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科普读物科学伴你行-工具的趣闻
15993300000031

第31章 创新的拐杖

最原始的拐杖是一根树枝或树干。所以它的发明是无从查起了。因为原始时代的脚部伤残的人就拄着树枝行走,这里似乎没有什么创造性。用一种科学词语来表达,那就是说拐杖的产生是“显而易见”的。

后来,人们为了使用上的方便,在直拐杖的上部弄成一个半圆弧形的弯,这里也没有多少“诀窍”。

人们用在拐杖上的智慧主要集中在变拐杖的单一用途为多种用途上。最早的多用拐杖可以说是长柄布面雨伞,伞柄下有一个弧形弯。下雨时撑开,是一把很好的伞;无雨时收拢,倒过来即可当拐杖使。

不久前,在北京举行的旅游产品展销会上,展出了一种结构巧妙的三用拐杖:天黑时,按下手柄上的电键,既能用来照明,又能当拐仗使;早晨到公园后,抓住下部的套筒,即可抽出一把练功的宝剑。这种拐杖真称得上“老年人之友”。

让拐杖具有三种以上用途的发明者中有一个北京青年。他怎么想到要去变革拐杖呢?这是因为他响应号召,积极参加了“四小”活动。在这次有意义的活动过程中,他想起了叶挺将军那根失踪的手杖。传说叶挺将军在“皖南事变”中,国民党士兵像疯狗一样扑向他时,他将始终携带在身边的一根手杖扔下了悬崖。有人说,叶挺的手杖中有一个微型发报机;有人说,叶挺的手杖中有一支自动手枪;又有人说,叶挺的手杖中有一把锋利的宝剑;还有人说,叶挺的手杖可以变成一个坐凳,行军累时可以坐在上面歇息……可是,被叶挺将军扔下悬崖的那根手杖始终没有找到。于是众说纷纭的叶挺手杖成了不解之谜。这个谜团虽未解开,但它却给这个青年以启迪,由此而萌生出创制拐杖的念头。他经过反复构绘图、试制,终于制成了结构新颖、用途很广的多用拐杖。据1984年第三期《自学》杂志介绍,他创制的这种拐杖除用来帮助步行外,还可用来照明、用作凳子、急救药箱、花架、衣架等。

然而,在这个方面真正具有独创性的应该说是我国浙江省宁波六中的学生曹万渝。他于1982年发明了结构巧妙地单拐座椅,当时他上高中一年级。

曹万渝是个一条腿残废的中学生,上学时他拄着单拐在车站等车,往往要等很长时间;学校开大会时,一手拄着拐杖,另一只手搬着椅子……这些都给一个残疾学生带来许多生活上的不便。1982年他参加了全国青年少年科学创造发明比赛,很自然地选择了单拐座椅这个题目。

这个单拐座椅设计得相当科学。拐杖上面两根边框延伸、下面一条腿折迭就构成了座椅的三条腿,单腿与椅面前边的结合采用活页,椅面后边与拐杖两根边框的结合处采用转轴形式。为防止还原成拐杖时单腿的自动弯折,曹万渝在单腿与拐杖下框的交叉处钻一通孔,插入一圆柱销钉栓住。小小年纪,设想得相当周到。身处逆境,要经受比常人多得多的痛苦,而这种痛苦往往能磨练出人的意志,激发出更多的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