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玄幻霸世龙吟
1591800000225

第225章 孔子身份

第225章 孔子身份

“不乏奉承之意,却也算是道出了为政的根本。”孔子没有虚而套,却也对楚惊风那句“在德不在险”大为赞同,“楚侯,若你真的能按自己所说的去做,想必今后定能成就大器。无论是自身修为,还是一国的治理。希望你能一直记住自己的信念,无论今后事情到了哪一步。”

“是!”楚惊风认真的回答。

曲阜城内,建筑并不是很大气,也没有丝毫奢华之意。但是,一城的百姓都知礼尚贤,互敬互让,很有一种世外桃园的感觉。

曲阜原本属于鲁家。但是上次鲁家被灭之后,曲阜以东的地盘被齐家占据,以西则被宋家分得。但无论是齐殃还是宋逆,都不会傻到去打曲阜城的主意。哪怕没有孔子亲自出手,就单凭那三千算师,也没人敢冒犯曲阜。

进入孔子家中,很简朴。虽然面积不小,但是没有丝毫奢华。

“楚侯,可知我此番为何救你?”孔子淡然问道。

“或是鬼谷先生所托?”楚惊风笑问。

“鬼谷子确实传来了音讯,但这不是关键。”孔子说道,“之所以救你,是因为你本人值得我出手。天下诸侯众多,但能够给这个世界带来一丝新迹象的,也只有你楚侯了。尚德,亲民,变革陈腐,推崇礼仪。你做的这些,都是寻常诸侯做不到、或者不屑于做的。还有你那‘四有新人’的理念,我也有所听闻,确实取得了很大的成绩。所以,我对你这个人很感兴趣,呵呵!”

“大师谬赞了!”

“诸侯之中,唯有楚国教化最好,这是不争的事实。我曾派弟子多人前去观察,也发现楚国之民得其所、安其居、乐其业。就凭这一点,你楚侯功德不浅啊。”孔子说道。

楚惊风当即豁然起身道:“大师过奖。”

“楚侯多礼了,呵呵。”孔子示意楚惊风坐下,然后叹息说道,“如今天下之乱,三皇五帝以来所未有。君不君,臣不臣,父不父,子不子。四野有豺狼,朝中居猛虎,这大周啊,哎!”

四野豺狼,或者说的就是各大诸侯世家了。但是,朝中怎会有什么猛虎?有周公扶持,谁能奈何周王室?再说了,周王室已经衰微至此,谁还会打它的主意?

楚惊风知道,孔子一生维护大周正统,并将恢复周礼作为自己的信念。此时孔子说出这些话,楚惊风倒也不觉的意外。

孔子继续说道:“朝堂之上,天子不能自主。如今周公联络齐、宋、韩、赵、魏,以及你楚侯;召公联合秦、燕,甚至暗通夷狄外族。两头猛虎在侧,天子岂能施展手脚?”

说完,孔子仔细看着楚惊风的神色变化。不料楚惊风却笑道:“弟子虽和周公有些交情,但也都是些台面上的正常交往。至于惊风这侯爵的爵位、上将军的官职,却是天子所赐。这一点,弟子还是分得清的。”

“好,难得楚侯分得清内外。”孔子赞赏道,“既然如此,我就真的可以拜托楚侯一件事了,那就是:辅周!”

好大的课题!楚惊风一阵头大。

如今的大周王室,已经烂了,扶持周朝的难度何等巨大?但是对于孔子的请托,楚惊风又觉得不好拒绝。一来自己打心底敬重这位老者,二来对方也刚刚救了自己的命。

“楚侯却也不必烦恼,尽人事而听天命即可。”孔子说道,“其实大周的衰落,也是一种天命。无奈我看不开,这才想强行做出一些扭转而已。若是做不到,那也只能任他去了,呵呵。”

楚惊风笑道:“弟子尽力便是。”

“其实,这跟你也有莫大的联系。”孔子笑道,“追杀你的那个凌虚宗,以及鬼谷子所在的承天宗,已经来回争斗了数千年,此消彼长,各有胜负。大夏朝,承天宗占据优势;大商朝,凌虚宗主导了世俗。而到了大周,两者已经分不出什么明显的优劣势,以至于天下大乱,各派势力纷纷崛起或消亡。放眼天下诸侯,离开了这两个宗派的支持,谁也成不了气候。包括你楚侯,不一样是得到了承天宗的扶持么?”

不错,鬼谷子代表承天宗,而自己近年来成就了一番事业,绝对离不开鬼谷子以及他众多弟子的帮助。难道说,自己也是承天宗的一颗棋子?

一想到这里,楚惊风就不由得打了一个寒颤。当你认为初步掌握了自己的命运的时候,却突然发现依旧被别人操控,这种感觉非常不爽。

随后孔子又说道:承天宗和凌虚宗在天下各地扶持诸侯,而在朝廷上也扶持自己的势力。以周公为代表的一派,属于承天宗;以召公为代表的一派,属于凌虚宗!

当初大周武王建国,自身实力非常强悍,而且手下的大衍天元就多达三人。再加上空前强大的五千天子算师营,足以在承天宗和凌虚宗之间制衡。但是随着王室自身实力的降低,终于沦为了两大宗派的玩偶。

其实以前的晋家,也属于承天宗一系;郑家则属于凌虚宗一系。

基本上稍微有点气候的势力,都不能超出两大宗派的制约!好可怕的势力!楚惊风暗叹。同时他也对周公那头老狐狸产生了更深的兴趣。他也属于承天宗一派?难怪这老头儿一直支持自己,包括宋家。

“承天宗性温和,讲究无为而治,一般不大出世争雄。所以它所扶持的势力,一般较为内敛,不那么咄咄逼人。凌虚宗性刚烈,崇杀伐,所以它所扶持的势力,也一般具有较强的攻击性,比如秦家、比如燕家,还有已经被你灭掉的郑家。”

“这么说,还是承天宗比较好一些了。”楚惊风笑道。

“也不尽然!”孔子不无忧虑地说道,“凌虚宗的意念反应到治国理政上,那就是暴政苛政,千万人头落地。而承天宗又过于放任自流,时间长了同样矛盾丛生。所以大周若想复兴,必须走第三条路,也是中间的路。”

“中庸之道?”楚惊风知道,中庸思想本来就是孔子的重要理念。

“哦?你也明白中庸的道理?”孔子大感兴趣,却也有些疑惑,“这是我最近才想到的一些东西,好像并未传授出去呢。”

“那就无非是巧合罢了,呵呵!”楚惊风知道自己多嘴了。

“那你说说看,你所理解的中庸,到底是什么样子的?”孔子笑道。

楚惊风想了想,干脆拿出后世儒家大家的说辞:“不偏谓之中,不易谓之庸。中者,天下之达道;庸者,天下之至理……致中和,天地正,万物育……”

孔子饶有兴趣地听着,笑道:“很不错,但是有些地方还是稍稍脱离了本意。但是能够认识这些,已经很了不起了!”

奶奶滴,后世儒家大师们,当然不可能完完全全复制出孔子的思想,只能各自揣摩。稍稍脱离孔子本意,那是必然的。

孔子随后又说道:“中庸呵!若是大周建国之初,就能明白这个道理,现在也不会走到这一步了。十几代周王,或者依附承天宗,或者依附凌虚宗,最终导致自己没有了一丝自主权!如今除了天子算师营,王室再也没有其他实力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