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保健养生现代人时尚生活丛书-少女生活小百科(下)
15890600000062

第62章 居室温度对健康有什么影响

居室的温度与健康有非常密切的关系,人在日常生活中最适宜的居室温度是20℃~30℃。温度过高或过低,都会使人感到不适,甚至影响健康。居室温度对人体的影响大致有如下一些情况:(1)居室温度过高:当室温超过30℃时,人体单靠无形蒸发已不能适应体温调节,需要靠有形汗来散发热量,体内环境随之发生改变。排汗会丢失很多水分及钾、钠等电解质,若不能及时得到补充,则可引起脱水和电解质紊乱。当室温升到35℃~36℃时,出汗明显增多,对年老体弱者及婴幼儿若不及时采取降温措施和补充丢失的体液,就有可能发生中暑。老年人及血液粘稠度升高的病人,由于失水可能诱发脑梗塞、心肌梗死、肾梗塞等危及生命的心脑肾血管疾病。当室温升到37℃~38℃时,人体只能靠发汗来散热,大脑中的体温调节中枢由于负担过重而开始衰竭,汗腺也开始衰竭。如果长时间处于这样的室温,健康人也会中暑。年老体弱、慢性病患者及产妇、婴幼儿更会引起严重中暑及其他心脑肾疾病。当室温升到38℃~39℃时,老弱病残及产妇、婴幼儿等已不能耐受,即使年轻的健康人也不能坚持太久。当室温升高到40℃以上时,人体有不少生物酶失去了活性,不能进行正常的代谢活动,大脑出现明显功能障碍,严重者可导致昏迷、死亡。

(2)居室温度过低:当室温降到5℃以下时,寒冷刺激大脑的皮温和深温受体,通过交感神经收缩体表的血管来保持体温,同时通过运动神经促使肌肉抖动来产生热量。但这种方式产生的热量有限,只不过较安静时增加40%~60%。在室温5℃时,人体的氧耗量约增加3倍,心排出量约增加1倍。当寒冷迫使体温下降到35℃(肛温)时,就会影响大脑和心脏的功能,并妨碍葡萄糖的代谢使机体产热更少。当体温下降到33℃~26℃时,寒冷直接作用于心肌,使心跳减慢,心律失常。当体温降到17℃~25℃时,血红蛋白与氧亲和力提高,不易释出氧气,导致组织缺氧。当体温降到12℃时,会出现神经麻痹,周围血管扩张而导致热能丢失,使体温下降更快、形成恶性循环,出现肢体冻僵。因此及时保暖和调节室温是非常必要的。

调节室温的方法主要有:一是自然调节,通过开闭门窗让室内外空气流通,阳光进入室内。二是工具调节,采用各种居室调节器如空调、加湿器、取暖器等。值得注意的是,不能太贪凉或过暖,居室温度越接近自然条件,越有利于提高人对自然环境的适应能力,从而提高御病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