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化图说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精湛技艺
15883100000013

第13章 澄城尧头陶瓷烧制技艺

时间:2006年类别:传统手工技艺

地区:陕西编号:Ⅷ-12

申报地区或单位:陕西省澄城县

陕西关中东部的澄城县尧头镇古称“窑头镇”,因瓷器窑较多而得名。此地煤炭资源丰富,又有坩土矿分布于沟涧的石崖中,夹生白、紫两色的原料,便于烧制陶瓷、砂器。当地农民利用农闲,夏秋制坯彩绘,入冬烧窑销售,代代相传。

尧头镇主要出产粗瓷,距今已有1300年的烧造历史,历史上当地曾发展出关中东部规模最大的民间窑场。在明清时期,尧头镇陶瓷业发展到兴盛阶段。据民间流传,在鼎盛时期,有窑百余处,年产陶瓷220多万件,不仅占据了渭北各县市场,而且远销山西、甘肃、内蒙古、陕北等地。清末至民国初期,由于战乱及匪患不止,加上光绪三年大饥的影响,导致澄城县人口急剧减少,尧头的陶瓷业亦严重衰落。

澄地尧头粗瓷中以黑釉瓷最负胜名,釉层一般厚薄均匀,也常有泪痕(早期),釉面乌黑发亮,小小的器型宛如一串黑珍珠,因此有“黑珍珠”之称。尧头陶瓷壁较厚,胎质多为灰色。最为有名的是黑釉老鼠罐。半圆形的罐盖上爬着各种形态的老鼠,非常生动。罐盖喻天,罐底喻平地,以罐喻天圆地方的宇宙母体,喻老鼠为繁衍之神的子神,表示了人类的繁衍生息。

澄城尧头窑青花瓷造型单纯稳重,色调柔和雅润,纹饰取材广泛,用笔洒脱舒展,构思简明奇特,布局疏简不拘,形态惟妙惟肖,丝毫不受官窑细货的影响,我行我素地走着面向庶民百姓的家庭之路。

作为历史上著名的民间瓷窑,澄城尧头粗瓷曾有过辉煌的历史,但随着岁月的沧桑变迁,今天已失去了往日的风采与繁荣。由于科学技术的发展,现代人很少用陶瓷制品作为日常家用器皿,且澄城尧头陶瓷因制作工艺没有提高和改进,而逐渐退出了历史舞台。现很难见到一些巧匠绘制的传统日用品,蕴含着深厚的民间美术的澄城陶瓷已今非昔比。目前,全县所有的民间陶瓷艺人尚不足20人,而且年龄大都已六七十岁,且有的体弱多病,精熟几十道制瓷工艺的艺人更是凤毛麟角。

陕西的澄城尧头窑是一处堪与我国各大瓷器名窑相媲美的民窑,然而尧头传承的陶瓷技艺和文化至此已届濒危,亟待抢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