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心理学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教师指导手册
15879400000011

第11章 磨炼坚强的意志(2)

意志的果断性是一种明辨是非、迅速而合理地做出决定并立即采取相应行动的良好品质,与之相反的则是优柔寡断和草率决定等不良品质。小学生还不善于仔细、全面地考虑问题,他们在作决定是往往具有冲动性和情绪性的特点,还不善于按照一定的原则,经过深思熟虑作出决定。实验中,同时发给学生两份难以确定差异不明显的卷子,让其自选一份试卷答题,如果自己难以确定则由主试指定,做完后继续做第二份试卷,比较其两份试卷的成绩。从果断性、草率决定、优柔寡断三个方面来评价;自己选择试卷的被试,如果第一份试卷的成绩低于第二份试卷的成绩,分差超过10分,则评“草率决定”:如果第一份试卷的成绩高于第二份试卷的成绩,或第二份试卷成绩高于第一份试卷成绩,但分差不超过10分,则可评为“果断性”;由主试指定第一份试卷的被试不论其成绩如何,均评为“优柔寡断”。结果显示:小学生的果断性随年级升高而不断发展。大多数被试都能懂得自己行动的重要性,能在掌握有关知识和技能的基础上,预见和了解行动的可能结果,但在整个小学时期,果断性品质还是很不稳定的。

相当一部分小学生表现出优柔寡断和草率决定的特征。随年级升高,这两种特征都有下降的趋势。由于小学生没有足够的力量去克服心理上的种种矛盾,不是紧张摇摆不定,迟迟做不出决定,就是担心行动可能造成不良后果,而怀疑自己所作决定的正确性,因而表现出优柔寡断。而一些成绩较差的学生,为了立即摆脱选择试题产生的烦恼、不安的紧张情绪,常不全面地考虑情况,不仔细地考虑后果就做出草率的决定。

小学生的果断性品质还很不稳定,到三年级后达到一个高峰,随后又迅速呈下降趋势,直到六年级时才得以改变。

(3)小学生的自制品质及其相反特征的表现。

意志的自制性品质是一种能够自觉、灵活地控制自己的情绪,以约束自己产生与完成任务相反行动的良好品质。自制力强的人,善于控制自己的思想,调节自己的行为,能够克制自己不应有的情绪冲动,抗拒来自外部和内部的诱因的干扰,自觉遵守纪律,执行决定。这种品质最先表现在能服从成人的要求上。尽管小学生的自我约束、遵守规章制度等方面的能力发展较晚,但在教学活动的学校纪律的要求下,小学生的自制力会逐渐发展起来。实验中,要求儿童记忆背诵一篇约需40分钟识记才能背诵出的课文。在儿童开始默读记忆约15分钟后出现外部诱因(附近有文艺表演),再过去5分钟出现内部诱因(疲劳),结果发现:小学生的意志自制性品质随年级升高而逐步发展,其发展趋势为1—3年级处于迅速发展时期,3—4年级处于平稳时期,4—5年级处于迅速发展时期,5—6年级再度处于平稳时期。研究者认为,小学低年级儿童的自制性品质发展较快,说明他们的脑结构日趋完善而意志的抑制机能发展较为平稳,保持在一个水平线上。中年级又出现一个快速发展时期,使意志自制性品质达到一个新的更高的水平,说明在中年级以后的小学任务的要求坚持活动。到高年级,自制性品质发展出现了一个新的稳定时期。

小学生的行为明显受内外诱因的干扰,随年级的升高,抵制内外诱因干扰的能力逐渐增强,受内外因干扰的影响逐渐减弱。儿童抗外部诱因的能力强于抗内部诱因。

(4)小学生意志的坚持性品质。

意志的坚持性品质是一种在行动中能以坚忍不拔的毅力克服种种困难而坚持到底的良好品质。具有良好的坚持性品质的人能够在活动中持之以恒,在困难、艰苦的条件面前,不犹豫,不动摇,不停滞,一鼓作气,善始善终。尽管小学生还比较依赖于教师和成人的帮助,意志的自制力比较薄弱,但在教育的要求和影响下,小学生意志的坚持性正在逐步发展起来。实验中,让被试完成有一定难度的填图游戏,分别在5分钟、15分钟、25分钟后给出诱因,在30分钟时一律收卷。根据被试的行为反应进行评价,结果发现:小学生的坚持性品质较好,一年级儿童就已具有一定的坚持性(坚持困难活动达16分钟),但由于低年级儿童的有意注意力还比较薄弱,情绪稳定性还较差,意志自制力较弱,他们在遇到困难时,比较容易放弃已开始的活动。中高年级儿童已开始有意识地抵抗不符合行动目的的主客观诱因的干扰,开始能够较长时间维持活动,对于力所能及的活动一般能做到有始有终。

小学生的意志坚持性品质随年级的升高而迅速发展,其中一年级至三年级发展最为迅速,年级间差异非常显著,三年级以后有一个发展缓慢的阶段,到了五年级又开始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年级间的差异也较显著。

上述实验结果表明,小学时期是培养发展儿童良好的意志品质的重要时期,新的学习生活对儿童的意志品质提出了要求,也提供了锻炼机会。

三、培养学生坚强意志的方法

有一句流传很广的话——性格即命运。一个人的性格如何,跟他一生的发展、生活、工作乃至身体都有直接的关系。人的性格由四方面主要内容构成:对现实对自己的态度,意志,情绪,理智。它们形成一个统一的整体,成为性格。每个人有每个人的性格特点,自然有优劣之分。好的性格,在这四个方面的表现都是上乘,缺一不可。其中意志起着特殊重要的作用,既能调控态度,又能调控情绪,并且促进和保证理智的充分发挥。因此,培养学生的意志品质是非常重要的任务。

1.引导学生树立远大志向,并确立具体目标一个人的意志力强弱与其世界观和人生观有很大的关系。既然意志行动是以明确的行动为基础的,那么目标是否远大、是否具有坚定的信念和崇高的理想将决定着个人能否在困难面前不低头,自强不息,不达目的誓不罢休。因此,教师在向学生传授科学知识的同时,应注意学生科学的世界观和人生观教育,使他们从小树立远大的志向和坚定的信念。在进行世界观和人生观教育的过程中,应使学生深入了解意志的含义、良好意志品质与不良意志品质的区别以及意志培养的重要意义。

明确志向以后,就要引导小学生从现在开始行动,在行动之前人们还必须选择适当的方式方法去行动。根据自己的情况确立具体的目标,脚踏实地的一步步努力。遇到困难时,要善于找到问题的症结所在,并善于从多角度、多层面去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不要一味蛮干。

2.帮助学生牢固树立自信心

首先,教师应当相信每一个学生都具有一定的自治能力和学习能力。如果学生一遇到困难,教师就主动帮助解决,容易使学生产生依赖心理,时间长了学生便对自身的能力产生怀疑,丧失自信。因此,不断地让学生获得成功是培养和提高学生自信心的根本方法。教师应尽可能给学生创造成功的机会和条件,让他们体验到成功的喜悦。对于一些学习困难学生.教师更要信任他们,给他们多创造一些显示自身能力的机会,如多提问他们,多让他们在班级或学校的大型活动中表现自己,并启发他们相信自己有能力,只要奋发努力、严格要求自己,一定能成为品学兼优的好学生。

其次,教师应教会学生经常给自己打气,经常鼓励和肯定自己。这就要求人们尽力从以往的经历中回忆自己的“光荣史”,比如某个成功的经历,自己做过的并为之感到荣耀和自豪的事情,包括那些你曾泰然处之的事情,并从中体会你自己所拥有的能力,鼓励自己过去行,现在更行,别的事情能处理好,这个事情也能处理好。另外,还要要求学生经常提醒自己:即使是那些成功者,也会碰到各种各样的困难;我当前的不利处境,他们也曾经历过。

最后,给学生讲授一些心理学知识,也有助于提高他们的自信心。比如,人们的智力水平是正态分布的,所谓“天才”只占l%—2%,白痴也只占l%—3%。大部分人的智力水平是居中的,彼此相差不多,谁努力,谁的非智力因素强,谁就有可能成功。学生知道这样一些东西以后,非常有助于树立自信心。

3.从日常小事做起,在小事中锻炼意志品质小学生做事情没有恒心通常是因为对活动没有兴趣。对没有兴趣的事情,就算是大人也很难最终完成它。因此,教师可以特意为小学生选择一项他们很感兴趣的活动,让他们自始至终、专心致志的坚持下去。同时要避免学生在同一时间内把注意力分散到几种活动中去,使学生逐渐养成集中精力做一件事情的习惯。这是持之以恒完成目标所需要的。

从小事做起,只是起点。培养坚强的意志品质,要随着学生的成长和进步,从小到大,从易到难,从低到高地磨炼学生。当学生能够迎接越来越大的困难挑战的时候,一个意志坚强的学生就站在我们面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