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政治做一个合格的党支部书记
15926100000051

第51章 党支部书记要真诚、谦虚、礼貌待人(1)

在我们国家,一切领导者都是人民的公仆,但有少数领导者官气十足,目中无人,高高在上,令人生畏。党支部书记绝对不能做这样的人;否则就给党的脸上抹了黑,就有损于党的形象。党支部书记不仅有宏大的理想,而且要诚实、谦让、礼貌待人,让群众从你身上真正体会到他们与领导者之间的主仆关系。

一、待人要真实诚恳

宋代学者杨时说:“诚无不动者,修身则身正,治事则事理。”意思是:“诚”可以打动一切,用在修身上,则可以使道德高尚;用在治事上,则可以把事情办好。《孟子·离娄上》讲得更为深刻:“诚者,天之道也;思诚者,人之道也。”孟子把“诚”看做是“自然规律”,并提出“追求诚是做人的规律。”有的共产党员和党的领导干部,平日待人冷冰冰,说起话来虚虚假假,对别人的困难,漠不关心甚至幸灾乐祸。他们可以唱共产主义道德的高调,却不惜蹂躏美好的闪烁着光芒的东西——人的心灵。这样的人怎么说他是一个名副其实的共产党员和合格的党的干部呢!

当一个同志、同事,一个下级人员有了困难时,我们更应该主动向他们伸出热情的手,给他们以真诚的帮助。陈毅元帅和彭德怀元帅交情很深。彭德怀同志在庐山会议上遭到批判回京后,第一个去看望他的就是陈毅同志。陈老总深信彭德怀同志不会反党,他深情地劝彭总:“老兄想开些,大局为重吧!正好利用这段时间读几年书,有话慢慢说吧!”他还特意嘱咐彭总的警卫人员,不要对彭总另眼相看,“要好好照顾他。”当时,彭总正处在极其困难的时刻,陈老总以他的真诚、关心和体贴,表现了老战友之间的崇高友谊。

记得一个科学家说:“人与人之间的相互关系中对人生的幸福最重要的莫过于真实、诚意。”只有真诚,才能建立牢不破的友谊。马克思写作《资本论》时,贫穷得买不起面包和稿纸。恩格斯为了支持他专心从事理论研究,不惜牺牲自己的兴趣和荣誉,做了近20年“该死的生意”。每当马克思处在贫困艰难的境地时,恩格斯总是伸出友谊之手。马克思和恩格斯这两位巨人之间的友谊,谱写了人类友谊史上动人的篇章。

真诚相待并不是不动脑筋地直情径行,而恰恰是要讲求方式方法的。对此,张闻天同志有一段话说得很好:“我们不应该把自己的真面目掩盖起来,用虚伪的态度去敷衍人家。但是,真诚坦白并不是什么都赤裸裸的、突然的、刻板的、三言两语的、无情的、不讲面子的、没什么转圜余地的。真诚坦白的态度应该在婉转的形式中表现出来。采取各种曲折的形式,适合于对方的思想习惯性情的形式,使自己的真意能够逐渐表达出来,使对方能懂得我的真意的‘来龙去脉’……”

二、交往中要讲信用

“言必信,行必果”出自2500年前的孔子。1972年,中日两国恢复了正常邦交。当日本首相田中角荣来我国访问时,周恩来总理送给他一件别致的礼物——一张彩色信笺。上面只有孔子说的这六个大字。田中先生往往在会上提起这件事,要求人们守信。

我国有两个成语:一是“千金一笑”,一是“立木为信”。前者是说周幽王为取得褒姒一笑,而烽火戏诸侯,因失信而丧国;后者是商鞅取信于民,厉行变法,使秦国渐渐强盛而统一了中国。

讲信用,是衡量一个人品格的重要问题,共产党员、党的干部更要起码做到的。我们党的宗旨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每个党员和干部都应腑首甘为孺子牛,因而在交往中必须自觉清除、杜绝剥削阶级的尔虞我诈的欺骗行为,树立讲真话、守信用的好作风。

孔子把“信”的位置提得非常高。有一次他的弟子子贡问他请教治国之道,他讲了“足食”、“足兵”、“民信”三条。子贡问如果这三者只能做到两个,您先去掉哪一个呢?孔子想了想,说“去兵”;又问再去一个去什么,孔子说“去食,自古皆有死,民无信不立”(《论语·颜渊》)。没有饭吃大不了一死,而死是谁也免不了的,但不取信于民,国家却会灭亡。在孔子看来,“民信”比“足兵”、“足食”还要重要。

只有信守诺言,才能取得别人的信任,才能得别人的支持和帮助,才能办成事情。言而有信,情义无价,自然得道多助。秦朝末年有个叫季布的,一向说话算数,名声很好,当地甚至流传出一句民谣:“得黄金百(斤),不如得季布一诺(答应)”,这就是“一诺千金”的由来。后来他得罪了汉高祖刘邦,到处悬赏捉拿他,就是靠朋友的帮助才免于祸殃。

有人说,现在讲竞争,若讲信用就吃亏。这话是毫无道理的,竞争也要遵守国家法规、政策,也要讲原则,也要遵守社会主义道德。如果签订了合同不履行,和人家约定的事不去办,说了的话不兑现,那将是无法、无德,不堪设想了。

有位党委书记在一次会议上说:“我们必须树立一种‘守信可敬、失信可耻’的风气。”这话也是我们党一向对党员和干部的要求。古人说:“信以接物,宽以待下。”意思是:待人接物要以信义为重,对待下属要宽大为怀。请身为党支部书记的同志们把这句话当做自己的座右铭吧。

三、成由谦逊败由骄

在我们党的历史上,因为骄傲而导致革命事业遭受挫折的教训,是有过的。所以,1944年4月12日,毛泽东同志在延安高级干部会议上说:“近日我们印了郭沫若论李自成的文章,也是叫同志们引为鉴戒,不要重犯胜利时骄傲的错误。毛泽东同志在致郭沫若同志的信中又说:“你的《甲申三百年祭》,我们把它当作整风文件看待。小胜即骄傲,大胜更骄傲,一次又一次吃亏,如何避免此种毛病,实在值得注意。”

“九牛一毫莫自夸,骄傲自满必翻车,历览古今多少事,成由谦逊败由奢。”陈毅这四句诗值得我们每个党员和干部深思。大家都知道《三国演义》的刘备与诸葛亮。试想,刘备如果不是求贤若渴,何以能感动徐庶走马荐诸葛?如果刘备不去“三顾茅庐”,又怎能使诸葛亮“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为建立和巩固蜀汉政权“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唐太宗李世民也是个能倾听不同意见,以“善于纳谏”出名的皇帝,他在位期间,社会经济趋于繁荣,人民安居乐业(史称“贞观之治”)。

恩格斯是马克思主义的奠基者之一。但是,他总是自称“第二提琴手”,而且拒绝接受“伟大导师”这一当之无愧的称号。爱因斯坦是位杰出的科学家。当世界各国同行向他祝贺时,他却躲在乡间,感到非常不安,甚至拒绝编辑和记者将自己的照片刊登出来。

高尔基说过:“智慧是宝石,如果用谦逊镶边,就会更加灿烂夺目。”谦虚是人的美德,一个领导者谦虚待人、处事,就能团结更多的人,就能得到群众的支持,因而就能办成大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