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化图说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民间庆典
15883000000011

第11章 锡伯族西迁节

时间:2006年类别:民俗

地区:新疆编号:Ⅸ-9

申报地区或单位: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察布查尔锡伯自治县西迁节是锡伯民族的西迁戍边纪念日。因时间是农历四月十八日,所以叫“四一八节”。因有怀念亲人之意,又叫怀亲节,新疆锡伯族同胞称为“杜音拜专扎坤”。每年农历四月十八日,新疆锡伯族群众就会欢聚一起,共进野餐,表演歌舞,以纪念祖辈驻防戍边的英雄业绩。 西伯族的西迁节西迁节是二百多年来锡伯族人民的民族传统节日。在16世纪之前,锡伯族先民世世代代生活在松嫩平原和呼伦贝尔大草原上。

据史料记载,乾隆二十九年(1764)的农历四月十八日,清朝政府从盛京(今沈阳)等地征调锡伯族官兵1018人,连同他们的家属共3275人,由满族官员率领,西迁新疆的伊犁地区进行屯垦戍边。这一年的农历四月十八日,西迁新疆的锡伯人和留居东北的锡伯族男女老少,聚集在盛京的锡伯族家庙——太平寺,祭奠祖先,聚餐话别。次日清晨,锡伯族官兵及其家属,告别了家乡的父老乡亲,踏上了西迁的漫漫征程。经过一年零五个月的艰苦跋涉,到达新疆的伊犁地区。现在的察布查尔锡伯族自治县就是他们当年的驻地,那里的锡伯人是他们的子孙。

从此,每逢农历四月十八日这一天,人们都要在寺庙内拱灶,杀猪,吃高粱米饭,每户都去当家人,进行聚餐,来纪念锡伯族祖先西迁的历史壮举,畅叙保卫祖国西北边疆的业绩,缅怀离别的骨肉同胞。这一天遂成为锡伯族的传统节日。

200多年过去了,每逢农历四月十八日这一天,人们都将隆重开展各种纪念活动。西迁节的庆祝活动丰富多彩,包括野炊、射箭、比武、唱歌、跳舞等内容。特别是以独唱和合唱形式演唱、以西迁过程为主要内容的徵调式西迁之歌,唱词达四百余行,三节为一乐句,全曲十二小节,历经二百多年的丰富、加工和创作,已有7种之多,传承至今,成为西迁节最独特的文化表现形式。

西迁节这一天,锡伯族的男女老少都要穿上盛装,欢聚在一起,弹响“东布尔”,吹起“墨克调”,尽情地跳起舞姿刚健、节拍明快的“贝勒恩”。姑娘们的“抖肩”、小伙子们的“鸭步”均惟妙惟肖,他们以此表达对故乡的思念和对未来美好生活的憧憬。

通过“西迁节”的节庆活动集中展示锡伯族灿烂悠久的文化传统、民族心理、民族情感、民间信仰、民风民俗及各种工艺和歌舞音乐艺术。它以我国唯一的锡伯族自治县-察布查尔锡伯自治县为主要传承地区,向全国锡伯族地区辐射,形成集历史、时空、地域、精神为一体的文化传播空间。

由于种种原因,目前西迁节民俗艺术中的原始文形态出现失传的危机。诸如:古代渔猎遗俗及其口头和书面文学产品日渐消弭,失传严重。古老的萨满文化出现无人传承的断代危机。精通满语满文的人数越来越少。50岁上下的锡伯人大都不懂锡伯文,这一用于传承的主要工具已经处于被边缘化的境地。为数不多的民间艺人大都年龄偏高。西迁节民俗艺术的个性特色逐年弱化或减少等,需要加大对其保护和抢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