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化渭南年鉴·2011
16013400000076

第76章 教育科技文化新闻(5)

【正面宣传】围绕贯彻十七大、十七届四中、五中全会精神以及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等,策划实施了以解放思想、明确思路为主题的系列宣传;围绕全市中心和重点工作,策划实施了以市委三届九次、十次全会、“两会”、项目建设、新型工业化、招商引资、十大民生工程、创卫创模创业创建园林城市、南塬绿化、新农村建设、创先争优、包村帮扶以及西洽会、文化旅游节、农高会、通用航空节等为重点的专题宣传报道,先后开设了“聚焦全委会”、“转变增长方式推进新型工业化”、“聚焦航空节”、“辉煌十一五”、“创意农业在渭南”、“聚焦郑西高铁”、“专业合作社在东秦”、“聚焦中国渭南第二届旅游文化节”、“聚焦招商促进发展”、“深入开展创先争优活动”、“创建园林城市改善生态环境”、“聚焦第十四届西洽会”、“考察归来话发展”、“渭南人才”等栏目;同时,根据形势和任务的需要,先后开展了玉树、舟曲抗灾救灾、上海世博会、亚运会等专题宣传。通过专题报道、动态新闻、开设栏目等手段,使报纸在关键时期、重点环节充分发挥了主流媒体强势有力的引导作用。编辑部记者采写的《结构型农业鼓起农民钱袋子》一文宣传了渭南市农业产业化的典型经验,受到中宣部新闻局工作刊《新闻阅评》的充分肯定。

【民生新闻】配强了民生新闻部的力量,将原有3名记者增加到7人,突出了民生新闻的选题策划,要求记者周周有策划,天天有稿件。开通了24小时新闻热线,对新闻线索第一时间作出反应。同时加大对民生稿件的编辑和选用,真正把精力投向民生,把版面留给民生。先后策划开设了《市长与市民》、《远去的手艺》、《姐妹进社区》、《特别关注》等民生专栏,采写刊发了一大批喜闻乐见的好稿件,其中《我市杂粮价格一路上扬》、《校园周边安全》、《从秦腔说起》、《相亲这回事儿》等受到读者关注。策划开设的摄影专版,既满足了广大读者对读图时代的要求,又开创了民生新闻图片解说新方式。摄影专版先后刊发的《黄土涅盘成大器》、《溢蜜时节追花人》、《西峪深处有人家》、《一个老知青和一座山》等,受到广大读者的一致好评。

【名牌栏目】《东秦百姓》、《党报热线市长专线民声通道》、《话说渭南》、《特别关注》、《新闻漫侃》、《我的旅游故事》等专栏已经拥有一批相对稳定的读者群,重点在如何做好做精下功夫,其中《东秦百姓》共采写刊登舆论监督及关注百姓生活稿件150篇,回复率98%以上;《党报热线市长专线民声通道》刊发稿件200多条;《话说渭南》刊登稿件40篇,挖掘宣传了渭南的人文地理、风土民情等,有力地弘扬了渭南文化,宣传了渭南精神。

【报纸评论】除原有栏目《朝阳时评》、《新闻漫侃》外,《五岔路口》栏目,即评论专版也于5月顺利开栏,在每周二七版刊发。同时还建立起一支由社外30名精挑细选的人员组成的特约评论员队伍,依托评论专栏和专版,围绕全市工作大局和时事热点,适时刊发社论和评论员文章,引导社会舆论,为中心工作鼓劲添力。配合全委会、两会和宣传思想工作会议等配发了《再创崭新业绩谱写华彩乐章》、《向更高的目标奋进》、《总结经验继往开来》等近40篇,得到市委、市政府领导的充分肯定,也受到广大读者的广泛赞誉。

【编采创新】先后策划实施了“中国地市报第八届论文(论着)奖定评会暨全国知名报社老总渭南文化之旅”和“秦晋豫黄河金三角联合采访”以及凤县新农村建设系列报道三项大型采访活动。6月22日,由中国地市报研究会主办、渭南日报社承办的中国地市报第八届论文(论着)奖定评会在华山脚下隆重开幕。来自全国30多家地市报社社长、总编辑参加了会议,渭南日报社在会议期间策划组织了全国知名报社老总渭南文化之旅活动。先后组织老总们深入华阴、合阳、蒲城、白水、韩城进行文化采风,切身领略“华夏之根、文化之源、河山圣地、人文渭南”的风采与人文内涵。在随后两个多月的时间里,全国30多家地市报对渭南做了宣传推介。老总们通过手中的笔和镜头,将山水渭南、人文渭南的风光和厚重文化播撒到长城内外,大江南北。绿源报社总编辑的文章《华山道上》还刊发在《人民日报》(8月14日8版);《闽西日报》、《孝感日报》以整版形式图文并茂地刊发了《华夏之根河山圣地——渭南文化之旅掠影》和《地灵人杰看渭南》。7月,渭南日报社经过缜密研究策划,与运城日报社、三门峡日报社联合组建采风团,实施“秦晋豫黄河金三角大型文化采风活动”。在历时25天的采风中,采风团一行跑遍了3省3市20余县(市、区),有20余名总编辑、编辑、记者参与了这次采访活动。采风团成员们亲身感受到了渭南市、运城市和三门峡市灿烂的历史文化、秀美的自然风光、精彩纷呈的民风民俗和丰富的文物古迹,记录下了秦晋豫三地市开拓进取、蓬勃发展的经济成就,展示了黄河金三角的魅力和巨大潜力。先后刊发稿件130余篇、照片150余幅。10月下旬,报社派出记者前往宝鸡凤县做了详情采访。记者走进凤县多个乡镇和村落,采访当地人民在新农村建设中的亲身经历和感受,以当地基础设施建设、农村居住环境、学生上学、农民看病养老、农民就业创收等问题为切入点,深入采访了新农村建设给当地人民带来的巨大实惠。并于11月17日至27日在《渭南日报》推出了“凤县新农村建设看点”系列报道,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

【对外宣传】围绕宣传展示渭南主题,报社的编辑记者在完成本报采编任务的同时,还积极向中、省媒体投稿。年初制定了本报2010年中、省级媒体上稿任务分配表,明确由各分管领导牵头,部门主任负责,确保全面完成上稿任务。全年报社在中、省级媒体上稿共计35篇(幅),超额10篇,扩大了渭南的对外宣传。

【数字报和新闻网站】渭南日报数字报和渭南新闻网站,提高了《渭南日报》的传播速度和范围。在数字报和网站建设上,主要是以追求宣传社会效益最大化为目标,加大硬件投入,加强人才培训,发挥优势,实行报网互动联动。年初,渭南新闻网以庄重大方、色泽斑斓、内容丰富的崭新页面展现在读者面前。改版后的渭南新闻网放大精彩图片,突出本地特色,精选境外新闻,增加服务资讯,增强开放互动,更好地体现了“真实、共享、互动”的宗旨。相继推出了《本站聚焦》、《综合新闻》、《县市频道》、《东秦百姓》、《分类信息》等新闻栏目。同时,不断开阔思路,发挥优势,让渭南新闻网站走在改革的前列。积极探索新媒体发展经验,树立经营网站的理念,发挥党报优势,坚持策划引领、品牌制胜,建立和完善网络与报纸的良性互动机制,以优质的新闻产品提升网站的品牌影响力,以响亮的党报品牌推进报社经营再创佳绩。2010年,报社对网站率先实行独立核算、独立运营、自负盈亏,激发了内在活力和创新精神。下半年,由网站策划的渭南市首届医疗系统十佳、渭南十大创业明星评选等渭南网上系列活动,既配合了工作,又拉动了网络点击率。

【《渭南时讯》】在文化体制改革中,渭南日报社顺应广大市民要求,整合资源,出版了都市报形式的《渭南时讯》。《渭南时讯》主打社会新闻,关注民生民意,集知识性、趣味性、故事性、服务性、休闲性和人文性为一体,力求以新鲜、深度的资讯引导社会广大市民的精神文化生活。《渭南时讯》为四开16版,彩色印刷,每周二至周五出版。

【报社改革】按照中、省、市文化体制改革的总体部署和要求,渭南日报社雷厉风行,借力改革。在巩固报纸改革和机制体制创新成果的基础上,于6月成立了报社文化体制改革领导小组,设立了办公室。通过学习考察和内部调研确定改革思路,先后多次召开文改领导小组会议,两次召开社委会专题会议,讨论研究报社文化体制改革的思路和办法。按照要改就彻底改,改就改出生机与活力的思路,经过与省新闻出版局、市工商行政管理局沟通,拿出了渭南日报社文化体制改革总体框架。成立“渭南日报报业集团”,全面负责经营报纸工作,下设渭南报业发行有限责任公司、渭南报业印务有限责任公司、渭南报业广告传播有限责任公司、渭南新闻旅行社有限责任公司、渭南新闻网传媒科技有限责任公司和渭南市朝阳16号拓展训练基地有限责任公司等6个子公司。

【印刷设备】报社唯一的印报设备PJ2787-02型胶印轮转机,是1990年出厂、1995年从长江日报社购回的该社失火退役的二手机器,运行已达20多年,性能十分落后,设备高度老化磨损且严重超限使用,处于边用边修运行状态。经多方努力,报社争取市财政拨付一部分和报社自筹一部分的办法对设备进行了更新。通过市政府采购中心公开招标,与上海高斯签订了M40无轴彩色轮转印报机的采购合同,厂方已经履约加紧装配调试,三个月以内将安装到位。

【报社荣誉】报社获“金长城传媒奖·2010中国十大创新地市报”奖。有23件作品获省市新闻和中国地市报新闻奖;栏目《聚焦招商促进发展》和《话说渭南》获“优秀栏目”奖。社长、总编辑陈永久获得“金长城传媒奖·2010中国传媒年度经营人物”称号。

(姜向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