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农业林业农村科学种植常识——杏种植新技术
15890800000009

第9章 优质高档生产的土肥水管理(3)

基肥是一年中可较长时期供给杏树吸收大量元素和微量元素的基本肥料。通常以迟效性的厩肥、堆肥、饼肥、人粪尿、绿肥等为主,也可混施部分速效性氮肥,以加快肥效的发挥。过磷酸钙、骨粉等肥料中的磷直接施入土壤中,常易与土壤中的钙、铁等元素化合,不易被杏树吸收,为充分发挥肥效,宜将过磷酸钙、骨粉等肥料与圈肥、人粪尿等有机肥堆积腐熟,然后再做基肥施用。基肥最好秋施,即9~10月结合果园深翻尽早施入。早施由于气温、地温都比较高,断根能迅速愈合并发出新根。施入的肥料,经活动较旺盛的微生物分解而被根系直接吸收用于树体的贮藏营养,这对于花芽分化、减少败育花及第二年的开花、坐果、新梢生长等一系列生命活动都十分有利。

具体施肥量应根据树龄大小、树势强弱、结果量、土壤状况、肥料质量等因素灵活确定。根据杏产区的经验,一般1~5年生幼树每株施基肥(圈肥或土杂肥)10~25千克,或施入饼肥1~2千克。盛果期大树每株施厩肥等农家肥50千克左右,或施豆饼等饼肥7~10千克,或施鸡粪15~20千克,并适当掺入过磷酸钙、硝酸铵等。对有缺铁黄叶病的杏园,秋施基肥时,每株可加施0.5~1千克硫酸亚铁,施入时应先与一起施的其他肥料充分混合拌匀。

基肥的使用方法可分为环状沟施肥、条状沟施肥、穴状施肥及放射状沟施肥等。

1.环状沟施肥

幼树一般多采用此法,可与深翻扩穴结合进行。在树冠外围挖一环形沟,沟宽20~50厘米,深度要因树龄和根的分布范围而异,把有机肥与土按1∶3的比例掺匀填入。随树冠扩大,环状沟逐年向外扩展。

2.条状沟施肥

在杏园行间或株间或隔行开沟施肥,沟的深度与宽度同环状沟施肥大致相同。此法适于密植园及成龄树。

3.穴状施肥

有机肥不足时可采用此法。在树冠周围挖深度和直径分别为40~50厘米的穴,数目按树冠大小而定,然后将土与肥混合均匀填入。穴的位置应逐年轮换。

4.放射状沟施肥

在距树干1米左右的地方开始向外挖沟,长度可到树冠外缘。沟的宽度与深度要求内窄外宽,内浅外深,即靠近树干的宽度和深度为30~40厘米,远离树干一端的宽度和深度为50~60厘米。沟的数目以4~6条为宜,沟的位置应隔年更换。此法伤根较少,施肥面积较大,适于成年树和株行距较大的杏园应用,也可与环状沟施肥交替使用。

七、追肥

追肥又叫补肥,即在施基肥的基础上,根据杏树各物候期的需肥特点补给速效性的肥料,以满足其特定时期对养分的急需。追肥的次数和时期与果园管理水平、土壤状况及树体生长状况有关。生产上常在以下几个关键时期追肥:1.萌芽前一般在3月下旬至4月上旬进行,本次追肥有利于花器官的分化完善和枝叶生长。追肥的种类主要是多元复合肥或氮磷钾复合肥,用肥量应占全年用量的30%~40%,一般每生产100千克果实全年按纯氮0.526千克、纯磷0.221千克、纯钾0.402千克计算。此外,对有缺素症的杏园,这次追肥也可施相应的微肥。若缺锌可喷施0.2%~0.3%的硫酸锌,缺硼可喷施0.2%的硼酸或0.3%左右的硼砂,缺铁可喷0.2%~0.3%的硫酸亚铁等。追肥方法除用穴状、条状沟、放射状沟等方法外,在干旱缺水的山岭地也可用穴贮肥水法,即在3月上中旬至4月上旬整好树盘后,在树冠外围挖直径30厘米、深35厘米左右的穴,穴中加一个直径约20厘米左右的草把儿(玉米秸、麦秸等均可),高度约低于地表5厘米,用水泡透后放入穴内填土,然后灌肥液4千克左右,最后覆膜,将穴中心的地膜扎一小洞,平时用石头封住,防止水分蒸发,降雨时雨水可顺小孔流入,若无雨,每15天左右浇4千克水。

在花芽分化期可再灌1次肥液。

2.花前、花后

花前两周和花后两周可各喷1次0.3%尿素、1%过磷酸钙澄清液、0.3%硫酸钾混合液或0.3%尿素、0.3%磷酸二氢钾混合液。此时正值果实细胞分裂旺盛时期,需大量的氮、磷、钾,本次施肥可促进细胞分裂。果实的大小主要由细胞数目和体积来定,而细胞数目的多少则主要取决于前期的细胞分裂,故此期是施追肥的关键时期,不可忽视。

3.盛花期

此时喷0.2%左右的硼酸或0.3%左右的硼砂,有利于坐果和防治缺硼。

4.花芽分化期

此时正值新梢旺长、花芽分化、果实硬核期,是杏树的需肥临界期(5月中下旬至6月上旬)。此期追肥以多元复合肥或氮磷钾复合肥为好,每株结果树追施100~250克为宜,环状沟撒施或放射状沟撒施或条状沟撒施等均可。

5.催果肥

在果实采收前15~20天,即中晚熟品种果实第二次迅速膨大期施速效性钾肥,有利于增大果实,增加含糖量,提高产量和果实品质。此期可喷0.3%硫酸钾溶液或0.3%磷酸二氢钾溶液。

6.采收肥

在果实采收后,结果大树每株追施氮磷钾复合肥1千克左右,或追施腐熟的饼肥2千克左右。这次追肥可补充大量结果所消耗的氮,同时补充的磷钾肥,有利于花芽分化,恢复树势,降低雌花败育率,增加树体内养分积累,充实枝条和提高越冬抗寒能力,为下年丰产奠定基础。

(第三节)水分管理

树体内各种物质的合成与转化,维持细胞的膨压和蒸腾作用,溶解土壤中矿物质营养,调节树体温度及树体内各种生理活动,均在有水分直接参与下才能进行。及时适量地供给果树水分,是保证其正常生命活动,获得持续稳产、高产、优质的基本措施之一。

果树不同器官含水量各异,通常生长最活跃的组织和器官中含水量与需水量均较多。结果树,争夺水分最突出的器官是果实和叶片。在缺水条件下,水分优先供叶片蒸腾,致使果实呈缺水状态。

果树对于水分的需要因季节而有所不同。春季供水不足时,常延迟萌芽期或萌芽不整齐一致,影响新梢和叶片的生长;花期干旱或水分过多,常影响授粉受精,造成落花落果;新梢生长期,温度急剧上升,枝叶生长旺盛,需水量较多,对缺水反应最敏感,此期称之为需水临界期。春梢过短,秋梢过长,是前期缺水、后期水分过多所致。花芽分化期需水相对较少,水分过多反而影响花芽分化;果实膨大期也需一定量的水分,在成熟期前若水分有剧烈变化,则可引起后期落果,造成裂果或烂果。秋旱时,枝条和根系提前停止生长,影响营养物质的转化与积累,抗寒性降低。冬季缺水,造成生理干旱,枝干易冻伤。

杏是耐旱树种,但合理而适时地浇水,不仅可以使杏树增产,还可延长树体寿命。尤其是在丘陵山地,多由于缺乏水源而只能靠天等雨来供给杏树水分,因而果实产量低、质量差。

因此,灌溉便是使鲜食杏能丰产优质的重要保证。

一、一年中的浇水次数

鲜食杏在一年中的浇水次数,依树体生长物候期和降水量而定。在“三北”地区一般1年浇水4次。其具体情况如下:第一次,在杏花芽开始萌动期,即3月底至4月初(一般为花前15天)。这次浇水,可保证杏树开花整齐一致和枝条顺利生长,提高杏树坐果率,防止落花落果。同时可推迟开花2~3天,有利于避过晚霜为害。

第二次,在杏果硬核期,即6月上中旬。此期正是花芽分化盛期,也是鲜食杏的需水临界期。若此期干旱少雨,则会引起大量生理落果,并影响第二年的花芽形成,对当年和第二年杏果产量均有不利影响。

第三次,在杏果采收前后,即7月中下旬。这次浇水,可以保证花芽正常分化和枝条的生长、老化与成熟。假如此期多雨,可不浇水。

第四次,在土壤封冻以前。这次是结合施基肥浇封冻水,尤其是在冬季少雪地区,浇封冻水可以提高花芽抗寒力和花芽分化质量。

二、浇水方法

不同地区应视果园情况采取不同的浇水方法。但我国是水资源十分贫乏的国家,最好推广节水灌溉技术。

1.树盘浇灌法

在树盘一侧开一明沟,逐树地向树盘浇水。此法适于水源比较充足的地区,用水量大,但易于浇透,效果较好。

2.穴灌法

此法宜在水源不便、浇水困难的地方采用。

在树冠下挖6~10个小穴,穴深30~50厘米,上口直径为30厘米,下口直径为40厘米。灌水后,在树盘内覆盖地膜,也可用落叶或杂草将灌水穴盖严,以便下次再灌或截流雨水时用。

3.喷灌法

喷灌是利用机械与动力设备从水源取水加压或利用天然落差使水经管道系统通过喷头喷向空中,使水成雨滴状降落田间的一种灌水方法。喷灌俗称人工降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