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科普读物科学伴你行-动物奇趣
15993200000040

第40章 尼安德特人

1856年在尼安德流域洞穴中发现的头骨并不是这类化石的第一块标本(第一块标本是1848年采石场发现的直布罗陀头骨),但“尼人”的定义是指这类化石的一系列材料。一般地讲,科学家们所讲的“尼人”是一形态特征的种群,指在欧洲、亚洲、近东广泛分布的玉木冰期的化石材料。

在一个非常广泛的范围里如德国、法国、意大利发现了大量的化石材料。

总的来说,头骨相对长而扁平,顶骨区“膨隆”。从侧面看,枕部突出明显,但不是像直立人种那样成直角形突起,而是呈圆形隆突,欧洲大陆解剖者称之为纽结。眼眶上的眉嵴侧向弯曲。面部很高,中线部分连同颌骨上的牙齿均向前突出,颧区急转向耳区,类似眼眶的侧隆缘,但乳突很小。与早期人科成员相比颊侧齿减少了,但门齿仍比现代人大。脑量大,据测,“尼人”

的脑量大于现代人的平均值。

头后骨的化石材料表明,关节面大,比现代人的骨骼更粗硕。人们还注意到耻骨和肩胛骨的一些特殊性状,很长一段时期,“尼人”被描述成迟钝呆滞、步态螨跚、弯腰曲背的形象,这主要根据法国古生物学家权威研究法国圣沙拜尔人骨架的结果。最近的研究表明,这个骨架是一个老年体并患有关节炎,他弯腰曲背的特征不是“尼人”的特征,近来对“尼人”足骨的研究进一步说明“尼人”重量的传递和步态与现代人更相近。

许多具有尼人特征的标本都是产于玉木期,而且倾向于玉木期的开始阶段,当时的气候很冷。这一系列标本被称为典型“尼人”。

在欧洲,直立人如海德堡人和玉木期的“尼人”之间的人类化石很少,斯坦海姆和斯旺斯库姆两个头骨的年代大约是50~40万年。从斯坦海姆和斯旺斯库姆头骨特征来看,它们是直立人和尼人之间的过渡类型,但过去把它们的差别作为划分更新世两个进化系统的证据。一个系统是包括斯旺斯库姆直到现代的智人,另一个系统是包括斯坦海姆直到“尼人”。但对这些头骨化石的综合测量分析证明,这个观点是错误的,大部分学者同意斯坦海姆和斯旺斯库姆所代表的种群在形态上是连续的观点。这个动物群内的标本如阿若哥也可以作为直立人和典型尼人之间的过渡类型。

在欧洲的许多地点发现了远比玉木冰期多的间冰期人类化石。从中欧到西欧的标本表明,在当时人类种群中,尼人的脑和面部特征是很稳定的,但仅有的化石材料过去被当作同时代的“非尼人”种。最近试图重新解释这些标本,但没有找到“尼人”的特征,有限的测量分析表明它与斯坦海姆头骨的亲缘关系。由于化石材料太破碎,以致不能显示出它们复杂的差别,所以不能提供足够的证据来支持或反对在当时的人种群中有更多的可区别的形态类型这一观点。

有两个有趣的化石可能与典型尼人同时代或早于这个时代,这就是从摩洛哥杰布尔发现的两个头骨和巴勒斯坦发现的几具骨架。杰布尔的化石材料具有面部无突出,颅盖特征同斯坦海姆的形态相似。巴勒斯坦的化石材料与旧石器晚期的头颅更为接近而不像典型“尼人”,单独测量的结果证实巴勒斯坦和“尼人”之间的明显区别。这说明在地中海外围地区存在着与玉木期“尼人”同时代的种群,他们与旧石器时代晚期的种更为接近,而不是同“尼人”相似。

卡尔梅勒山洞穴内发现了大约2.8万年前的人类化石,它比附近塔邦的材料最多晚1万年。这些材料并不比塔邦的材料更像“尼人”,有人解释他们是正在“现代化”过程中的一个种群体代表。

皮肤接受寒冷刺激的试验结果表明,寒冷可使额窦区缩小,鼻子呈高而狭窄的形状,颧区呈流线型。所有这些“尼人”特征都是为了抵御和降低寒冷的刺激,相对较短的肢体也是现代人抗寒的一种特征。前侧牙齿宽大,颊侧牙减小,支持牙齿的下颌强壮有力,以及“尼人”的头骨形态是他们在制造工具和配制食物过程中,用牙齿参与劳动的反映。有人认为,在玉木后期由于广泛应用旧石器晚期的工具制造技术,从而解放了前牙,使牙齿变小并伴随头颅形态的变化。但从杰布尔标本的“现代人”面孔和典型“尼人”的牙齿来看,这个假设很难令人信服。

长期以来,人们把“尼人”与莫斯特文化联系在一起,把“尼人”定义为莫斯特文化的人类,先于更新世中期人类的面部形态和大小缩小的变化。

莫斯特文化是旧石器中期,以一种相对较小而精美的石片工具为代表的文化,以两面刮削器和尖状器为主。把近似“现代人”的标本与相对早期的莫斯特工业联系在一起,就降低了“尼人”和莫斯特文化之间简单的关系的这种假设的可行性。无论起源何时,亚洲和欧洲的材料都表明当时的人类有熟练的狩猎技术,并且发展了宗教和社会。有些骨架上留有骨折愈合的痕迹,在一些地点发现很多熊的头骨,可能是狩猎宗教仪式的一部分,还存在一些艺术的证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