夹住燃烧的酒精棉球,在火罐内壁中段绕一圈后迅速退出,然后将火罐迅速吸在病变部位。一般留罐15分钟左右,待局部皮肤充血、郁血呈紫红色时即可取罐。取罐时,千万不要硬拉,要一手扶罐,另一手手指压住罐体边缘皮肤,待空气进入罐内后,火罐可自行脱落。

(2)走罐:先在施术部位涂上一层油,将罐吸住后,向上下或左右推动,直至皮肤充血出痧为止。一般用于肌肉较丰满的背部,刺激强度比定罐大。

(3)刺血拔罐:施术部位消毒后,先用三棱针或皮肤针在局部浅刺,使病灶部位皮肤出血,再行拔罐,如拔出学呈紫黑色,说明寒湿较重。

83.什么样的病人不适合拔罐?

(1)心脏附近、五官、颜面、腹部、肿瘤、传染病病人,出血性疾病患者禁用拔罐。

(2)病人烦躁不安、神志不清禁止拔罐。

(3)久病体弱、皮肤失去弹性者,水肿者禁止拔罐。

(4)有广泛性皮肤病或过敏体质患者禁止拔罐。

84.颈部急性软组织损伤的如何治疗?

(1)早期治疗中,一项特别重要的治疗是休息,尤其是急性期,更应避免颈部过多的活动。颈部过多的活动可使损伤的软组织不易恢复。

(2)可采用颈围或牵引等制动治疗方法,但制动时间不宜过长,否则会发生颈部肌肉萎缩、活动受限等不良反应。

(3)在颈部疼痛消失,颈部软组织损伤基本趋于恢复时,应逐渐开始颈部的肌肉锻炼,以增加肌肉力量和弹性,确保颈椎的稳定性和灵活性。

(4)急性颈部软组织损伤还可采用药物、理疗、针灸、封闭等疗法。药物疗法主要有内服和外用2大类。常用内服药有布洛芬、消炎痛等;常用外用药有扶他林、解痉镇痛酊、红花油等。理疗主要选用透热疗法,如超短波、红外线等。针灸一般可选择落枕、后溪、风池、悬钟、大椎、天柱穴;落枕穴位于胸锁乳突肌后缘上中1/3交界处,直刺1寸一1.5寸。封闭疗法一般选用1%普鲁卡因10~15ml,或加入强的松龙,作痛点封闭,每5日注射1次,共2—3次。

(5)中医手法治疗。如采用局部的揉、按、推、摩等理筋解痉按摩手法,即可达到较好的效果。基本手法包括:①点核定位:术者用拇指点按肩井、天鼎穴,每穴点按约2分钟,以达到局部镇痛目的;②肌肉提拿:术者将拇指、食指、中指及无名指放置于与肌肉纤维垂直的方向,捏住肌腹用力提拿l一2次。提拿部位有胸锁乳突肌、斜方肌、提肩胛肌等处;③按揉痛点:痛点处一般有条索样或硬结样物。痛点面积小时,可用拇指指腹按揉。痛点面积大时,可用掌根部按揉;④纵向牵拉肌纤维:为了使斜方肌或胸锁乳突肌拉开,术者可将患者患侧肩部固定,另一手推动患者头部向对侧侧屈,将肌纤维拉长,达到缓解肌痉挛的目的。

85.颈椎的矫形支具如何应用?

颈椎的矫形支具主要用于固定和保护颈椎,矫正颈椎的异常力学关系,减轻颈部疼痛,防止颈椎过伸、过屈、过度转动,避免造成脊髓、神经的进一步受损,减轻脊髓水肿,减轻椎间关节创伤性反应,有助于组织的修复和症状的缓解,配合其他治疗方法同时进行,可巩固疗效,防止复发。

最常用的有颈围、颈托,可起到制动的保护颈椎,减少神经的磨损,减轻椎间关节创伤性反应,并有利于组织水肿的消退和巩固疗效,防止复发的作用。可应用于各型颈椎病急性期或症状严重的患者,交感神经型及椎动脉型颈椎病的患者更为合适。颈托也多用于颈椎骨折、脱位,经早期治疗仍有椎间不稳定或半脱位的患者。乘坐高速汽车等交通工具时,无论有还是没有颈椎病,戴颈围保护都很有必要。

但应避免不合理长期使用,以免导致颈肌无力及颈椎活动度不良。长期应用颈托和围领可以引起颈背部肌肉萎缩,关节僵硬,非但无益,反而有害,所以穿戴时间不可过久,且在应用期间要经常进行医疗体育锻炼。在症状逐渐减轻后,要及时除去围领及颈托,加强肌肉锻炼。

86.颈椎病的药物治疗有哪些方法?

服用西药是治疗颈椎病的常用方法之一。其主要作用是减轻或解除疼痛,从而使紧张或痉挛的肌肉松弛,以减轻肌肉对局部病灶处的牵拉,有利于局部损伤病灶的修复。 药物在颈椎病的治疗中可以起到辅助的对症治疗作用,常用的药物有:

解热镇痛剂:疼痛严重者可口服阿斯匹林、消炎痛、炎痛静、强筋松、抗炎灵等。

扩张血管药物:如菸草酸、血管舒缓素、地巴唑等,可以扩张血管,改善脊髓的血液供给。

解痉类药物:如安坦片、苯妥英钠等药,可解除肌肉痉挛,适用于肌张力增高,并有严重阵挛者。

营养和调节神经系统的药物:常用的有谷维素、刺五加糖衣片,健脑合剂,朱砂安神丸、柏子养心丸等,可调节神经系统的功能。维生素B1、维生素B12等有助于神经变性的恢复。

87.什么是颈椎病的牵引治疗?

颈椎牵引是治疗颈椎病常用且有效的方法。颈椎牵引的作用机制是:

(1)限制颈椎活动,有利于组织充血,水肿的消退。

(2)解除颈部肌肉痉挛,使肌肉放松,从而减少对椎间盘的压力,缓解疼痛。

(3)增大椎间隙和椎间孔,使神经根所受的刺激和压迫得以缓和,神经根和周围组织的粘连也可能得以松解。

(4)拉大椎间隙,改善或恢复颈椎的正常生理弯曲,缓冲椎间盘组织向周缘的压力,并有利于已经向外突出的纤维环组织消肿。

(5)使扭曲于横突孔间的椎动脉得以伸张。

(6)松解软组织粘连,牵伸挛缩的关节囊和韧带,调整小关节的微细异常改变,使关节嵌顿的滑膜或关节突关节的错位得到复位。

88.颈椎病如何进行牵引治疗?

颈椎牵引治疗时必须掌握牵引力的方向(角度)、重量和牵引时间三大要素,才能取得牵引的最佳治疗效果。 颈椎牵引疗法对神经根型颈椎病较为有效。对于其他类型的颈椎病,如交感神经型、椎动脉型颈椎病,以及仅有软组织炎症和骨退行性改变的颈椎病、肌肉痉挛的患者,牵引效果一般都不太明显。而对于脊髓型颈椎病,特别是脊髓受压较明显者或颈椎不稳定者不宜采用牵引治疗,力量不当甚至会加重症状。

(1)牵引方式:常用枕颌布带牵引法,通常采用坐位牵引,但病情较重或不能坐位牵引时可用卧式牵引。可以采用连续牵引,也可用间歇牵引或两者相结合。

(2)牵引角度:一般按病变部位而定,如病变主要在上颈段,牵引角度宜采用0~10°,如病变主要在下颈段(颈5~7),牵引角度应稍前倾,可在15~30°之间,同时注意结合患者舒适来调整角度。

(3)牵引重量:间歇牵引的重量可以其自身体重的10%~20%确定,持续牵引则应适当减轻。一般初始重量较轻,如6kg开始,以后逐渐增加。

(4)牵引时间:牵引时间以连续牵引20分钟,间歇牵引则20~30分钟为宜,每天一次,10~15天为一疗程。

(5)注意事项:应充分考虑个体差异,年老体弱者宜牵引重量轻些,牵引时间短些,年轻力壮则可牵重些长些;牵引过程要注意观察询问患者的反应,如有不适或症状加重者应立即停止牵引,查找原因并调整、更改治疗方案。

(6)牵引禁忌症:牵引后有明显不适或症状加重,经调整牵引参数后仍无改善者;脊髓受压明显、节段不稳严重者;年迈椎骨关节退行性变严重、椎管明显狭窄、韧带及关节囊钙化骨化严重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