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化渭南年鉴·2011
16013400000074

第74章 教育科技文化新闻(3)

【知识产权】组织执法人员深入各大商场、超市,查处以医药、高档电器等为重点的假冒专利产品,顺利调处了3起专利纠纷案件。成功举办了全省知识产权宣传月开幕式,在渭南技术学院举办了知识产权专题讲座,组织各县(市、区)参加全省知识产权管理人员培训班,强化了知识产权指导工作的科学性和针对性。争取陕西省知识产权强县工程、专利孵化项目、知识产权优势企业培育工程、发明创业奖、专利创业富民工程等项目10项,组织11家企业参加第十九届全国发明博览会,组织6家企业参加2010年杨凌农博会。全年专利申请量达到426件,其中发明专利申请量77件;全年专利授权量205件,其中发明专利36件。

【科技宣传】3月在临渭区崇宁镇组织参加了“科技之春”宣传月暨科技文化卫生三下乡活动启动仪式,4月组织了知识产权活动周,5月中旬组织了以“携手建设创新型渭南”为主题的科技活动周活动。3次活动共组织宣传展板30面,设立专利、实用新技术推广等咨询点20个,印发各类科技宣传资料1.8万多份,接受群众现场咨询1200多人次。编印《渭南科技信息》10期30多条信息,及时反映了全市最新的科技动态和成果,通报了工作情况,交流了各地科技工作经验。

(王彬)

文化事业

渭南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

党委书记、局长华惠民

副局长王淳雎泾治

雷振宇

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魏国强

党委副书记李军

总工程师任正龙

【文化事业建设】文化设施建设有较大进步。投资743万元(其中中央投资504万元、省配套239万元),完成了30个乡镇文化站建设。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完成合阳县1个支中心,临渭区故市镇等28个乡镇基层服务点建设任务。争取文化基础设施建设维修项目经费60万元;完成了33个乡镇综合文化站、3个社区文化中心、30个社区文化活动室、184个村级文化室的文化器材配送,共计645.4万元;完成了第四批公共图书馆的评估定级工作,临渭区等6个县(市、区)图书馆被国家文化部命名为三级图书馆。全市11个县(市、区)的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支中心全部完成。投资5000万元,完成了渭南市文化艺术中心建设项目开工前的各类手续报批、项目监理招标、项目建设招投标等工作,计划春节后动工。农村公益数字电影放映41200场,超额244场完成全年任务。同时,新增配发放映设备40台,对全市127台放映设备安装了定位系统。建立农村数字电影服务站11个、农村示范流动电影放映队157支,实现电影数字化100%覆盖。争取“村村通”设备45764套,建立标准化“村村通”工作服务站1826个。《直播卫星村村通用户管理系统》全市已录入用户信息17243条(每个用户一条),设备安装到位18966户。9月初,开通了城市公共应急广播,为西北地区首家。广播电视设备更新改造投入加大。投资150多万元搭建了都市频道制作网,新增了三频道字幕播出系统,添置了前期摄像机,招标采购了CMMB编码器,为发展手持电视业务奠定硬件基础。农村中央广播电视节目无线覆盖工程验收全面完成,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中国之声》节目无线覆盖由20%提高到92%以上,中央电视台第一套节目无线覆盖由35%提高到85%以上,中央电视台农业频道节目无线覆盖从无到有,覆盖率达到83%以上。加大扶持力度,为5个演出班(社)配送了4万余元的文化器材。加强制度建设,强化人员培训,采取超常措施,确保安全播出,实现了“高质量、不间断、既经济又安全”的目标。

【广电新闻宣传】主题宣传力度加大。围绕“扩大渭南影响、提升渭南形象、促进渭南发展”目标,以服务大局,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为主线,以市委、市政府工作为中心,精心组织策划了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关注社会民生、十七届五中全会、招商引资、重点项目建设、城市创卫、新农村建设、和谐渭南建设等重大主题宣传报道活动。相继开设了《奋进中的渭南·喜迎市“两会召开”》、《辉煌十一五》、《乡村访谈》、《创国卫兴渭南》、《点击作风》、《名牌产品企业展播》等专题专栏,为全市改革开放、经济建设和创卫工作营造了良好的舆论氛围。外宣工作成绩突出。两台在中央台发稿43条,超额完成了任务;市电视台在省台发稿493条,位居全省第二。省台用稿204条,全省排名第三。宣传活动有声有色。承办了“2010’渭南市文化旅游节”,策划了“渭南鼓王争霸赛”、“青岛啤酒拉拉队选拔赛”、“渭南市太极拳王电视大赛”、第五届红飘带行动-2010爱心送考等12场大型主题活动;现场直播了“2010中国武术散打超级联赛”,举办的新洲杯·渭南首部20集室内情景剧主角海选活动,得到了广大观众的广泛参与。创优工作成果喜人。获省级以上奖项20个,其中国家级5个。《激情成就创业梦想》获第十届全国对农节目评比专题类二等奖,《农家四季》获第十届全国对农节目评比栏目类三等奖,社教节目《陶缘》获第四届中国小康故事电视节目好作品奖,《末路夫妻》获中广协创优法制节目专题类三等奖,广播剧《郭孝义》获中国广播剧专家评析会铜奖;《环境热线》节目主持人畅琴获得2010年度中国播音主持最高奖项“金话筒”奖,成为全国唯一一个地级市获此奖项的人员。

【艺术创作】《隋文大帝》、《桥弯弯月圆圆》、《大唐女巡按》3部精品剧目参加第五届中国秦腔艺术节暨首届陕西秦腔艺术节,并获得多项大奖。长篇小说《烟雾》、散文集《黄河入海流》、诗歌集《芦苇之恋》及《西岳文丛》(5卷)已经出版;老腔《关中古歌》参加了2010年文化部春节晚会演出;长篇电视剧《智取华山》的前期论证和故事梗概已初步完成。少儿数字电影剧本《国旗手》基本完成。结集出版了《东秦放歌》一书,谱写了渭南市歌曲创作的新篇章。拍摄的儿童电影《爸爸妈妈你们在哪里》、MV《沉重的母爱》获得渭南市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优秀作品奖。合拍的第六部电视剧《胡杨女人》于10月相继在央视八套、一套播出,成为央视下半年电视剧收视冠军。“周末一元剧场”得到中宣部和《人民日报》、新华社等国内重要媒体充分肯定,《光明日报》11月23日头版头条以《渭南:一元剧场惠泽民生》为题进行了专题报道。“周末一元剧场”商标注册已得到国家工商总局批准。这一享誉全国的公益文化活动品牌的衍生产品如网络版、手机版、声讯版正在筹备之中。

【群众文化活动】策划组织实施了以“华夏之根、人文渭南”为主题的第二届文化旅游节开幕式演出及彩车巡游活动,组织举办了以“华彩渭南魅力秦东”为主题的大型摄影展览,共展出作品350余幅。策划了大型《红楼梦》全版主题音乐会的演出,收到了非常好的社会效益。合阳提线木偶、同朝皮影戏等参加了上海世博会渭南活动旬的演出,获得了中外游客的高度赞誉。文化下乡活动,共出动人员100余人次,车辆8台次,送戏2台次6小时、数字电影2部、图书9660册(价值1.3万元),发放宣传资料2000余份,受益群众近万人。开展了以“我爱我家,快乐成长”为主题的第六届书信征文活动,“走进读书世界,共建人文渭南”正版图书销售月活动,“多读书、读好书”和“倡导全民阅读,实现科学发展,学习促进发展,阅读丰富人生”为主题的全民读书月和图书馆服务宣传周活动。组织了“我的书屋,我的家”全市农家书屋阅读讲演大赛,参加了“关天经济区七市一区书画摄影联展”等活动。持续开展了以“扬时代旋律,谱和谐乐章”为主题的群众自娱自乐活动。渭南演艺集团排演的“紫气东来,潮涌渭南”汇报演出,让城市更热闹,让市民更高兴。选送《农家乐》等6个节目参加全省第二届农民文化节演出,并参加了《放飞三秦》第二届农民文化节颁奖晚会演出,获10余项大奖。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组织的《渭南市文化旅游节》、《陕西十大怪》等11件作品在第二届陕西省群星奖评奖中分别获一、二等奖。组织举办了余派传人专场、张爱莲舞台生涯52周年艺术成果展演、河南豫剧专场、阿宫腔专场等优秀剧目展演,展现了专业艺术团体弘扬戏曲艺术、打磨艺术精品的创新进取精神,为艺术表演团体适应文化体制改革提供了较好的锻炼平台。

【非遗保护】推荐上报了43项71人为省级第二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有8个类别18人入选,列全省第一。全面完成省级第二批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及传承人图典资料的整理和上报工作。经过认真评审,公示公布了市级第二批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10大类85项;参加省文化厅组织的“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中国剪纸艺术展”、西安西部民间艺术博览会演出。华县皮影戏获首届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博览会银奖。在全国第五个“文化遗产日”,组织举办了以“非遗保护,人人参与”为主题暨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余巧云徒弟大型演唱会,60余名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传承人进行了技艺展演展示,展出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展版98块,提高了城乡居民对乡土文化资源的认知感、荣誉感。组织了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皮影戏汇演,演出第一次由女演员着戏装走向前台演唱,令观众眼前一亮。投资500余万元,建成了渭南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博物馆并免费对外开放。

【文化产业】在文化产业发展中,不断突破人才瓶颈、资金瓶颈、政策瓶颈等诸多困扰,坚持资源融合、资本融合、生产方式融合、管理模式融合的基本思路。完成了关天经济区文化合作与发展研讨会;完成了全市第四批国家级文化产业示范基地的申报工作,富平陶艺村被命名为第四批国家级文化产业示范基地;配合省电视台《我们这十年》栏目完成了全市文化产业发展资料的搜集整理与拍摄工作;高规格组团参加了文化部、国家广电总局、新闻出版总署和省政府共同主办的中国西部(西安)文化产业博览会,渭南市参展的11个企业近百种展品和《华州老腔》、《华县皮影戏》两个演出,获组委会最佳组织奖和最佳展示奖。全市共有文化产业企业715家,其中国有文化企业或单位34家,民营文化企业681家,从业人数1.8万人,年收入2.22亿元,利税1065.4万元。

【文化市场管理】文化市场管理措施得力,网吧管理秩序良好。聘请了937名社会义务监督员对网吧进行经常性监督。成立了网吧协会,强化行业自律。公布了文化市场举报电话12318,全年共处理省厅督办案件3件、市长热线电话3条、举报电话19条,做到了登记及时、查处迅速、回复快速。对全市合法网吧的名称、地址、法人在报纸上进行了公告。对社会反映强烈的网吧、游戏厅违法经营进行专项整治,全年共累计查处违法违规网吧478家,其中取缔黑网吧147家,经济处罚124家,停业整顿85家,吊销许可证6家。开展了“秦风”行动,关闭非法游戏厅11家,销毁游戏机125台。开通了市级和县(市)网吧监控平台,安装了《净网先锋》网络文化管理系统。全面推行实名上网制,使未成年人上网的问题得到有效遏制。集中整治,市场环境得到净化。根据“扫黄打非”工作安排部署,集中时间和人力,对全市销售盗版出版物、网上低俗等违法违纪行为进行抽查。组织开展专项整治行动,重点对书店、印刷企业、音像制品店、交通运输枢纽等场所进行检查。6月,根据群众举报,联合公安等部门共查封非法出版物15869本。对辖区内违规开展IP电视业务行为进行专项治理活动,对接收境内外卫星电视节目的单位和个人进行清查和年检。对不良广告进行清理整顿,净化了荧屏声频。及时销毁清理,游商地摊得到遏制。参加“全国侵权盗版及非法出版物集中销毁活动陕西分会场活动”,共销毁非法出版物30000余张(盒、本),有力地震慑了违法犯罪活动,较好地保护了知识产权。针对城区游商地摊有所回潮的现象,及时组织行政执法人员进行了清理,共取缔游商地摊45家,取缔非法经营户8家,检查出版物经营单位1379家次,查处违法违规出版物50000余本(张),处罚经营单位68家,移交司法机关案件1起,净化了出版物市场。加大宣传力度,营造良好氛围。利用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活动、知识产权保护周、安全生产宣传日、法制宣传日等时机,设立咨询台,对群众关心的文化广播电视有关问题进行解答。同时,针对社会各界提出的网吧、新闻出版、“扫黄打非”等方面的问题,做客《环境热线》与听众进行互动沟通交流,共解答群众提出问题30余条。印制《互联网上网服务营业场所管理条例》、营业时限警示牌,对未成年人上网起到了很好地警示作用。通过《渭南日报》公布了文化市场和“扫黄打非”举报电话和宣传口号,提高全民关心下一代、保护知识产权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