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化图说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精湛技艺
15883100000019

第19章 乌泥泾手工棉纺织技艺

时间:2006年类别:传统手工技艺

地区:上海编号:Ⅷ-17

申报地区或单位:上海市徐汇区

乌泥泾手工棉布

乌泥泾手工棉纺织技术的传承源于黄道婆自崖州(今海南岛)带回的纺织技艺。元代元贞年间,黄道婆自流落了30余年的崖州回到故乡——松江府乌泥泾(今属上海),并带回了崖州的纺织技术。之后,凭借着聪明才智,黄道婆对这些技术又做了逐步的改进和革新,从此棉花和棉纺工艺开始在中国内地迅速传播,乌泥泾所在的松江,很快发展为全国的棉织业中心,赢得了“衣被天下”的声誉。

黄道婆对棉纺织工艺的发展起了无可估量的作用,主要体现在:捍,废除了用手剥棉籽的原始方法,改用搅车,进入了半机械化作业;弹,废除了此前弹棉的线弦竹弓,改用4尺长装绳弦的大弹弓,敲击振幅大,强劲有力;纺,改革单锭手摇纺车为三锭脚踏棉纺车;织,发展了棉织的提花方法,能够织造出呈现各种花纹图案的棉布。 这些最先进的棉纺织技术大大提高了棉布的产量和质量,以至于民间有“买不尽松江布,收不尽魏塘纱”的说法。

历史上松江乌泥泾的印染技艺也很著名。扣布、稀布、标布、丁娘子布、高丽布、斜纹布、斗布、紫花布、刮成布、踏光布等与印染的云青布、毛宝蓝、灰色布、彩印花布、蓝印花布(药斑布)等同享盛誉。

黄道婆的棉纺织技艺改变了上千年来以丝、麻为主要衣料的传统,改变了江南的经济结构,催生出一个新兴的棉纺织产业,江南地区的生活风俗和传统婚娶习俗也因之有所改变。可以说,乌泥泾手工棉纺织技艺是中国纺织技术的核心内容之一。

黄道婆及手工棉纺织技术,是不断发展中的中国纺织技术的一个缩影,不仅体现了汉、黎两族的劳动智慧结晶,而且促进了各民族之间的交往。

但目前掌握手工棉纺织和印染技艺的传承人都已是七八十岁的高龄,记载有关技术的专门书籍、影像资料又严重缺失,传统手工艺面临失传的危险。黄道婆对人类做出的贡献,已逐渐被人们淡忘,庙宇祭祀和仪式以及纪念日已被破坏殆尽。这项古老的技艺面临失传的危险,有必要对其进行有效保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