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童书快乐学习丛书-如何成为小老师
15891900000003

第3章 教师基本素养(3)

斯托伯(stober,1991)对课堂管理方面的技能型教师与反思型教师进行对比研究发现,用反思建构的课堂管理方式的教师与仅仅采用一些课堂管理技能的教师相比,前者比后者更主动地把自己看成是课堂管理问题的解决者,能提出更多的解决课堂问题的方法,能对课堂的事情承担更多的责任,也能对学生的情感和态度给予更多的关心。因此,教师要进行经常性的反思,对自己在课堂教学和管理中的行为进行总结和反思,构建一种反思型课堂管理风格。

(三)教师对学生需要的满足

面对几十个个性差异的学生,教师采取何种管理方式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对自己学生的了解。首先,教师要深入到学生中间去,与学生开诚布公地交流、谈心,建立一种和谐、开放的师生关系。其次,教师要进行换位思考。教师要站在学生的角度,力求为学生着想,来了解学生的感受和体验。再次,教师要克服对学生的偏见,树立正确的学生观,尽可能客观公平地对待每一位学生。

(四)改进学校的管理哲学和办学理念

学校是教师个体成长发展的土壤,教师素质的高低依赖于学校这一独特的空间。学校要倡导积极的管理哲学和办学理念,要给予教师充分的支持和鼓励,为教师创造良好的发展条件,给予教师自主活动的空间;要适当地放权给教师,让教师有权利自主地处理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同时,学校也有义务和责任定期不定期地组织教师讨论社会和政治方面的热点和焦点,使教师对社会意识形态的正确发展有一个正确的认识和了解。

(第四节)教师的职业道德

教师的职业道德在精神文明建设中具有特殊的地位和作用。进一步明确教师职业道德的特点及作用,对于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提高师资素质,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教师职业道德的基本特征

一是先进性。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教师道德应当比其他职业道德有更高、更先进的要求。教师教育学生,不仅通过言教,而且通过身教;不仅要用丰富的学识教人,更要用自己的品格教人,即以自己的良好道德行为去影响、启迪和感化学生的心灵。

二是示范性。“师者,人之模范”。教师的劳动对象是可塑性大、身心尚未成熟的儿童和青少年。教师的言谈举止、待人处世,乃至气质、性格等,都对学生起着熏陶、感染和潜移默化的作用。

三是继承性和稳定性。教师的道德规范并非一蹴而就,而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美德长期积淀、继承、发展的结果。从孔子的“学而不厌,诲人不倦”,到今天的“春蚕”、“红烛”、“园丁”、“人梯”精神,两千多年来,教师道德已成为我们民族宝贵的道德伦理财富。

四是奉献性。教师的工作是“树人”工程,虽功在千秋,却难以取得立竿见影的收效。这就要求教师必须具有“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的高尚品质,特别是在当今体制转轨,各种利益调整、碰撞的改革形势下,更需要以无私奉献为基础的职业道德情操。

二、师德在精神文明建设中的作用

教师职业道德既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又在精神文明建设中发挥着特殊重要的作用。一是导向作用。良好的师德,对于引导、启发、教育学生成为“四有”新人,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二是凝聚和约束作用。师德规范把教师凝聚成一个爱岗敬业、无私奉献的群体,师德规范又对教师的行为举止有着强烈的约束作用。这种约束作用,一般是通过检查、督促、激励、评价等方式来体现。三是辐射作用。一方面,师德会通过教师对学生良好品德的培养影响社会风气的改变;另一方面,师德还会通过学生对其家庭的作用而影响社会风气。

三、加强师德建设的途径

首先,要认真学习政治理论,提高理论修养。其次,要严格执行《教师法》和《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使教师懂得依法履行教师义务,增强师德教育中的刚性因素。第三,要自重、自省、自警、自励。同时,还要进一步强化师德监督机制。除加强法律监督、行政监督、舆论监督外,应积极开展社会监督,充分利用社区教育委员会等组织,通过聘请校外各界人士担任师德校风监督员等方式,全方位加强教师职业道德建设。

(第五节)教师礼仪

英国哲学家弗兰西斯·培根谈到教师时说:“教师是知识种子的传播者,文明之树的培育者,人类灵魂的设计者。”教师肩负着教育学生、培育学生,使学生成为接替老一辈事业、延续社会发展的新一代。因此,他们无论是在教学、教育活动中,还是在交际场合,均须讲究礼仪,做文明交往的使者。礼仪是一种文化,它构成了人的形象的重要侧面,是其外在的形象,亦是内在气质的表现。教师的一言一行,一动一静,一笑一颦,无不鲜明地给自己仪表和形象添画各种线条和色彩。

教师的礼仪美(包括仪表、礼貌、风度等)是教师的外在语言的生动表现,它和教师的内在美(即人的思想感情、性格品质、道德情操、文化修养等)是息息相通、相辅相成的。从某种意义上说,教师礼仪素养正充分体现了教师的完美人格、娴淑修养、丰富感情、高雅品味和高尚情操。它是教师的形象语言。这种“无声的语言”比有声语言更生动、形象化,更具有独特的感染力、教育意义。“为人师表”体现了教师语言艺术的深刻涵义。

教师的仪表指教师的外表。它主要体现在身材、容貌和服装及其穿着方式两个方面:

一、身材容貌是教师固有的生理条件

一些男教师,他们那魁梧伟岸的身躯,英俊的容貌,蕴藏着一种令人折服的威严和力量。而尤其是有别于男子美的女性美,更具有特殊的魅力,无论是秀美娴静、亭亭玉立的青年女教师,还是美丽庄重、潇洒风度的中年女教师,还是稳重老练、风韵犹存的老年女教师,她们的形态美、线条美,都会引起学生的遐思和好感,谁都羡慕好的身材和容貌,应该说,这是教师理想的仪表。但也决不是说身材、容貌欠佳的人就不适合当教师。以貌取人是不科学的。《论语》记载:孔子有个姓澹的弟子,字子羽,因容貌丑陋,未被孔子看重,后至江南,有弟子三百人,他的学问和修养,深受时人称赞。孔子得知,颇为感慨地说:“以貌取人,失之子羽。”

可见,那种单纯以貌取人,把审美标准全部放在“外貌”基点上是不正确的。一个女教师如果仅仅注意外表美,而内心贫乏,灵魂空虚,就犹如一口枯竭的死井,腐烂发臭,事业是决不可能成功的;而如果既有心灵美,又有外貌美,就如同汩汩泉水,终年暴流,滋润人们的心田,永远感到生活的甜美、人生的温馨。如果没有外貌美,而有内在美即心灵美,她的讲课、讲演、讲话同样可以感动人,获得成功。所以,柏拉图说:“应该学会把心灵的美看得比形体的美更珍贵。”雨果认为:“假如没有内在美加以充实,任何外貌美都不完备。”歌德认为:“外貌美只能取悦一时,内心美方能经久不衰。”也正如托尔斯泰作过的最精辟的概括:“人不是美丽才可爱,而是可爱才美丽。”

二、服饰穿着是仪表的另一方面

服饰包括两个方面:一是服装;一是饰物。教师服装应适合社交环境,如最隆重的场合或宴会应穿着严肃、大方、庄重典雅的礼服;如婚礼、联欢会,女教师尽量应穿着美观大方、漂亮得体的礼服;如讲学、讲课,教师不应穿奇装异服,花里呼稍,应整洁得体、朴素无华、自然大方。男教师多穿西装,夏天可在衬衣上打一领带,女教师多穿西装裙或自己喜欢的颜色的服装。当今,时装已经随着开放的春风进入繁华的都市和富饶的乡村,所以,讲课时教师不能忽视服装,并要注意服装不仅要与讲课内容的特点协调一致,而且要和教师的体型、肤色、年龄、性别相适应。一般红色显得热烈、奔放、热情;白色象征着纯洁、肃穆;黑色象征着严肃、庄重。

饰物指头巾、帽子、发卡、项链、耳环、胸花、戒指等等。女教师除在上课时少用外,在有些场合,如宴会、欢迎会、联欢会上,佩戴些饰物更显得漂亮美观,能产生使人乐于交往的魅力。

教师找学生谈话要注意礼仪礼貌,谈话时态度要诚恳、自然、大方,不要做一些不必要的小动作,不要不时地发出“嗯、啊、噢……”声音,不要轻易地打断对方的讲话或随意插话,要学会倾听对方的谈话,要让对方把话讲完,要学会控制自己的感情,不要过于激动,等听完之后,冷静分析,再作出自己的判断。

礼貌语言在一定程度上标志着一个社会的文明程度,一个人的语言反映一个人的精神世界。“礼貌是人类共处的金钥匙。”你对别人有礼貌,他人才会对你有礼貌,故与他人交谈时,要清除语言中的杂质,注意避讳的言词,要多用礼貌的语言,如“请问”、“对不起”、“多谢”、“十分感谢”,这不管是被邀请讲课、讲演,不管是开始还是结束后,都应该说。当然,道谢时的态度和语言必须诚恳,但在现实生活中,有人却常常忘记。如一位太太上了电车,车上所有的座位都坐满了。有位先生站起来让座,这位太太一声不吭坐下了,这时,那位先生转身问道:“太太,你说什么?”“先生,我什么也没说呀!”“喔,对不起,太太,我还以为你说‘谢谢’呢。”

说话的声音、嗓门不宜太高,尤其在公众场合,如几个人在一起办公,打电话,声音太大,定会影响别人。还应当持重沉稳。沉稳可以避免个性冲动,脾气暴躁。萨迪说:“讲话气势汹汹,未必就是言之有理。”达尔文则比喻:“脾气暴躁是人类较为卑劣的天性之一,人,要是发脾气,就等于在人类进步的阶梯上倒退了一步。”孰不知,“好脾气是一个人在社会中所能穿着的最佳服饰。”

风度就是美好的举止姿态,也就是言谈举止,所表现出来的总体形象和气质。教师的风度直接影响着学生。一个教师如何登上讲台,在讲台上面对学生如何动作?举止风度如何?是教学、教育活动中的一个组成部分。

人,允许各有各的风度,各放异彩。

1942年,毛主席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浓重的湖南口音,扳手指算数,昂首挺胸,侃侃而谈,寓情于理,如叙家常,他的讲话折服了在场的听众,这是一种大家风度,是毛主席特有的领袖风度。

【例】曾有幸在古都听过鲁迅先生“北平五讲”的木将,在其回忆录中这样深情描绘了鲁迅演讲的风度:“先生穿着一件灰扑扑的长袍,和在照片上所见到的一样(先生不管什么季节外面都套上一件长袍),短发直直地立着,留着胡子,脸是苍白和瘦削的,没有笑,坚定地站在那里,两眼平和地看着大家。他不是叱咤风云、锋芒毕露地口若悬河,而是声调平缓地在讲话,我们看见先生。铁铸似地站在北中国的夜空下,站在人民大众的反抗风暴中,愈久弥新。”

这是又一种风度,是一种严肃的可亲可敬的学者风度。

作为一名教师,举止应适度、端庄。待人接物时,应自信、自重,不要自卑、自贱,但又要尊重他人;与人交谈时,应大方、爽朗,不要孤傲清高,使人不愿接近你;不如他人时,应心悦诚服,不要出言不逊,那将风度欠佳;介绍自己时,应谦虚、求实,不要自吹自擂,以免别人对你产生反感;在讲台上,面部肌肉放松,微带笑容,给学生以美感,要发自内心地热爱学生,尊重学生,才会流露出真情实感,而不是给学生以虚假轻浮的感觉。姿态是风度的语言,站立的姿态,可以说是一个人所有姿态的根本,务必要有一个正确的站立姿态。富有魅力的走姿像一首动人的抒情诗,姿态要力求优美、正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