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科普读物科学伴你行-地球之苦
15993000000050

第50章 加强环境管理

1992年4月,平顶山市通过地方立法,取得了对烟尘、粉尘“论斤收费”权。每千克烟尘按0.45元收费,对实施排污许可证的8家排污大户进行问题收费。从1992年10月到1994年9月,这个市“论斤收费”

额达305万元。宜昌、贵阳、杭州等地也出台了“论斤收费”办法,分别对二氧化硫和氟化物以量收费,价格不等。使出这一招,许多排污企业坐不住了。平顶山电厂的烟囱已超过150米,过去按浓度收费,国家没有此类标准,造成污染,群众反映强烈。实行“论斤收费”后对厂方震动很大,该厂及时投资120万元,对排污量较大的2号锅炉进行治理,使除尘率由90%提高到96%,烟尘排放量也由每年4796吨减少到1981吨。宜昌热电厂是该市煤耗最多、二氧化硫排放量最大的户主,实行“论斤收费”

后,该厂每季度多交排污费18.92万元,厂长一听急了:这样下去,企业受不了,从现在开始,我要抓治理。很快,通过改购低硫煤,使排污量明显下降。宜昌市80家持有排污证的企业,也纷纷寻求排污减量的对策,一年削减二氧化硫排放量7158吨。

“论斤收费”是1991年5月国家环保局决定开展大气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后出现的新事物。只要排就得收费,排污总量控制的核心是:排污单位对环境资源利用量是多少,就得掏多少钱,而过去排污收费是以浓度为标准,超标收费,否则不收费。1994年,国家环保局在438号文件中又进一步提出在经济比较发达、开发和开放地区先行开展征收生态环境补偿费的试点工作,这是运用经济手段来协调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关系的一项新的环境管理举措。这次试点工作中,首次把大气、水体等环境因素作为有价值的资源,这是人们在认识上的一次飞跃。

过去人们习惯认为矿产、森林、土地等是有价值并且可以计量的资源,而把大气和水体认为是大自然的恩赐,是取之不尽用这不竭的,因此,也就否定了它们的存在价值。正是由于这种认识的局限性,导致环境保护工作在管理上一直具有片面性。

20世纪70年代以前,环境问题往往被看做是单纯的污染问题,解决的办法通常是运用技术措施进行治理和运用法律、行政手段限制排污。后来,人们在实践中逐渐认识到环境问题不仅是污染问题还有沙漠化、水土流失、气候变暖等一系列问题。而“先污染后治理”成本既高又不是治本之道,所以应采取预见性政策,合理利用资源,预防污染。正是基于这种认识,人们提出应实行环境管理。1974年,联合国环境规划署与联合国贸易和发展会议(UNCTAD)在墨西哥召开了资源利用、环境与发展方针讨论会,提出发展是为了满足人类需要,人类对资源的利用不能超过生物圈的承载力。会议认为:协调环境和发展目标的方法是加强环境管理。

环境管理是国家环境保护部门的基本职能。环境管理的内容涉及水、土、气、生物等各种环境因素,其领域包括自然科学技术、经济、社会、政治、法律等多方面,其范围触及国家的各个部门。所以环境管理具有高度综合性,同时由于环境状况受地理、气候、人口环境容量、经济发展等多种因素制约,因此环境管理又具有明显的地域性。

这种特点决定了环境管理需采取多种形式和多种调控手段。如随着农村经济改革的深入发展,乡镇企业的污染成了一个十分普遍而棘手的问题。乡镇企业的环保问题有其特殊性,诸如数量多、规模小、分布广、缺少“三废”治理资金和技术,经营不善者更是“饥不择食”、见利就上。如何在乡镇企业中执行环评制度和“三同时”制度,是环境管理中的一大难题。因此“加强基层环境监督执法队伍,增强执法力量”成为关键。如中外驰名的“榨菜之乡”涪陵市为了加强乡镇企业环境管理,建立了一个完善的环境管理监督网。到1992年底,全市35个乡镇、街道办事处全部建立了环境保护所,除配备有专职环保员外,还配备了500名乡镇企业环保员,并经常对他们进行各种形式的专职培训。这个环境监督网,在涪陵市的农村环保工作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它在与其它一系列管理措施相结合下,取得了显著成效,新污染源基本得到控制,老污染源逐步得到治理。

涪陵的经验说明,环境管理工作除了政府部门的参与,立法执法的保证外,群众性的环境管理监督网,有很大作用。中国是一个有13亿人口的大国,而在各级环境行政、监测、科技岗位上从事环保工作的人员只有8万,加上各部门、各行业、各厂矿企业从事环保工作的人员也不过30万。因此,中国环境保护的成败在很大程度取决于公众的积极参与,其中监督管理不失是一个好办法。

强化环境管理是保护环境,保护我们家园的一项重要手段,愿大家都能参与环境管理,互相监督,共创美好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