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人生定位:特劳特教你营销自已
15900700000020

第20章 产品型赛马(3)

没有多少人奢望成为梅斯特拉尔、格斯滕藏、麦克纳马拉、弗赖伊、科克伦斯、戈德马克或者兰德这样的人。这通常需要环境、时机和经历这几个因素的机缘巧合。换言之,你得在正确的时间出现在正确的地方。

但是,如果你过于自我,以至于忽略了周遭发生的事情,那么即使你在正确的时间出现在正确地方也毫无助益。事实上,大多数人都为自己的目标、工作习惯和各种“待办事项”忙得不可开交。

大多数相当能干的管理人员都没有时间用显微镜观察芒刺,也没有时间自忖如何清洁婴儿的耳朵。

这太糟糕了。说实话,普通人在自己一辈子的工作中都会错失几十匹特别出色的产品型赛马,普通人只得听从命运的安排。这本书的目的就是要帮命运一个忙。

梅斯特拉尔和格斯滕藏等人证明了一个原则,就是要在你自身之外寻找你的产品型赛马。但实际上,你很有可能发现自己正像艾伦·莱弗科夫(Alan Lefkof)那样生活着。

1981年,27岁的莱弗科夫在麦肯锡公司担任顾问,当时,他偶然看到了网格系统公司(Grid Systems)10磅重的手提电脑。“那时,其他的手提电脑都是25~30磅重的那种。”他说。

这让莱弗科夫叹为观止,于是他辞掉了麦肯锡的工作,签约受雇于网格公司,当上了销售经理。这在当时堪称一个大胆的举措,因为大家都认为麦肯锡是蓝筹咨询公司中最“蓝”的公司,而网格公司几乎是个无人知晓的公司。他很快就成为市场营销的负责人,后来又当上财务和公司发展负责人。在此期间,他帮助策划了网格公司对坦迪公司(Tandy)的销售项目。

最近,艾伦·莱弗科夫被任命为网格公司的总裁,该公司现在价值1.3亿美元。你如何才有机会在36岁时就成为一家价值1.3亿美元公司的总裁呢·这和你在41岁时当上美国副总统的方法一样。

找到一匹可以驾驭的赛马。

你永远不会太年轻

当比尔·盖茨的朋友保罗·艾伦与阿尔泰这个机会不期而遇时,比尔·盖茨还是哈佛的一名新生。你会怎么做呢?

“这主意太好了,保罗,不过等我拿到学位以后再说吧。”你会这样作答吗?

赛马是不会等待的,如果它准备好了,那么它就是准备好了。事长?

当然,你的名利不是因为大学辍学而获得的,而是找到一匹可以驾驭的赛马。待在学校,获得学位,这对你不会有什么坏处。总的来说,这可能会对你有利。

你甚至应该考虑继续待在学校,拿个硕士学位,如果你能负担得起,最好再拿个博士学位。

不管你在哪里—上大学、在公司上班或者自己创业,你都应该睁大双眼。当你看见那匹可以带你到达顶峰的赛马时,不要犹豫。

放弃你正在做的一切,跳上马背。你可能永远都不会再有这样的机会了。

如果这意味着放弃哈佛或者霍华德或者豪弗斯特拉,那就放弃吧。好马稀罕,好学校多的是。每年9月,不管发生什么事情,3 300所高等教育机构都会敞开大门欢迎250多万名新生。

如果你的赛马在去董事会会议室的路上绊倒或迷路了,你总是可以重返课堂的。

1983年,迈克尔·戴尔在得克萨斯大学上大一时,IBM个人计算机非常热门。戴尔注意到一个重要现象。

戴尔说:“按照他们系统的工作方式,可能会出现经销商订购10台,实际只收到1台的情况。或者,他有时会订购100台,却只收到10台。如此一来,有时即便他们只想要100台,却要订购1 000台。

嗨,你瞧,这次他们就送来了1000台。”

他接着说:“碰到这种情况,经销商为了保持现金流转,就会以成本价或者低于成本把多送来的计算机卖给我。”于是,他取出1000美元的存款作为启动资金,做成了第一笔生意。

一拿到这些计算机,戴尔就增加了一些选项,比如额外的内存和磁盘驱动器,然后以低价将升级后的计算机转卖给同学。“1984年4月是我最后一个月在寝室里做生意,当月我做了8万美元的买卖。”他说,“接下来的那个月我便组建了公司,搬进了办公室。”

戴尔的下一个举措就是白手起家,开始生产IBM兼容机,但他并不想通过既有的计算机商店进行销售,而是找了一个其他计算机公司都没有使用的渠道。这个渠道就是直销。戴尔在行业杂志上做广告,然后采用一批专业接线员通过电话来销售IBM兼容机。

1989年,这家成立仅5年的公司销售额达3.85亿美元。戴尔所持有的戴尔公司的股票市值目前已超过1亿美元。

对于一位从得克萨斯大学辍学的24岁年轻人来说,这可真不错。

当比尔·科宁汉姆(Bill Cunningham)还是达拉斯一名17岁的高中毕业班的学生时,他好不容易凑够了700美元,开始做直销生意。如今,21岁的他管理着一家拥有50名雇员的公司,年销售额达160万美元。

科宁汉姆的主意是从邮件里得来的,他注意到房产中介寄来的几张明信片,主动提出要给他父母的房子估价,然后推向市场。

“卡片太容易被扔掉了。”科宁汉姆说,“我想,要是给房主打电话,效果肯定会好得多。”于是,这个十几岁的企业家联系到一家很大的房地产公司,提出要给潜在的售房者打电话,安排免费估价活动。房地产公司同意了,于是科宁汉姆做起了生意。他聘用了几个兼职员工,在头6个星期里他为客户搞定了2 000个新的房屋销售名单。后来,他的公司又为其他房地产公司以及美林证券提供同样的服务。

科宁汉姆的公司叫做“拨通美国”(Dial USA),他们还为非营利机构筹集资金,为销售机构进行市场调研和提供线索。他不像戴尔那样是个百万富翁,但话又说回来,科宁汉姆才21岁。

你永远不会太老

雷·克罗克直到51岁才看到了后来改变了他一生的圣伯地诺汉堡包(San Bernardino),他成立麦当劳公司那年已经52岁了。

在那之前,克罗克是卖纸杯的,他还一度想在佛罗里达销售房产,后来又成立了一家销售奶昔搅拌机的公司。他从未开过餐馆,从未卖过汉堡,也从未卖过奶昔。

不要紧。他擅长做的事情是,在看到一个好主意时能够认出它。

他来到圣伯地诺,想弄明白麦克唐纳兄弟为什么从他那里购买那么多搅拌机。他看到的一切使他下决心购买了一种理念的特许经营权,这个理念后来征服了快餐世界。

如果你用一种开放的心态看待生活,你就永远不会太老。可惜,随着年龄的增长,你的心里往往会装满各种各样的事实。很快,你就什么都知道了,这会让你处于一个运气不佳的位置,无论一个新的产品创意有多么出色,你也无法加以识别。这太糟糕了。当两位史蒂夫把他们的苹果计算机的雏形带到阿塔里公司(Atari)和惠普公司老板那里,建议两家公司收购他们的原型产品时,全都被拒绝了。沃兹尼亚克在三个不同的场合想要说服他在惠普公司的主管。那位年长的主管指出:第一,沃兹尼亚克没有大学学历;第二,沃兹尼亚克不具备计算机设计人员的正式资格。

现在,阿塔里公司和惠普公司都进入个人计算机领域,却远不如苹果公司,后者如今是一家价值50亿美元的公司,在《财富》500强中位列96名。

我们说的也不是什么大手笔的投资。当阿塔里和惠普对苹果说“不”的时候,它们本可以花点零用钱就可以启动个人计算机业务。

比如,无线电室(Radio Shack)仅仅在工具、工程和软件上投资了15万美元,就把它的TRS-801型成功地推向了市场。

长生不老的灵丹是暂停判断。不要急于说“不”,不要让以往的良好经验遮蔽了视线,而对新的机遇视而不见。(要始终扪心自问:“如果我真那么聪明,怎么没变成富人呢?”)

贾森·爱普斯坦(Jason Epstein)的重要产品是在他61岁那年诞生的,他的创意过了40年才发芽。

爱普斯坦是《读者书目》(The Reader’s Catalog)的出版商,这是一本“书之书”,这可能使图书行业发生一次变革,几乎全美各地都对此做出了热烈反应。这本书精选了诸如“月度图书俱乐部”和“优质平装书俱乐部”这类俱乐部里的图书。

爱普斯坦是在哥伦比亚大学做学生时想到这个主意的,当时,他可以说是“住在”了纽约格林尼治村的第18街书店里。“那家书店拥有你能想到的所有东西。”他说。(第18街书店早已消失,它和大多数书店一样,全都成了昂贵租金的牺牲品)。

《读者书目》上列有208个类别的4万种图书。该书目之所以颇具实用价值,完全依靠今天低成本的计算机技术。爱普斯坦先生期望每天更新和修改书目的页面。

值得注意的是,爱普斯坦并不是这方面的新手。从1958年起,他就一直担任兰登书屋(Random House)的编辑部主任。如果你每天都忙着砍伐树木,就很难看到整片森林。

通常来说,年龄和经验会与你识别优秀产品创意的能力相互抵触,你会成为万事通心态的牺牲品。

大公司很容易受到这种心态的伤害,所以这些行业巨头很少会有全新的产品问世。阿尔泰8800诞生6年后、苹果Ⅱ代问世4年后,IBM才终于抽出时间推行个人计算机。其实对于阿蒙克这个巨头公司来说,IBM的速度实在太快了。他们让普通的计算机厂商纷纷败下阵来,包括中恒、安迅、王安和惠普。

不要轻信媒体炒作

寻找产品型赛马的人往往会错误地痴迷于天花乱坠的宣传报道。当报刊和电视都在大谈特谈一种新产品概念时,通常会让人空欢喜一场。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据大众媒体的报道,汽车将被淘汰,每家后院都会有一架直升机。其实,除非你名叫特朗普或者布希,鲜有几户美国人家拥有自己的直升机。

还有,如果你相信那些夸张的媒体广告,那么木匠、水管工和泥瓦匠多半都会没活可干了,因为人们将在生产线上用现代的方式建造房屋。要么是我们在等日本人这么去做,要么就是媒体过分乐观了。同样,对于电子报纸、视频文本和一英寸厚的电视屏媒体也都大肆炒作。

事实上,革新性新产品的想法通常都会悄无声息地到来,而不会弄得响声震天。阿尔泰8800当初是刊载在《流行电子》这一名不见经传的杂志封面上,而不是《时代》或《新闻周刊》。而且,对于阿尔泰那篇开创了个人计算机时代的文章,根本没有一家大众感兴趣的大型杂志或报纸关注过。此外,阿尔泰的到来并没有得益于新闻发布会或广告宣传机构。

与阿尔泰形成对比的是凯芙拉(Kevlar),这是一种神奇的超轻纤维,强度是钢的5倍。(听起来很了不起,不是吗?)杜邦公司极尽渲染之能事推出了凯芙拉纤维。1987年,《华尔街日报》报道说,25年来,杜邦公司在凯芙拉纤维上耗资7亿美元,损失了2亿美元,结果这种纤维仅在非常零星的市场上获得了少量的运用。看来,凯芙拉将会变成另一个可发姆(Corfam),那是杜邦公司先前的一场宣传灾难。

没有哪家新推出的报纸在面世时的声势能比得上《今日美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