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外语英语PARTY——文苑精华
16014300000036

第36章 Waves of Heart心曲浪花(8)

There are ways I can defend myself against such objections. I can say, “I do it in the interests of historical reality. That is what the old days were really like.” Or, “I do it to show the dark side of human nature, the beast let loose, the evil we can run up against in communities and families.” In certain countries I could say, “I do it to show how bad things were under the old system when there were prosperous butchers and young fellows hanging around livery stables and nobody thought about building a new society.” But the fact is, the minute I say to show I am telling a lie. I don,t do it to show anything. I put this story at the heart of my story because I need it there and it belongs there. It is the black room at the center of the house with all other rooms leading to and away from it. That is all. A strange defense. Who told me to write this story? Who feels any need of it before it is written? I do. I do, so that I might grab off this piece of horrid reality and install it where I see fit, even if Hat Nettleton and his friends were still around to make me sorry.

The answer seems to be as confusing as ever. Lots of true answers are. Yes and no. Yes, I sue bits of what is real, in the sense of being rally there and really happening, in the world, as most people see it, and I transform it into something that is really there and really happening, in my story. No, I am not concerned with using what is real to make any sort of record or prove any sort of point, and I am not concerned with any methods of selection but my own, which I can,t fully explain. This is quite presumptuouspresumptuous adj.专横的, and if writers are not allowed to be so - and quite often, in many places, they are not - I see no point in the writing of fiction.

什么是真实

艾·蒙罗

只要人们有机会问及我关于写作的问题,总会提出这样一些问题:

“你写的是真人吗?”

“你写的那些事是真的发生了吗?”

“你写的那个小镇,是不是就是威汉姆镇?”(威汉姆是安大略省的一个小镇,是我的出生地,也是我成长的地方。有些应该有头脑明事理的人还时常以为我在作品里把那个地方“故事化”了一下而已。无怪当地的报纸曾苛责我,说我使该镇成了“阴郁而严峻反思的靶子。”)

作家们通常对这些问题不以为然,看成是一些天真的问题,觉得提问的人对自传和小说的区别一无所知,不知道写小说也可以用第一人称来叙述。或者作家们就把这些问题看成是一些记者故意刁难人而题的问题。他们企图以此来挑起作家家乡人的愤懑,就像我家乡那份报纸表达的那种令人沮丧的(对于局外人来说,则是滑稽可笑的)愤懑。作家在回答这类问题时,有的耐心,有的粗鲁,视个人的脾气和当时的情绪而定。他们说:不,你必须明白,我的人物都是拼凑成的;不,现实生活中发生的事情并不跟我在小说里描写的一模一样;不,那个地方当然不是威汉姆镇(或者不管其他别的具有诞生作家不谋而得的荣誉的地方)。有的作家或许会冒昧地反问提问题的人:究竟什么是真实?上面的回答似乎都不太令人满意。人们继续提出同样的问题,因为这个题目确实使他们迷惑不解,津津乐道。看来他们真的不怎么知道小说是什么东西。

他们怎么可能知道呢?因为这个问题本身一直在变,而且作家之间意见也不尽一致。这是一个棘手的问题,我们都不想去解释清楚。

我想在这里做的就好比要我读完一篇东西后用两三句话把它说清楚那样,难以办到。我不试图解释什么是小说,什么是短篇小说(假设世上有这样一成不变的东西,什么就是什么,但实际上是不存在的),但是我倒愿意说一下短篇小说对于我来说是什么东西,我是怎样创作的,我是如何使用那些“真实”的东西的。我想从我是怎样读其他人写的短篇小说来解释起。举例来说,我读小说可以从任何地方开始读。从头读到尾,从尾读到头,或者从中间某个地方,往前读或者往后读。总之,很显然,我拿起一本小说,不想开车上路,一定要顺着他走,把我带到某个地方去。一路上只看两旁的景色,走直线,不绕道弯行。我读小说则不然,可前后来回移动,这里停停,那里靠靠,甚至在里边呆上一会儿。小说更像是一座房子。大家都知道房子是怎么回事。它把空间围起来,分隔成一间一间,又使围住的空间相互连结起来,然后以一个崭新的面貌出现。这个比喻也许最接近于我对小说的解释,我也希望其他人如此来对待我的小说。

所以,我写小说时,我就要构造某种框架。我知道我要从那个框架里取得什么样的感觉。这是我解释中最难的部分。我在这里不得不用“感觉”这词儿。它不是非常确切,但也只能用它,因为要使我想装得更加斯文些,我就得不老老实实了。

对于框架,没有蓝图。因为它不是那种“我要造这种房子,因为如果我做得对就会产生这种效果”的问题。我得建造一座房子,编造一个故事,来配合那个难以描述的“感觉”。这种感觉好比小说的灵魂。我对它穷追不放顽固坚持。因为没有其他东西比它更难确定界限的了。我不知道它从哪里出来的。它似乎早已在那里,而且某种难以捉摸的线索,譬如一个商店的橱窗或者一段谈话,使我意识到这种“感觉”。然后,我开始积累材料,把它们汇集在一起。其中有些材料,我原来就占有了,有的存在记忆里,有的是从观察中获取的。有些部分则是我自己创造的。还有的是我刻苦搜集来的,如一些事实的细节,然而有些材料则是送上门来的,如趣闻轶事,或演讲片断等。我设法把这些材料聚集在一起,拼凑成我所需要的形状。我试了试,觉得不对颈,再试,不断地拼来凑去,搭成我需要的形状。

下面我想谈一谈技巧问题,以及我是如何解决这些技巧问题的。我谈不好这个问题,主要原因是我从未有把握我解决过什么问题。即令我说过我看到什么地方出了差错,我这话是在让人产生错觉。我从未想到过我是如何在改变事物。我从未对自己说:“那一页写得很沉闷,那一段写得很臃肿。我需要加一点对话和短句。”我只是感到有一个部分写得不好,沉甸甸的,像浸泡在水里一样。然后,我注意起故事来,仿佛事情是真的在什么地方发生了一样,而不是发生在我的头脑里,不以我设计的方式发生,而是以它自己的方式发生了。结果,句子倒真的变简短了,对话也增多了,还有其他的一些变化。不过,尽管我竭力多注意一下故事本身,但我也许还是没有搞对头。那些短句子也许只是一种规避,也许是一种错误。每一篇定稿,每一篇印出来的故事仍然只是叙述该故事的一种尝试、一种方法而已。

我曾经答应过要谈谈如何运用现实的问题。人们要求知道,“既然裘比利不是威汉姆,那么为什么它那里也有一条舒特街呢?”为什么我要如实地描写某人安放在壁炉台上的那只陶瓷大像呢?我可以回答说,我这样做,从中得到了某种原动力。虚构的空间、城镇、世界,需要从现实生活里取得一点东西做发酵地面肥。它是帮助作家写作的一种手段——它至少帮助了我,——但是它也惹出了真住在舒特街的人们憋在心里的一股怒气,也惹怒了那位家里摆设陶瓷大像的太太。他们说:“为什么你要掺点真的东西进去,然后又胡扯说谎?”任何处于这类冲突中挨批的一方都知道那些发牢骚人的感受。

作家说:“我这样做是为了艺术的缘故,构筑我前面说过的包围我故事灵魂的框架,而这个框架比其他任何东西更重要。”

但是,它并不对每个人都如此重要。

所以,我看到可能有这样一种情况:一旦你写了那个故事,而且获得了那种原动力,你回去修改时把大像改成骆驼(虽然那位太太很可能会埋怨你,为什么把一只美丽的大像改成一头可憎的骆驼),并把舒特街变成伯兰克街。但是大块大块的现实又怎么办呢?没有这些现实,你的故事不可能存在了。在短篇小说《皇家的鞭挞》中,我使用了大块的现实:关于屠夫的故事,那群年轻人受人怂恿想“干”掉屠夫。这个故事是从一份旧报纸里找来的。它确实发生在一个我知道的小镇上。把它当作素材,没有法律上的麻烦,因为它已经登在报纸上。另外,其中出现的人物都早已死了。但是,有触犯该镇居民的麻烦。他们会认为使用这个故事是一种故意的揭露、奚落和侮辱。另外,一些跟这个故事无关联的人会说:“为什么要写这样恐怖的事情呢?”万一你以为这种反对意见只可能是那些头脑简单的老百姓提出来的,他们除了滑稽轻松的言情小说之外,其他文学作品都没念过,那么让我告诉你一个大学里师生最经常提的问题:“为什么你要写那些叫人感到压抑的事呢?”人们能够接受种种丑恶的现象,只要这些丑恶现象包含在一个熟悉的公式里,就像在电视里出现的那样。但是当这些丑恶现象出现在他们所在的地方,出现在他们的生活中时,他们就生气了,说为什么对这些丑恶的东西不加编辑呢!

我能够用许多办法为自己辩护,驳回这样的反对意见。我可以说:“我这样做是出于保持历史的真实性。过去的日子就是这个样子的。”或者说:“我这样做是要暴露人性中黑暗的一面,放纵的兽性,以及在社区、在家庭里随时随地可遇到的邪恶。”在某些国家里,我可以说:“我这样做是要向人们表明在旧制度下事情糟到何等程度,那些发了财的屠夫和年轻人在马房前闲逛,谁都没想到要建立一个新社会。”不过,事实是我在说“表明”那一刹那时,我是在说谎,因为我并没有用它来表明什么。我把那个故事放在作品的中心,是因为我需要它在那里,它属于那里。它是那座房子中心的一间黑房间,其他的房间通向它或远离它。事情就是如此。一个奇怪的辩护词。谁要求我写这个故事呢?谁在故事写出来之前,感到有这个需要呢?是我,是我自己。我抓住了这么一个可怕的现实,把它放在我认为合适的地方,即令海特·奈特尔顿和他的朋友总想让我难堪。

至此,我的回答似乎还是让人感到糊里糊涂。许多真正的回答都是这般。即是又非,是非均对。说它是,因为它使用了一些真实的东西,指它们真的在那里,并真的发生了,像大多数人看到的那样,发生在这个世界上,而我把它们变成我故事里的东西,让他们发生在我的故事里。说它非,因为我不关心用真的东西做记录,或用他们来证明某种观点。同时,我也不关心使用何种方法来描述它们。我自己也解释不清楚为什么要用这个方法。这是很专横的,擅作主张。不过,假如作家们不允许这样做的话——在许多时候,许多地方,他们不允许这样做——我看不出写小说还有什么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