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科普读物科学伴你行-地球之苦
15993000000006

第6章 《马可·波罗游记》(2)

上都是元世祖忽必烈的夏宫,有用大理石砌造的富丽堂皇的宫殿,并辟有一个很大的猎园,园内小河纵横,猎物成群。忽必烈得知尼哥拉又来到了中国,非常高兴,立刻召见他们。遵照蒙古人的礼仪,他们向忽必烈跪拜,并呈上了教皇的信件、礼品和从耶路撒冷圣墓中取来的一瓶圣油,一个饰有黄金及宝石的水晶花瓶。忽必烈看了看多年不见的尼哥拉和马菲尔,又定晴注视着年轻的马可,好奇地问:“这个英俊的小伙子是谁啊?他叫什么名字?

尼哥拉回答道“他是我的儿子,名叫马可·波罗。”

忽必烈非常喜欢马可,下令把马可列入宫廷荣誉侍从的名册,作为他宠信的侍从之一。忽必烈请他们在夏宫住了好几天,听他们讲沿途的见闻。一个月后,忽必烈带着大队人马返回了元朝大都(今北京),尼哥拉一行也随同前往。

聪明好学的马可努力学习蒙古语、土耳其语、波斯语和汉语。忽必烈对马可广泛的兴趣、强烈的求知欲望和坚定的意志大为赞赏,决定任命他为钦差特使,前往各地巡视考察。马可奉命出巡山西、陕西、四川、云南、西藏、山东、浙江、福建等地,收集到许多珍贵的见闻。在青藏高原,马可看到了奇妙的盐泉,饶有兴趣地观看了当地人用盐泉水制作盐币的过程:他们把盐水煮成糊状,再捏成一个个圆形的小盐饼,在小园饼上盖上大汗的印后烘干,就成了盐币。

云南丰富的动植物资源令马可叹为观止,那里有麝、虎、熊、鹿、羚羊、蛇、鳄鱼以及种类繁多的飞禽,还有丁香、肉桂和生姜等香料植物。

马可认为东方最宏伟、最了不起、最富饶的地区是江南,尤其是杭州这座城市及其美丽秀气的西湖。

马可每到一地,都要详尽考察当地的风土人情、物产情况,然后记载下来向忽必烈报告。就这样,他在这个神秘富庶的国度整整呆了17年之久。

转眼之间,马可已经38岁了,尼哥拉和马菲尔也已白发苍苍,两位老人希望在有生之年重返威尼斯故乡。不久,机会来了:波斯的伊儿汗国派来使者,请求忽必烈赐婚。忽必烈选定了一位蒙古公主,决定把她从海路送到伊儿汗国去,在尼哥拉的多次恳求下,忽必烈才同意让他们护送蒙古公主去伊儿汗国。

1292年春天,尼哥拉一行与600余人组成的护送队起航了。船队沿着中国海岸南下,绕过越南驶抵苏门答腊。那里,马可看到了被欧洲人奉为珍品的丁香、胡椒、肉豆蔻和肉桂等各种珍贵香料。船队行驶到马六甲海峡时遇上了一场大风暴,一半以上的船只被毁坏,马可等3人差点沉入海底,葬身鱼腹。不久,船队来到了锡兰岛,在岛上,马可看到了世人传说中的大红宝石。这块宝石大约有一个椰子那么长,同人的胳膊那么粗,像火焰一样发出闪闪的红光。

船队又朝着波斯湾的霍尔木兹驶去。一天,平静的海面上突然出现了几十条冒着黑烟的小船。不一会儿,这些小船把马可的船队包围了起来。“海盗!”船员们大声惊呼,纷纷拿起武器准备抵抗。这时,马可说:“不行,靠这点兵力无法抵抗凶狠的海盗,只会引来全军覆没。”

有人在扯风帆,想借风力加快船速,但海盗船比马可他们的船开得更快。

马可沉思了一下,说:“这一带的海盗情况我熟悉,他们只抢财物不伤人,我们只要把最贵重的珍宝藏起来就行了。”

马可让人去找来了一个空酒坛,让船上的人把贵重珍宝都放在里面,然后在坛口蒙上一件衣服,用绳子紧紧扎住,在酒坛外系上一个绳套,然后把绳套的另一头拴在不被注意的船尾舵上,把酒坛沉到海水里。海盗船靠近了,只听得一阵乱叫,海盗纷纷攀援上来,他们你争我夺地抢劫了船上剩下的所有值钱财物。海盗头子还不满足,走到甲板上,盯着船员大声嚷嚷:“听着,你们这班狡猾的东西,你们把珠宝都藏到哪里去了?不说!哼,我知道它们藏在哪里,就藏在你们的肚子里!”

海盗头子狞笑着命令手下端来一碗黑乎乎、臭哄哄的药水,一个接一个灌进船员的嘴里。立刻,所有的船员都猛烈地呕吐起来,可是除了吐出食物和胃液,什么也没有。海盗头子这才罢休,带着手下人离开了。

经过两年多时间,马可的船队才到达波斯湾,完成了护送任务。又经过近一年的时间,马可终于回到了阔别24年的故乡威尼斯。

尼哥拉一行的归来,引起了街坊邻居的轰动,而且很快传遍了整个威尼斯,成为当时的一件特大新闻。

1298年9月,威尼斯与热那亚爆发了一场战争。马可为了保护威尼斯,自己出钱买了一艘战舰,号为“东方”舰,并亲自担任舰长。在与热那亚舰队的一次大海战中马可被俘,被关押在热那亚的监狱里。

消息传到了威尼斯,尼哥拉心急如焚,他携带着贵重的金银珠宝,日夜兼程赶往热那亚,想用重金把儿子赎出来,可是没能得到热那亚当局的同意。

尼哥拉只得伤心地返回威尼斯,整天为儿子的命运担忧。不久,马可从狱中托人带出的一封信,送到了尼哥拉手中。原来,热那亚当局得知“东方”舰舰长就是大名鼎鼎的探险家马可·波罗,便对他肃然起敬,并特地关照监狱长要优待马可,绝对不准虐待拷打他。在狱中,经常有人要求马可讲述他在东方的探险奇闻。他的传奇故事深深地吸引了同牢难友、著名小说家鲁思梯谦,在鲁思梯谦的建议下,马可决定把这些故事系统地记录下来,编成一本东方探险游记。尼哥拉看信后非常高兴,他马上把弟弟马菲尔找来,对他说:“马可要写一本我们去东方探险旅行的书,你赶快把记载着沿途各地风情的本子找出来,送到热那亚去。”

第二天一大早,马菲尔便背着一大摞本子,赶往热那亚。就这样,在阴冷、潮湿、黑暗的牢房里,由马可口授,鲁思梯谦笔录,完成了一部不朽的名著——《马可·波罗游记》,即《东方见闻录》。

这部不朽的著作不仅大大开拓了欧洲人的地理视野,而且也大大激发了欧洲人对东方更强烈的向往。后代许多探险家根据《马可·波罗游记》所提供的地理知识和马可绘制的“世界地图”,在马可探险精神的鼓舞下,开创了“地理大发现”的探险黄金时代,向着未知的新世界去完成他们伟大的探险事业。

我们现在对照他的游记,可以大体了解这位旅行家的足迹所至,可以说,有史以来任何一个欧洲人都无法和他相比。大约在1271~1280年,马可·波罗首次离开元朝大都,到达我国西南边疆的云南省,出访云南之后,他又遍历我国江南一带。除此之外,他不仅奉忽必烈的使命去过东南亚的印度尼西亚、菲律宾、越南和缅甸等。作为一个欧洲人,他还被破例委派为扬州的地方官,在那里生活了3年。

游记中指出,元大都的整体是正方形的,范围是38公里,每边约10公里,周围环绕着土建的城墙。全城的设计都用直线规划,大体上所有街道都是笔直的。分配给居民建房的土地,也是四方形的,并且彼此整整齐齐地排列在一条直线上。“整个城区按四方形布局,如同一块棋盘。设计的精巧和美观简直非语言所能描述。”马可·波罗如果不是亲眼目睹,对元大都是不可能了解得如此透彻的。

不仅如此,马可·波罗还非常正确地指出:“新都的中央,耸立着一座高楼,上面悬挂着一口大钟,每夜鸣钟报时。”这自然指的是鼓楼之北的钟楼。“第三次钟响之后,任何人都不得在街上行走,除非遇着紧急事物,如孕妇分娩或有人生病,非出外请医生不可者可以例外。但是如果遇到这种情况,外出的人必须提灯。”从这些细节描写中不难看出,如果没有在大都城生活过,马可·波罗不可能有这样细致入微的观察。

再来看看马可·波罗在中国各地的旅行,他第一次前往云南时用了4个月,离开大都城,马可·波罗经过永定河上的卢沟桥来到涿州。他对横跨永定河上这座石桥赞美不已:“这也许是世界上无与伦比的大石桥。桥长300步,宽8步,10个人骑马并肩而行,也不感觉到狭窄不便。24个桥拱,由25个桥墩支立水中,支撑着桥身,桥拱用弧形的石头堆砌而成,显示了造桥技术的高超绝伦。”

他从西安穿过秦岭进入汉中,最后来到一马平川的成都平原。马可·波罗正确地指出了成都平原的富饶和水利的关系:“这座城市(指成都)有许多大小河川发源于远处的高山,河水从不同的方向围绕和穿过这座大城,供给城市必须的用水。有些河川宽达八百步,有些宽二百步,而且都很深。”

他还介绍了长江流域的情况:“大川细流和地下各条支流汇合成一条大江(长江),这条江水东流入海,全线要航行一百天的路程。沿河两岸和邻近的地方,有着许多市镇和要塞,河中船舶舟楫如蚁,运载着大宗商品,来往于这个城市。”

他对我国西南边远地区的风土人情作了广泛深入的了解。在谈到大理时,他说:“这里有一个湖(即洱海),方圆近160公里,在湖中可以大量捕捞各种鱼类,有些鱼体积很大。”他还提到云南西南部深山密林中的瘴气:“夏季期间,这里一片山岚瘴气,郁闷而又不卫生。所以,商人和其他外地人被迫离开这里,避免无谓的死亡。”他还到过与云南毗邻的缅甸北部,逼真生动地记述了缅甸国王陵墓前面两座棱锥形的金塔:“圆形的塔顶,悬挂着许多小小的金铃和银铃,经风一吹,叮当作响。两塔都高达10步,交相辉映,构成了一幅巍峨壮丽的景致。”

从云南出使归来后,马可·波罗又多次前往我国东部和江南各地旅行,请看他对京杭大运河的描述:“这条交通线,是由许多河流、湖泊,以及一条又宽又深的运河组成的。这条运河,是根据大汗的旨意挖掘的,其目的,在于使用船只能够从一条大河转入另一条大河,以便从蛮子省(指我国南方)直达汗八里,不必取道海。”他对杭州的风景秀丽、商业繁华、交通便利、市容美观更是赞不绝口:“这座城市的庄严和秀丽,堪为世界其他城市之冠。

这里名胜古迹非常之多,使人们想像自己仿佛生活在天堂,所以有‘天城’之名。”他还自称:“马可·波罗时常游历这座城市,对这里的每一事情,都进行了细致入微地观察,并且一一记录下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