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竞天折,适者生存
事之难易,不在大小,务在知时
(第一节)、咬定青山不放松
不管是为了使自己能够生存发展、立事兴业,还是为使事物向着良性发展,都必须坚持以不变应万变的策略。
“不变”,就是说办事的大方向不变,总原则不变,确立的总目标不变,处理事情的关键点不变,这种不变是一种“咬定青山不放松”的决心和毅力,以这种决心和毅力去应付对方的各种阴谋和手段,会使对方无可奈何。只要抓住问题的关键点,努力突破它,对方再有多少花招都无济于事。
在国家的外交活动中,为了使国家的主权不受侵犯,利益不受损害,就应该坚持以不变应万变的原则。事实上中国在从事外交活动时,外交辞令上很讲究这一策略,想方设法保证中国的利益。
英国首相撒切尔夫人来中国访问,就香港问题与中国领导人会谈。邓小平会见撒切尔夫人,撒切尔夫人向邓小平强调有关香港的三个条约仍然有效。针对撒切尔夫人的谈话,邓小平的回答是“斩钉截铁”的两句话:“香港是中国的领土,我们一定要收回来的!”这17个字铿锵有力,大义磅礴,决不妥协,决不退让,将中华民族收回香港主权的鲜明立场与决心昭之于世。
之后,邓小平坦诚地对撒切尔夫人说,香港问题很简单,我看一、二年能解决。并向撒切尔夫人讲了中国政府的三点原则性意见,即:第一,主权不容讨论。香港本来就是我们的地方,但从现实出发,“香港问题”可以谈,而主权不能讨论。第二,希望在一、二年内解决香港问题,否则到时候中国将单方面宣布自己对解决香港问题的政策。第三,与其今后解决,不如现在解决。假如香港出现了不可收拾的局面,那么我们将重新考虑收回香港主权的日期。
这次会谈,邓小平坦白地告诉撒切尔夫人,不论怎么谈,中国收回香港主权的决心都不会变的。这种以不变应万变的谈判方式,为“香港问题”的后来谈判工作奠定了良好基础,更显示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强大。
不管白猫黑猫抓住老鼠就是好猫,军事上多以军事目标为准,采取多种战略战术。在辽沈战役中,我军的作战方针就是围锦打援,因为锦州,是整个东北与关内的咽喉重地。占领了锦州,就等于切断了整个东北战场上国民党军队的联系和供给,所以,我军为了攻下锦州,当时可以不计较东北其它地方的损失。在整个辽沈战役中,塔山阻击战牺牲了很多人,黑山阻击战也牺牲了很多人,为了打下锦州,这些牺牲是值得的。正像当时林彪说的那样:“我要的是阵地”。为了打下锦州,为了守住锦山、就等于把整个东北战场上的国民党军队像“瓮中捉鳖”一样全部消灭。
有志者事竟成;苦心人,天不负。就是教育人们在从事任何职业,任何任务时,都应以想尽一切办法成就大事为总目标。陈景润是我国著名的数学家,他对数学的执着是无与伦比的,形势的千变万化的,他无心去留意;世界的丰富多彩他无意去欣赏;他不看那花花世界,也不听那靡靡之音。高楼大厦,他没有时间去多想;金钱美女,他无暇顾及。走在路上,有时撞上电线杆子;生活中,只有8平方米的小屋和几麻袋的数学演算纸。他心里装的只有数字,数字,还是数字……
为了哥德巴赫猜想,他耗费了半生精力,为了1+1等于几,他演算了数不尽的数学题。
陈景润终于成功了,全世界有目共睹,为摘取数学皇冠上的明珠,他在前人的基础上又迈出了坚实的一步。
可见,不管在什么领域,什么职业,以不变应万变的道理客观存在,任何当事者违背这一原则,将会使自己的努力付诸东流。
(第二节)、永葆青春活力
人们活动的心态被“我为人人,人人为我”信念所引导,谁也不要违背这个生存活动的基本原则,牢牢地把握它,将是每个人成就事业的无穷动力。
在生活中,要保持个人的高尚风格,就必须以自己的行动去对付社会上变化的流行性思想。社会“崇尚”总是不断变化,只要有一颗不昧良心的思想不变,“崇尚”怎么变化都可以应对自如。牢牢把握它,将是每个终身成就事业的无穷动力。
国家级劳模杨怀远,1963年在轮船上五等当客运服务员,开始不安心,经过反复琢磨,最后下定决心,在客运服务员这个岗位上,做一个为人民服务的勤务员。
从六十年代起,他就在港口、车站,看到有老人背着大包下船,就毫不犹豫地赶紧跑步上前帮助扛行李,而不收一分钱。就这样,以小扁担使他赢得赞誉,也使他几经风雨,支撑他握紧扁担不放松的惟有不变的“为人民有服务”的信念。
一位女旅客带着襁褓中的小儿子蒋惠忠乘船,风大浪高,她晕船呕吐,杨怀远精心照料她。二十三年后,已经是新郎的蒋惠忠伴新娘乘船,遇上了杨怀远。一声“杨伯伯,您当年抱过我”的呼唤,让杨怀远百感交集。
曾经有一位名作家采访他,作家提出:改革开放了,小扁担的服务应该计费论价,这才符合商品经济的发展需要。杨怀远当场与其辩论:我的小扁担30年没收过旅客一分钱。改善革开放了,为人民服务的好传统不能丢。杨怀远很感慨,他认为为人服务的思想是人的立身之本,是一个组织、团体、企业的立身之本,是每个人在待人处事上锻炼修养的重要课题,把它解决好了,在通向人生的征途上如同买了双保险,应对一切变化无往而不胜。
在市场经济体制中,参与市场竞争也有明确的出发点。有的以获取利润为出发点竞争,只图有利可图;有的则以双重价值为出发点竞争。所谓双重价值,就是获取利润外,还要有能力获得客户信赖的正面形象,即“取信于民”,也可称它为最高价值为基础的竞争策略——诚实、诚信。在这种策略下,因为你的思维方式引导你做出正确的事,而不是单纯为狭隘而为之。虽然市场千变万化,竞争十分激烈,因为始终不移地坚持最高价值为基础的竞争策略,所受到的回报是难以用数字衡量的。创造出一个与众不同的正面形象。那些百年老店,那些在国内外市场负有盛名的公司,“诚实”、“诚信”是他们的光荣传统,也是他们的立身之本。
在为官的宦海中,应以“不变质”为出发点。“不变质”就是干部对自己地位不断变化,在新形势下能够经受各种考验,永葆廉洁奉公的本质。在当今,面对新形势,每个干部自觉做到“不变质”非常重要。从总体上讲,受旧的影响和侵蚀特别深,同时,随着干部地位的变化,少数人滋长了脱离人民群众的不良作风。有的干部身放松了自我严格要求,放松了世界观改造,不讲学习,不讲政治,不讲下气,自身免疫力减退。
当代,永葆廉洁奉公的本质,就要体现在认真做好新时期新任务上。既要做好大事,把负责的地区(单位)的经济百姓负担问题,及时解决好断电、断煤气、子女上学、环境卫生,等等。把这些事做好了,就会受到百姓们的赞扬、拥护。同时,干部永葆为人民服务的本质,首先自己对自己负责,不断改造世界观,学好驾驭市场、为人民服务的本领。这样,以“不变质”为行为准则,应对地位变化带来的新考验。这样,为人民办实事。无论是政府官员、国有企业的经营者,都应如此去做。
做人、处世、做工作,如果不该变的“变”了,原本应有的质量就发生了变化,这必使以不变应万变效果受到破坏。
(第三节)、学则明,不学则愚
今天,科技日新月异,一项新科技的诞生,必然引起一系列的深刻变化。那么,原有的规则就随之过时,如果不把过时的旧规则改变,就不会有利于新科技的推广运用,改革开放的基本国策落实就受到影响。实际生活中,总是因为我们的学习不够,受因循守旧的观念所束缚,积极改善自己的勇气不大,做起事情来总是起点低,立意不新。
情况瞬息万变,不仅是科技知识、市场需求等等,犹如六月的天气,令人难以莫测,新情况、新问题层出不穷,来自新变化的冲击十分猛烈。对于这一切,如不注重学习,努力把握,适应变化要求,难免要吃大亏,势必成为一个“愚人”。
因此,遵循“学则明,不学则愚”的理念,做一个无论是什么时候都适应的明白人,这比什么都重要。
学习,就意味着要锻炼自己的适应能力。适者生存定律:优胜劣汰,不适者淘汰,适者生存。在现实生活中,意识到生存危机,不断学习是什么时候都不可改变的。一旦失业了,你知道哪有饭吃?怎样依靠自己的一双手吃饭?如今,任何一位上司他不能保证说,他的公司不会关闭,也就没有保证你在这个单位长期工作下去。你必须在做好本职岗位工作的同时,随时准备好一旦手中的工作失去后怎么谋生路。
当变换了一个新的工作单位,一个阶段的工作取得了突出的成绩后,或当一年开始起步的时候,你如何为自己重新定位?其思维应该是:高起点、新立意。你若不是以这种理念为自己重新定位,重新去努力,你就会沦为弱对强,劣对优,等待淘汰的只有你。
适者自下而上的真谛:靠自己真本事。有了过硬的真本事,适应能力就提高了。但,这绝不是一曝一寒,最重要的是要坚持不断学习,既注意在校的一次学习,更要坚持经常学习,确保你的适应能力不断增强。
古希腊特尔斐神庙中的碑铭上镌刻着“认识自己”,我们在实践活动中,不要忘记这一古训。世上最难的事情恐怕是“认识自己”。认识自己不容易,生活中你必须认识自己。认识自己的最大潜力、最大才能、最强大量之所在,认识自己最适应做什么,自己的优势有哪些,自己的短处是什么,等等。只有认识自己,才能在实践中,为自己准确定位,追求确实符合实际的目标。
通过学习认识自己,这是一条古今中外的经验,也是每个成功者的智慧积累。“越学习,越发现自己的无知”;“越学习,越觉得自己的知识贫乏”。可见,学习与认识自己关系多少密切,多么的重要——学习,是打开“认识自己”的金钥匙。
学习的领域是大而渊博,除向书本学习外,重要的是在实践中学习。所谓学习,学文化、学文件,看书报是学习的一方面;我们平常做事、检查事、信息咨询,不论他人做的或自己做的,把得出的规律和平时学习相印证,是学习的另一方面,是重要的另一方面。所以,爱学习的热情,时时事事带着疑难的问题求知,使你保持在不断发展的新情况中做一个明白人。
不断认识自己就是不断学习的过程。不断地认识自己,认识自己只有起点,没有终点。随着生活的拓展和客观不断发展的新情况,要不断地调整自己的认识,深入地认识自我。因此,你必须保持学习的热情不变,在学习中,不断吸取新知识,方能进步不止。
(第四节)、目标不变,方法万变
目标不变,是说自己想要通过努力所达到的终极目的;方法万变,是要找到实现目标的有效方法。实现目标的方法对实现目标必不可少,对推进人类进步来说具有重要意义。
实际上一个目标的达成,只存在一个最管用的方法。可是,在现实生活中,重视目标的提出,不注意达成目标的方法,最后,一件事情全过程做完了,往往是事倍功半的效果,或事与愿违,甚至适得其反。所以,随时改变方法取用有效的、丢掉不对路不管用的方法。
人们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为达到某种目标所采取的活动方法、程序、门路和手段等。一个人的生活中,可能有这样那样的目标,如,减轻压力感问题,提高竞争,赚取利润问题,站稳市场问题,行为拔尖问题,身体健康问题……为了集中精做力好主要的事情,总得选定一个核心目标,而且,还要找出目标真正需要的究竟是什么,分析利弊,确定突破口,选准坐标定位,以达到所追求的目标的真正需要,即我们所说的注意改进目标设计方法。
大千世界,情况瞬息万变。当今天事业、生活和学习上每一个人都感到有压力感,于是,一些人把减轻“压力感”作为自己的问题,但各个人自有自己的不同情况,因此,对“减轻压力感”应各有自己的侧重点。
产生压力感的内在因素是多方面的:感到形势变化发展快,自己的事业步履行走艰难,迟迟发展不起来,甚而屡受挫折,对个人事业无成绩感的压力;不适应单位环境,不适应上司要求,在团体中个人的价值、作用显现不出地位感的压力;机会来临时看不到,事后感到失去了人生最关键的一次机会,常常有难以捕捉到机遇感的压力……
基于“压力感”的原因不同,同一个人、同一个目标,实现减轻压力感目标的方法则有不同:有的人,从改进知识结构上去努力,学习新知识,更新知识层面,结合实际需要,为适应变化发展的新形势要求,减少和避免失误、为自己设计一个学习知识的计划目标。
对另外一些人,从改善纵横人际关系上,加强沟通,在一件件具体事情上做出突出成绩来,增强个人魅力,提高个人地位作用,在改变上司和同事们的印象上设计一个可操作的目标。
至于捕捉机遇问题,是多方面的,但最基本的应从提高判断力,审视自己选择角度的偏差,设计自己学会抓机遇的努力目标。
方法万变的含义是,提出对路的方法,不能用老一套的方法来解决新的问题;不能用一种方法去解决不同特点的问题,企求达到一定的目标,即方法可以多种多样,来达到一定的目标。
例如,中央一再强调,从自己的实际出发,创造有效发展途径,寻找适合自己的道路。模式可以五花八门、方法可以多种多样,只要体现“三个有利于”原则,切切实实利于提高综合国力,提高生产力水平和人民生活水平,对社会的协调发展有促进作用,就应当给予肯定和支持。即使一时失败,也要鼓励改革者继续大胆实践,总结经验,不断完善,取得更好的成果。可见,中央一再鼓励大家在实践中,不能用一成不变的方法,应使用解决问题最管用的方法。
激烈的竞争机制,每个人既讨厌竞争,又喜欢竞争、需要竞争。讨厌竞争是因为竞争无情,怕被竞争所淘汰;喜欢竞争、需要竞争,因为竞争使人时刻保持清醒,不断地研究新情况,依据新实际不断地改变方法,增强达到目标的活力。
(第五节)、以人生应对生活万变
每个人为了生存和生活,都有自己的人生基本准则,其真谛在于以严肃负责的态度对待自己的言行,创造自己美好的人生。人生基本准则各个人选择不同,如,言行一致;以奉献为理想;生活就是创造;对真理和知识的追求并为之奋斗,等等。每个人确立的人生准则各有自己的原则和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