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科普读物科学伴你行-航天科技
15992900000004

第4章 实现飞翔的梦想(4)

这个奇迹是1984年1月美国布鲁斯·麦坎德利斯创造的。他之所以能在航天飞机周围100米的地方“游而不离”,完全归功于那个价值750万美元的“背包”。

这种“背包”叫“载人机动装置”,是美国马丁·玛丽埃塔公司制造的。

它里面全部是铝合金结构,装有供电系统和推动系统。供电系统由两个锌银电池组成,每小时可提供752瓦特的能量。推进系统包括两个贮气瓶,每个贮气瓶高约76厘米,容积约39升,可以装液氮。液氮汽化后通过一个套管道和阀门到达推进器的24个喷口。这24个喷口分布在上下、左右、前后方向,每个喷管可以产生7.6牛顿的推力。这个“背包”重约150公斤,加上宇航员及生命维持系统,总重量可达三百多公斤。如果同一方向的四个推进器一起工作,宇航员可以获得每小时75公里的速度,这个速度比走快得多,而在失重的状态下,真是别有一番滋味。

这个“背包”的操作有两种方式:要么宇航员直接用手操作,操作手柄部在背包边沿上;要么自动操作,控制钮随时等待着宇航员去按。

这种“背包”并非只有一个。1995年2月7日,身着新式“背包”的美国宇航员伯纳德·哈里斯和麦克尔·福勒在太空中进行了太空自由表演,这被当时的人们称为“太空芭蕾”。这个新装置价值为700万美元,质量只有以前背包的1/3,速度为3米/秒。

再看空间维修。空间维修是载人航天飞机的一种特殊勤务活动。它的应用范围很广,包括对各种航天器和航天设备的回收、修复、更换等。空间维修必须有两个条件,一是航天器能够拆卸;一是要有长时间空间停留的载人航天器。对此能够做到的只有航天飞机和空间站。现在我们来回顾一下目前世界上规模最大、任务最艰巨的空间维修——对“哈勃”空间望远镜的修复。

“哈勃”空间望远镜于1990年由“发现号”航天飞机送入到近地600公里的近地轨道。两个月后,“哈勃”空间望远镜病症一个个出现。先是镜头出了问题,成了“近视眼”,可以看到140亿光年的观测距离缩短为只有40亿光年;再就是“颤抖症”,望远镜由于太阳能电池帆板经不起热胀冷缩,出现了颤抖,大约一天要颤抖16次;再就是“大脑”出了问题,DF-224主计算机部分失效。解铃还需系铃人,修复“哈勃”望远镜的任务落在了航天飞机的肩上。

1995年12月2日,美国东部标准时间4时27分,美国“奋进号”航天飞机发射成功。六个小时后,航天飞机的指令长和副驾驶员操纵机上11台轨道机动发动机,完成了两次机动飞行,靠近了“哈勃”望远镜。12月4日,航天飞机上伸出加拿大制造的15米长的遥控机械臂,将这个庞然大物抓住,并放在货舱内的可转动专用支架上,修复工作拉开了序幕。

12月5日,宇航员霍夫曼中校、博士马斯格雷夫身着宇宙服进入敞开的货舱。霍夫曼用脚上的一个装置将自己的一只脚套在机械臂端的平台上,并打开了望远镜壳体上的一组后舱盖。马斯格雷夫顺着货舱壁的扶手到达维修位置,他把一只脚捆在望远镜内,两人更换了三台陀螺速率传感器,并装上了新的安培保险丝。此次活动花了近八个小时的时间。

第二天,女航天员桑顿、空军中校艾克斯“重蹈覆辙”,进行了第二次舱外活动。先是舱内机械臂操纵手——瑞士航天员尼科利耶空军上尉操纵机械臂将太阳能电池帆板扔掉;再就是两个舱外人员装上了美国制造的新太阳能电池帆板,采用新伸缩软管式隔热结构,治愈了“颤抖病”,此活动用了近七个小时。

12月7日,霍夫曼和马斯格雷夫进行了另三次舱外活动。两人密切配合,先将272千克的相机沿镜内导轨推出,再换上美国研制的WF/PC-2新型相机。这一次也用了近七个小时。

12月8日,艾克斯和桑顿为“哈勃”望远镜主镜装上了新光学系统和计算机。这样,“哈勃”望远镜眼睛得到复苏,头脑也清醒多了。这次活动花了六个多小时。

12月9日,霍夫曼和马斯格雷夫进行了最后一次舱外活动,他们用七个小时更换了一个太阳能电池帆板驱动装置。到这里,整个“哈勃”望远镜修复工作告一段落。

12月13日,“奋进号”航天飞机到肯尼迪航天中心安全着陆,举世瞩目的空间维修计划全部完成。

最后说施放卫星。到1991年为止,美国航天飞机在七次任务外的37次飞行中,共发射了30个高轨道卫星,释放了19个低轨道航天器,捕获了7个航天器。美国航天飞机施放的卫星占发射卫星总数相当的比例。不过,美国航天飞机在这方面也并不是一帆风顺,特别是在采用新技术时,这里有两个例子:1994年2月,美国“发现号”航天飞机在轨道上预定施放一颗卫星,并准备48小时后回收。可是由于卫星的导航系统出了故障,机组人员一连错过了几次施放机会,最后因时间关系而不得不取消了这次施放计划。

1996年2月25日,美国“哥伦比亚号”航天飞机进行绳系卫星试验时,飞离卫星数公里,直径仅2.5毫米的白色缆绳因电压过高而断裂。卫星拖着缆绳消失在茫茫太空中。

当然,吃一堑,长一智。航天飞机在失败的经验教训中会不断地完善卫星施放技术,这是有目共睹的事。

航空与航天的混血儿——航天飞机1986年1月28日,美国佛罗里达州卡纳拉尔角宇航中心,美国“挑战者号”航天飞机在39号B发射台上翘首等待。在“挑战者”巨大的座舱里,七名机组人员更是兴奋异常。四周成千上万的人们也是格外高兴。因为这七名宇航员中有一位37岁的女教师克里斯塔·麦克利夫。大家紧张而又满怀激情地等待着升空的时刻到来。当地时间11点38分,巨大的火焰喷出,“挑战者号”航天飞机冉冉升起。在73秒钟时,一声轰鸣,飞机联络中断;随之又一声巨响,航天飞机变成了一个大火球,庞大的飞机躯体连同七名宇航员化成成千上万个碎片,落向大西洋——惊愕的人们闭上了眼睛,不少人眼泪夺眶而出。

这是美国“挑战者号”航天飞机第十次飞行时失事的情况。然而,“挑战者号”航天飞机的阴影并不能压制人们再向太空挑战的勇气,此后一架架航天飞机仍旧频频上天,捷报一一传来。有人会纳闷儿:航天飞机到底是干什么的呢?它有什么特殊的本事叫科学家们如此倾心?现在我们就来一起看一下航天飞机的魅力所在。

魅力何处寻航天飞机的本质是一种火箭飞机,它依靠火箭发动机来提供动力。由于航天飞机既可以在稠密的大气层中穿行,又能在行星际空间自由翱翔,所以把航天飞机看作是航空与航天的混血儿一点也不过分。从更广泛的意义上说,它是集卫星、飞机、宇宙飞船于一体的杂交种。显然,它的诞生非同寻常,意义深远。航天飞机比起别的飞行器有自己的特色:首先,航天飞机是世界上惟一可以部分重复使用的航天飞行器。它可以实现定点着陆和无损返回。用火箭发射航天器的费用很高,平均把一磅重的物体送到太空需要2000美元;而航天飞机往返一次的费用只有1000万美元,将每磅物体送入太空只需100美元,仅此一点,航天飞机就可为发射减少90%的费用。

而且,航天飞机由于货舱很大,一般长约18米,直径约4.6米,可以容纳30吨左右的货物。这么大的容积比起运载火箭整流罩内的小小空间就宽敞多了。由于人造天体用航天飞机发射时不必过分计较尺寸、重量,所以就相应地减少了研制费用(据估计可减少一半)。

其次,减少发射故障,增加保险系数。近些年来运载火箭发射事故频繁,1994年就有四次发射失败;1995年竟有八次发射失败;1996年6月“阿丽亚娜5号”运载火箭的失事更叫人痛心。但如果使用航天飞机来释放人造天体,就不会有这么多的事故。因为运载火箭一旦发射出去,只能是“有去无回”,人造天体是死是活难以料定,但航天飞机却可以“有去有回”。虽然在1986年发生过“挑战者号”航天飞机机毁人亡的事故,但迄今为止,其保险系数还是很高的。航天员在飞机上渡过了一个个险关,避免了一个个意外事故,就是例证。

再者,使用面广,完成的工作量大。航天飞机由于货舱大,一次就可以装载一颗大型人造天体和一批小型人造天体。航天飞机可以在轨道上利用机械手布置任何类型的人造天体。

而且,航天飞机本身可以搭载空间站进行科研活动,“空间实验室—1”

号就是这样。“空间实验室—1”号装在航天飞机内,其工作间由两个连接在一起的圆柱形加压的舱室组成,这儿的科技工作者不必经过严格的宇航训练,因为航天飞机的上升速度与返回速度都不高,这就使航天飞机太空实验的可靠性大大提高。

同时,航天飞机还可以进行空间维修、卫星回收活动,甚至还可以向地球轨道和高轨道发射同步卫星和深空探测器。

再者,航天飞机由于其起飞容易,回归迅速,因此可以参与各种应急救生活动。航天飞机定期返航后,可以像飞机那样进行定时的检查维修与保养,大大地提高了使用次数。

最后,在军事上是一种新的突破。人造卫星、洲际导弹的产生与运用,使军事领域扩展到太空。而在地面军事设施对这些“太空武器”束手无策时,航天飞机却在反卫星的能力上迈出了一步。航天飞机作为空间武器来说,可以对别国空间轨道上的军事人造天体,如间谍卫星,进行拦截、破坏或捕获,对自己本国的军事人造天体则可以密切监视,加强保护。航天飞机如果配上粒子束武器,还可以摧毁太空中敌方人造天体,当然对地面导弹的拦截能力也就不言而喻了。

日趋完美的结构航天飞机目前只有美国、俄罗斯两国有,但俄罗斯(以前的苏联)的“暴风雨号”航天飞机只做过一次不载人的试验飞行,一直未能投入使用。美国的航天飞机有六架,即“企业号”、“哥伦比亚号”、“挑战者号”、“发现号”、“阿特兰蒂斯号”和“奋进号”。在这之中,“企业号”只用于各种试验,没有投入使用,“挑战者号”已于1986年失事。

美国的航天飞机一般由轨道器加上两个大型固体火箭助推器,以及一个外接的燃料贮箱组成。通常人们把轨道器也叫航天飞机。燃料贮箱中有液氧、液氢燃料,为航天飞机的主发动机提供推力;固体火箭助推器也为航天器提供升力。

航天飞机有三个舱段,即前段、中段和尾段。

前段是乘员舱,可以乘坐4~7人,最多时可以容纳10人。这些人中约有三名为宇航员,其余为各类专家,负责各种实验活动。乘员舱有三层,一层是设备,一层是驾驶室,一层是生活舱。乘员舱里布置得典雅别致,乘员身穿普通的便装即可生活。中段是个货舱,装有各种科学实验仪器、天文望远镜、深空探测器等。货舱中还备有能自动操作的机械手和电视装置,以便于在轨道上释放或捕获人造天体。尾段装有发动机和自动控制系统等。

航天飞机的飞行过程大致有上升阶段(像运载火箭一样)、轨道飞行阶段(像宇宙飞船一样)、返回阶段(像普通飞机一样)。

起初,航天飞机停放在发射台上准备起飞。等起飞命令下达后,航天飞机的三台主发动机和两个固体助推火箭同时点火,推动航天飞机垂直上升。

大约到50公里的高空后,助推火箭燃料用完,自动分离,借用降落伞系统到海上溅落,直升机和舰船进行回收。这种助推火箭一般可重复使用20次左右。航天飞机携着燃料贮箱在主发动机的作用下继续上升,一直入轨。进入轨道后,燃料贮箱被扔掉,进入大气层烧毁。至此,上升阶段已经完成。

航天飞机入轨后主发动机熄火,由两台小型火箭发动机控制飞行。不过为了更精确地调整飞行姿态,航天飞机三角翼和垂直尾翼上也装有小型发动机,作航向姿态的修正使用。到达预定地点后,航天飞机开始正式工作,它或者进行科学实验,或者释放和回收卫星,或者修复各种太空人造天体,等等。

航天飞机完成任务后,便开始重新启动发动机进入大气层。大气层阻力很大,航天飞机速度开始放慢,并且可以像普通滑翔机一样滑翔着陆,着陆速度为每小时300公里。从这儿大家可以看出,航天飞机的着陆跑道比普通飞机的跑道要长得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