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心理学北大心理课
16023900000014

第14章 用阳光照亮心灵(1)

北大人告诉我们,生活中并不缺少快乐,而是缺乏发现快乐的眼睛与心灵。花朵绽开的刹那,蜻蜓点水的瞬间,炊烟飘散的过程,与家人团聚的时刻,是那么平凡,又是那么真实,只要我们张开心灵的眼睛,就能感受到最真实的快乐与幸福。

远离悲观的迷雾

人走路要昂起头,我一生都是昂着头的。

——林庚(曾任北京大学教授,诗人、学者、文学史家)

虽然,每个人的人生际遇不尽相同,但命运对每一个人都是公平的。因为窗外有土也有星,就看你能不能磨砺一颗坚强的心,一双智慧的眼,透过岁月的风尘寻觅到辉煌灿烂的星星。先不要说生活怎样对待你,而是应该问一问,你怎样对待生活。在人的一生中,幸与不幸之间仅仅只有毫厘之差,这毫厘之差就往往取决于心态的差别。

曾经有两个囚犯,从狱中望窗外,一个看到的是满目泥泞,一个看到的是万点星光。面对同样的遭遇,前者持一种悲观失望的灰色心态,看到的自然是满目苍凉、了无生气;而后者持一种积极乐观的红色心态,看到的自然是星光万点、一片光明。

顾城有一句诗:“黑夜给了我黑色的眼睛,我却用它来寻找光明。”就现实的情形而言,远离悲观的情绪,可以让生命富有朝气,也可以让我们的生活充满活力。在俞敏洪看来,人这一辈子,如果想要成长,最重要的是求得自己内心的坚强。只有自己勇敢、坚强起来了,所有的事情才不会被难倒。这里所说的勇敢、坚强,不是指被世事沧桑摔打以后变得老于世故,对任何东西都不再动情的冷漠态度。

一个不动感情的人绝对不会产生激情,也绝不会产生向上的力量。我们所要的,是在历经磨难后,内心产生的另外一种状态,这才是真正的坚强——这个“坚强”体现在你愿意接受现实世界,对现实世界更加敏锐。这种坚强,我们可以称之为信念。

信念,是从你内心产生的一种坚强。也许有人会问,到底什么是内心产生的坚强?很简单,在你面对任何艰难困苦、曲折失败的时候,相信自己未来能够做成事情,相信自己能够继续往前走。

生活就是这样,你把那个坑想象成坟墓,它就是坟墓;你把它想象成树坑,它就能绽放出绚烂的花朵。每个人在一生中,都会碰到无数的坑,关键是看你想做掘墓者还是种树人,你的心态决定了你一生的走向,打破心中的瓶颈,就可以排除一切障碍。

有人说:“人的一生,就像一趟旅行,沿途中有数不尽的坎坷泥泞,但也有看不完的春花秋月。”因此,面对纷繁的人世,我们应该多一些乐观进取之心,少一些悲观失落的情绪,这样我们才能看到人生中更美的风景。

很久以前,为了开辟新的街道,伦敦拆除了许多陈旧的楼房。然而新路却久久没能开工,旧楼房的废墟晾在那里,任凭日晒雨淋。

有一天,一群自然科学家来到这里,他们发现,在这一片多年未见天日的旧地基上,这些日子里因为接触了春天的阳光雨露,竟长出了一片野花野草。奇怪的是,其中有一些花草是在英国从来没有见过的,它们通常只生长在地中海沿岸国家。这些被拆除的楼房,大多都是在古罗马人沿着泰晤士河进攻英国的时候建造的。

这些花草的种子多半就是那个时候被带到了这里,它们被压在沉重的石头砖瓦之下,一年又一年,几乎已经完全丧失了生存的机会。但令人感到意外的是,一旦它们见到阳光,就立刻恢复了勃勃生机,绽开了一朵朵美丽的鲜花。

人的一生很像是在雾中行走。远远望去,只是迷茫一片,辨不出方向和吉凶。可是,当你鼓起勇气,放下悲伤和沮丧,一步一步向前走去的时候,你就会发现,每走一步,你都能把下一步路看得清楚一点。智者告诉我们:“放下悲观往前走,别站在远远的地方观望。”这样我们就可以潇洒上路,最终找到自己的方向。

每个人都要学会主宰自己,做自己的主人。沮丧的面容、苦闷的表情、恐惧的思想和焦虑的态度是我们缺乏自信的表现。对一些事念念不忘,不但于事无补,还会占据快乐的时光。只有让它们彻底远离我们的心灵,我们才能感受到人生的乐趣,才能走出阴影,沐浴在明媚的阳光中。

【北大心理课笔记】

人一旦陷入消极的思想,生活就会笼罩着一片暗淡的色彩,而当人们以乐观的心态看待世界,在黑夜中寻找光明,那么生活呈现给我们的就将是一片光明。

直接面对内心的恐惧

我的确时时解剖别人,然而更多的是无情地解剖我自己。

——鲁迅(曾任教于北京大学,文学家)

在人生的道路上,我们会无可避免地遇到很多困难,也总会对未知的、难以预测的生活充满畏惧。我们会感觉到沉沉的恐惧就像一块千斤重的石头,压在我们心上,阻碍我们前行的步伐,让我们无法高高地飞翔。而事实上,恐惧只是来自于我们内心深处的不安和软弱,我们可以通过勇敢地战胜自己来摆脱它。

我们最深的恐惧,不是我们无能,而是心灵的自我限制。恐惧像是门上的一把锁,需要用心灵的钥匙去打开它,才不会被封闭在一个小小的屋子里,可以到无边无际的世界里自由飞翔;恐惧还像一个拦河的大坝,只有用我们无边无际的力量,去撞倒这个坚固的大坝,才能使我们的智慧和思想一下子全部涌出来,让我们尽情发挥。

许多人总是喜欢吓自己,使得处境越发险恶,我们把一点小事想得很严重,总是期待生活的最坏,这是一种可怕的生活方式。而当我们的内心被恐惧侵占的时候,就会变得迟疑不决。恐惧让我们的心情低落,始终处于失望之中。在恐惧的压力下,我们失去了行动的勇气和力量,无法集中精神坚持我们所要做的事情。消除恐惧的唯一办法就是直面内心的恐惧。

一位心理学家在课堂上讲了心理暗示对于人们造成的重大影响,但他的很多学生不以为然。他们认为心理暗示不过是某种借口,不存在科学依据。于是,心理学家决定带他的学生们去做一个试验。他把他的学生们带到了一个没有开灯的黑屋子里,屋子里有一座窄窄的桥。心理学家问:“谁敢从这座桥上走过去?”不服气的学生们一个接一个踏上那座窄桥,并顺利地走了过去。

心理学家打开了一盏幽幽的小灯。灯光昏暗,但是学生们看清楚了桥下是漆黑的水潭。谁也不知道那水有多深,而且在幽幽的灯光下,水潭显得更加诡异莫测。心理学家再次问:“现在,谁敢从这座桥上走过去?”学生们有些犹豫,但是大部分人还是走上那座桥,依旧小心翼翼走了过去。

心理学家再次打亮一盏灯,这盏灯的灯光较先前那盏亮多了,学生们看到水潭里的景象,心头不禁打了个冷战。只见水潭里有数不清的蛇游来游去,有一条眼镜蛇还吐着长长的信子昂头冲着那座桥。学生们无不倒吸一口冷气,心里庆幸自己幸好没有掉下去。心理学家再次问:“这下,谁还敢走过那座桥?”几乎没有学生敢再踏上那座桥了。

这时,只见心理学家踏上了那座桥,稳稳地走到了对面,学生们都惊呆了。心理学家没有说话,只是再次打亮一盏更亮的灯让学生们细看,原来桥和水潭之间密布着一张细细的铁丝网,学生们面面相觑。

心理学家这时开口了:“同学们,这就是我们心灵的力量。我们不知道,恐惧正是来自于我们的内心。在灯亮之前,我们所有人都能够小心地走过那座桥,那时候,黑暗对我们来说,不值得恐惧。反而让我们变得小心,不至于出错。但是,当灯被一盏盏打亮,我们被自己内心的恐惧限制住了,反而不敢迈步走向那座桥。其实,我们任何一个人都可以走过那座桥。那座桥,就是我们内心的力量。只要我们不被自己内心的恐惧所震慑,我们都有能力轻松地过桥。”

我们常说“无知者无畏”,并多作为一种贬义的说法。但是,有时候,正是由于不知道面临着怎样的境况,我们才会无畏地面对生活,也相信自己能够克服任何困难。但是,一旦我们清楚地看到了自己的处境,我们反而会被自己的心灵限制住,而无法成功战胜那些本来可以克服的困难。

把恐惧掩埋在心底是一个不理智的举动,长期处于恐惧的心理状态会让人变得麻木、自闭、充满焦虑感和不安全感。如果能把内心的想法讲出来,充分表达内心的感受,尽量宣泄负面的情绪,打开自己的心,大声哭出来,把悲伤发泄出来,我们的心灵就不会负担那么多痛苦。

直面内心的恐惧,心理学家给我们的建议是——拿出一张白纸,把让你恐惧的事情、画面写下来,然后对着那张纸说:“我要忘记你,我要把你撕碎,我要健康阳光地生活。”之后,把这张纸一点一点地撕碎,在心里想象:我忘记了昨天的恐惧,我能面对明天的希望,我再也不去想以前的事了。

任何时候,都不要被自己内心的恐惧所震慑,不要因自己内心的胆怯阻碍了前行的脚步,这才是我们成功的开始。

【北大心理课笔记】