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化图说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精湛技艺
15883100000022

第22章 壮族织锦技艺

时间:2006年类别:传统手工技艺

地区:广西编号:Ⅷ-20

申报地区或单位:广西壮族自治区靖西县

壮锦

壮锦,是一种利用棉线或丝线编织而成的工艺品,有着“中国四大名锦”的美誉。其丰富而精彩的纹样,热烈、开朗的民族格调,充分展现了广西壮族人民的文化精髓。

壮锦有着悠久的历史。据考,早在汉代,广西已有织锦技艺。唐代,壮族的蕉布、竹子布、吉贝布、斑布、丝布等已成为宫廷贡品。但真正能够称为“锦”的纺织品则出现于宋代。这一时期,壮族的纺织业取得了很大的发展,除普通的布帛以外,还出现了丝、麻、丝棉交织的锦。北宋元丰年间,吕大防在四川设蜀锦院,织锦四种之中,即有广西锦(即壮锦),为上贡的锦帛之一,可见壮锦之名贵。到了明代,壮锦越来越流行,工艺也越来越精湛。明代万历年间,织有龙、凤等花纹图案的壮锦已成为朝廷的贡品。

明清时期,壮锦已发展到用多种色彩的绒线编织,使壮锦呈现出绚丽的色彩,虽仍为皇室贡品,但平民百姓亦可享用。清末民初,壮锦开始衰落。

壮锦以结实耐用、技艺精巧、图案别致、花纹精美著称。其作为我国优秀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可为我国少数民族纺织技艺的研究提供生动的实物材料,还可以为中国乃至世界的纺织史增添活态的例证,对继承和弘扬民族文化,增强民族自尊心起到积极的作用。

然而,随着自然经济结构的溃散,商品经济和都市文明不断冲击古老的民间文化,织锦这门传统工艺的传承和发展也陷入了前所未有的困境。在今天的商品社会中,织锦技艺已不再需要承载着生存的压力,只是单纯地还原到一种民间工艺的身份,壮锦的意义只是作为一种民族工艺美术品为人们接受;而民族民间传统文化的传承延续大都靠口传身授,艰难的生存困境使得年轻一代望而却步,也使得织锦技艺后继乏人。因此,艺人工匠的个人生存条件是民间技艺存在的前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