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教材教辅曾国藩家书
16007300000017

第17章 交友之道(5)

曾受恬去年借的钱,不知已还回来没有?如没有,一定要专人去取一趟,万不可再拖了。如果心斋家也派专人去取钱,则两家同去;如他不派专人,则咱们家单独派人去。家中近日钱够用吗?儿的意思是家中有人做官,则待邻里不可不略松一些,而自家用钱却不可不守旧。不知是否?

男国藩谨禀 六月十九日

二十二、升翰林院侍讲学士

【原文】

侄国藩谨启叔父母大人万福金安:

九月十八日发第十三号信,是呈叔父者,二十一日发十四号信,是寄九弟者,想俱收到。二十三日四弟、六弟到京,体气如常。

二十四日皇上御门,侄得升翰林院侍讲学士。每年御门不过四五次,在京各官出缺,此时未经放人者,则候御门之日简放,以示爵人于朝与众共之之意。侄三次升官,皆御门时特擢。天恩高厚,不知所报。

侄合室平安。身上疮癣尚未尽净,惟面上于半月内全好。故谢恩召见,不至陨越以诒羞。此尤大幸也。

前次写信回家,内有寄家毅然宗丈一封,言由长沙金年伯家寄去。心斋之母奠仪三十金,此项本罗苏溪寄者,托侄转交,故侄兑与周辑瑞用,由周家递金家。顷闻四弟言,此项已作途费矣。则毅然伯家奠分,必须家中赶紧办出付去,万不可失信。谢兴岐曾借去银三十两,若还来好;若未还,求家中另行办去。又黄麓西借侄银二十两,亦闻家中已收。

侄在京借银与人颇多,若侄不写信告家中者,则家中不必收取。盖在外与居乡不同,居乡间紧守银钱,自可致富;在外者有紧有松,有发有收,所谓大门无出,耳门亦无入。全仗名声好,乃扯得活;若名声不好,专靠自己收藏之银,则不过一年,即用尽矣。以后外人借侄银者,仍使送还京中,家中不必收取。去年蔡朝十曾借侄钱三十千,侄已应允作文昌阁捐项,家中亦不必收取。盖侄言不信。则日后虽有求于人,人谁肯应裁?侄于银钱之间,但求四处活动,望堂上大人谅之。

又闻四弟、六弟言父亲大人近来常到省城县城,曾为蒋市街曾家说坟山事、长寿庵和尚说命案事。此虽积德之举,然亦是干预公事。侄现在京四品,外放即是臬司。凡乡绅管公事,地方官无不衔恨。无论有理无理,苟非己事,皆不宜与闻。地方官外面应酬,心实鄙薄,设或敢于侮慢,则侄既然为官而不能免亲之受辱,其负疚当何如耶?以后无论何事,望劝父亲总不到县,总不管事,虽纳税正供,使人至县。伏求堂上大人鉴此苦心,侄时时挂念独此耳。

侄谨启 十月初一日

【译文】

侄国藩谨启叔父母大人万福金安:

九月十八日发出第十三号信,是呈叔父的,二十一日发出第十四号信,是寄给九弟的,想来都收到了。二十三日四弟、六弟到达京城,身体气色都还好。

二十四日举行皇上御门典礼,侄得升翰林院侍讲学士。皇上每年御门不过四五次,在京各官职有空缺时,此时未经放人补缺的,则等到御门典礼那天任命,以表示“爵人于朝与众共之”的意思。侄三次升官,都是在皇上御门时特别提拔的。天恩高厚,不知何以报答。

侄全家平安。身上的疮癣尚未全好,只是脸上的在半月内已全好了。故谢恩时皇上如见,不至于见不得皇上圣容。这真是太幸运了。

前一次写信回家,里头有给本家毅然宗丈的一封信,说由长沙金年伯家寄去。心斋的母亲去世,送奠仪三十金,这笔钱本是受罗苏溪所托,要我转交的,故侄兑与周辑瑞用,由周家送给全家。刚听四弟说,这笔钱已作了路费了,如此毅然伯家奠仪钱必须由家中赶紧筹办出来送去,万不可失信。谢兴岐曾借去银三千两,若能还来甚好;若未还,求家中另行筹办去。又黄麓西借侄银二十两,听说家中已收回。

侄在京借银给人的事颇多,若侄不写信告诉家里的,则家中不必收取别人还来的钱。因为在外头与住在乡下不同,住在乡下紧紧守住银钱,自可致富;在外头就要有紧有松,有借有还,所谓大门出不去,耳门亦进不来。全仗名声好,才能活动开;若名声不好,专靠自己手头的银子,不过一年,就全花光了。以后外人借了侄儿的银予,我仍叫他们还到京城,家里不必收取。去年蔡朝十曾借了侄儿三十千钱,侄已答应这笔钱就算作给文昌阁的捐项,家中亦不必收取。侄的话没人信,则日后虽有求于人,谁又肯答应呢?至于银钱往来,只求四处活动有借有还,望堂上大人谅解。

又听四弟、六弟说父亲大人近来常到省城县城,曾为蒋市街曾家游说坟山的事,为长寿庵和尚游说人命案子的事。这虽也算积德之举,可也是干预公事。侄现在在京任四品官,离京到地方上任职就是泉司。凡是乡绅插手公事,地方官员没有不衔恨在心的。不论有理没理,只要不是自己的事,都不宜参与。地方宦员在场面上不得不应酬你,心里其实是看不起你的,假设有的地方官员还竟然无礼,那侄儿虽然为官却又不能使亲人免受耻辱,那心里会怎样内疚难受?以后不论什么事,望叔父大人劝父亲不要到县里去,不要管这些事情,就是纳税交粮,也派个人去县里即可。伏求堂上大人鉴此苦心,侄时时挂念的就是这事。

侄谨启 十月初一日

二十三、今年未得差请勿忧

【原文】

男国藩跪禀父母亲大人万福金安:

九月十七日接读第五、第六两号家信。喜堂上各老人安康,家事顺遂,无任欢慰。

男今年不得差,六弟乡试不售,想堂上大人不免内忧;然男则正以不得为喜。盖天下之理,满则招损,亢则有悔,日中则昃,月盈则亏,至当不易之理也。男毫无学识而官至学士,频邀非分之荣,祖父母、父母皆康强,可谓极盛矣。现在京官翰林中无重庆下者,惟我家独享难得之福。是以男栗栗恐惧,不敢求分外之荣,但求堂上大人眠食如常,合家平安,即为至幸。万望祖父母、父母、叔父母无以男不得差,六弟不中为虑,则大慰矣。况男三次考差,两次已得;六弟初次下场,年纪尚轻,尤不必挂心也。

同县黄正斋,乡试当外帘差,出闱即患痰病,时明时昏,近日略愈。

男癣疾近日大好,头面全看不见,身上亦好了九分。十八生女,男妇极平安。惟体太弱,满月当大补养。在京一切,男自知谨慎。

八月二十三日,折差处发第十四号信。二十七日,周缦云处寄寿屏,发十五号信。九月十二日,善化郑七处寄诰封卷六十本,发第十六号信。均求查收。

男谨禀 九月十九日

【译文】

男国藩跪塞父母亲大人万福金安:

九月十七日连续收到第五、第六两封家信。知道堂上各位老人安康,家事顺遂,无比欢喜心慰。

儿今年没得到官差,六弟乡试也不得志,想堂上大人不免内心忧虑;而儿则正以不得官差为好事。天下的道理,满则招损,亢别有愧,日中则昃,月盈则亏,这是不可改变的规律。儿毫无学识而官至学士,频频求取非我应得的荣誉,祖父母、父母又多健康,可以说是极盛了。现在京官翰林中没有福禄双全的,惟我家独享这难得之福,因此儿战战兢兢,不敢求分外的荣誉,只求堂上大人睡得稳吃得香,合家平安,就是最大的幸事了。万望祖父母、父母、叔父母不要因我不得官差,六弟未考取功名而忧虑,我们就感到最大安慰了。况且儿三次考差,两次得到官差;六弟初次参加乡试,年纪尚轻,尤其不必挂在心上。

同县黄正斋,乡试时当外帘差,出了考场就得了痰病,神志时明时昏,近日略好些。

儿癣疾近日大为见好,头上脸上都看不到了,身上的也好了九分。十八日儿妻生一女儿,儿妻极平安,就是身体太弱,满月后当大补。在京一切,儿自知小心谨慎。

八月二十三日,交折差第十四号。二十七日,托周缦云带寿屏及第十五号信。九月十二日,托善化人郑七带诰封六十本及第十六号信。均求家中查收。

男谨禀 九月十九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