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化世界文化博览4
15876500000009

第9章 二战前后的世界(8)

1955年4月18至24日,亚洲和非洲约三十个国家和地区的代表在印度尼西亚万隆召开了反对殖民主义、推动亚非各国民族独立的会议,又称“万隆会议”。会议主要讨论了民族独立和主权、反对殖民主义、保卫世界和平及与会各国的经济文化合作等问题。会议虽然受到了一些殖民主义者和帝国主义国家的干扰,但是在中国提出的“求同存异”方针的指引下以及大多数与会国家的努力下,最终一致通过了《亚非会议最后公报》,确定了指导国际关系的10项原则。这次会议所体现的亚非各国团结一致、和平相处、友好合作、共同反对帝国主义与殖民主义的精神,被称为“万隆精神”。

不结盟运动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南斯拉夫、印度、埃及、印尼、柬埔寨、加纳等国倡导和平、中立和不结盟的外交运动,被称为“不结盟运动”。

其目的是摆脱大国控制,维护国家主权独立和发展民族经济。铁托、尼赫鲁、纳塞尔等人是不结盟运动的开创者。1961年9月初,25个国家在南斯拉夫贝尔格莱德举行了第一次不结盟国家和政府首脑会议。至今,不结盟运动已成为一股强大的政治力量,使第三世界国家能够在国际事务中发挥应有的作用。

东欧剧变与苏联解体

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由于内部和外部两方面原因,波兰、南斯拉夫等东欧社会主义国家在经济上和政治上都出现了危机。反对派趁机不断制造动乱,施加压力,使执政的共产党和工人党陷入困境,最终丧失政权。不久,社会主义的“老大哥”苏联也轰然倒塌。

社会主义制度在这些国家遭到失败。世界共产主义运动从此陷入低潮。尤其是1989年,这一年被称为“共产主义的灾难年”,波兰、民主德国、罗马尼亚、保加利亚、捷克斯洛伐克等东欧国家的社会主义政党一夜之间失去了政权。

东欧剧变

20世纪80年代末,东欧、中欧的社会主义国家都出现了推翻共产党专政的急剧的政治动荡,社会主义的政治经济制度发生了根本的改变,资本主义制度最终替代了社会主义制度。波兰是第一个发生剧变的国家,后来扩展到东德、捷克斯洛伐克、匈牙利、保加利亚、罗马尼亚等前华沙条约组织国家。除了罗马尼亚是通过突发性事件和流血冲突发生剧变之外,其他国家都是通过自由选举的和平方式发生了剧变。

戈尔巴乔夫与里根苏联解体的原因

苏联解体的根本原因在于长期实行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虽然赫鲁晓夫等人先后进行了改革,但并未从根本上解决这一问题。这种体制导致人民生活水平一直不高,政治缺乏民主。解体的主要原因还有:苏联采取对外扩张的政策,歧视压迫境内境外的少数民族,甚至实行了残酷的种族清洗和种族迁移,国内的民族矛盾逐渐积累并趋于尖锐;戈尔巴乔夫的“改革与新思维”过于急进,触发了苏联旧体制的种种弊端却又未能给予妥善解决;西方国家长期的和平演变。

八一九政变

1991年8月19日,苏联副总统亚纳耶夫宣布总统戈尔巴乔夫因健康原因无法履行职权,由他代为行使总统职权。之后,亚纳耶夫等人宣布成立“紧急状态委员会”,宣称戈尔巴乔夫的改革已经失败,下令武装部队接管国家政权,同时软禁了在黑海度假的戈尔巴乔夫。俄罗斯联邦总统叶利钦在西方国家的支持下宣布接管俄罗斯境内的全部苏军,并要求军民反对政变。在国内外压力之下,72小日寸后,戈尔巴乔夫宣布重新行使权力,八一九政变结束。

《阿拉木图宣言》

1991年12月21日,除了波罗的海三国和格鲁吉亚之外的11个苏联加盟共和国的领导人在哈萨克斯坦首都阿拉木图举行的首脑会议上签署了《阿拉木图宣言》。其主要内容是:

确认由俄罗斯、乌克兰和白俄罗斯三国签署的“独立国家联合体”的宗旨和原则;宣布随着独联体的成立,苏联将停止存在;独联体对承认其宗旨和原则的苏联成员国或其他国家开放,经成员国一致同意均可加入独联体等。《阿拉木图宣言》的发表,标志着苏联从此在历史舞台上消失。

一超多强的现代政治格局

20世纪90年代初,随着苏联解体、冷战结束,世界上两个超级大国争霸的格局不复存在,只剩下美国一家独大,成为唯一的超级大国。但20世纪末21世纪初,随着世界各国,特别是第三世界国家的经济发展,世界政治格局又出现了新的特点,表现为“一超多极”格局:美国仍然是唯一的超级大国,但是欧盟、俄罗斯、中国、日本、非盟、印度等相继崛起,在世界政治舞台上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唯一的超级大国

美国是冷战结束后到目前为止世界上唯一的超级大国。它在政治上推行霸权主义,充当了全球警察的角色,在世界各地都设有驻军机构。同时,美国的经济和文化也深深地影响了世界各国,这种强势文化的扩张正是其超级大国地位的体现。在经济发展的同时,美国的科技也得到迅猛发展,并与经济发展相辅相成。今天美国的政治、经济、军事、科技、文化等水平都位居世界前列。

强势欧盟

近年来,欧盟通过5次外扩,成员国达到27个。欧盟是一个国家经济联合体,联合体内统一流通欧元,实行经济一体化。随着经济贸易的不断发展,如今欧盟的整体经济实力已超过美国,是世界上最大的经济实体。经济的发展使欧盟在国际事务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成为多极格局中的一极。但是欧盟的政治实力与经济实力相比美国略逊一筹。

“跛脚的巨人”俄罗斯

俄罗斯继承了苏联绝大部分的军事装备,因此它的军事实力是当今世界除了美国之外最强的。

俄、美也一直在军事领域进行着暗中较量。但是,俄罗斯的经济实力远没有军事实力那么强大,其经济发展远远落后于军事发展。虽然军事上俄罗斯是当今世界的第二强国,但与军事实力不相称的经济现状严重限制了其国家力量的壮大,被人们称为“跛脚的巨人”。

后起之秀中国

中国改革开放30年,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随着经济、军事实力的逐步增强,中国已经在国际事务中拥有了越来越多的发言权,成为多极世界中的重要一极。中国所奉行的“和平友好五项原则”也成为当今世界处理国与国关系的基础。作为第三世界的一员,中国还在大力发展自己的经济的同时,帮助其他国家共同进步。中国的崛起为世界和平作出了重要贡献,对世界政治经济格局产生了重要影响。2007年,中国国内生产总值为301万亿美元,世界排名第四位。

日本、印度、非盟

日本是老牌经济强国,在国际事务中依靠其强大的经济实力拥有一些话语权,但因为它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战败国,所以政治地位不高。而且日本的对外政策一直唯美国马首是瞻。印度也是第三世界国家中的佼佼者。

它大力发展教育事业,近年来科学技术,特别是计算机技术发展迅猛,科技中心班加罗尔已成为世界上计算机水平最高的地区之一。非洲联盟简称“非盟”,也是当今世界新兴的一极,经济正快速发展,政治地位进一步提高。

局部战争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以来,虽然再也没有爆发新的世界规模的战争,但国际上的局部战争和军事冲突却始终没有停息过。这些战争对世界的和平与发展造成了威胁,更给当地人民带来深重灾难。

印巴战争

印巴分治以后,印度和巴基斯坦之间发生过3次战争。第一次是从1947年10月至1949年1月,两国由于克什米尔的归属问题发生武装冲突。后来,双方接受联合国决议宣布停火,并于同年7月划定停火线。第二次爆发于1965年9月,因库奇兰恩地区的边界纠纷发生冲突,印度向巴基斯坦发动大规模的武装进攻,17天后双方宣布停火。1966年1月,双方签署《塔什干宣言》。第三次是在1971年11至12月。1971年3月,东巴基斯坦宣布独立,巴基斯坦政府派兵镇压。

印度支持东巴基斯坦独立,于11月21日侵入东巴。12月3日,印度又把战火扩大到西巴。12月16目,印军占领东巴重镇达卡。12月17日,巴基斯坦军队全线停火。1972年1月,孟加拉国(即东巴基斯坦)正式成立。1974年2月,巴基斯坦宣布承认孟加拉国独立。

中东战争

1948至1973年,阿拉伯国家同以色列在中东巴勒斯坦及周围地区进行过5次战争。1948年5月14日,以色列刚刚建国,埃及、外约旦、叙利亚、黎巴嫩等阿拉伯国家联合进攻以色列,第一次中东战争爆发,阿方战败,巴勒斯坦除加沙地区和约旦河西岸地区外,均被以色列占领。1949年,阿拉伯4国分别同以色列签订停战协定。1956年10月20日,以色列借口埃及宣布苏伊士运河收归国有而向埃及发动进攻,第二次中东战争爆发。英、法联合出兵干涉,却在埃及军民的奋起抵抗和世界人民的声讨中被迫撤离,最终由联合国部队进驻加沙和亚喀巴湾沿岸地区。1967年6月5日,以色列在美国支持下,借口埃及封锁亚喀巴湾,向阿拉伯国家发起突然袭击,第三次中东战争爆发。以方相继占领了西奈半岛、加沙地带、耶路撒冷东城区、约旦河西岸和叙利亚的戈兰高地,约、埃、叙先后被迫同意停火。数十万巴勒斯坦阿拉伯人被赶出家园。

1973年10月6日,埃、叙为收复被占土地和摆脱美、英造成的不战不和局面向以色列发动突然进攻,挑起第四次中东战争。10月24日,双方按照联合国安理会决议停战。

1982年6月6日,以色列借口其驻英大使被巴勒斯坦游击队刺杀,对黎巴嫩境内的巴勒斯坦解放组织游击队和叙利亚驻军发动大规模进攻,第五次中东战争爆发。在国际舆论的压力下,9月29日,以军撤离。

两伊战争

两伊战争,又称“第一次波斯湾战争”,是发生在伊朗和伊拉克之间的一场长达8年的边境战争,于1980年9月22目爆发。领土边境争端和宗教问题是这场战争爆发的主要原因。1987年7月20目,联合国安理会一致通过第598号决议,要求两伊立即无条件停战,同年7月23日伊拉克宣布接受这项决议,1988年7月18曰伊朗宣布正式接受这项决议。8月20日,两伊全面停战,战争结束。

两伊战争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持续时间较长、损失消耗最大的一场局部战争。两伊战火的蔓延曾导致美、苏两个超级大国在海湾地区的严重对立,致使海湾局势一度空前紧张,成为国际社会广泛关注的焦点。8年的战争使伊拉克和伊朗两国人民的生命财产和国民经济遭受了巨大的损失。伊朗死伤人数达60多万,伊拉克死伤人数达40多万。据估计,伊朗和伊拉克在这场战争中至少损失9000亿美元。战争使两国经济发展计划至少推迟20至30年。

海湾战争

1990年8月2日,伊拉克侵占了邻国科威特。在联合国进行的和平努力毫无效果的情况下,1991年1月17日,以美国为首的联合国多国部队开始对伊拉克进行空中打击,海湾战争爆发。经过43天以空战和优先陆地战为主的战斗,2月28日双方停止了军事行动。联军以相当小的损失将伊拉克军队逐出科威特,取得了决定性胜利。海湾战争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现代化程度最高的一次战争,也是冷战结束前最后一次大规模局部战争,它对国际形势的发展具有深远影响。

反恐战争

当世界历史跨入21世纪的时候,作为世界头号经济军事科技强国的美国,悄悄地转变了新世纪战争的性质。随着美国在全球推行霸权政策,并以世界警察的身份自居,一些伊斯兰世界的反美力量开始表达他们对美国对外政策的不满,并以恐怖袭击的方式对其加以报复。

对此,美国宣称为了维护世界和平,

本·拉登有必要对恐怖分子实施毁灭性打击,开展全球范围的“反恐战争”。

9·11事件

9·11事件指的是2001年9月11日恐怖分子劫持飞机撞击美国纽约世贸中心和华盛顿五角大楼的事件。2001年9月11日,4架民航客机在美国的上空飞翔时,被恐怖分子无声无息地劫持。当美国人刚刚准备开始一天的工作之时,纽约世贸中心大楼连续遭到被劫飞机的自杀式撞击,轰然倒塌,3000多人因此而丧生。

2001年阿富汗战争

2001年阿富汗战争是以美国为首的联军为打击阿富汗塔利班政权和9·11事件头号嫌疑犯本·拉登及其基地组织而发动的一场战争,是美国对9·11事件的报复,同时也标志着反恐战争的开始。2001年10月7日始,美、英两国部署了近8万兵力,先后动用5个航母编队及500多架战机,对阿富汗实施了军事打击。两个月后,在阿富汗反塔利班联盟武装的协助下,联军推翻了塔利班政权。

伊拉克战争

2003年3月20目,美、英等国以伊位克隐藏有大规模杀伤性武器并暗中支持恐怖主义为借口,绕开联合国安理会,公然单方面对伊拉克实施大规模军事打击。澳大利亚和波兰的军队也参与了此次联合军事行动。联合部队由12万人的美军、45万人的英军、2000多人的澳大利亚军队和200人的波兰军队组成,除此之外还有大约5万伊拉克反叛军。联合部队通过驻扎在科威特的美军基地正式对伊拉克发动了军事打击。

2003年4月15日,美国宣布,伊拉克战争的主要军事行动已结束,联军“已控制了伊拉克全境”。据美国官方公布,在伊拉克战争中死亡的美军人数为128人,其中110人阵亡,18人死于事故。

英军士兵死亡31人。

通过伊拉克战争,美国推翻了萨达姆的独裁统治,攫取了伊拉克石油控制权,但给伊拉克人民带来了深重的苦难,致使伊拉克局势紧张,种族冲突越来越严重,中东局势极度不稳定。

二战后的世界文化现代主义美术

20世纪以来出现的许多与传统美术流派不同的美术流派统称为“现代主义美术”。其出现的原因是:20世纪以来爆发了两次世界大战,给人们的心灵造成了巨大创伤:工业化带来的快节奏生活,加剧了人们的紧张感,使人们不再满足于传统的艺术表现形式;科学技术的发展拓展了艺术家认识世界的视野,他们开始用新的表现形式和艺术精神进行创作。

第一次世界大战前的美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