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心理学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教师指导手册
15879400000005

第5章 正确认识自己(2)

在前面的内容中,我们知道了如何正确认识自己,如何评价自己,那么大家对自己有哪些方面的缺点是不是有了一些了解呢?对于自己的缺点你是怎么对待它的呢?对于自己存在的某些不足,你能够接受吗?

1.理论分析

给学生们讲一讲,人的缺点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可以改变的,如学习习惯不好,上课爱捣乱等等,这些经过努力是可以改掉的;而另一类缺点则是不可以改变的,如自己的长相、身高、身体残疾等,对待自己的这两类缺点要采取不同的方式。对于经过努力可以克服并改正的缺点,我们要努力改正,使自己达到更完善,而对于自己无法改变的缺点要敢于承认并接纳它。

另外,有些缺点如果能很好地利用还会变成优点,比如身材矮小的人,可能有利于练举重,而长得胖的人,可能适合推铅球等等,所以对于自身存在的某些缺点,要能容纳并学会欣赏自己,还要看到你虽然有这方面的缺点,但你在其他方面却还有许多“闪光点呢”。

2.活动

(1)让学生找出自己的优点和缺点,把自己的缺点引出来,看哪些是能够改变,哪些是不可改变的。

(2)分小组讨论,对于不可改变的缺点,如何利用它,把它转变成优点。

教师授课中,还可以举出一些例子,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怎么接纳缺点。

张海迪,大家听说过吗?她是一个身体残疾,坐在轮椅上多年的女性,因小时候患小儿麻痹症而导致瘫痪。她能够非常乐观地对待自身的缺陷,在学业上取得了很大成功,不仅学习了多种外语还自学了医学。可是另一个男青年却因头上的一道疤痕,时常那么小心地活着。大家想一想,对于身体上有缺陷的人,他们应该怎样对待自己的这种不足或缺点呢?如果是你,你又会怎么做呢?

要让学生发现自己的不足的同时,还能够发现自己的闪光点,比如书上的曹会宁同学的事迹就是一个很好的说明。

3.课堂总结

要学会接纳自己,欣赏自己。

二、克服自卑

你经历过失败和挫折吗?如果一个人多次受到失败的打击后,可能就会失去信心,对自己产生很低的评价。有的同学可能因为自己在某些方面表现不好,就认为自己一无是处,这就是由于自卑导致的,很多成功的人都曾经有过自卑感,但这并不可怕,只要你能认识到它,并战胜它,你会找到你的信心的。

这节课我们就来谈一谈克服自卑的问题。

自卑感是常见的一种不良心理状态,尤其是那些性格内向,学习又不是很好的学生。他们往往因为学习不好常挨老师的批评,由此产生了自卑感,又因此更加不敢在课堂上发言,在课外活动中躲躲闪闪,进一步形成了恶性循环。这种状态对学生的身心健康及今后的发展都是极其有害的,所以要及早纠正。有一位同学,总觉得别人都很瞧不起她,认为自己什么都不行,她的学习成绩很一般,虽然很想学好,可是总觉得自己什么都不如人,平时也不敢参加集体活动,不愿意在众人面前露面。老师上课提问,她回答时总很紧张,很怕出错引起他人取笑,对别人的反应很敏感。后来她主动找到心理辅导老师去请求帮助,老师听到她的讲话,并进行分析,知道她是有自卑感。老师给了她积极的指导后,她逐渐克服了自卑。

1.活动

同学们都想一想,问一问自己“我能做什么?”你在做这些事的时候,遇到困难能否努力克服。

让学生分组讨论“我能做什么”,引导他们产生一种“自我良好的”感觉。

(注意:这次课要对差生和优秀生有区别地对待,特别要鼓励那些学习差,有自卑心理的学生。)

2.理论讲解

自卑是一种消极自我的表现,这种心态在差生中的表现比较明显。他们在学习上缺乏信心,遇到困难感到无能为力.对成功不抱希望。教育心理学认为,小学阶段是学生心理品质形成的最关键时期,学生要树立正确的学习态度,胜不骄,败不馁,树信心,求上进。排除自卑,不怕失败;克服自卑,勇于成功。

首先,应该从思想上认识到自卑感是学习进步与健康成长的障碍。你渴望成功,却不敢相信自己能够获得成功,最终有可能因空有自强的愿望,但无改变现状的行动而苟且庸碌,虚度年华。

一个人要真正克服自卑,最重要的是掌握知识,发展自己的能力,你就能战胜困难,产生成就感,有助于增强你的信心。

另外,大家注意不要追求“十全十美”,特别是像自身外貌,根本就没有办法改变的,不要去追求完美。有的人说:“我要是再高一点儿就好了?”还有人说:“我要是再瘦些多好啊!‘’这都是对自己要求标准太高了,高标准是好的,但不要强求自己,一味追求“十全十美”会导致自卑的加重。大家要学会找到自己身上的“闪光点”,从这些闪光的地方发现自己,激励自己。

3.介绍克服自卑的方法

(1)自我暗示法。就是在自己心里默想:我并不比别人差,我并不是什么都做不好。我不是有很多优点吗?多想一想英雄人物和名人的故事,能够不断激励和鞭策自己树立自信心。

(2)自我鼓励法。成功的体验是自信心的重要源泉,你可以不断尝试各种各样的事情,特别是从来没有做过的事,有失败的可能,也有成功的可能。但只要你发现自己的一点进步,就给自己一些鼓励,经过一段时间后,你会发现自己真的很行,这样会增加你的信心。

三、培养自信心

同学们,你们对自己的学习有信心吗?如果参加一次考试,你是否有把握取得好成绩?如果你某一门成绩较差,你是怎么对待呢?是想“反正就这样了”,还是努力去提高它呢?这些都是关系到我们是否有自信的问题。这节课我们就围绕着自信这方面来谈谈。

1.举例说明

美国商业巨子艾科卡,有一种对事业执著追求的坚定信心。他在担任美国第二大汽车公司福特公司总经理八年后,突然问被宣布解除职务,变成了一名失业者。尽管遭受了如此严厉的打击,艾科卡却没有因此而丧失成就事业和创造财富的信念。年过半百的他,以坚毅的勇气和必胜的信心,决定破釜沉舟迎接挑战!他把一生中的所有积蓄作为赌注,毅然受聘于濒临破产的克莱斯勒汽车公司。在新的领导岗位上,必胜的信心使他成了该公司的救世主。五年后,他不仅还清了该公司的所有债务,而且还创造了纯利润达二十四亿美元的纪录,这个数值等于抢走了福特公司的大部分市场。

2.理论讲解

自信心是指由积极自我评价引起的自我肯定并期望受到他人、集体和社会尊重的一种积极向上的情感倾向。自信心体现了一个人对自己力量的充分估计,因此,它是人们成长与成材不可缺少的一种重要的心理品质。居里夫人有句名言“我们要有恒心,尤其要有自信心。”一个具有自信心的人往往具有较高的成就动机、高度的独立性、自主性和责任心。他们愿意接受具有一定难度的挑战性任务,并以旺盛的精力创造性地完成。他们不愿意碰运气,而是试图通过自己的努力达到成功。

一个人自信心的形成是与其自我评价密不可分的。自我有主我与客我之分。客我是一个能称之为人的一切的总和,包括能力、社会性和人格特征以及物质所有物等。主我是自我反省时对自己特征的意识。主我一般代表着社会的要求,在头脑中形成了“理想的我”的形象,而客我就是“现实生活中的我”的形象。由于“理想的我”是属于未来的设想,所以,“现实的我”总是落后于“理想的我”,处于观察地位的“理想的我”就会发现“现实的我”还存在许多地方不符合其要求,于是就产生了“理想的我”与“现实的我”的矛盾,这种矛盾表现为焦虑不安。个体为摆脱这种焦虑不安,竭力使自我意识中主客两个方面再度统一起来。在统一过程中,自我评价起着很大的作用。如果一个人看不到自己的价值,只看到自己的不足认为客体我不能够满足主体我的要求,就会对现实自我的评价过低,形成自我否定型,从而具有自卑感;如果一个人把自己看作是有价值的,对现实自我的评价适中,认为客体我能够满足主体我的要求,形成了自我肯定型,产生了积极肯定的自我体验,则对自己产生了自信心。信心能使成功具有可能性,要学会正确和积极地自我评价,使自己建立自信心。

让同学分组讨论,都在小组内说一说自己的“闪光点”,小组同学之间可以互相帮助,找出其他同学身上的“闪光点”说一说怎样通过闪光点来增强自信?

给学生介绍自信对于一个人成功的重要性。(内容参考后面的资料)

四、学会自我激励

同学们,你们有没有失败的经历?你知道自己是为什么失败吗?当你在失败的时候,你是怎么样面对这一切的?一个人在实现自己目标的过程中,并非是一帆风顺的,往往会遇到这样或那样的阻碍与干扰,这些就是我们常常说的挫折。如何正确对待挫折,以使自己变得更加成熟坚强,在逆境中奋起呢?最重要的即是学会自我激励。

1.举例说明

有一位叫张博的同学,作为后进生,听老师当着家长的面数落自己的不足,脸上很不光彩,心里也不是滋味。但是回到家里,他却从不自暴自弃,破罐子破摔,而是时刻告诉自己,我会努力的,我一定不会比别人差,老师会喜欢我的!在课余他针对老师的意见,培养自己的学习兴趣,请同学给自己作了小老师。每个学期,他都会比上个学期有很大的进步,每次取得了进步,他就激励自己继续努力。就这样,张博取得了成功,成绩由差转优。这不仅使老师惊叹,更重要的是孩子的自信心增强了,学会了自己鼓励自己。张博通过树立自信、学会自励获得了成功。可是当初他若是总认为自己不行,那就会产生极大的负面效应,最终丧失自信,导致厌学情绪的产生。

2.理论讲解

自我激励是一种积极的性格特征,也是一种良好的心理品质。它是指在遇到困难和挫折时,自己鼓励自己,继奋斗,树立自信心的过程。如何学会自我激励呢?重要的前提是正确认识自己。在学校既有学习态度端正的优等生,也有甘居中游的中等生,当然也有自卑怯懦、放松要求的后进生每个学生应该针对自己的情况来制定切合实际的奋斗目标,学会激励自己,鞭策自己不断前进。

后进生应该发现自己的“闪光点”,体验成功的喜悦。后进生与优等生相比,自信心不足,自卑感较强,总是觉得自己处处不如别人。人没有学不会的事。后进生应在心理上树立自信、自尊,与失败的心态决裂。要注重发现与发扬自身的优点,为自己制定改善的计划,采用“低起点、小步子、多活动、快反馈”的方法,创造条件,让自己获得成功。使自己的某些缺点在优点被肯定的同时逐渐得到矫治。不管做什么事,只要你有信心,那么就没有什么困难能够吓倒你。

另外,学习优秀的学生,也要学会自我激励,避免骄傲自满的心理。优等生应学会不断给自己打气,确立更高的目标。如果骄傲、自满,会使学习成绩停滞不前或降下来。俗话说:天外有天山外有山,强中更有强中手。优等生更应明白这个道理。要确立更高的学习目标,并制定与之相应的学习计划,对自己商标准、严要求。

参考资料

一、理论知识

1.自我意识——指个体对自己作为客体存在的各个方面的意识。它是由自我认识、自我体验和自我控制组成的自我调节系统,调节着个体的心理活动和行为,使个体清楚地认识自己同他人、同集体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