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心理学咨询心理学
15873600000049

第49章 人格障碍及其诊断与治疗(2)

①性格明显内向(孤独、被动、退缩),与家庭和社会疏远,除生活或工作中必须接触的人外,基本上不与他人主动交往,缺少知心朋友,过分沉湎于幻想和内省;

②奇怪的、反常的或特殊的行为或外貌,如服饰奇特、不修边幅、行为不合时宜、习惯或目的不明确;

③言语怪异,如离题、用词不妥、繁简失当、表达意见不清,并非文化程度或智能障碍等因素所引起;

④不寻常的知觉体验,如一次性错觉、幻觉、看见不存在的人;

⑤对人冷淡,对亲属也不例外,缺少温暖体贴;

⑥表情呆板,情感冷淡,不通人情,不能表达对他人的关心、体贴及愤怒等,对赞扬和批评的反应都很差或无动于衷,缺乏亲密、信任的人际关系;

⑦多单独活动,主动与人交流仅限于生活或工作中必需的接触,除一些亲属外无亲密友人。

本类障碍应注意鉴别Asperger氏综合征、妄想性障碍、儿童期分裂样障碍、精神分裂症、分裂样精神病。

2.治疗方法

(1)社交训练法和兴趣培养法。提高认知能力,懂得孤独不合群、严重内向的危害,主要纠正他们孤独离群、情感冷漠以及与周围环境格格不入的情形。

(2)精神药物治疗。首选为多巴胺受体阻滞剂,绝大部分抗精神病药物均作用于中枢神经细胞多巴胺受体,小剂量副作用少的缓释剂与长效口服制剂最为适宜。原有五氟利多片20mg制剂,可以每周服1片或半片,同时使用盐酸苯海索2mg/片来预防或减轻锥体外系副作用,可供临床选用;最近生产的奥氮平缓释剂,由于此药体内代谢半衰期长达30小时,故缓释剂可以每3天服药一次,剂量为5mg。

(三)反社会型人格障碍

反社会型人格障碍也称精神病态或社会病态、悖德性人格障碍。这种人格障碍者,一般是男性多于女性,并且常常集中在监狱和看守所,以行为不符合社会规范,经常违法乱纪,对人冷酷无情为特点。这种人感情冷淡,对人缺乏同情,漠不关心,缺乏正常的人间友爱;易激惹,常发生冲动性的行为;即使给别人造成了痛苦,也很少感到内疚,缺乏罪恶感;常发生不负责任的行为,甚至是违法乱纪的行为,虽屡受惩罚,但也不易接受教训,屡教不改。

1.诊断标准

(1)符合人格障碍的诊断标准。

(2)患者在18岁前有品行障碍的证据,并且至少有下述表现中的三项:

①反复违反家规或校规;

②反复说谎(不是为了躲避体罚);

③习惯性吸烟,喝酒;

④虐待动物或弱小同伴;

⑤反复偷窃,多次参与破坏公共财物活动;

⑥经常逃学,被学校开除过,或因行为不轨而至少停学1次;

⑦至少两次外出过夜,未向家人说明;

⑧过早有性行为;

⑨反复挑起或参加斗殴;

⑩被拘留或被公安机关管教过。

(3)18岁以后有不负责任的违反社会规范的行为,至少有下述项目中的三项:

①严重和长期不负责任,无视社会常规、准则、义务等,如不能维持长久的工作(或学习),经常旷工(或旷课),多次无计划地变换工作,有违反社会规范的行为,且这些行为已构成拘捕的理由(不管被拘捕与否);

②行动无计划或有冲动性,如进行事先未计划的旅行;

③不尊重事实,如经常撒谎,欺骗他人,以获得个人利益;

④对他人漠不关心,如经常不承担经济义务、拖欠债务,不赡养子女或父母;

⑤不能维持与他人的长久关系,如不能维持长久的(1年以上)夫妻关系等;

⑥很容易责怪他人,或对其与社会冲突的行为进行无理辩解;

⑦对挫折的耐受性低,微小刺激便可引起冲动,甚至暴力行为;

⑧易激惹,并有暴力行为,如反复斗殴或攻击别人,包括无故殴打配偶或子女等;

⑨危害别人时缺少内疚感,不能从经历中,特别是受到惩罚的经历中。

在作出反社会型人格障碍的诊断时,要考虑的最关键方面是患者对自己的反社会行为的反应。在上述特征中,无责任感和无羞耻心特别重要的。

2.治疗方法

由于反社会型人格障碍的病因相当复杂,目前对症治疗尚缺乏十分有效的措施。

(1)使用镇静剂和抗精神类药物治疗,可减轻其继发性焦虑抑郁症状,可减少其冲动行为的严重程度,但只是治标不治本,且疗效不显著。而心理治疗对那些由于中枢神经系统功能障碍而成为反社会型人格的患者又毫无作用。

(2)实践中发现,对那些由于环境影响形成的程度较轻的患者,实施认识领悟疗法有一定疗效。咨询者可帮助患者提高认识,了解自己的行为对社会的危害,培养患者的责任感,使他们担负起对家庭、对社会的责任;提高患者的道德意识和法律意识,使他们明白什么事可以做,什么事不能做,努力增强控制自己行为的能力。这些措施对减少患者的反社会行为不失为有效的方法。

(3)少数家庭关系极为恶劣而与社会相处尚可的患者,可以在学校或机关住集体宿舍或到亲友家寄养(住),以减少家庭环境的负面影响,同时培养其独立生活能力。个别威胁或危害家庭与社会安全的反社会型人格障碍患者,可送入少年工读学校或强制刑役机构进行教育和改造。但是将这类人集中起来,使之相互进行帮助,可以收到一定的效果,但不能长期维持。监禁只可减少其对社会的危害,对其本人常无改造作用。

(四)冲动型人格障碍

冲动型人格障碍是一种以行为和情绪具有明显冲动性为主要特点的人格障碍,又称爆发型或攻击型人格障碍。这种人格障碍者的男性明显多于女性。其主要特征是情绪高度不稳定,极易兴奋与冲动,办事鲁莽,缺乏自制能力,稍有不顺即大打出手,不计后果,较易受人唆使。对他人和社会表现出敌意,甚至做出破坏行为。发作没有先兆,不考虑后果,不能自控,易与他人发生冲突。发作之后能认识不对,间歇期一般表现正常。

1.诊断标准

(1)符合人格障碍的诊断标准。

(2)症状至少符合下述项目中的三项:

①易与他人发生争吵或冲突,特别在冲动行为受阻或受到批评时;

②有突发的愤怒和暴力倾向,对导致的冲动行为不能自控;

③对事物的计划和预见能力明显受损;

④不能坚持没有任何即刻奖励的行为;

⑤不稳定的和反复无常的心境;

⑥自我形象、目的及内在偏好(包括性欲望)的紊乱和不确定;

⑦容易产生人际关系的紧张或不稳定,时常导致情感危机;

⑧经常出现自杀、自伤行为。

2.治疗方法

对冲动型人格障碍的治疗,主要是应用心理治疗,这样可取得一定效果。

(1)端正角色认识。

(2)积极参加多种形式的业余活动。

(3)进行深入细致的心理访谈,使其正确对待挫折、批评或指责。要正视挫折,总结经验,找到受挫折的原因并加以分析,而不是一遇挫折就采取攻击行为。通过各种手段培养他们的承受能力,并能对挫折采取积极的富有建设性的措施。

(4)培养必要的涵养,大事化小,小事化了,将心比心,互相尊重,适度容忍,宽以待人,避免产生攻击行为。

(5)升华作用。即使受挫,也要尽量转移到较高的需要与目的上去,把攻击的能量转移到学习、工作上来。

(6)补偿作用。受挫后,尽量用另一种可能成功的目标来补偿代替,以获得集体、他人对自己的承认,充分表现自己的能力,获得心理上的快慰感。

(7)积极的表同作用。“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尽量让他们学习好的行为榜样,从积极的方面引导他们。

(8)帮助和引导他们学会有计划地学习、工作和生活。同时可采用系统脱敏技术,帮助他们克服与纠正冲动行为。

药物治疗可试用多虑平、碳酸锂等药物。

(五)表演型人格障碍

表演型人格障碍是一种以过分感情用事或夸张言行吸引他人注意为主要特点的人格障碍,也称癔症型人格障碍。其主要特征是:情绪表达带有高度夸张色彩,引人注意,就像在舞台上表演一样;一件不很特别的事也可以被描绘或表现得有声有色,非常投入;暗示性很强,很容易受别人或环境的影响;感情表达虽然很热烈,但不持久,肤浅易变;喜欢别人注意自己,围着自己转,因此比较注意打扮,有时言行还表现一定的挑逗性;受到小小的挫折,就会大喊大叫;常为了追求一时感情的满足,而不惜牺牲或不择手段。以上表现很像癔症的某些特征,所以表演型性格又称为歇斯底里性格,也称为幼稚型性格。

1.诊断标准

(1)符合人格障碍的诊断标准。

(2)症状至少符合下述项目中的三项:

①富于自我表演性、戏剧性、夸张性地表达情感;

②肤浅和易变的情感;

③自我中心、自我放纵和不为他人着想;

④追求刺激和追求以自己为注意中心的活动;

⑤不断渴望受到赞赏,情感易受伤害;

⑥过分关心躯体的性感,以满足自己(性吸引)的需要;

⑦暗示性高,易受他人影响。

2.治疗方法

(1)认知心理治疗:咨询者应帮助患者改善其自我估价过高的认知,帮助患者了解自己人格中的缺陷,正视自己,扬长避短,提高认识。

(2)情绪自我调整法:这种人由于常常“不如意”而陷入情绪低落,甚至抑郁状态。据报道,使用苯乙肼对情绪自我调整有效。

(3)升华法:把追求刺激和追求以自己为注意中心的活动升华到有益的社会活动中,抑制自我表演的欲望,从而表达自己的真实情感。

(六)强迫型人格障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