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中国现代文学经典收藏馆-丰收
15900000000001

第1章 叶紫

叶紫(1910—1939年)原名余昭明,又名余鹤林、汤宠。湖南益阳人。1926年就读于武汉军事学校第三分校。叶紫的父亲、叔父、姐姐都是20世纪20年代湖南农民运动的领导者,均于1927年“马日事变”被杀害。叶紫逃出家乡后,一直在长江中下游地区漂泊,先后流落到南京、上海等地。做过苦工,拉过洋车,当过兵,讨过饭,后又任过小学教员和报馆编辑。

1932年叶紫与陈企霞共同创办《无名文艺》,同年加入“左联”,走上文学道路。1933年参加中国共产党,并第一次以叶紫为笔名发表短篇小说《丰收》,引起文坛注目。随后又写了一些散文、小说。1935年在鲁迅支持下,自费出版了短篇小说集《丰收》,收入《奴隶丛书》。同年患严重肺病。病中写作和出版了中篇小说《星》及短篇小说集《山村一夜》。

叶紫的小说,多取材于自己的经历以及自己熟悉的故乡生活,尤其注重表现20世纪30年代农村空前尖锐的阶级对立和农民的被逼反抗。从艺术上看,由于他对人的把握不是从人性,而是从经济状况、阶级关系来进行的,因而对人的表现比较肤浅,对社会关系的表现也失之单纯;但由于叶紫忠实于现实以及感情的真挚,他的描绘总是那么纯朴,真实。这使他的小说虽不深厚,但简朴、真实,决不浮泛、空虚和概念化。

叶紫小说所表现的对统治阶级的愤怒,不是局限于个人际遇的,而是超越了个人悲欢的对人间不平等的愤怒。叶紫曾自谓“刻画着这不平的人世”,“一直到人类永远没有不平”。这种着眼于人类的崇高情怀与境界,使叶紫小说能超越当时左翼文学的功利主义时尚,显示出崇高的美。

抗日战争爆发后,叶紫因贫病交困离沪返湘。1939年不幸英年早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