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化渭南年鉴·2011
16013400000001

第1章 渭南概貌(1)

基本情况

【位置、面积】渭南市位于黄河中游,陕西省关中平原东部,东经108°58~110°35和北纬34°13~35°52之间。东与山西、河南毗邻,西与西安、咸阳相接,南依秦岭与商洛为界,北靠黄龙山、乔山与延安、铜川接壤。南北长182.3公里,东西宽149.7公里,国土总面积13134平方公里。

【政区、沿革】2010年底,渭南市辖临渭区、华县、潼关、大荔、合阳、澄城、白水、蒲城、富平8个县和渭南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代管韩城、华阴两个省辖市,共123个镇、6个乡、13个街道办事处,3222个行政村,180个居委会。渭南市历史悠久。西周时,就有郑、彤、芮、莘、梁、屠、彭衙等国邑。东汉建安初年,献帝将左冯翊分为左内史郡和左冯翊郡。左冯翊郡治所临晋(今大荔县),辖临晋、粟邑、衙县、合阳、夏阳5县。从此,关中东部首次形成了独立的县以上政区,渭南市初具雏形。北魏以后,境内一直为同州、华州所辖。清雍正十三年(1735),同州升为府,华州变为散州,渭南境内1府8县1州1厅,形成了纵括渭水南北的格局。1950年以来,渭南市所辖县市数次增减,但基本辖区未变。

【河流、水资源】流经市境的河流主要有黄河、渭河、洛河。黄河自北而来沿边境流过,洛河自西北而东南入渭河,渭河自西而东在境内汇入黄河,三河年平均径流量438.86亿立方米。地表水、地下水资源总量20多亿立方米。临渭区、华县、华阴市、韩城市的黄河漫滩和渭河傍河区为地下富水区;大荔、蒲城、富平等县的地热水资源丰富。

【耕地、动植物】据统计部门资料,年末实有耕地面积52.1万公顷,比上年增加0.18%。全市有野生动物360多种,其中受国家保护的珍稀动物35种,如丹顶鹤、黑鹳、大天鹅、青羊、金鸡等。人工饲养的畜禽20多种,其中以秦川牛、关中驴、奶山羊等量大质优,驰名全国。全市有野生植物2500多种,栽培植物150多种,主要有小麦、玉米、谷子、薯类、豆类、棉花、烟叶、油菜、花生、芝麻、苹果、花椒、红枣、柿子、核桃、板栗、杏、梨等。

【气候】渭南市属暖温带半湿润半干旱季风气候,四季分明,光照充足,雨量适宜。除秦岭山区外,年日照时数2009小时~2528.1小时,年均气温11.5℃~13.6℃,0℃以上积温4250.3℃~5022.9℃,大于10℃积温3780.8℃~4509.4℃,是关中地区热量的高值区。无霜期为199天~224天,年降水量508毫米~608毫米。

【矿产资源】已发现矿产51种,探明储量的有煤、钼、铅、锌、铁、铝、白银、石灰石、大理石、蛭石等33种,易于开采的20余种,以煤、钼、金、铜、石灰石、大理石为优势矿种。煤炭地质储量255亿吨,已探明储量50亿吨,保有储量49亿吨;钼矿已探明储量150万金属吨,居全国第二位;铜保有储量21.7万金属吨,占全省45.7%;石灰石地质储量133亿吨,保有储量5400万吨,是烧制水泥的优质原料;大理石储量1.3亿立方米,为优质建筑材料。

【旅游资源】渭南市地貌类型多样,山河壮丽,自然景观神奇瑰丽。以“奇险天下第一山”着称于世的西岳华山,五峰耸立,72峰罗列其周,犹如一朵盛开的莲花,圣洁峻秀;还有黄河龙门、洽川黄河湿地等一批自然景观,特色鲜明,声名远播。渭南历经沧桑,文物古迹荟萃。全市共有古墓葬、古碑刻、古战场、古建筑、名人故居、革命战争纪念地等文物古迹1200余处,列入保护和开发的文物旅游景点619处,其中国家级35处,省级51处,以唐睿宗李旦桥陵、司马迁祠墓、西岳庙、仓颉庙、党家村明清民居最为着名。渭南的自然景观与文物古迹珠联璧合,空间组合良好,旅游开发前景广阔。有国家级和省级风景区4个:以华山、西岳庙为代表的华山风景区,以司马迁祠墓、韩城古建筑为主体的黄河龙门-司马迁祠墓风景区,以桥陵为核心的桥陵风景区,以黄河湿地自然景观为特色的洽川风景区。

经济发展

【概况】2010年,渭南经济总体呈逐步趋稳向好态势,实现较快增长。全市实现生产总值801.42亿元,较上年增长15%。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28.94亿元,增长7.3%;第二产业增加值394.55亿元,增长20.7%;第三产业增加值277.93亿元,增长10.6%。一、二、三次产业增加值分别占生产总值16.1%、49.2%和34.7%。

【农业经济】全年实现农林牧渔业总产值227.61亿元,按可比价较上年增长7.5%。其中,农业产值167.18亿元,增长7%;林业产值3.56亿元,增长26%;畜牧业产值45.78亿元,增长8.5%;渔业产值1.48亿元,增长19.8%;农林牧渔服务业产值9.61亿元,增长5.5%。全年粮食总播种面积58.38万公顷,较上年增长2%;粮食总产量264.19万吨,增长7.8%。夏粮面积31.5万公顷,增长1.4%;总产量126.27万吨,增长8%。秋粮面积26.88万公顷,增长2.8%;总产量137.92万吨,增长7.5%。棉花播种面积4.48万公顷,连续两年下降,总产量6.2万吨。瓜果蔬菜产业向规模化、设施化、园区化发展。蔬菜面积6.57万公顷,产量191.82万吨,增长11.1%。设施农业加快发展,设施蔬菜面积2.19万公顷,占蔬菜总面积三分之一;设施瓜类面积1.67万公顷,占瓜类总面积58.1%。水果面积14.76万公顷,产量254.25万吨,增长7.0%,优果率75%,商品率85%以上。实施国家林业重点工程,加快推进潼关陕西东大门绿化工程、渭南秦岭北麓台塬迎坡面绿化、西禹高速公路渭南段绿化工程,推进富平、蒲城、合阳3县35个村的庭院、村庄巷道、路渠绿化和营造村旁片林工程。全年完成造林3.36万公顷,较上年增长14.2%;四旁(零星)植树1037.35万株,下降16.5%;封山育林7.16万公顷,增长78.4%。花椒产量3.44万吨,增长6.1%;核桃产量0.86万吨,增长131.1%;板栗产量570吨,增长14%。临渭区、华县、潼关、蒲城、大荔、韩城6县、市、区完成明晰产权、承包到户的集体林权主体改革任务。加快发展畜牧特色产业,畜牧业产值占农林牧渔业总产值五分之一。年内大牲畜出栏7.05万头,较上年增长9.9%;其中牛出栏7.01万头,增长10.5%。猪、羊、家禽出栏分别达到206.84万头、52.69万只、786.65万只,分别增长13.4%、10.1%、10.5%。年末大牲畜存栏28.38万头,较上年增长4.7%;其中牛存栏28.22万头,增长4.6%。猪、羊、家禽存栏依次为182.05万头、79.13万只、904.33万只,分别增长10.4%、6.6%、8.9%。肉、蛋、奶产量分别为17.83万吨、8.57万吨、33.56万吨,分别增长12.8%、10.1%、13.2%。引进和建设一批带动能力强、示范效应大的大中型标准化规模养殖企业,全年新建扩建规模养殖场和养殖小区365个,形成蒲城、富平、合阳等8个畜牧大县。水产品产量1.51万吨,比上年增长84.6%。积极推广机械化秸杆还田、硬茬播种、饲草加工、玉米联合收获、保持性耕作等先进农机化技术,发放1.89亿元农机购置补贴资金,推动农机事业稳定发展。年末农业机械总动力402.35万千瓦,比上年增长5.5%。其中,拖拉机116.96万千瓦,增长1.7%;联合收割机32.7万千瓦,增长8.8%;农用运输车123.17万千瓦,下降41.8%。机播面积45.85万公顷,下降9.8%;机收面积35.08万公顷,下降2.6%。农用化肥施用折纯量48.85万吨,增长27.2%;农膜使用量1060.67万公斤,增长3.6%。

【工业经济】全年全部工业增加值339.71亿元,比上年增长21.8%;其中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增加值305.17亿元,增长23.1%。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由429户增加到540户,总产值938.24亿元,比上年增长34.8%。其中,重工业产值804.09亿元,增长36%;轻工业产值134.15亿元,增长28.2%。八大支柱产业完成工业总产值915.45亿元,增长34.6%。其中,能源工业产值306.32亿元,增长29.1%;化工工业产值61.09亿元,增长25.6%;装备制造业产值61.74亿元,增长82.9%;有色冶金工业产值346.48亿元,增长38.4%;食品工业产值95.25亿元,增长20.2%;非金属矿物制品业产值28.63亿元,增长58.8%;纺织服装工业产值10.57亿元,增长62%;医药制造业产值5.37亿元,下降15.3%。在全市重点监控的30种工业产品中,有22种产品累计产量比上年增长,8种产品累计产量比上年下降。11种产品累计增速超过20%,其中4种产品增速超过50%,分别为电解铝279.7%、机制纸及纸板98.1%、电子元件67.3%和白酒55.8%。硫酸、食用植物油和啤酒3种产品降幅超过10%,分别下降48.8%、26.6%和13.1%。企业经营效益明显提升。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919.54亿元,比上年增长35.8%;实现利税65.42亿元,增长75.7%;实现利润35.23亿元,增长2.7倍;亏损企业亏损额14.76亿元,下降13.4%。产业转型升级取得突破性进展,拓日太阳能光优玻璃、安信电子、舜天锂离子电池、中联重科挖掘机生产线等一批新能源、新材料和现代装备制造项目建成投产。龙钢集团跻身中国工业企业500强,产值过亿元企业由49户增加到106户。

【建筑业】全年全社会建筑业增加值54.84亿元,比上年增长20.1%。全市有资质等级的建筑施工企业90个,完成建筑业总产值221.1亿元,增长53.7%。房屋施工面积981.62万平方米,增长73.9%;房屋竣工面积331.31万平方米,增长4.3倍。完成国家禁止使用实心砖工作,建筑工程新墙体材料使用率90%以上。

【固定资产投资】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742.25亿元,比上年增长45.7%;其中城镇固定资产投资606.65亿元,增长32.7%。在城镇固定资产投资中,第一产业投资29.8亿元,增长50.5%;第二产业投资337.14亿元,增长38.1%;第三产业投资239.71亿元,增长24.1%。城镇投资中,以交通运输、仓储、邮政业、信息传输服务业、电力燃气水生产供应业、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为主的基础设施投资165.96亿元,增长19%,占城镇投资完成额的27.4%。其中,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投资93.91亿元,增长21.8%;电力燃气水生产供应业投资36.38亿元,增长19.6%;卫生、社会保障和社会福利业投资10.89亿元,增长97.1%;公路建设投资12.89亿元,下降34.5%;电信和其他信息传输服务业投资4.34亿元,下降23.7%;居民服务和其他服务业投资0.99亿元,下降26.5%。全年商品房销售额24.7亿元,比上年增长55.4%;销售面积139.72万平方米,增长39.2%。商品房销售旺盛,带动房地产开发投资较快增长,全年房地产业完成投资42.08亿元,比上年增长49.2%。

【交通通信】2010年底,全市公路总里程17660.8公里,公路密度为135.33/百平方公里。优化运力结构,发展现代物流,城乡运输一体化进程加快,城乡客运相互衔接,综合规范的运输网络体系初步建立。全年公路客运量10260万人,旅客周转量56.8亿人公里,同比分别增长18.56%、21.71%;货运量8784万吨,货物周转量247.96亿吨公里,分别增长18.27%、18.07%。全年邮政业务收入1.99亿元,增长19%;邮政业务总量2.6亿元,增长22%。年末全市固定电话用户86.6万户,移动电话用户327.08万户,互联网宽带用户31.39万户,电信业务收入20.97亿元。

【国内贸易】全年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31.83亿元,比上年增长18.6%。其中,城市零售额170.29亿元,增长18.2%;乡村零售额61.54亿元,增长19.6%。限额以上零售额72.61亿元,增长22.7%;限额以下零售额159.22亿元,增长16.8%。实施“新网工程”,发展新型农村商品流通体系,建成具有渭南区域特色的农资经营服务,日用消费品经营、农副产品购销、再生资源回收利用、烟花爆竹专营五大经营网络。全年居民消费价格总指数为103.9%。八大类商品和服务价格“七升一降”食品类上涨9.6%,居住类上涨2.6%,医疗保健和个人用品类上涨2.2%,衣着类上涨1.1%,烟酒及用品类上涨0.9%,交通和通信类上涨0.9%,家庭设备用品及维修服务类上涨0.4%,娱乐教育文化用品及服务类下降0.3%。商品零售价格总指数103.9%,生产资料价格指数103.5%。

【招商引资】修订完善招商引资优惠政策和奖励办法,赋予驻外办事处招商引资职能,组织多种形式的招商恳谈会,不断优化投资环境。全市共签订各类招商引资项目368个,项目总投资840.77亿元。实际到位资金230.35亿元,比上年增长20.86%。其中,新开工项目292项,实际到位资金94.84亿元;续建项目234项,实际到位资金135.51亿元。全市新批外商投资企业5户,合同利用外资5560万美元,实际利用外资3051万美元。

【外贸】据西安海关统计,2010年全市各月出口呈较快增长趋势,全年实现进出口总额16926.8万美元,比上年增长47.12%;其中出口10110.1万美元,增长19.59%,与2009年下降9.2%相比,外需扩大,出口较快回升。对美国、德国、新加坡及中国香港地区出口额9518.1万美元,占出口总额94.1%。机电产品、农产品出口额9027万美元,占出口总额82.3%。全市拥有自营权的进出口企业128家,较上年增加21家;陕西线艺电子有限公司为最大出口企业,占全市出口总额78.6%。

【旅游业】12月,联合国人居环境促进会、中国旅游业联合会等单位联合授予渭南市“中国特色魅力旅游城市”称号,华山景区被国家旅游局命名为5A级旅游风景区。华山景区基础设施和少华山国家森林公园两个重点旅游建设项目,完成投资4.94亿元。全年共接待游客1328.52万人次,比上年增长19.41%;其中海外游客15.04万人,增长65.75%。实现旅游综合收入67.56亿元,增长31.36%;其中外汇收入2707.69万美元,增长65.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