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童书快乐学习丛书-如何成为小理财家
15891600000007

第7章 品德修养(4)

倡导节俭,不是搞搞形式而已,而是落实到每个人的实际行动上。形成一股良好的社会风气,这有利于人民的身心健康发展。网络使我们进入信息时代,提高了我们学习工作的效率,节省了大量的时间。但利用不好就会浪费大量的资源,又浪费了时间,更为严重的后果也时有发生。2000年以来,政府处理了20多万腐败官员,他们中有很多是生活不节俭。

倡导节俭,除了正确的舆论导向,还要依靠科技和协调。

总之,正确理解节俭的内涵,处理好节俭与发展的关系,大力倡导节俭,对我们来说具有很重要的意义。科学合理地利用资源,使其发挥出最大的效益我们每个人都有责任。

(第五节)精神富有非金钱可比

在一个商品社会,要使一个人在孩提时代就能树立起正确的金钱观,是一个新鲜而又重要的话题。对此,《富爸爸穷爸爸》一书,在某种程度上,给了我们一些不同寻常的启示。这本生动而有趣的书,是我们进入西方社会商品经济文化的一个入口,也是我们反思我国文化和教育的一个入口。

此书一开篇,就提出了一个耐人寻味的命题:在作者看来,正确的金钱观的形成,应该从儿童时期抓起。这是很有道理的。但令人遗憾的是,从全书开头读到末尾,我们也没能找到关于这个问题的令人信服的答案。这也是美国式的畅销书的局限所致。所以,我们不妨把这本书看成一种戏说,不要把它太当一回事儿了,以为它真的像宣传广告上说的,是句句珠玉金华,行行真知灼见。

令人感兴趣的是,它对美国式传统消费方式的异议,带着浓厚的东方色彩。后来,才注意到作者是一个日裔美国人。于是恍然大悟。作者不赞同那种以分期付款的方式来购买超出目前购买力的超前享受物品。比如一幢大房子,它得让你养它一辈子。适当的节制是需要的,但一个社会的经济,尤其是美国式经济的运行,很多时候,就在于这种超前消费给经济带来的冲击力。没有它,一个社会的经济,难保不走向萎缩。作者认为,这种超前消费是把金钱转换成了债务。而作者提倡的是把金钱转换成造币机——资产,建立自己的产业。用钱生钱,这也是一种促进经济发展的方式。但问题在于,对个人而言,投资者的天赋、才能,以及投资的机遇、风险等等因素,又该如何来考虑呢?再说,是不是所有的人,都得放下自己真正喜欢做的事情,天天惦记着生意呢?说白了,这只是一个关于发财的神话而已。

在类似的其它矛盾和悖论中,作者没有进一步深入下去,找出金钱背后所隐藏的社会、文化等与人性有关的种种根源,并对它们进行探讨。我们从中得到的关于金钱的启示,还是非常肤浅和片面的,都是一些浮在水面上,经不起我们的理性和良知推敲的东西。

再举一例:作者在书的开头,写到他和朋友小时候去收集牙膏皮,为了迅速完成他们的商业计划,迈克的任务变成了告诉邻居们快些用完他们的牙膏,告诉他们牙医希望他们比平常更多地刷牙。——谎言、心计、为达到目的不择手段……种种因金钱带来的消极的东西已经慢慢侵入孩子幼小的心灵了。虽然,孩子的行为本身,还带着天真童趣,我们可以一笑置之。但实际上,在这里,金钱已经露出了它狰狞的面目,而作者对此毫无知觉。他一方面在告诫孩子,要学会控制对金钱的欲望,一方面又教他们学习如何赚钱,这是在控制还是刺激欲望呢?一个小孩子,从小不是在对大自然的热爱,对知识的渴慕,对品德的塑造,对爱的学习中长大,而是关注于理财能力、经商能力,诸如此类的训练,这样的生命成长是健康全面丰满的吗?

答案是显而易见的了。

《富爸爸穷爸爸》一书,提出的让孩子从小注意对金钱的认识,理财的能力,是有一定道理的。但道理不一定就是真理,而一个爸爸的富与穷,也不是单纯用他们对货币的占有量来判断的。一个人人性的富有,精神的富有,岂是物质和金钱可以度量的呢?

我想,这也是《富爸爸穷爸爸》一书,给我们的在作者本意之外的启示之一吧。为此,我一们不应后悔在阅读这本书上所花去的精力和时间。

还是让金钱本身,让生活本身来给我们启示吧。它远远高于和超出一切书本所提供给我们的一切。

(第六节)学习理财,从现在开始

当我们带着信用卡走进无人银行,借着熟知的操作方式,就可以轻易地从自动柜员机领到所需的钞票,而在商店购物,以信用卡结账时,只要签个名字就完成交易,完全不需支付现金,这些商业行为在现今的生活中可以说是稀松平常,但对许多小朋友而言,却不那么容易理解,在他们的观念里,多认为钱是用来换取物品的媒介,为什么提款机里没有人,却可以领到钱?不用带钱也可以买到东西?这些问题,相信许多父母都曾被问过,至于钱怎样才会变多?似乎是父母才懂得的魔术。

到底小朋友该不该学理财?答案莫衷一是,小朋友的金钱来源,大部分是父母给的零用钱、过年时的压岁钱,或是帮忙做家事、学校成绩优异等所得到的奖赏,当他们得到这些金钱之后,通常会立刻换成他们想要的东西,有些人在父母的协助下会存起来,但不管哪一种方式都属于理财的范围,因为这些事情都跟“钱”有关,其中,也隐含对孩子金钱价值观的机会教育。

在现今丰衣足食的时代,物质方面都不匮乏,然而在小朋友的社交环境中,也会互相比较,比物质享受、比零用钱多寡,甚至比家境、比父母的赚钱能力等等,造成父母教育上的困扰,许多父母也常烦恼该给孩子多少零用钱才够。担心小孩一有了钱就挥霍无度,所以主动替小孩保管他们额外获得的压岁钱或奖赏,以小孩的名义存入银行账户来限制他们过度花用,久而久之,小孩会觉得这笔钱不属于自己所有,如此还是父母在理财。其实可以让小孩了解正确的用钱观念,让他们在可以理解的范围内体认理财的意义,学习如何理财。

一、五项原则,教孩子理财

有些父母认为孩子还小,不适合学理财,因为连大人都学不会,其实教小朋友理财并不难,不需要告诉他们艰涩的投资理论或金融操作模式,只要就孩子平常接触到的部分,例如购买零食、文具及玩具等,藉由输导正确的金钱观让他们懂得如何让钱发挥最大的效用,但在教孩子理财的同时,有五项原则要加以注意:

原则1:不要忽略或回避孩子关于金钱方面的问题

当大人在处理金钱时,如果孩子对相关问题好奇或有疑虑时,千万不要觉得不耐烦或用回避的态度来响应,这是教育的机会,应该尽可能的用孩子懂的语意加以举例说明。

例如:当孩子问到:“为什么可以不用花钱,只用一张小卡片就可以买到东西?”这时候可以告诉他们:“这张小卡片叫做信用卡,用它来买东西时,商店会透过计算机告诉银行我花了多少钱,银行会先帮我付钱给商店,再通知我还这笔钱,并不是不用花钱就可以买到东西。”要强调这笔钱是要还的,否则如果让小朋友误以为持卡可以不必付钱就得到想要的东西,会造成金钱观的偏差,将来很可能因此成为负债一族。

原则2:视需求必要性给零用钱

孩子的零用钱多半是父母给的,目的是要让他们有机会学习自己管理金钱,但有些小朋友会认为父母给零用钱是天经地义的事,所以最好不要孩子一伸手就给零用钱,应该视需求的必要性而定,当他们有花费需求时,一定要了解这些需求的原因,衡量之后认为有必要性再给,否则孩子若发现要零用钱是容易的事,便会养成好逸恶劳的个性,将来恐怕会吃不了苦,更严重的情况甚至会为了钱而误入歧途。

原则3:让孩子学习珍惜金钱

不管是买东西给孩子或是给孩子零用钱,都要教育他们好好爱惜物品或保管金钱,若物品是因为孩子的疏失而损坏,不小心弄丢了钱或是恣意浪费时,要让他们对这些失去或损坏的金钱物品负责,例如弄丢或浪费掉的钱,在下次发零用钱之前都不会再给,物品损坏也不会帮他再买一次,在提供这些金钱或物品之前,要很明确地告诉他们好好爱惜,并强调在任何情况下都不会再供应,这样才会让孩子更珍惜他所拥有的金钱或物品。

原则4:试着让孩子自己管理钱

既然要教孩子理财,就要相信他们可以自己处理金钱,父母只是在一旁提供必要的协助及咨询,给他一定的可支配金额,让他们用自己的方式去管理,重点是要让他们学习如何让每一分钱可以发挥效用,例如:孩子可以用自己拥有的钱去买想要的东西,而不需向父母伸手要,一旦金额不足又非买不可时,可鼓励他们想出取得差额的方法,但重点是这个方法必须要是正当的,例如:以做家务事换取奖励等,这是在教他们如何正确赚钱,有钱才能够消费。

原则5:以身作则

孩子的外在行为往往有很大的部分是受父母的影响,所以当要求孩子应该怎么做或不能做什么时,要先想想自己的行为是不是影响到孩子的价值判断,要孩子做到的事情,自己得先做到才有说服力,现在的孩子自主性都比从前强得多,在孩子面前得以身作则,自己先做好榜样,才可能导正孩子的价值观。

二、理财习惯从小培养,轻松累积资产

理财的观念在现今的时代是很普遍的,几乎每个人都在做理财规划,并且已经成为一种习惯,然而习惯若是能够从小就开始培养,将来长大后,在成人的社会里碰到任何与金钱有关的事物,都可以从容以对,因此时下的理财教育,已开始向下扎根,不少书籍也教导父母如何和子女谈钱。

在每个成长阶段中,每个人会学习到不同程度的理财知识及方法,投资理财工具也会不断的推陈出新,只看近几年,尽管经济不景气,民众仍有不少理财工具可选择,但若从小时候就培养出正确的理财观念,将来无论经济环境如何变迁,理财商品如何翻新,都会因为有最正确充足的理财基础,能适时调整理财目标与策略,不被市场牵着鼻子走,永远都能轻松累积资产,而这是父母给孩子最大的财富,所以教孩子理财是年轻父母的当务之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