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建置沿革
位置济南是山东省省会,位于山东省中部,泰山山地的北缘,黄河南岸。北纬36°14"~37°04",东经116°30"~117°44"。东邻淄博,南依莱芜、泰安、肥城,西靠平阴,东北与邹平接壤,西北与济阳、齐河隔河相望。总面积4,875平方公里,市区范围东至韩仓,西至玉符河,南至石房峪,北至黄河(含鹊山),东西约33公里,南北约18公里,面积483平方公里。
民国初年山东省议会建筑近景。山东省议会位于原贡院旧址,清末,取消科考,兴办教育,将贡院原为科考考生准备的近9000间号舍全部拆除,利用贡院原新号舍地皮,盖起仿英国议会大厦形式的山东省咨议局。
建筑为穹隆顶,两层,内设木制连椅多排。
民国后改称山东省议会,国民党时期改为省党部。当年因议员们毫无实权,只能像鸟一样天天在里面瞎嚷嚷。而其圆形建筑的外观像鸟笼,济南人又称议会建筑为“大鸟笼子”。
沿革商古谭国地。西周至战国,属齐国。秦代,属济北郡。西汉置济南郡,属青州,是“济南”地名的最早记载。“济南”因地处济水之南而得名。
公元前164年(汉文帝十六年)置济南国。公元前154年复为郡,治所东平陵(今章丘平陵城东北)。西晋永嘉末年(公元313年前后)郡治移至历城(今济南旧城里)。其后,历北朝、隋、唐,置郡置州,多有更替。北宋时为齐州,1116年(政和六年)为济南府。元改设济南路。明代复置为府。1368年(洪武元年)置山东行中书省,洪武九年移省治于此。清相沿未改。民国二年,府废,全省置四道,济南属岱北道,并为道治。1914年5月,岱北道改称济南道,下辖27县。1927年全省分为十一道,济南属济南道。1929年7月,析历城县城和城外商埠及其四郊,设为济南市。
二、自然条件
地形地处泰沂山区北缘与华北平原南缘的接境带上,地势南高北低,可分为三带:北部临黄带,处黄河及小清河之间,届黄河冲积平原,海拔由西向东自36米逐渐降至12米,中部山前平原,处于小清河南岸至南部山区的北缘,地势南高北低,海拔30米~100米,地面坡度6°~8°左右,有200米以下的小山分布其间;南部丘陵山区,西起长清,东至章丘,其间群山起伏,高度一般在300水~900米,比高在200米~500米之间。全市山地和丘陵面积为2,779平方公里);占总面积的57%,平原1,974平方公里,占405%,水面122平方公里,占25%。
山脉境内山脉属泰山山脉北支,自西向东绵延百余公里的山脊线(分水岭),为本区的最高处。主要有黄巢寨(629米),摩天岭(989米),长城岭(869米),梯子山(976米),曹曹峪顶(603米),九顶山(833米)。
分水岭以北,西端有马山(512米),穆格寨(527米),灵岩山(684米)等南北纵向山脉;中部有天马顶(884米),黑山寨(780米),康王顶(535米),兴隆山(528米)等西东横向山脉,东部长白山为南北纵向山,最高处为沫湖顶(826米),并有400~600米的山峰多座。市区北部平原上,偶有孤山突起,较著名的有鹊山、华山,标山、药山等。其高度一般在几十米左右,最高为华山(197米)。济南胜景“齐烟九点”,即指这些孤山而言。
河流主要有黄河,小清河两个水系。黄河自长清县入境,经郊区、历城,章丘,沿本区北部边界,流向邹平,境内全长134公里。主要支流有南大沙河;北大沙河、玉符河等。小清河发源于济南的泉群,东向流经历城、章丘、邹平,由寿光县羊角沟入海,全长约240公里,流经本区长度76公里,境内主要支流为绣江河。
湖泊大明湖,位于济南旧城北,水面046平方公里,主要由泉水汇集而成,为济南主要风景区。白云湖,处章丘北部,面积174平方公里,水面积75平方公里,芽庄湖,处于章丘东北部,面积538平方公里。
商业济南向为商贾荟萃之地。清末开埠后,逐步发展成为华北地区重要商业城市,为鲁、豫、晋三省货物集散地。解放前夕,物价飞涨,市场凋敞,民族商业不振。解放后,济南商业恢复发展很快,随着三大改造的完成,逐步建成了以国营商业为主体的社会主义统一市场。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商业服务业在“对内搞活、对外开放”方针指导下,出现了前所未有的欣欣向荣景象。
土特产品济南莲藕,产于郊区北园和沿黄一带,分红莲和白莲两种,其中白莲藕品质最好,食之清香甜脆。明湖蒲莱,为著名水生蔬菜,有青皮、红皮两种,质地鲜嫩,味道清馨,“奶汤蒲菜”、“锅煽蒲菜”为济南名吃。黄河鲤鱼,为众多鲤鱼品种中之上乘,济南“糖醋鲤鱼”,外焦里嫩,鲜美可口,是北方名菜。刺绣,已有80余年的历史,以丝绣,发绣著名,造形生动、逼真,层次分明,享誉中外,特别是以乌发为丝仿中国水墨画绣织的发绣,更是别具风格。羽毛画,利用各种羽毛的天然色泽拼剪粘贴而成。其中的山水画,把中国水墨画和水彩画溶为一体,自然,逼真,立体感强;面塑,济南面塑艺术始于近代。六十年代以后,在传统工艺的基础上,吸取国外的浮雕透视法,创造出一种浮雕面塑,造型生动传神,色彩艳而不俗,乡土气息浓郁,深受国内外欢迎。
三、文化事业
教育1983年与1949年相比,小学由1,050处增加到2,223处,在校生由105万人增,加到358万人,适龄儿童入学率已达9789%,中学由18处增加到360处,在校生由11万人增加到162万人,中等专业学校由2处加到35处,在校生由02万人增加到13万人,大专院校由6处增加到13处,在校生由03万人增加到19万人。近年来,各种成人高等教育发展迅速,1993年在电视大学、函授大学、夜大、职业大学学习的9,139人。中等教育改革也在积极进行,1983年职业中学,职业班的在校生7,667人。幼儿教育也有较大发展,1983年幼儿园250个,幼儿班2,469个,在园幼儿59万人。
文化艺术2001年计有文化、艺术馆、站98处,影剧院25个,电影放映单位113个,各种专业艺术团体16个,工人文化宫2个,博物馆2个,省、市级公共图书馆2个,基层图书馆、室2,000多个,1983年,出版各种图书829种,印行31,168万册;各类杂志37种,总印数为2,478万册,报纸13种,共印32,245万份,各类书店、图书代销点100处,售书2,025万册。
吕剧是山东具有代表性的地方剧种。济南市吕剧团在继承和发展吕剧艺术方面起了重要作用。该团演出的《借年》、《闹房》,《小姑贤》、《姊妹易嫁》、《逼婚记》等优秀剧目脍炙~口。近年来,该团又创作了一批题材各异的现代剧目,其中《爱》在全省获奖《清水店》在全国获奖。
济南是曲艺之乡,素有“曲山艺海”之称,主要曲艺形式有大鼓、山东快书、山东琴书、山东评书等。曾涌现出谢大玉、邓九如、傅泰臣等全国著名的曲艺表演艺术家。
济南的杂技艺术不断发展。市杂技团1982年和1983年先后赴日本、美国演出,受到热烈欢迎。在1984年全国杂技比赛中,《蹬板凳》获银质奖。
济南的民间艺术形式多、流传广,至今有十几种在济南城郊流行。如旱船,四蟹灯、龙灯、高跷、彩船、竹马灯、花瓶、武八仙,仙鹤灯、猫蝶富贵、坐轿,七巧图等,内容丰富,技艺高超,深受群众欢迎。
四、重大事件
创办机器局1875年(清光绪元年),山东巡抚丁宝桢奏准在泺口附近创办山东机器局,设备由国外进口。经两年筹建,于1877年正式投产。1879年生产火药138万确,子弹10万粒。这是济南最早出现的近代工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