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人类学教程
16017400000043

第43章 语言与交流(3)

这种网络文化,以及诸如此类的电视文化、手机短信文化、广告文化、选美文化、旅游文化、体育文化、汽车文化、房地产文化、反腐文化、新新人类文化等等如同万花筒般的新文化现象对语言的冲击,使得近十几年来语言出现从来没有过的快速发展和无穷变化,甚至是“肆意泛滥”,难怪一些语言学家惊呼要“保卫语言的纯洁性”了。但是从人类学的眼光来看,这种文化的多样性恰恰是促使语言更鲜活、更生动的基因。试想在公元二世纪,希腊语成为当时地中海和西亚地区的公用语言之时,是因为它拥有荷马、欧几里德、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这样的文化资源,但是后来希腊语却被拉丁语取代,希腊文化反倒成了“文物”,而拉丁语成了古代地中海国家的通用语。但历史又有着惊人的相似之处,拉丁语后来又重蹈希腊语的覆辙,被英语所取代。这是为什么呢?就是因为希腊、罗马文化的创造力枯竭所造成的。而当今英语“雄霸天下”,据大卫·格拉多尔在《英语的未来》的报告中称,10年后世界上将有一半人会讲英语或学讲英语。其根本原因也在于英语文化的创造力,是英语国家在高科技上的话语权之释然。从这个历史的经验中去感悟、去审视当今中国语言多样化的状态,正好说明中国文化的活力,正好反映了中国经济的崛起。在这种背景下,中国正在走向世界,融入世界,汉语也正在走向世界。据《羊城晚报》2004年12月27日的报道,目前全世界学习汉语的人数达3000万左右,有100多个国家的2300所大学开设了汉语课程。汉语教学在许多国家和地区也出现快速发展的势头。因此,我们大可不必担心汉语会走向衰亡。想一想唐代的博大胸怀,唐文化的丰富璀璨,唐代汉语吸纳了大量的“胡言”、“胡语”,正是唐王朝综合实力的一种文化表达。今天中国语言的多样化也正是中国文化的多样性表现。只要有活力,有创造力,我们就不必为汉语的未来发愁,而应该坚信汉语也可能成为未来的世界语言。人类学的思维方法强调整合性,所以,当汉语在各种新兴文化的冲击下发生大的互动,大碰撞之时,也是汉语在21世纪重新开始进行整合之日。整合之后就是认同和发展,我们应该相信已有五千多年历史的汉语是有强大的吸纳力、整合力和创造力的。

2.语言对文化的影响

文化影响语言的生存和发展,反过来,语言也影响着文化的生存和发展。如前所述,语言是文化的一种表达,而文化是以象征符号为基础的,是要用语言来记录和传承的,语言一旦消亡,文化同样也会元气大伤甚至渐渐走向消亡,比如我国水族的水书。水书作为水族的独特文字,是研究水族社会历史文化的钥匙,但如今愿意学习水书的人越来越少,水书正面临失传的危险,而水书中所记载的种种水族传统文化,也会随着文字的消亡而湮没于故纸堆中。语言的多样性代表着文化的多样性,据统计,目前全世界共有一千六百多种语言面临消亡,专家呼吁要像关注生物多样性一样关注语言的多样性是不无道理的。

在人类学的视野中,中国语言的现状对文化的影响已是瞩目皆是。人称第五传媒的短信,对于中国文化的影响已凸显无遗。据有的学者观察,短信因其便捷、隐秘和鸡毛蒜皮的属性而大受公众的欢迎。其说男女、说世情、说人心、说时尚、说古今等等而表达出下里巴人的特质。在祝贺新年的短信中,如:“装满一车幸福,让平安开道;抛弃一切烦恼,让快乐与你拥抱;存储所有温暖,将寒冷赶跑;释放一生真情,让幸福永远对你微笑!新年快乐!”“愿您抱着平安拥着健康揣着幸福携着快乐搂着温馨带着甜蜜牵着财运拽着吉祥迈入新年快乐度过每一天!”(没有标点)“新年到了,送您三个情人——一个说陪您终身,一个说伴您左右,一个说永留您心中。她们的名字分别是‘健康’、‘平安’和‘快乐’。”等等这种在平凡人中间传递着的短信如涓涓细流,竟也汇成了短信文化,甚至短信小说也已经新鲜出炉。在今天的文化传递中还有什么比短信更快更方便的呢?可见语言对文化的影响是十分大的。

这是流行语言形式对文化的冲击和改造,那么传统语言形式又会怎么样呢?最近有学者对普通话的推广和繁体字的废用质疑,这是十分值得重视的一种声音。

众所周知语言是文化的重要载体,汉族文化之所以千姿百态,丰富多彩,其一种表达就是方言繁杂。可以说几乎每一种汉族方言都是承载着汉族文化多样性的一个部分,因此,汉族方言本身就是汉族文化多样性的一个符号表达。谁都知道北京话承载了中国北方文化的一部分精华,上海话承载了中国东方文化的一部分精华,陕西话承载了中国西方文化的一部分精华,粤语承载了中国南方文化的一部分精华。当然东北话、天津话、山东话、南京话、宁波话、温州话、杭州话、闽南话、客家话、西南官话、平话等都承载了中国文化的一部分精华。因此,我们对汉语方言的政策是不是和对少数民族民族语言政策一样可以尊重和保护呢?实际上,尊重和保护汉语方言就是尊重和保护汉族文化的多样性。

再说繁体字和简体字。实际上简化汉字的作用是伟大的,其对于人们识字、书写、进行文化交流功不可没。但是繁体字本身也承载和传承中国文化的重要信息,更何况今天台湾、香港、澳门这些中国不可分割的血肉部分还在使用繁体字,海外几千万华人华侨还在使用繁体字。因此,繁体字对于凝聚中华民族有着不可代替的桥梁作用。由此可见,语言对传统文化影响也是显而易见的。

综上所述,在语言与文化的互动关系中,语言的本质,绝对不仅仅是一种交流的工具,而是一种文化的表达,是人类文化延续的重要载体。在人类学的视野中,文化有了变化,才会引起语言的变化,反过来,语言的发展又会影响文化的变迁。

五、人类学研究中的语言学方法

研究方法对每门现代科学的理论和实践都有重大意义。系统的研究方法是学科成熟的标志之一。在人类学研究中运用语言学材料和方法,包括两方面的内容:一是密切关注有关的语言学材料、社会制度、亲属称谓等方面的名词术语,并且充分地加以利用;二是自己亲自动手,直接搜集为人类学研究服务的第一手语言学材料。为此,掌握语言学的方法,特别是通过语言学材料研究人类学,是很重要的。经常使用的语言学方法有以下几种:

1.音位记音法

这是语言学的基本功,也应该成为人类学研究的一项重要方法。当然两者是有区别的,从人类学方面看,并不要求全面地归纳和描写一种语言的音位系统,或者探讨语音的发展规律,而只要求对所描写或论述的事物——语词或长篇材料作准确的语音记录。如果不掌握这种方法,在人类学调查中就只能以汉字来记录民族语词,或者仅靠口译来记录长篇材料,这样记录得来的材料是极不准确、极不科学的。要掌握这一重要方法,我们就要学会国际音标,以及用国际音标进行音位记音的基本知识和技能。

2.语义辨析法

这是语言学中语义学和词典学经常使用的方法。运用到人类学上,尤其是在那些有助于说明人类学问题的关键语词上进行语义的辨析,往往能起到直接证明事物属性的作用。恩格斯在分析母权制崩溃以后所建立起的父权家长制家庭的特征时,就使用了这种方法。只要注意运用语义辨析的方法,我们就可以通过语言这一物质外壳,来分析研究其内容——一个民族的社会历史的各方面的现象。在进行语义辨析时,最重要的是分析本义,其次是分析各义项之间的关系,与人类学结合起来看,这种从本义到其他义项的发展变化,正是社会发展和人们认识活动发展的结果和反映。

3.历时遗留考证法

我们借用泰勒《原始文化》中运用的“遗留”(Survival)这一术语作为运用历史比较语言学原理纵向考证民族历史和史前史所用方法的总称。泰勒用“遗留”表示“仪式、习俗、观点等从一个初级文化阶段转移到另一较晚的阶段,它们是初级文化阶段的生动的见证或活的文献”[6]。19世纪欧洲的语言古生物学首创了从语言考证民族历史的方法——又称语言古生物学方法。这一方法又包括词源学分析法、语言底层考证法、古文字考据法等。这是考证民族历史最重要的语言学方法。

4.语言谱系分类法

这是民族分类的主要方法。我国民族学家凌纯声在20世纪40年代最先运用这一方法将我国西南少数民族划分为百越、氐羌、苗瑶三大族系,分别相当于汉藏语系中的壮侗、藏缅、苗瑶三大语族,从而奠定了我国民族分类的基础。至今这一方法仍是民族分类中最有影响和应用价值的方法。

5.谱牒追踪法

这一方法包括应用亲属称谓和父子连名两类语言资料追踪古代家族制度和渊源。摩尔根首创用亲属称谓研究人类家族制度和婚姻制度的发展变化。罗常培最先发现我国藏缅语族中的父子连名现象,并据此解决了几个民族史上悬而未决的民族如摆夷、南诏的归属问题。研究者近来还发现有母子、舅甥连名现象,并且不局限于藏缅语族。这一方法尽管有某种缺陷,但仍是人类学界常用的研究方法之一。

6.结构分析法

列维-斯特劳斯将语言学中音位分析的方法应用到亲属制度以及神话的研究上,开创了人类学结构学派。结构分析法运用精密的数学公式和数理逻辑,把社会作为一个无意识的、封闭式的结构进行分析,是一种演绎的方法。有的学者认为它是唯心主义的,将会自然消亡或不再发展。也有的学者认为这一方法既完成了它的使命,又始终有未尽价值。

名词解释:

语言

思考题:

1.简述语言的本质。

2.简述语言的结构。

3.简述语言的功能。

4.简述语言与社会的关系。

5.简述语言与文化的关系。

注释:

[1]爱德华·萨丕尔着,陆卓元译:《语言论》,北京,商务印书馆,1985年,7页。

[2]“本能”是instinct,“本能性的”是instinctive。这里反映本世纪初美国心理学上的一种争论。

[3]索绪尔着,高名凯译:《普通语言学教程》,北京,商务印书馆,1985年,37页。

[4]R.R.K.哈特曼、F·C·斯托克着,黄长着等译:《语言与语言学词典》,上海辞书出版社,1981年,189页。另亦参阅庄孔韶主编:《人类学通论》,太原,山西教育出版社,2002年,171-177页。

[5]R·R·K哈特曼、F·C·斯托克着,黄长着等译:《语言与语言学词典》,上海辞书出版社,1981年,188页。

[6]爱德华·泰勒着,连树声译:《原始文化》,上海文艺出版社,1992年,1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